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通用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1 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是有基本……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通用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1
一篇文学作品的好坏,是有基本标准的。通常人们认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两个绝不可被取代的因素。实际上,评判作品的标准绝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还应具备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应该有同类作品的独特之处;必须要有全新的意象和意境;在语言上必须贴近大众。本文只谈诗词语言方面问题。
但凡诗词创作上卓有成就者,无一不在语言上大众化。毋庸置疑,那些用词晦涩难懂的作品绝对不应该在好作品之列。从语言角度看李煜《虞美人》,它的大众化的朴素言语而堪称顶峰之词。李煜这样的词不止这一首,但《虞美人》是最好!50年前初中未毕业的学生,都能读懂,可见字词简单,通俗,明了。尽管内在厚重,深奥,可是无生僻字词,无成语典故,表面可以理解,使我非常喜欢,直到现在。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词中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学龄前幼童都认识的一句话,却深含丰富的内容: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眼前的春花秋月仍与当年无异,如烟往事却已一去不返,越是美好的景色此刻越是刺痛这位原君主的心啊!遥想曾经终日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这位亡国之君除了满腔悲苦,心中也有一丝悔意,于是慨然恨到“往事知多少?”这些孩子们是理解不到的。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送春,东风化雨,东风带来美好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引发人们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这“又”字包含了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在”与“改”之间,道尽了多少物是人非的酸楚与哀伤,又怎能不“欲语泪先流”啊?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水喻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而意境上却无人能胜过李煜。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充分体现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从李煜的词中,我们看出这位皇帝的才情盎然,聪颖慧敏。是天意,曾为国主富贵荣华到极点,又身经亡国悲哀伤痛也到极点,这特殊的经历竟造就了李煜在词上登峰造极的成就”,笔中多真情,字字是血,句句皆泪,李煜该是当之无愧的。我喜欢李煜的词,喜欢那明净的语言,喜欢那字里行间里露出的真挚情感,最后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
李煜是帝王,可他的词句中却毫无帝王之居高临下,采用的是纯尚自然的语言,流露的是平凡人的真情实感,如何能不富有感染力,怎能不流传于天下?
前人先人对之褒奖如潮,而今我谓李煜:皇城之内,你不配国君,是罪人。拱手献出三千里地山河,尚不知忧国忧民,独自御寒盖罗衾。皇城之外,你是王者,堪称绝佳词人。诗坛词曲千万首,一曲“春水”流至今,吟来思断魂。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2
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我们现在对古代文学大略地简概也喜欢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包含时间的概念。诗歌在唐代发展到极为成熟、辉煌,后世没有人再能超越,因此词更有发展之地,到宋代达到了极致。更确切来说,词的兴起与唐代经济发达,五七言诗繁荣,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为适合市井需要的各种艺术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保障。词最先在民间流行,后来为文人士层接受,并采取这种体制创作,经李煜等人之手,渐渐由宴间助兴的功能演变为表达士大夫情怀的文体。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南唐后主,精音律、工书法,艺术造诣极高,尤以词名世。因为,醉心声色犬马,最终国亡且被幽禁、不免被投毒药而死。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绝对是一个境界高妙的词人,但作为一国之君,他绝对是一个荒淫误国的君主。他不眷恋君主之为,然而历史却把他推到了这个位子上;私下揣摩,他是真性情的人,他是宁为一词人,也不愿身处高高庭院而束缚了自己。他的'词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不乏沉迷与陶醉的情绪;后期因境遇的变化,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无论其词前后题材变化有多大,但都贯穿一个特点:“真”。词的感情处理上,少有理性的节制,一任真实情感的宣泄。《虞美人》便是他后期亡国经历下的一首绝好之词。
《虞美人》是李煜亡国囚居汴京时所作,是一首表达亡国之痛,感叹人生苦短的词。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设问,非常概括凝练,将春去秋来的自然变化和过往时间的难寻一并展现在读者眼前;可知,李煜面对这样的节气自然变化时内心无限愁苦,深感度日如年的煎熬。“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将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缓缓道来,不加掩饰,往事如风,但是此刻不能潇洒,因着囚居与屈辱,愁怨与悲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倘若你要问“我”的哀愁有多少,“我”便会答你,就像那江滔滔向东流去的春水啊,数不清!
