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意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意象 杜甫 诗歌

管理员

摘要:

杜甫诗歌意象  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的意象较多,现在我们就从他诗歌中月意象来进行内涵分析。  杜甫诗歌中月意象的内涵分析  1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勤勉”  《春宿左省》是杜甫于公元757年的九月在门下省值夜的时候写下的。此时唐军已经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

杜甫诗歌意象

  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的意象较多,现在我们就从他诗歌中月意象来进行内涵分析。

  杜甫诗歌中月意象的内涵分析

  1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勤勉”

  《春宿左省》是杜甫于公元757年的九月在门下省值夜的时候写下的。此时唐军已经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长安。而杜甫也在这个时候从鄜州到京,官复左拾遗。就左拾遗这个官阶而言,它的主要责任就是讽谏,素有大事廷诤,小时上封事的说法。而这首《春宿左省》正是在杜甫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所写下的一首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一句颔联细腻的刻画出了时间的流逝,从夜幕到夜晚,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始终都在忙于公务,抬头望去,已有明月当空,表现出了杜甫居官勤勉,尽忠尽职的为官之道。虽然说在诗中杜甫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星光月下之景来展现帝居高远的赞颂,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侧面看出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月”这样意象同样能够用来刻画时间流逝,并展现出诗人的勤奋与努力。其实从整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在任职左拾遗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状态。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此时的杜甫为官的气息要重于作为诗人的气息,所以诗文中透露出来的是他身居高职的心绪不宁。特别是诗文的最后两句“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深刻的展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寝卧不安,在唐王朝遭受了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杜甫回京办公还担任着如此重要的职务,展现出了杜甫一腔爱国之情。并且诗文中借月亮来表现时间的流逝,不仅将虚无的是具现化,同时也加深了我国古代诗词中月意象的内涵。

  2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志向”

  从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诗人满怀一腔热血抒发自己宏远的报国志向与为国家,为人民担忧的那份忧患意识。杜甫作为我国唐代诗人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不例外。

  特别是在杜甫的诗歌中也深刻的表达了其内心深处的志向与抱负,还有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而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在《古柏行》中杜甫曾写道,“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颗孔明庙前的古老柏树高耸入云,云气直接巫峡,月光照耀,冰冷的寒气直通岷山,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出了自己对诸葛武侯的敬仰以及其对诸葛孔明的推崇备至。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孔明庙前的这个古柏一样能够直耸入云,做一个像月光一样纯洁的官。而且诗中很明显提及了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因为有君王的.赏识,而杜甫也希望帝君能够看到自己的一腔热血,加以任用。所以杜甫在月亮中寄托了自己的为官之志和报国之情,但是奈何在这国家危亡之际,用人之时,如自己一样的拥有报国志向的贤才良将却不能够得到任用,那些奸佞之徒却能够扶摇直上,作者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失望。从杜甫的生平中我们能够看到,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然而却先后遭遇了安史之乱、困居长安,一腔热血得不到君王的赏识而埋没在飘零之中。此诗是杜甫54岁在夔州居住时的咏叹之作。

  3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思念”

  正如我国传统诗歌中在月亮中寄托了无限的思念,杜甫的望月诗中同样也饱含着这种思绪。在《月夜忆舍弟》中,从诗的题目上就已经点出了作者要借明亮的月光抒发自己对兄弟的回忆和思念。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仅道尽了时间匆匆,岁月恍然如梦的现实,同时也诉进了作者对于故乡以及故乡亲人的那份怀念。此时的杜甫面临着唐朝最大的动荡事件“安史之乱”。而这首诗正写于他与弟弟因战乱而分散在山东、河南一带,由于战火纷飞,诗人怀揣着对弟弟安危的忧虑和思念写下了这样一首月诗。从诗文内容上来看却又在情理之中,一轮明亮的月细致地刻画了当前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着重的突出了作者感景伤怀的思绪。

