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1 (一……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1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题目。(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
14、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消息,完成后面题目。(4分)
据新华社天津20xx年1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月1日,是20xx年新的一年的开始,中国人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在中国已沿用4000多年,现行"元旦"只有"62岁"。
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介绍说,中国元旦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①因朝代不同,采用的历法也不同,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②夏朝在正月初一,商朝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③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称为"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历法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元法。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旧历年"。
15、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6、新闻的第三段是按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请把下面这个句子放回原文恰当的位子,应放在第()句的后面。(2分)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阅读理解答案:
13、(2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每空1分,共2分)
14、(2分)“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15、示例:(1)专家称现行“元旦”只有62岁
词语沿用四千多年
(2)天文专家表示:现行“元旦”只有“62岁”。(2分)
16、第(②)句后面(2分)。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2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 任选一个角度进 行赏析。(2分)
【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 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2、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13、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渡荆门送别①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注】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1分)
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3分)
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4分)
14、李杜(1分)
15、要点: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3分)
16、要点:(1)两诗颔联都写大江和原野,景象雄浑,境界阔大。(2)李句简练明快,于苍茫中见少年豪迈之气;杜句精严沉郁,于宏阔中见志士垂暮之态。两人风格各擅胜场。(4分)渡荆门送别 阅读答案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3
12.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颁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
五、诗歌鉴赏
23.C
24.选择图画一。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
23.C.有误。“直接表达”错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月下飞天镜”一句。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黄昏时分,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写出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和喜悦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4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选出下面正确的选项()
A.李诗写的是出峡日景,杜诗写的是峡中夜景。
B.李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出,杜诗语言超脱豪放,无迹象可求;李诗语言学郁,杜诗语言奋发。
C.李诗描绘的景象开阔壮丽,杜诗描绘的景象险恶孤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阔大,构思都非常精巧 ,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应老病休是老病应休官的倒装。
答:B(把李杜二人的语言风格弄颠倒了)
2.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1) 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
(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
(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3.这两首诗的不同点在哪里?
答:(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
(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恰又 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4.李杜之间的情宜甚深,特别是杜甫,多次做诗怀念李白。对李白的诗,杜甫更是称颂,说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在前,杜甫的诗在后,两诗的画面又这样接近。在艺术上,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影响呢?或者说《旅夜书怀》模仿了《渡荆门送别》呢?
答:略
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5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9.诗中描写“水中映月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0.“大荒”一词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2.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2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0、广阔的荒原
31、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32、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