《毛诗序》里说:“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但是李煜的亡国之词中只有自伤之情,却不见对亡国后百姓的忧愁,何也?因为,他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词人,他以纯真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彷徨无依,但是缺乏理性的节制只能停留在一己之悲的狭隘情感上,而无对自己反省,更不用说是忧民之心了!在这一点上,比之后世词人的忧国忧民、豪放如东坡者,李煜是小家碧玉了些。
艾青在《诗论》里头说:“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可知,意象的选取是非常严格,而且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与意图的东西。这首词里,春之花,秋之月,东风吹过的小楼,玉砌的雕栏,向东流去的春水;不管是实还是虚,都传达出了与自然永恒相反的人生无常。那玉砌的雕栏想必还是在那伫立着,但是朱红的颜色早已斑驳,故国的一切还在李煜的心中,像一个霉菌总是隐隐发痛。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3
后主的这一首词,是蘸着血和泪写的。
春风又起,柳枝斜飞,万物复苏。在春的召唤下,人们欣欣然,陶陶然,意气风发,步履轻盈,心底里泛起了一层又一层涟漪。无论是在堆锦铺绣的江南,还是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塞北,无论是天下至尊的人物,还是街头独行的乞者,人们的感受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春天太美好了,能永久的停留在春日里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春光烂漫,春色迷人。
可是,作为亡国之君,李煜在烂漫的春光下,感受到的却是锥心的疼痛。他日燕绕蝶环,红拥翠依,今朝寄人篱下,形影相吊,个人处境上的巨大反差,使他内心的撕裂感在面对如往昔一样的春色时猛然爆发,而且愈加强烈。所以,当人人都念春色好的时候,后主独沧然泪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呀,你干嘛开的那么鲜艳,你是在故意刺激我这落魄的人吗,你可知道,看到了你,我就由不得想起了我的故国,想起了故国的'山山水水,想起了故国的琼楼玉宇,想起了故国的如花美姬;你能不能不来呀,来了之后你能不能快点结束呀,譬如一夜就过去,那样,我虽然麻木却能少一点痛苦,似这样愁而又愁,忧愤交织,何时是个尽头呀。
可以说,后主的情绪一泻千里,温柔的东风、蓬勃的春水,这些美好的事物,在他的心目中不啻于是一剂慢性毒药,立即赴死倒也痛快,难的是慢慢而又真切地遭受这种慢性毒药的毒害,时时在痛,却又无力挣脱。
有人说,后主的这一首词是有泪而无血,算不得泣血之作,那证据就在于,如果是痛到心头流血,恐怕是连梦也不愿梦了,更别说是说出来了。我却以为,后主虽然柔弱,更加贪生,但却满怀柔情;这样柔弱的人儿,在面对如天上人间般的命运落差时,内心即使在流血,也要把那种愁苦掰扯出来给自己看,愈看愈哭,愈哭愈看。后主是被毒死的。我想,他死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那个时候,可能才真是“愈辩已忘言”了。
一段冷热相间的人生,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深切感受。其实这种感受我们人人都有,一个人徜徉在爱人曾经走过的山间小径上、一个人躺在儿女曾经的小床上 、 一个人月下独坐在父母曾经 嘘寒问暖的院落里,这样的情形,还是很多的……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4
李煜的“愁”是封建帝王的愁,我觉得这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我说: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回过来看,我们怎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的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的最好……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5
