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教学勇气》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教学勇气》有感1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中提到,好的教师要……
读《教学勇气》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教学勇气》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教学勇气》有感1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中提到,好的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一切,与真实的生活相遇,不是引导学生从一篇完美无瑕的、只提出正确问题并且都给了正确答案的文本中学会学习,而是挖掘一篇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的文本中的教育线索和价值。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寻找这篇文本能教给我们什么,而且要寻找我们能教给这篇文本什么。当我们提供给学生进入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讨论和思考的空间,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
分级读物科林英语第十四级《CrossingtheRiver》的语篇,介绍了主人公Daisy家住山上,交通不便,如果经由雨林小道,步行到校需要两个小时。造桥费用超出了村民的支付能力,所以村民们在河上架起钢索。而Daisy乘坐钢索只需要一分钟便可到校。而如此快速的上学方式实际危险重重。村民必须学会使用pulley(滑轮)、stickbrake(刹车杆)。文中提到WhenDaisypressesthestickwhichislikeabrake,sparksflyoffthecable。(当Daisy按压像刹车一样的V型杆时,钢索上冒出火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ydoyouthinksparksfly?学生回答这是摩擦生热的物理现象啊。又有同学联想到钻木取火的.古老智慧。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和探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物理原理。从现象出发,通过巧妙设问,点燃学生对知识、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同时,语篇在描述村民携带物品过河时提到,Peoplecarrytheirfoodonthecable。Theyevencarrytheirpets。Iftheloadisheavy,thentheywillgofaster。(人们会溜索时携带食物甚至宠物。如果负载重的话,他们会行进更快。)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ydoyouthinktheygofasteriftheloadisheavier?(为什么负荷越重,速度越快?)当时学生回答,重量越大,惯性越大,速度就越快。教师追问,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大家知道吗?学生若有所思。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咨询物理老师并讨论解决课堂疑惑。
学生带着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积极请教咨询专业教师和查阅相关资料,在后来的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分享。原来在理想和真空状态下,质量和速度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在生活实际中,并没有办法实现真空状态,特别是无法避免空气阻力的影响。特别有意思的是,现实高空溜索出于安全考虑,对游客是有体重要求的,体重低于40公斤或超过100公斤者是不建议乘坐的。那么语篇中的村民为了加快速度而携带重物的语言描述虽然看似与物理原理冲突,但是却是符合生活实际的。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美好。
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鼓舞和唤醒。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教师要通过设计真实问题和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探究意义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与生活相遇,让知识与心灵相融。
读《教学勇气》有感2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位教师都是那闪烁的星辰,他们的光芒照亮了学子的前程,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然而,在这条路上,有时会遇到阴霾,有时会感到迷茫,有时甚至会失去前行的勇气。而《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勇气》不仅是一部关于教育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心灵成长的宝典。它深入剖析了教师内心的挣扎与困惑,也揭示了教育的真谛与使命。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感受到了作者那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书中提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碰撞。教师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这种心灵的教学,才能让知识真正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
《教学勇气》就像一位智者,用它的'智慧和力量,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找到前行的方向。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提升自我。我们承担起教育的使命,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温暖他们的成长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着《教学勇气》中的理念和精神,用心去教学、用爱去育人。
读《教学勇气》有感3
最近我一直在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里面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有时我会和作者有着强烈的共鸣而掩卷长叹。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那些直击心灵的叩问,让我觉得真是相见恨晚。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第二章,这一章帕克·帕尔默以独特的视角——“教师的恐惧”为切入点,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恐惧”,即学生的恐惧,教师内心的恐惧,认识方式中存在的恐惧。随着他的指点,我们发现了“恐惧”的池沼。站在“恐惧”池沼的边缘,感受心灵深处的沦陷。
