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傅雷 家书 有感

管理员

摘要:

读傅雷家书有感13篇[经典]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读完《傅雷……

读傅雷家书有感13篇[经典]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读完《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的严格教育与音乐上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说“艺术若是比较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那么我想说“傅聪的修养若是比较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开花的树木”。在事业上,傅雷尽力助儿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虑到了儿子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结合成了一体,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动,点亮了傅聪傅敏心灵的灯。

  在这伟大的父爱背后,在一封封信的千言万语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至关重要的线索——故事的背景。在比较开始,傅聪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奔赴外国求学时,傅雷和妻子用温和贴切的口吻,仿佛近在咫尺地在与孩子聊天,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傅聪的思念,还时而不经意暴露出傅雷因对傅聪的生活和学业太过紧张而显得焦急的口吻。

  这时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么纯真。可是读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时,我总会感觉哪里怪怪的,细心摸索了一下便发现傅雷的口吻变了,虽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简单不过的信,但是在写这封信时的背景是这样的——傅雷被污蔑且被错误批评,还要进行“思想改造”(其实就相当于坐牢)。

  傅雷当时的`心境一定是复杂、混乱的,所以这封信也显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聪从波兰出走英国为转折点,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比较后选择的结局,总让我心有所戚。

  家书中,充分体现了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儿子无私关爱,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形象;也充分体现了傅聪孝敬父母,热爱音乐,心怀祖国的人物形象;傅聪的母亲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聪还小的时候,她就像家庭的润滑剂,承担着傅雷的冲动怒火。

  傅聪大了,在海外留学,作为爱子情深的母亲,端庄贤淑、温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傅雷家书》以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傅聪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感人至深。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当我看完《傅雷家书》,难道“家书才抵万金”?傅雷先生是怎样现身说法教导孩子,每一封里,凝聚着一位父亲对祖国,孩子深厚的爱。

  在那么多封家书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亲对儿子傅聪的教导,还有是傅雷先生在艺术,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几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而不仅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没有节制的训练,而是讲究技巧,从事物中领悟情感,才能不做它们的奴隶,用心书写自己的创作。在家书中,不管是聪去波兰留学,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还不时寄给中国古典的文学名著及艺术方面的画,书籍。在傅雷先生教导孩子中,还有是怎样叫孩子面对压力,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龙的心更多在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所遇的困阻,同时细心的给出自己以往的经验,拳拳爱子之心,更是溢于言表。

  读完《傅雷家书》,感动于傅雷先生言传身教,怎样高度负责饿精神与心力对社会,祖国及人类世界尽到自己的责任。

  可以想象当傅聪从万里归来时,迎接他的不是双亲欣喜的笑颜,而是两盒残忍的寒灰。心中又是何等的苦痛。

  傅雷夫妇所表现对孩子的谆谆教诲,真诚交流,每一次都另人感动。这样一对夫妇是中国夫妇的典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双双愤而弃世。即使生者已不在,可是他们的精神却会伴随着我们,用新的.勇气和信心来面对更加美好的明天。惨痛的教训的背后,人们一定会清醒,一定会用正义的力量来阻挡魔鬼般疯狂的黑暗,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父爱,如星辰,划破黑暗的阴霾;父爱如阳光,照亮人生的迷途;父爱如美酒,醇香而酒烈。而在我看来,父爱就是那一封封传递的家书。

  一本不算太厚的《傅雷家书》陈述了这样一段美好的父子爱,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唠叨”“说教”中成长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

  傅聪与父母的分离,仿佛成了这个家唯一可重视的事情,月台上的离别之景令人痛心,母亲哭的'眼睛都肿了,干得发痛了,而此时的傅聪早已没了往日的笑脸,悲伤地分别于父母,傅雷如今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回想儿时对儿子的严厉,便有些愧疚,总感觉自己做了天大的错事,心想自己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不过对儿子对妻子却感到无比的抱歉,仔细思索,倒多了份忧虑,日日写信关照儿子,问其是否有什么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

