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杜甫

管理员

摘要:

杜甫的诗范例(15篇)杜甫的诗1  秦州杂诗(十二)  杜甫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8.前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得”“传”:字用得“新奇”,请作简要赏析。 (5分)  9.……

杜甫的诗范例(15篇)

杜甫的诗1

  秦州杂诗(十二)

  杜甫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8.前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得”“传”:字用得“新奇”,请作简要赏析。 (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此时为什么会产生“俯仰悲身世”的感触。(6分)

  试题答案:

  (二)(11分)

  8.(5分)“得”字表现了南郭寺空旷冷清的庭院,因为得到古树的点缀而有了生机和色彩;(2分)“传”字形象地写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动将清澈的泉水接力传送到全城。(2分)“得”“传”二字朴中见奇,新颖别致,准确传神。(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诗人将复杂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选择的景物之中,化景语为情思,通过写景来巧妙抒情。②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将视线转向秋花危石,夕阳卧钟。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绽开,夕阳映照着废弃在地的'古钟;古寺荒凉破败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伤己之感。③诗人联想到自己饱经离乱,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将至,心中顿生悲凉忧伤之情,不由得发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叹。(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杜甫的诗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创作背景(代#课件# 导语)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好像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

  1.诵读课文

  先听配乐朗读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

  渚(zhǔ)清作(zuò)客霜鬓(bìn)浊(zhuó)酒

  3.词语注解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许多。

  ⑧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花白。

  ⑨新停:刚停。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⑩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4.诗歌翻译

  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非常凄清,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归鸟在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地飘落,不尽长江滚滚来。——流淌不息的长江水在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多病今日在寒秋中单独登临高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困难困顿可恨白发长满了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浇愁的酒杯。

  三、自主赏析

  1.整体感知

  提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景和情两方面看,全诗是怎样的内容层次?

  明确:全诗分两层:

  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

  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常年飘泊的孤苦愁绪。

  2.自主鉴赏。(给每联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短文)

  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白季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

  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落,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而又昂扬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历来被视为千古佳句。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横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纵说“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横一纵,承上启下,点出了全诗感时伤世、羁旅飘沦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单独登台。极为沉郁顿挫。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评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准确。”可见诗人内心深处是何等的愁苦沉痛。

  尾联两句是悲叹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孤独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写诗人备尝困难之苦,白发丛生;对句写自己困顿潦倒,疾病缠身。国难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困难”,既有国家的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感慨声中收笔,悲愤肤浅,而又寄意深远。

  四、教师总结

  1.主旨格凋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远、气概博大肤浅的七言律诗。前四句写登高闻见之景,后四句抒登高感受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常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简单感情。而风格虽沉郁顿挫,却也大方激越,誉为“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

  2.艺术特点:

  ①联联对偶,句句押韵。

  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②写景抒情,笔法错综。

  写景,有工笔细描也有大笔写意,有动也有静,有声也有色。首联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练传神。颔联大笔写意,传达出秋的神韵。鸟飞叶落是动,水渚岸沙是静。风急猿啼是声音,渚清沙白是颜色。

  抒情,既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落,最终将时世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简单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五、巧学精练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1、2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答B无拟人手法)

  A.诗人开篇用非常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颜色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纳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照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很多与酒有关的词句,请指出以下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答C表达的是畅快之情。A、B和例句一样,表达的是愁思悲苦之情)

  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的诗3

  独酌成诗

  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时间与诗人此时情态,正值元宵佳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B.额联点明题意,诗人以酒浇愁,酒解客愁,萌发诗兴,诗觉有神。

  C.颈联“谋身”一词,既抒发诗人个人感慨,更凸显其心系苍生的情怀。

  D.尾联诗人叹息自已为微小的官职所缚,倍感苦闷惭愧,流露伤感之意。

  16.请结合诗歌最后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6分)

  阅读答案:

  15.(3分)A

  16.(6分)①用借代手法,以“兵戈”代指战争,战事犹在眼前,表达诗人对当下战事眼前形势的忧心。

  ②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写出其心系苍生的无力感。

  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苦于官微力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忧国忧民情怀。

  (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情怀分析1分)

杜甫的诗4

  李白不给杜甫回诗或因精神鸿沟 来看看诗人间的赠诗之情

  “很重视的友情对方却不看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网友:大概就是杜甫对李白的感觉吧……”近来,李白和杜甫因为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

  有网友指,杜甫有多首赠李白的诗,但李白却只有一首《赠汪伦》。

  李白成了“网红负心汉”,事实真是这样吗?

