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 《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是什么? 《对牛弹琴》 作品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
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
《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是什么?
《对牛弹琴》
作品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对牛弹琴》词句注释
①操:琴曲。
②犊(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牛蝇)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dié xiè):小步徘徊。
《对牛弹琴》白话译文
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
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对牛弹琴》文言文的道理
有一天,著名古琴演奏家公明仪对着一头老牛弹琴。他先奏了一首名曲——高雅的古琴曲“清角”。尽管公明仪自己觉得弹得十分精彩,但是,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méng)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对牛弹琴》创作背景
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
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艺术特色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名家点评
东周文学家《庄子·齐物论》:“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音律,惠施好谈名理,他们各以自己的才能显示予世,而世人不能理解"。
宋代学者载姚镕《齐东野语》载姚镕: “物之不灵,告以话语而弗听,俗所谓对牛马而诵经是已。”
宋代禅师惟白《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