陷入恐惧,分离自我
沦陷,在学生的恐惧中。
学生恐惧,恐惧失败,恐惧无能,恐惧被拖进他想回避的问题中,恐惧暴露出他们的无知,于是为了避免与教师的正面交锋,他们埋头于笔记中并保持沉默,“不要让我去思考,只给我事实就好。”于是我们总是抱怨:“我的学生沉默寡言,郁闷孤僻,不能很好地交流观点,无视思维领域。”
又沦陷,在教师的恐惧中。
担任教职的我们有许多恐惧:不被赏识、缺少报酬、选错职业等等。当然,还有一种自己极少意识到的恐惧:对来自学生评判的恐惧。于是,为了避免与学生正面交锋,我们选择躲在讲台、资历证书和所谓的权威后面,选择用结论填满学生思考的空间,于是,我们常对他们说:“这些是事实,不用思考,直接记住就行。”
更沦陷,在令我们恐惧的认识方式中。
客观主义模式认为,人只有与世界相分离,才能认识世界、获得真理。而真理又在哪里?如果我们认为真理来自高高在上的某种权威,那么教室看起来更像是专制政府,无知的“平民”和“奴隶”,请遵守纪律,保持沉默。于是,我们在植根于恐惧的认识方式下,怂恿自己和我们的学生跟我们的'学科脱离,让教和学脱离我们自己的心灵。
恐惧,导致分离,我们在自我分离中,逐步沦陷,越陷越深。
鼓起勇气,直面恐惧
如何避免分离?怎样不再恐惧?帕尔默给出的答案是——教学勇气。在教学中,唯有鼓起勇气,才可能不再恐惧。
鼓起勇气,直面恐惧,用符合我们自己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进行教学,更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学着坦诚面对学生的恐惧,多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同时,还请学会宽容,保持尊重,尝试走入学生的世界,让自己成为他们眼中那个可以倾听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鼓起勇气,认识真正的自我,把我们的灵魂状态、我们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请记住: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自身认同与完整。更多地了解了自我独特性,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优秀教学则从中产生。
穿过“恐惧”的池沼,帕尔默老师的话依然在耳畔回响:“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编制一张如此具有凝聚力量的网,用于把学生、学科和自我通通编织到一起,使每个人生活经历的每个重要线索都得到尊重。”我们要做真正的勇士,在以后的教育之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读《教学勇气》有感4
这个寒假有幸阅读了美国知名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作者称这是一部唤醒教师心灵的书,我从中了解到了自己内心的弱点,自己心灵的需要,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独到的精神之旅。
在第二章中,我被作者对教师内心的剖析而震撼。他用自己亲身的例子告诉我:“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绝不是孩子们的恐惧,而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听课,这不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我付出的劳动吗?其实当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仅仅是这些孩子们感到恐惧的时候,也是我们教师应该感到恐惧的时候——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讲课呢?是我讲的不好吗?可是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而无视孩子们的恐惧,批评、指责孩子,这会让孩子们更加恐惧,他们认为不说话比较安全,所以在老师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一句话都不说,其实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而做老师的呢,却更为孩子的.闭口沉默而恼羞成怒,甚至大发雷霆。这就更加剧了孩子内心的恐惧,其实又何尝不在加剧自己对教学、对孩子的恐惧呢?
在书中作者帕尔默告诉我们,只有渐渐理解学生的恐惧,不再不准确、自私地去评价学生,体谅他们内心的恐惧,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从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会慢慢超越恐惧,慢慢地让孩子不再害怕,让自己也走出恐惧的阴影。
恐惧有病态的,也有健康的。我们要懂得如何去破解病态的恐惧,让恐惧帮我们存,帮我们学习和成长,成为健康的恐惧。
读《教学勇气》有感5
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一条教育改革中少有人走过的路,但是真正的改革又是如此强烈的需要它。这个问题同时也是作者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核心问题,还有两点我们也应有清醒的认识:不管是哪个学段、年级教师具有的共同点比我们认为的更多,更高学段、年级的教师不应因此而炫耀,幼儿园教师通常比有博士学位的人更懂得技巧。
本书的一个逻辑前提是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完整。来自学生的声音:不知道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好老师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他们知道不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样,都把自己置身于教学之外,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具有联合能力。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教学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这个心灵是指人类的自身中的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教学就是在无止境的相遇”,布贝尔这句话说的真好,所有真实的生活都在于相遇。
教学设计中悖论的有效运用。教学空间应该是既有界限又有开放;有既愉快又紧张的气氛;鼓励个人发表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既尊重学生们分享的“小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沉默与争论并存。悖论充满张力,希望我们能充分运用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真正的共同体是什么?在真正的共同体中,连接我们所有关系的核心是主要的主体本身,不是亲密者,不是公民性,也不是问责性,而是活生生的主体的力量。真正的共同体不是线性的、静态的、分等级的,而是圆形的、互动的、动态的。只要我们运作的好,真正的共同体可以通过论争而不是竞争来推进认知的。在这里,注意不是竞争,竞争是私密的,容易瓦解关系结构,而论争则是群体共享的,公开的,更利于共同体的运行。