  在学习上,傅聪也十分努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获得了许多奖项,拥有“钢琴诗人”的美称,但这一切的一切也不能少了父亲傅雷的指导,在学习上,教会儿子先易后难,欲胜必刚的做法,拥有了信心,拥有了勇气,有资格做一名成功者,这种方法让他的儿子拥有足够大的勇气去战胜这一切无法超越的难到了极致的乐趣。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对已经接触社会生活的傅聪,傅雷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同样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为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学习来回报父母的恩情,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题记

  一封封家书,包含着浓浓的情谊;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距离;一封封家书,在相隔万里,分别多年的情况下,教会儿女做人处事的道理。

  傅雷先生的文化素质极高,个人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睿智的学者。作为学者,傅雷先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达到一定的境界,他知晓恒古至今的文学、音乐、绘画,对这些艺术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且十分细致。作为父亲,傅雷先生也像我们生活中的父亲那样,是那么的简单,平凡而又伟大。

  《傅雷家书》中,是不拘束却简洁的语言,用不着担心“批判”。一切的感情都显得那么纯粹而又自然,如此纯真、挚朴的情感,没有半点虚伪参杂。一封封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傅雷先生对子女的关爱之心,感动,我。

  傅雷先生,为培养儿子的爱国心,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同时,相隔万里的傅雷先生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不顾重重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傅聪偶尔在书信中写出错词,傅雷先生一次又一次给儿子纠正错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拥有无尽却又瑰丽的文化财富,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所有父母都期望儿女能取得成功,但当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傅雷先生当即写下一封家书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成功,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孟子·离娄下》曾有这么一句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成大事者即君子,都有那么一颗婴儿般童真的心。唯有那童真的目光,能看到我们生活中遗失的那些美好。

  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当一个人将最纯粹的灵魂投掷于艺术之上,那么除了艺术与人格,他早已别无所求。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人类最大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商,亦不是可见因素,而是努力。只有静心沉静于某事中,心灵才会得到净化,灵魂才会得到升华,而或许在深夜,煮一壶茶,室内飘洒着茶香,吮吸一口茶,看一本书最是惬意了吧。文学、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精神世界的丰满。在艺术中生活是美好的!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这即是他对儿子的态度:“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他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他用文字诠释父亲这两个大字的书写;他说出了世上所有父亲难以表达而埋藏在心里的那份真爱!

  看了这本书,我真正理解傅雷先生所诠释的父亲这两个字的书写。我的爸爸不同于其他的父亲,他是一位残疾人,但他却给了我们多于其他父亲的关爱。或许说出这些需要勇气,但父亲的意义不在于他在某一方面取得多大成功,而在于他对儿女付出了多少爱。父亲的性格总是那么的温和。在我印象中,他从未打骂过我。我是在爸爸的庇护下长大的。或许我父亲不像傅雷那么的有文化,但我相信父亲为了我,费尽了心血。这,才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父亲是我人生中的明灯,我永远感激他,他对我的爱,世上无人能及。相信世上最爱你的男人,只有,父亲!

  我难忘的可能是这辈子不知多少次离家去远行或去学习,但却是我人生第一次离开网络提笔写家书的,这个暑假的七月的团学。一封家书,传递幸福。这次写家书活动被团校老师亲切的称为:“信福传家”活动。我在信中是这么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从未给你们写过信,也不明白一份信的重要性。我在想一封信的重量只是那分明的数字吗?当我写完后,发现信承载的是爱的重量!家书是有份量的!”第一次写完信,竟会不禁热泪盈眶,文字是有魅力的。我真的是想家了!我真的亏欠父母太多了!团校老师说得对:“这封家书可能是你这辈子写的唯一一封,却肯定是让家人最暖心的一封。”写完信,才恍然间理解了古人常说的报喜不报忧。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一封家书,一片情,感恩所拥有的美丽!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感恩所拥有的美丽!