  李白不给杜甫回诗或与性格、年龄有关

  有网友指,杜甫有多首赠李白的诗,但李白却只有一首《赠汪伦》。李白成了“网红负心汉”,事实真是这样吗?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实李白与杜甫是有相互赠诗的。就流传到今天的资料来看,杜甫赠李白的诗有十几首,李白赠杜甫的诗“起码明确的有三首,疑似的有一首”。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间,李白与杜甫相遇并同游。记者梳理李杜间赠诗发现,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同时杜甫在这时期也有诗作赠与李白。

  这期间,李杜两人互有赠诗往来,传世至今的、这两年间的二人互赠诗作数量也大体相当。这以后,杜甫仍有赠李白诗作,却并无李白回赠的诗作传世。

  对此,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告诉记者,诗人之间互相赠诗、写诗其实是“一个大的传统”。“文人之间,大家很渴望表达一下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包括对某个人的见解。但回复不回复又是另外一回事。”

  此外,蒙曼还指出,性格上的差异也在诗人交往中有所影响。

  “李白是一个飘飘欲仙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多,看到人间的少,当然看到朋友也会少一点。他一直在自我表达,像‘我是多么伟大’、‘别人应该怎么重视我’、‘他不重视我他怎么不对’,另外就看神仙过什么日子,要跟神仙一起遨游世界。而杜甫更关注人间现实,两人有某种精神上的鸿沟在。”她说。

  和李杜的状况不同,白居易和元稹就是那种年龄相仿、性格相近诗人的典范。“元稹和白居易两人唱和不断。元稹有诗就写‘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如何。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意思是信一来,元稹还没看信眼泪就先下来了,把家人吓坏了;后来觉得不会是什么大事,一定是得到白居易的`信了,只有他的信才能引起元稹如此激动。”

  于赓哲还指出,今天大家看到的也只是流传至今的诗作。“李白与杜甫的诗作都有很多没有流传下来,在没有流传下来的这些诗当中是否有两人的往来诗作还不知道。”

  细数古代诗人之间的赠诗之情

  其实,古代诗人之间互相赠送诗词并不少见。彼此有着相同的才情与抱负,或是有着相同的遭遇,亦或是诗歌主张和风格相近,都能让诗人互生好感而赠诗。

  刘禹锡与白居易

  刘禹锡赠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赴苏州愁别乐天》、《和乐天早寒》、《酬乐天咏老见示》、《酬乐天新蝉见赠》、《同乐天登栖灵寺塔》、《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白太守行》

  白居易赠刘禹锡:《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咏老赠梦得》、《哭刘尚书梦得二首》、《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刘禹锡与白居易,自青年至老年心心相印、志同而道合,交谊深厚,时人把他俩相提并论,称为“刘白”。一对神交已久的知音好友,生于同年,有着同样的才情与理想抱负,却遭遇了相似的被贬再贬的不幸经历。在他们被贬上任路上,于扬州相逢,携手畅游,留下了诸多名诗佳话。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

  韩愈与孟郊

  韩愈赠孟郊:《孟生诗》、《与孟东野书》、《送孟东野序》、《孟东野失子》、《江汉一首答孟郊》、《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答孟郊》

  孟郊赠韩愈:《赠韩郎中愈》、《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汴州留别韩愈》

  韩愈与孟郊,同为“韩、孟诗派”的创始人,诗歌主张和风格比较接近,而且交往较多,情谊深厚。孟郊比韩愈大17岁,彼此相交22年,自始至终关系一直非常亲密。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早年曾经在嵩山游学,学成后游历京城为韩愈所赏识,两人诗风也是一致的。孟郊四十岁后进入仕途,到江苏任职,韩愈作诗《送孟东野序》相送,有“ 物不平则鸣 ”的名句,把孟郊列在陈子昂、元结、李白、杜甫等大名家之后,可见对孟郊诗的偏爱,孟郊也将自己与韩愈相提并论“ 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 ”。两人唱和的诗为数不少,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韩愈写诗《孟东野失子》安慰他,充分表达了对孟郊的理解和关心,孟郊有许多诗都表示对韩愈知遇之情的感激与敬意。孟郊亡故后,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黄庭坚与苏轼

  黄庭坚赠苏轼:《上苏子瞻书》、《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双井茶送子瞻》、《食笋十韵》

  苏轼赠黄庭坚:《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二首》

  黄庭坚比苏轼小八岁,早年出自苏东坡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与苏轼交情深厚,文才与苏东坡齐名,同时书法成就与也相并列。两人在京城为官时经常诗酒唱和,其乐融融。苏东坡作画黄庭坚也有题画诗赠送,苏轼病逝后黄庭坚十分怀念,写有悼念苏轼的诗。