在医学院里的微观小宇宙教学是一个真正共同体的小型版本,在这里,微观小宇宙就是处于学习圆圈中心的、被称为病人的伟大事物,它让学生找到了学医的真正原因——帮助病人痊愈,而不是通过竞争获得高分、发表论文和击败对手,他们把伟大事物置于注意力中央,不再只关心自我,不仅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微观小宇宙”的教学,其实是倡导少而精的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讲出学科最本质的东西来,而不必面面俱到,泥沙俱下。而是学会能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可以通过“一粒沙”去观察它们的世界,所以不必把满满的一车沙子都倒给学生。这与华东师大陈玉琨教授所强调的“研究一节课,上好每节课”似乎有异曲同工之效。
共同体是需要领导的。共同体是动态的,每时每刻都需要领导。因为在有意追求目标和实践其原则的共同体中,需要能带领大家奔向那个愿景的领袖。反之,如果校长等领导或有学术影响力的人不期待和没有意愿去引导形成共同体的话,关于优质教学的陈恳对话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好的领导会从教学本身出发,从教与学的伟大事物为中心,创造着真正的共同体空间;好的领导者是打开空间而不是占据空间,是与老师一起经历相同的探究内心的旅程;好的领导能召回教与学过程的核心,鼓励共同工作,分享工作激情,建立相互支持的共同体,进而能治愈许多教师由分离带来的痛苦。
教学勇气是教师成长的新天地。教育的新专业人士是什么样的呢?一是培养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依靠人心的力量,排除万难;二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尤其是痛苦的情感,如焦虑、愤怒、内疚、忧伤和疲惫等,因为情感在改变自身和社会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能量之源;三是认真对待情感理解力中的智能,增强体验性;四是教给学生如何培育共同体;五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分离的生活”是什么模样,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意味着什么。我们要提供给学生一些真实体验机会,把情感转化为知识和行动,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倡导奖励而不是惩罚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及时回应学生内心关注的问题等,虽然生活中已有很多教师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还是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新专业人士。
读《教学勇气》有感6
今天阅读的这部分内容,以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再大胆一些说,十分内容,我只读懂一二。
然仍有打动我的观点存在,帕克·帕尔默在这章节内容中曾提到: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往往让主人与客人受益更多。多么贴切而又新颖的比喻。毋庸置疑,在这个观点中,帕克·帕尔默是把教师比作了主人,把学生比作了客人。款待的概念出现在远古时代,那时候更容易看到这种互惠互利。在游牧文化中,一个人昨天提供给陌生人的食物与住所就是他明天从陌生人那里所得到的。通过提供款待。一个人就参与了所有人可依赖的社会结构的无穷尽在编织,这样,给客人的礼物变成了主人的希望。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给予的人格的塑造、知识的传输等,皆可认为是教师对学生的款待,这种亲切的款待,不是教师的单向付出,它是双向的,有回馈的,在教师对学生的款待中,又会产生一个更亲切的款待教师的世界。
教学中,我认为最令人高兴的事情之一,是它能提供给我不断与孩子们相遇相伴的机会,让我有幸陪伴不同学生的成长,见证他们个子的.长高,知识的丰盈,由青涩走向成熟。从这园丁般由种到收的工作中获取独一无二的职业幸福感。我想这应该就是好的教学反馈给我的款待吧。
内容的艰涩,阅读的难度有时候也有一种好处,它能促进我们的思;也没有影响到我的阅读兴趣,我的出声朗读依然津津有味、抑扬顿挫。(自我认为)那时候,我在书的世界里,在我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对于有如此之多难懂内容的问题,我亦不气馁,始终认为,有坡度的阅读更能激发对未知事物的渴望。只有用知识哺育自己,我们才有前行的力量!
读《教学勇气》有感7
我很喜欢伯纳德·韦伯的绘本《勇气》。在这本辛辣又有趣的小册子里,我学到了更多关于勇气的含义,一些看似最为平常的行为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勇气。然而“教学勇气”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真没有仔细思考过。
“学会一门外语就是获得成长的机会,获得自由的机会,获得从我们偏执的成见和心态解脱出来的机会。”
——帕克·帕尔默
记得我的一位英语老师曾经说过:“今天在课堂上我所讲的英语语法,可能过了十年、二十年,你们都会忘记。但是你一定会记得今天为了学好一门外语而付出的努力以及如何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另一种文化。这样的体验对你们今后的人生非常重要。”这位老师和帕克·帕尔默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多年前,她的教学理念就远远超越了“背书、默写和解题”这个机械的技术层面。她鼓励我们改编课本,表演课本剧;她鼓励我们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杂志;她鼓励我们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她的教学理念不仅点亮了我的英语学习,更影响了我对于多元文化的态度,甚至影响到了我成为英语教师后的每一天。
在我成为英语教师的这十多年中,内心始终有一份小小的坚持。这份坚持谈不上什么特别,无非就是想让孩子们多张嘴说英语,多看看课本之外的原版英文材料。有些人容易把扎实的课堂和不生动的课堂混为一谈。仿佛只有课堂具备了严肃的气氛,剪切掉了表演、小组讨论等生动的课堂活动,才能让学生沉浸下来,记得牢并悟得透彻。如果我们把英语教学放低到技术层面,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主观否定很多短期内收效不明显却对学生的根本发展起到重大影响的教学方法。比如思维导图绘制,课本剧表演,英文读报分享等看似“花哨”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很强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更有条理、更长久地记忆文本,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习把零碎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课本剧表演让内向胆怯的孩子有机会躲在角色的后面给自己多一份说英语的信心;英文读报分享从表面看更多的是PPT制作,但的确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走出阅读舒适区,进入到非故事类文本的探究中。如果把评估的时间从三年拉长到五年甚至更久,不难发现愿意参与更多此类实践的学生不论是探索精神,耐挫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接受能力都更为突出。