最近我又重读了李煜的《虞美人》,这首名词我在童年的时候就会背诵,但是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词的'含义,只是喜欢优美词句罢了。今天重读这耐人寻味词、不由觉得格外的亲切和伤感,它似乎把我带到秋风扫落叶的季节,让人感到无限的惆怅。不是吗?李煜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佳句,完全是发自他内心的呻吟和凄然,词的内容象征着国破人亡,江山已去,美好的往事如同梦幻一般、又象过雨烟云,悲惨的场面仿佛展现在我的眼前,年年岁岁,凄凄惨惨,害的人心惶惶,一切怎不叫人心破碎。
当李煜写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他完全沉浸在亡国的旋涡中,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声名狼藉,情绪非常低落,精神支柱完全崩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多么真切的诗句,使我百读不厌,我的身躯仿佛已陷入东流的春水中去了。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6
指尖在书纸上摩掌,文思在诗文中飞扬。
我的指下是李煜的《虞美人》。我在李煌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中哀叹;在李煜那哀愁漫天的情思中为他惋惜。思绪起伏跌宕。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文才出众,晓畅音律。无奈命运戏弄,本该舞文弄墨的你,却披上了龙袍,坐上了龙椅;更可悲的是,南唐倾覆,帝王被俘;你一腔的思乡忆园之情,只好用笔倾诉于诗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浪漫,秋月高洁,这秀丽的景色本令人心驰神往,可在你的笔下却显得那么哀伤。一切美景在你眼中不过是了无生气;一切奢华在你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我的心,抽动了,我仿佛看见了你那苍凉的背影,你的心。难道已经这般绝望了吗?
你对故国的哀叹和你那似乎冰冷的心触动了我的心弦,很深、很感伤。
“何时了”三个字正点出了你的心酸,你不知道往昔的岁月是何时过去的.。以前的一切欢笑、奢华,仿佛成了一场迷梦,真实却又陌生;哀伤、寂寞,仿佛成了一段未知的小路,孤单、却又不得不面对。
你厌倦、你哀伤、你追忆。
我的心再也平静不下来。我不明白上天为何对你如此不公,为什么要你成为皇上?或许,若你不是皇上,你可能会更快乐吧?不用去面对文武百官,不用去面对天下百姓,只是待在家中诗情画意、论文品酒。
可惜,历史无法改写,命运不会改变。看着你留下的那一连串决绝的音符,我多想上前拉住你的衣襟,告诉你生存的勇气。
你哀叹,一切的一切在你眼中。物是人非。
“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愁绪的深洋中,你渲染了全诗的高潮。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对比,我看到了你那亡国的愧疚难当,以及你那落空的寂寞与悲哀……只觉得心中一片空檬,空荡荡的,人仿佛同心一起进人了你的悲情的世界。月光下似乎看到:你眼角有泪,冰凉、品莹;你语语呜咽,脸庞更显苍白。
你声声硬塞,接过太宗所赐的毒酒一饮而尽,你痛苦而又解脱。
你去了,走得很轻,很安详。我闭上双眼,用指尖抚摸着你落空的悲哀,才发现,那是一朵绽放在血泪中的《虞美人》。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7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阙《虞美人》,总是少不了离愁。昔日的项王诀别了爱姬,而今的后主诀别了南国。“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春花秋月,不知多少诗家赋诗赞美,人间良景,莫过于此,可面对如此佳境,后主却急不可耐的期盼它早日了却。何也?往事凄零,不忍感怀。宋元以来,一个“又”字,抄者无数,置于诗中,平淡如常却又莫名心动,细细品来道是时光易逝,转眼又是伤春。往日帝王沦为阶下之囚已然三年。三年,一国之君只能于小楼苟且偷生,窗外的春景年年似,岁岁似,南唐的殿宇却早已换了赵姓。
不经意间,李煜内心的悲苦愤慨、悔恨怅惋都如尚带寒意的东风迎面而来。那是物是人非的枨触,是囚居异邦的惆怅,是珠围翠绕到长歌当哭的嗟叹感伤。书“小楼”缩笔吞咽,题“故国”放笔呼号。哪来的“不堪回首”?那只是一个离乡游子无处诉说的柔肠,看那一轮明月,何尝不是落魄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我不是李煜,不是才华卓越的千古词帝,感悟不了他深夜面南时的悲凉。