  苏轼曾写《送杨孟容》诗,自称仿效黄庭坚,黄庭坚用原韵和诗一首,在诗的末尾幽默地开起了玩笑,说自己的才华不及苏轼,如果自己的小儿子能到苏家当女婿实在是件幸事。黄庭坚老家盛产双井名茶,他得到后马上分送给苏东坡,并写诗相赠。苏轼黄庭坚都名列于宋代书法四大家,又都情性放达,熟不拘礼,互为戏言成为文坛韵事,苏轼书法字体肥厚饱满,黄庭坚取笑为“ 石压蛤蟆 ”,苏轼听后反唇相讥戏称黄庭坚书法中字体的长撇大捺为“树挂死蛇”。苏轼的《寒食贴》为天下行书第三,而《寒食贴》的后序就是黄庭坚写的。

杜甫的诗5

  古诗《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

  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开口取将相,小心事友生。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历职匪父任,嫉邪常力争。

  汉仪尚整肃,胡骑忽纵横。飞传自河陇,逢人问公卿。

  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受词剑阁道,谒帝萧关城。

  寂寞云台仗,飘飖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壮士血相视,忠臣气不平。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

  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

  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记室得何逊,韬钤延子荆。四郊失壁垒,虚馆开逢迎。

  堂上指图画,军中吹玉笙。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

  时观锦水钓,问俗终相并。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

  以兹报主愿,庶或裨世程。炯炯一心在,沉沉二竖婴。

  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飞旐出江汉,孤舟轻荆衡。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空馀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作品赏析

  【注解】:

  【卢注】哀仆射者,哀其功名未尽展而卒也。《新书》: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挺之之子。

  郑公瑚琏器①,华岳金天晶②。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③。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④。开口取将相⑤,小心事友生⑥。阅书百氏尽⑦,落笔四座惊⑧。历职匪父任⑨,嫉邪尝力争⑩。

  (首叙生质才品。上六,言令器夙成。七八,言意度过人。九十,言文学出众。匪父任,见不藉门荫。尝力争,能不负言责。)

  ①任昉序:希世之儁民,瑚琏之弘器。②《后汉·杨赐传》:华岳所挺,九德纯备。《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吾欲往乎西嬉。”玄宗先天二年,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华岳,即西安府太华山,上有少吴金天氏,后世以为西方司秋之神。【邵注】此言其钟山岳之精秀。《说文》:“晶,精光也。”③蔡琰《与周俊书》:吴平圣王之老成,明时之儁乂。④《诗注》:“岐嶷,峻茂之状。”《晋书·江统传》:嶷然稀言江应元。大贤,指严挺之。【赵注】《新史》挺之传:姿质轩秀。《旧史》武传云:神气儁爽,故有“复见秀骨”之句。周颖文《祭梁鸿文》:“秀骨风霜。”⑤《史记·魏公子传》:公子诚一开口。刘向疏:据将相之位。⑥《杜臆》:观“小心事友生”句,知武无欲杀公事。《霍光传》:“小心谨慎。”《诗》:“矧伊人兮,不求友生。”⑦魏文帝《与吴质书》:“妙思六经,逍遥百氏。”⑧孔融诗:“高谈满四座。”⑨《后汉·陈蕃传》:前后历职,无他异能。《前汉·汲黯传》以父任为太子洗马。孟康注:大臣任举其子弟。《旧书》:武弱冠以门荫策名,哥舒翰奏充判官,迁殿中侍御史。⑩汉赵壹著《嫉邪赋》。《后汉·公孙述传》不可力争。

  汉仪尚整肃①,胡骑忽纵横②。飞传自河陇③,逢人问公卿。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④。受辞剑阁道,谒帝萧关城⑤。寂寞云台仗⑥,飘飖沙塞旌⑦。江山少使者⑧,笳鼓凝皇情⑨。

  (此记扈从两宫之事。河陇无恙,故见飞传而同信。明皇幸蜀,故追乘舆而悲涕。受辞,承命上皇。谒帝,趋赴灵武。寂寞江山,剑阁音阻。塞旌茄鼓,萧关起事也。)