虽然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本事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具备。日积月累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有些理念和方法非常好,但如果教师浅尝辄止,就根本看不到成效。教师作为职场打拼的一份子,常常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如果内心不够强大,自己的初心很容易被考试的指挥棒捆绑。我也曾经怀疑过自己的那些坚持,做和不做,差别在哪里?如果目前没能让学生在分数上有较大起色,是不是就证明自己是做的无用功?如果说自己有过一千零一次坚持,那肯定也有过一千次放弃的念头。所幸的是,我遇到了许多有思想,有方法的同事。他们的成功经验一次又一次地鼓舞着我坚持下去。三年的时间虽不是很长,但学生的变化已足以让我惊叹。
“教学勇气就是教师在面对强人所难的苛求时仍能尽心尽地坚持教学的勇气,凭着这股勇气,教师、学生、学科才可能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之中。”
——帕克·帕尔默
勇气,是再来一次。勇气是知道还有高山,就一定要去征服。勇气是从头开始。勇气是坚持自己的梦想。于我而言,我的教学勇气也是这些。带着一份初心,站在最平凡的讲台上,用一份小小的坚持,点亮学生和自己的英语课堂。
读《教学勇气》有感8
暑假中,当收到赵静老师发来的省级导师推荐阅读的书籍目录时,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假期将这些书籍认真的拜读一遍,但当我将这些书籍收集之后才发现,每一本都不是几天时间能读完的,而对于我这个平时阅读理论知识类书籍较少的人来说,每本书的内容都让我觉得深奥难懂。
我想,我们阅读的意义不在于短时间内读了多少,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感悟到了多少,于是,我选择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进行详细的研读,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想要读透,很多内容是需要反反复复的进行研读的,而不是读一遍就能懂的。非常惭愧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还没能将这本书完全的读完读透,现就将我研读这本书时一些粗浅的感悟与大家分享,望各位导师、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先从帕尔默的这段话说起。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教书的动机和方式。我们不该为了潜意识自我的表现欲而去要求孩子们一起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书的对象是孩子,所以教书的目的是做一切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学到知识、找到理想的事情。不能因为教书是我的职业,自己就把一切教学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去。在教学的方式上,帕尔默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们;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此外,我们不能将自己平时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学中去。要学会控制孩子们的情绪,首先需要自己做到最大的耐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你在为孩子们课堂上的小动作烦恼不已时,你是否也注意到了也许某次自己走进课堂时一个不经意的黑脸也已经吓到了你眼前的这些孩子们?
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的心理是需要非常多的知识和经验的,但孩子的一些普通天性却是可以好好去认识并把握的。他们贪玩,不听话,些许的逆反,我们也许应该考虑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他们天真极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施展的`空间;他们需要被赞美,失落时需要更多的呵护;另外,我现在想,我们应该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他们,这其中就包括多去倾听。
以上只是我在初读《教学勇气》时的一部分粗浅的感悟,很多内容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反复研读,并结合自己所处的学校、所要面对的学生,将所感所悟科学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使自身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以上只是我在初读《教学勇气》时的一部分粗浅的感悟,很多内容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反复研读,并结合自己所处的学校、所要面对的学生,将所感所悟科学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使自身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读《教学勇气》有感9
我购买的《教育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的纸质版书籍还没有到。在这个平凡的冬日夜晚,打开电子版,津津有味地读起。在读到〈重温写书的事〉中:‘写满潦草笔记的成堆便条,以及一页又一页的无用文本’这句话时,心中有一个念头就按捺不住,好想和作者对话:写满潦草笔记的成堆便条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灵感呀,一页又一页的无用文本怎能是无用?那应该是教学生涯的经验积累。可是我又想,这只是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的推想,结果后面的内容就证实我的推想是正确的.。不论是成名的教授、特级教师,还是脚踏实地、扎根于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们都是这样,随手潦草地记下我们的教学灵感和教育经验。
接着我又读到作者说他一直坚持的看法,‘个人与其专业不能分离,不管是在黑暗还是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关于作者的这一看法,我深以为然。我自己读专业书籍已经两年多了,虽然读得较慢,读的书目不多,可是站在讲台的底气日渐深厚,提笔写文日渐流畅,职业幸福感日渐增加。不用说,这都是阅读、阅读专业书籍带来的益处。期待我自己在阅读的道路上继续、坚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