失去了,所以珍惜。兼雨的帘袆在风中抖动,轻抚雕栏,“回首”不堪回首的故国,此时的李煜内心是挣扎,是矛盾的`。他是诗人,本有一份豁达乐观的心态,但他终究是帝王,终究放不下金陵华丽的大殿。可到底玉栏落尘,朱颜已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这东风,不再;这寒窗,难关。肝肠寸断却又无能为力——身为宋囚,连性命都无力自保,又哪来的歇斯底里的权利?所以,还是选择做一个词人吧,一个与世无争的词人,万千愁绪勾勒成“只是”,在笔底平息波澜。可当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如今、景象与人事、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沧桑……繁杂的一切交融在一起,掩抑蕴藏于胸中的悲愁悔恨还是曲折有致的倾泻喷薄,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刹那,什么都变了。再看全诗,竟于每一处墨痕上看见后主心底的愁绪波澜。春花是愁,秋月是愁;雕栏玉砌是愁,故国朱颜是愁。一江春水,一江饱含愁绪的春水,在他起笔的那一刻,已经在宣纸上流淌。择取词中一二,不过感到点滴惆怅,令人不忍卒读;但通读全词,竟是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心中万斛愁思化作满腔恨血,喷薄溅开。
前有太白“愁高滟滪堆”,后有少游“飞红万点愁如海”,高如斯,繁如斯,读来莫不愁绪繁厚,但细细品读,终不如“春水”二字来的细腻来的深沉,这般愁,感人肺腑,扣人心弦,不能凝,不能流。于幽深长远处汹涌翻腾,于至柔至和处给人以至深至切的感伤。
罢了,罢了!东风不来,清风不再,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恨人间,恨上天,恨余生,恨梦长,倒不如将向来之愁,付与东流,付与江南的金銮,付与楼前的梧桐。
江山更替我不在乎,我只爱那个唤作重光的南唐词帝,待到流水尽,落花眠,再问问他,天上人间,孰更寂寞,孰更缠绵。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8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蒋捷是南宋末年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郁郁寡欢,退隐江湖,栖息于太湖中的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他的词作多抒发亡国之痛,山河之劫,读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有道是“物感于心,情发于衷”。蒋捷以敏锐的艺术触觉,深入到每个事物、每种境遇难以触摸的地步。到老来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的蒋捷,从伴随人一生始终的风雨中,提炼了“听雨”这一典型情景,融为富有韵味的诗境--就那么几十个字,三次听雨,概括了人的一生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尤其是到最后僧庐下听雨,寥寥“一任”二字,便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写到了无法言说的极致。
人生的境界如此纯美,而这种境界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体验,犹如月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悲欢离合是人生永远的主题,恩怨情仇是人生永恒的旋律。因为有遗憾,我们才追求完美;因为有苦难,我们才珍惜幸福;因为有离去,我们才眷恋尘世。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疯狂归于平静,万事终成云烟,“从容走过”便是人生的理想境界。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9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
无边的凄楚,无尽的愁思,往日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如今只剩下虚无缥缈的轮廓。于是只能逃避。春花秋月,却殷切期盼它早日了却,只因怕勾起内心最深处的伤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有的心碎、心酸、心痛都融在这一声叹息之中…
"雕栏玉砌"不会因为人间是是非非而改变,改变的是作者见到它的心情--两个沉重的字眼:苦涩;但它又是改变了颜色,曾经的红似火,如今已真正化成了一团火,灼伤了李煜的心,成了不可愈合的伤口。
