读《孟子的智慧》有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孟子 有感 智慧

管理员

摘要:

读《孟子的智慧》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孟子的智慧》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的智慧——超越时代的治国之道中华文化,包罗万有,华夏历史……

读《孟子的智慧》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孟子的智慧》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的智慧——超越时代的治国之道中华文化,包罗万有,华夏历史,博大精深 。五千年历史长廊,笑看风云变幻;五千年文化长河,独揽灿烂辉煌;五千年人物长幅,阅尽千姿百态,五千年战争长卷,历经硝烟弥漫。岁月巨轮辗过的痕迹上,留下了无数让后世炎黄子孙景仰的名字。孟子,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名字之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千古不灭。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这是一个纷扰的乱世,群雄并起,七国相互制衡。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成型封建制度,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旧势力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斗争进入白热化,进而扩展到思想领域。许多优秀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民生民情、治国之道,发表了不同的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各个学派应运而生,这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并称为“先秦诸子十家”。而孟子,便是儒家杰出的代表人物。最初对于孟子的印象,来源于课本上的一篇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借先贤为例,看似在论证逆境使人成才,下文却是笔锋一转,转到治国之道,提醒君主身处安逸中仍要居安思危,显示出他的学识、抱负,以及千年一遇的治国之能,注定了他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相比起孔圣的传道授业思想,他的才能更多体现在治国平天下之上,那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

  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一脉相承的外交策略这里的“道”,在当时是指仁政,这是儒家千古以来坚持的思想。孟子的主张是,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放眼当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诠释。这句话经常被用来阐述这么一种情况:坚持正义的道路,就能得到多方面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若背离正义的轨道,就会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现代汉语词典》)这是最贴近时代的理解,然而,却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1954年6月,为了促进我国同印度、缅甸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入,已经逐渐成为指导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最有生命力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从中,我们仍可以读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想深深的烙印。

  二.“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经济教育两手抓孟子的观点是,有一定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乍看之下,这是孟子对于封建土地所有制下自然经济所引起的民生问题的决策。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解决了温饱问题,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当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循循善诱,这就可以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在那个教育尚未普及的战乱时代,孟子的理论为统治者指引了一条强国之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解决温饱问题,再推行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经济教育两手抓、两手硬,才能真正达到“国富民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教育的地位在历史的洪流中稳步上升,直到今天形成了稳定的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等制度,我们是否会怀念,千年之前,有一位道骨仙风的圣人负手而立,在君王睥睨天下的威严之前,从容道出一句“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超前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拿来主义”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缠绕了数千年之久。战国乱世,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什么时候会打响,自然人心惶惶,随时准备收拾细软远离战火。面对着充足的资源,需求之庞大,大多数人会选择毫不客气地将其笑纳囊中,久而久之,便无法收敛内心潜藏的贪婪,小到市井小民,大到一国之君,皆无可避免,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然而在当时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孟子却能清心寡欲,保持自身的修养,洞悉人性的贪婪,提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发展方案。 “

  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学程颐如是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可见孟子的地位以及其为儒家文化传播所作出的贡献之大。时光荏苒,智慧的光芒却未曾消散消散,孟子超越时代的治国思想,在千年之后仍然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并应用到当今的各个领域之中,影响力之大,实属古往今来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