  时光在浓茶的飘香中散去,不留一点痕迹。或许,时光就是我们在世上留下的足迹。——后记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题记

  古镜以铜为材,制作精良,但无法较完整反映事物。现镜以玻璃为材,反映事物非常清晰。但要论最好的镜子,那就莫过于傅雷。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最重要是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事实上傅雷确实做到这一点。

  他先通过对自己的.写信习惯与傅聪的,让傅聪理解仅仅一件小事,一点细节在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

  不仅仅在生活,在人际交往,在读书求学,甚至在感情处理上,傅聪都会从傅雷那得到许多,也会以傅雷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对比,发现许多需改进之处。傅雷这面忠实的镜子名副其实。

  对某种事物熟悉久了,便有特殊的情感,傅雷这面“镜子”也不例外。他对儿子的情感,却始终把舔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把做人和艺术永远摆在首位。每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做人的问题,傅雷以自己为例,教导傅聪: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不气馁,获奖不骄傲……

  傅雷不但拿自己当例子,还列举其它各种名人,如莫扎特,萧邦,巴尔扎克等艺术家,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艺修养,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大奖,还是后来赴各地演出,傅雷如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从什么事件上看,傅雷这面镜都尽职尽责,在傅聪的路上,傅为他打好了基础,并在其身后时时刻刻注视着他。

  以傅雷为鉴,可正傅聪之衣冠。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傅雷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近40种,较具代表性的有丹纳的《艺术哲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他为中法之间的文化、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傅雷先生还是一名优秀的父亲。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他很关心儿子的成长。在近200封家信中,他多次教导儿子:礼仪需得体,做事需严谨,待人需谦虚……

  因为长子傅聪远离故土,对祖国日益陌生,傅雷先生坚持给爱子邮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三百首》《元曲集》。在信中,他多次与儿子探讨民族文化、艺术与哲学,不断纠正儿子信中不妥的字词。“作为一个中国人,老祖宗的财富是不能丢的。”他对孩子的`爱不是简单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

  当傅聪在信中抱怨自己忙于演出、练习,时常熬夜时,傅雷先生劝道,“精力有限,人寿亦有限,要从长远着眼、劳逸结合,马拉松才能跑得好。”除此之外,傅雷先生还多次在信中谈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财,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他告诫儿子:“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他还鼓励儿子多从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1966年9月3日,傅雷先生因无法忍受迫害,在家中服毒自杀,其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傅雷先生平反后,傅聪回国,开始在全国各高校讲课。若傅雷先生及夫人能看到,也许会有些许宽慰吧。

  合上书,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写下的话:艺术、人格的尊严都没丢掉,民族、国家的荣辱之心都没有愧对的人,才称得上是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先生以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段话。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名著,但都是马马虎虎,唯有《傅雷家书》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阅读这本家书,体会到的却是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我对她仰慕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完《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何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了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教子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总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书,让孩子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傅雷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教育好教材。傅雷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一个人遭到了不幸本身是不幸的,但挫折又是一部活教材,可以磨练你的毅志,从而使你坚强起来。所以,不幸就成了幸事。”看到这段话以后我不明白,就问爸爸。爸爸说,这是说事物有两方面,告诉你要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才能成长为一个坚误的人。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明白了。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是在它们面前退缩吗?不是!傅雷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知难而进。

  有一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总觉得不如别人,就不爱学习了。老师和家长对我寄以厚望,自己却认为不是学习的材料。现在想想,是自已没有正确对待学习。学习成绩不好更要努力才对,谁生下来就会呀?我们到学校就是来学习的',因为成绩不好就打退堂鼓是没有出息的。

  通过《傅雷家书》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每个父母都无比切挂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再身处在何方,他们的身上都会牵系着父母的心。书的作者傅雷用笔将这“父母心”写在纸上,让爱化成家书,一封封寄向远方的儿子傅聪。

  父爱如山,傅雷对傅聪的爱自是如此。高尚,纯洁,无私,因在外留学,傅聪的中文越来生疏。作为父亲,傅雷与儿子的书信交往绝大是中文。在家书中,傅雷曾给傅聪指出他的语法和字句的错误,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为,让傅聪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需要继承和发扬。

  在傅雷严格的教育下,傅聪不仅蜚声乐坛,而且自我反省能力也十分强。出国留学期间,他刻苦勤学,美妙的琴身博得了大多数人的赞誉。但傅聪并没有过分骄傲,相反在家书中客观冷静的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并与父亲商讨方法加以改正。因此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使傅聪师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和赞美没有减少他对艺术的谦卑,并且把父母当做最为信赖的人,时不时向他们在信中汇报自身情况,这便是他对父母的最好回报。