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愈愁,愁无底!愁长流!锁眉,垂头,叹气,那深深地痛…
在我,一个后世读者的眼光看来,这首诗写的是那样凄美,那样震撼人心。本词通过采用问答形式,描绘出词人悲恨交织的内心世界,读来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作者先以问句撩开无边的愁绪,"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一声发自心灵深处的绝望和悲戚!春花年年开,秋月月月圆,你何时才能到了最终的时候?问得如此突兀,大胆,摄人心魄。
对于常人而言,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但对于昔日高高在上,今日却沦为阶下囚,朝夕以泪洗面的李煜来说,春花秋月着实是一种残忍的折磨。
转而,他又问人间:"往事知多少?"往事,主要是指他在当南唐皇帝时的.岁月。这一深沉的发问中,包含了他既有悲哀亦有后悔的心情。他后悔像南唐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阔,实力雄厚的国家,竟由于自己的贪于享乐而失天下;他后悔自己宠信奸臣小人,而帮助宋朝大军渡江围攻金陵,致使家破国亡;他后悔忠直大臣因劝谏未成而悲愤自杀,自己也成为别人刀俎上的鱼肉;他悲哀,悲哀历史不能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自强自立的机会。这,一个多么心酸的问号…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夜深人静,月光似水,凝目向窗外望去,那过去曾经是自己的国土,现在却处在别人的掌控之中,更可悲的是,连自己的自由都丧失了,只能在被圈定的范围内徘徊,哀叹。为此,他有太多的感慨,故国何堪回首?失国之君的亡国之恨和那种对故土的悠悠眷恋之情,()尽在这一声叹息之中透露出来。
无边无际的哀愁与不堪回首的往事中,他不由得又向自己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又自答道:"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君者,词人自己也。这些仇恨,悲哀,辛酸,郁积在心,沉淀为浓浓的一汪愁绪,无法消除,无法解去,历史的沉沦…
追昔抚今,这一首千古杰作,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李煜,一代帝王,却一世悲哀,他的愁,他的悔,他的痛,化作星光,成为历史长空里的一角,时时给我们以警戒。
读李煜的《虞美人》有感 10
不抛弃,不放弃!——题记
望着窗外秋叶凋零,心中不禁泛起叠叠伤感,忧忧恐惧。我的思绪也随着落叶飘荡,飘荡在《虞美人》里,沉浸在这颇有凄凉但未凄凉到底的诗境中。
诗人独自站在高台上,展望落叶枫飞,孤雁独鸣,心在那瞬间破碎!在这一切的一切都失去美好时,可诗人还满怀希望,渴望枯柳吐新枝,孤雁重入群,渴望世间温情:一枝梅暖心窝……
相信乐观可以让诗人看到更璀璨的明天!
对面的你,也许正面临失败,正站在窗前沮丧;也许正面临抉择,在十字路口独自徘徊;也许站在桃花下默默流泪,绝望……请昂起头,看那蔚蓝的天际一样宽广,前方同样光明,即使有再大的风和雨,也有海阔天空的一天。请不要退缩,不要悲伤,乐观向前看,迎风向前冲,最初的梦想一定会到达!
也许你曾听说过她,世界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请别只羡慕那朵娇艳的成功之花,把目光聚焦在她承受过的风雨和经受过的伤痛上。在超越梦想的途中,她像一只背着千万重的窝牛,在苍茫的大海上艰难的爬行,一点点往前挪,对友劝她放弃,但她没有,她用乐观感动着对友,鼓励他们往前行:“看成功就在那!”终于,她站在世界的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成为世界永远永远的`number one!
不要惊讶,因为乐观,所以成功!
乐观是盲人手中的拐杖,是饥渴者眼前的一杯水,是疲劳者身前的一张椅子,是人间最美的烟火,最有活力的生机,上帝赐予的最好礼物!
请别浪费它,好好利用它,它就是你的左右臂,会协助你完成人生的梦!
做一棵乐观的小苗,即使栉风沐雨,也要相信自己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做一条执著的溪流,即使坎坷重重,也要坚信自己能流进澎湃的大海;
做一只顽强的海鸥,即使风雨再大,也要相信自己能飞过茫茫太平洋!
让我们带着笑踏上深深旅程!
一朵蓝色的雪花,飘落在残碎的雪球旁。最后的泪,孕育着最初的梦!
笑迎风,向前冲吧!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需乐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