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曲江二首》全文及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曲江 二首 杜甫 鉴赏 全文

管理员

摘要:

杜甫《曲江二首》全文及鉴赏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曲江二首》全文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曲……

杜甫《曲江二首》全文及鉴赏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曲江二首》全文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曲江二首

  唐代: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曲江二首》译文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曲江二首》注释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推: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虚名。

  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曲江二首》鉴赏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的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颔联是说,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的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的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的随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只是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尽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的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感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颈联是说,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有人说此联“奇想惊人”,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之中。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在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面对这残败景象又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难道“物理”就是这样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已,乐处又在哪里呢?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以上的谏官。因为上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了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解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第二首开头四句是说,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钱来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少有的了。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用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走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走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致到处欠着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那就今日有酒今日醉吧!这事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第三联是说,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第三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人生如此短促,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末联是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啊,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曲江二首》是因为仕途不得志而作,所以惜春、留春之情包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抒写的是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曲江二首》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当时京城虽已收复,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游曲江正值暮春,所以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

  作者简介:

  杜甫(712 年 - 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 年 - 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特色:

  1.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以景衬情:诗的开篇“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通过描写花瓣飘落、万点飞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伤春之情,奠定了全诗忧愁的基调。这种对暮春景色的细腻描绘,将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春色将尽的惋惜与哀愁。

  景中含理:“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一经典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蝴蝶在花丛中穿梭、蜻蜓在水面上点水的优美画面,看似在写自然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景与理相互交融,意境深远。

  2. 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整体布局:这两首诗在结构上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首诗中,诗人从伤春之情入手,引出对人生的思考,“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淡和对及时行乐的追求;第二首诗则紧承第一首的主题,进一步描写诗人在困境中以酒消愁、赏春作乐的情景,“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将诗人的放浪形骸展现得淋漓尽致。

  起承转合:每一首诗内部的起承转合也非常巧妙。以第二首为例,开头“朝回日日典春衣”描述了诗人每日典当春衣换酒的行为,是为“起”;接着“酒债寻常行处有”说明诗人酒债累累,是对前面行为的进一步阐述,为“承”;“人生七十古来稀”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是情感的转折,为“转”;最后“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希望能与风光共徘徊,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为“合”。

  3.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语言风格:杜甫的诗歌语言一向以质朴著称,《曲江二首》也不例外。诗句用词简洁明了,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例如“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落花时借酒消愁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他既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又对自己的人生遭遇感到无奈和愤懑。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下,诗人选择了以酒行乐、暂赏春光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痛苦,这种看似消极的行为背后,实则蕴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热爱。

  4. 对比强烈,寓意深刻:

  今昔对比:诗中描写了曲江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如“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昔日的亭台楼阁如今已成为翡翠鸟的巢穴,高大的坟墓旁麒麟也已倒下,通过这种今昔的对比,暗示了唐朝的兴衰变迁,寓意深刻。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诗人曾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现实中却屡遭挫折,不受重用。诗中“何用浮名绊此身”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中名利的不屑,与他内心深处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