  正是这样,儿子遇到了挫折,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将会是最为有效的.强心剂。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他是亲人的期待,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悠悠岁月,茫茫大海,家书将遥隔万里,身处两地的父子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一份家书,承载着浓浓的父子情。世界上最真诚,最令人感动的爱就在这一封封家书中了。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谈起父爱,我们总是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于父亲几乎没有用言语对我们表达过爱,熟悉于父亲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在背后默默支持、呵护。《傅雷家书》中,“孩子,我在心里拥抱你!”,“孩子,

  孩子,孩子,我要怎么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会悔恨于热爱呢!”这样的话体现了父爱无言,但隐书信。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书中这一句话使我感受颇多。这句话充满哲理,是傅雷教育儿子如何读书求学,体现了傅雷学识渊博,人生经验丰富。让我感受到不仅为学如此,为人也是如此。

  傅雷对儿子的'感情处理也很是注重。“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傅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对待恋爱的原则告诫儿子,恋爱要有分寸,不要过度沉迷于恋爱。

  “你将来不时有人请吃饭,请吃饭也得送点小礼,便是半打花也行。”“行前必须把带去的衣服什物记在‘小手册’上,把留京及寄沪的东西写一清账。”傅雷对儿子的爱还流露在许多生活小细节中。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手机微信聊天已经代替了传统书信。父亲不会用言语表达过多,但每到自己工作之余闲时,总会发几句微信。“吃饭了吗?”“零花钱够花吗?”“要不要给你转点?”平时父亲的严父形象瞬间变得温柔可爱,虽然是在手机微信里。

  父爱无言,但隐书信。《傅雷家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父亲、通往父爱深处的大门。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海鸥依海而生,但也要展翅飞翔;大海随海鸥而广,只为护它一生。——题记

  穿越回那个属于傅雷的50年代,一封家书足以跨越鸿沟,抚平游子心中成麻的万千思虑。家书似一把打开相隔两方空间之门的钥匙,见字如面间,亲人间的温暖,父母对孩子在外打拼的担忧、不舍,对傅聪的种种关心问候,从字里行间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飘进心中。

  《傅雷家书》里更多的是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母亲的信似白月光般的温柔,却又不敢完全给予你爱的光明。她总怕爱孩子爱的.深沉,她的孩子会陷入爱的沼泽里,从而失去了展翅飞翔的能力。

  父亲的信却似烈阳般凛冽,不似母亲般的白月光温柔长情。傅雷先生对他的孩子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但他的深邃背后也有温情的一面。傅雷先生曾对他的孩子说过:“我做父亲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厌烦。”父亲是矛盾的,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飞得不高,却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得遍体鳞伤的模样。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飞向蓝天,你的父母就像大海,当你跌落谷底时,你的父母不会责怪你飞得太高,而是为什么自己没有更广的海岸。

  海鸥与海会永远相伴,直到时间的尽头。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写给自己孩子的信为主要内容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对孩子的关心与嘱咐,从而突出傅雷作为父亲的伟大形象。这本书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很多,但我还是觉得书中大部分细节都来自于傅雷告诉自己孩子该如何一个人生活。

  对于《傅雷家书》,这本书我最喜欢傅雷对儿子读书求学的一些建议,人这一生过得很快,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懂得珍惜时间,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然无恙的情况下去求知,去学习。人们常说一生不停的学习,其实这句话很真实,真热爱学习的人,他对新知的渴望与解疑后的开朗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同时,作者傅雷也告诉自己的孩子,艺术的重要性,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艺术,去体会它的美,去喜欢艺术。而且这本书一提到艺术大部分都举一些艺术家的例子,比如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与舒伯特等等。作者举这些例子,还是为了让孩子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多一分感受,多一分经验。然后傅雷又重点提了一下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是最主要的。态度要端正,大家都会来让你做事,因为你一直有这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所以大家都愿意让你去做。

  勤学好问也是一种传统美德,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发问,从而来解开自己很多,对自己来说的疑惑,还有助于自身的进步,所以傅雷真是十分用心,把学习方面该注意的地方都提到了,说明傅雷对儿子期望很大,希望他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