  杜甫还有一首诗《月夜》同样是写在安史之乱的期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而杜甫原本是举家迁至白水县,投奔其舅父,然而后来长安陷落,唐玄宗无奈逃蜀,使得叛军大举进入白水,致使杜甫又只能举家迁徙,七月肃宗在灵武县接下唐代的统治地位,而杜甫在知道此事之后随即奔赴灵武,却不料途中遭俘,被禁长安。可以说在这一阶段杜甫是长期处于颠沛流离的阶段的,直到被禁长安,对妻子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怀让他在望见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月亮的时候不由得思绪万千。“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此时通过月亮展现出来的情感不仅仅是一般夫妇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在动乱的时局之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战争带给人的离乱之痛,所以正向浩淼的唐朝国土上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一样,杜甫也承受着家庭分散,各居一地的那份思念与忧愁。遥望夜晚悬挂的圆月,虽然和远在鄜州的妻子共赏一轮明月,却不能团聚,徒留妻子一人孤独观赏,一份浓郁的思念喷涌而出。看上去是妻子在独自赏月,杜甫又何尝不是呢。纵观整首诗,作者抒发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思念之情,还有天下千千万万个因战乱而失散的家庭,他是在通过月光来传递他们的思念。月是天下人的月,情也是天下人的情,月光是冰冷的,情却也是温暖的,因为其中有着浓浓的思念还有爱意翻涌。

  所以,杜甫望月诗中的这种思念之情是非常深刻的,一如其一直以来的那份现实主义写作风格,他将所有无法具象化的情感都寄托在月亮这个独特的意象上,用月亮所展现出来的种种形象树立起诗人内心最深沉、最真挚的那份情怀。

  4 杜甫诗歌月意象中的“惆怅”

  杜甫通过“月”这样一种文学意象抒发了许多复杂的情感,包括他勤勉的为官之道,包括他宏远的志向,包括他对妻子、孩子以及兄弟的思念。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感是始终贯穿于杜甫望月诗中的,那就是怀古伤今的怅惘。我们说生活的苦难给予了诗人无限的艺术灵感,而杜甫生存的年代正是一个充满了动荡与不安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杜甫满心愁绪无法排遣,只能通过月亮这样一个情感的宣泄口将所有对国家未来的忧患讲述出来。在《暮归》一诗中,“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一句诗道尽民生疾苦。天色已晚,一轮明月已然当空照耀,却仍有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百姓原本应该安居乐业,享受生活,却无奈只能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苟延残喘地活着。诗人怜悯之心顿起,他渴望回到长安去为皇室尽忠,为百姓改变战争的痛苦,奈何路上仍有兵患。所以这首诗中的那轮明月已然映现了杜甫内心的怅惘与烦忧,看着百姓受苦受难,但是他却无法改变民不聊生的现状,他的心,他的灵魂都是痛苦的,焦虑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与思绪,所以杜甫的诗中满是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怀。

  5 结语

  从杜甫的望月诗中能够看到一个感性的杜甫,他的情怀,他的心意都寄托在了一轮圆月,一弯残月之中,他用月光来传达思念,传递温暖,他也用月光来抒发雄心壮志,凌云气概。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个理性的杜甫,他深入地刻画了唐代动乱时期的民不聊生,让我们置身于那个残酷的年代感受那份悲凉,冰冷的月光一如那些挑起战乱的人的心。沉郁顿挫的笔解读出的是杜甫满怀天下的灵魂,是他对天下太平的渴望,然而冰冷的现实让他这些渴望与梦想无从安放,所以他只能将这些存放在天上的月亮上,希望那永恒存在的月能够洒下满是他希望和温暖的月光,希望能够有明君带领天下百姓远离战火与硝烟,真正建立一个平安喜乐的安宁社会。这种愿望不仅仅存在于杜甫的望月诗中,可以说他的每一首诗都表现了他对百信安居乐业,对天下和平安宁的期待,这就是杜甫,一个温暖的、感性的、理性的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