  ①《新书》:武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荐为给事中。《光武纪》: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②《汉书》:盗贼纵横。③卢照邻诗:“拂曙驱飞传。”飞传,急递也。河陇,河西、陇右也。④《通鉴》:天宝十五载秋七月,太子至平凉,杜鸿渐、魏少游等迎至灵武,谋发河陇劲骑,南向以定中原。雪涕,谓拭泪。《列子》:景公雪涕而顾晏子。《吴越春秋》:长吟悲鸣。⑤《前汉·终军传》:受辞造命。【邵注】剑阁,在今四川保宁府。萧关城,在今陕西平凉府镇原县。颜延之诗:“谒帝苍山蹊。”⑥张载《叙行赋》:“嗟寂寞而愁予。”庾信《哀江南赋》:”犹有云台之仗。”《魏志注》:《魏氏春秋》:帝下云台铠仗授兵。⑦曹植诗:“飘飖周八极。”丘迟《与陈伯之书》:“倔强沙塞之间。”⑧陶潜诗:“形迹滞江山。”⑨《世说》:桓玄西下,笳鼓并作。颜延之诗:“皇情爱眷眷。”又:“途穷凝圣情。”杨慎曰:《诗》“肤如凝脂”,颜延之诗“空城凝寒云”,俱音去声。

  壮士血相视①,忠臣气不平②。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③。感激动四极④,联翩收二京。⑤西郊牛酒再⑥,原庙丹青明⑦。

  (此述其协赞恢复。血相视,战伤者众。气不平,敌忾者多。论贞观,治仿太宗。发岐阳,师出凤翔。感激,人戮力。联翩,频奏捷。牛酒,迎官军。丹青,修祖庙也。)

  ①《吴越春秋》:椒丘?曰:“此天下壮士。”《别赋》:“刎血相视。”②《忠经》:君德圣明,忠臣以荣。《孙宝传》:心内不平。③《易》:“六爻发挥。”④《荀子》:施及四极。⑤《曹植诗》:“联翩历五山。”唐太宗诏:“二京之盛,其来自昔。”⑥《易》:“自我西郊。”《韩信传》:广武君曰:“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壶浆塞陌。”⑦《汉书》:“叔孙通请立原庙。”注:“原,重也。先有庙,今更立之。”《晋阳秋》:武帝改营太庙,填以丹青,缀以珠玉。

  匡汲俄宠辱①,卫霍竟哀荣②。四登会府地③,三掌华阳兵④。京兆空柳色⑤,尚书无履声⑥。群乌自朝夕⑦,白马休横行⑧。

  (此叙其历任始终。俄宠辱,除罢不常。竟哀荣,存殁可慨。四登府,屡居京尹。三掌兵,频授节度。空柳色,京尹身殂。无履声,尚书迹沓。乌自朝夕,中丞虚位。白马休行,谏净不闻矣。【朱注】武初为京兆少尹,再为京兆尹,两镇剑南,皆兼成都尹,故曰“四登会府地”。初以御史中丞出为东川节度使,后又两充剑南节度使,故曰“三掌华阳兵”。)

  ①《新书》:已收长安,武拜京兆少尹。坐琯事,贬巴州刺史。久之,迁东川节度使。上皇合剑南为一道,擢武成都尹、剑南节度使。还京,拜京兆尹,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迁黄门侍郎。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破吐蕃七万众于当狗城,遂收盐川,加检校吏部尚书。《匡衡传》: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后有司奏衡专地盗土,竟坐免。《汲黯传》: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为东海太守。《老子》:“宠辱苦惊。”②《卫青传》: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后尚平阳公主,与主合葬,起冢象庐山云。《霍去病传》:以功封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等。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傅亮表:“荣哀既备,宠灵已忝。”③《通鉴注》:唐时巡属诸州,以节度使为大府,亦谓之会府。④《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⑤《汉·张敞传》:敞为京兆尹时,罢朝会,走马章台街。唐人诗有“章台柳”。⑥汉哀帝时,尚书郑崇,常曳革履谏净。帝曰:“我识郑尚书履。”⑦《朱博传》: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集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⑧后汉张湛为光禄大夫,常乘白马。光武每有异政,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上林赋》:“扈从横行。”按:朱注引侯景乘白马渡江为证,谓蜀中寇息也。但下文自有“四郊失壁垒”句,不应预侵。

  诸葛蜀人爱①,文翁儒化成②。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记室得何逊④,韬钤延子荆⑤。四郊失壁垒⑥,虚馆开逢迎⑦。堂上指图画⑧,军中吹玉笙⑨。岂无成都酒⑩,忧国只细倾(11)。时观锦水钓(12),问俗终相并(13)。

  (此因治蜀有功,而追忆生前也。诸葛文翁,见功德在人。雪山轻重,言身系安危。何逊、孙楚,比参谋之士。失壁垒,边境肃清。开逢迎,贤士交集。指图画,险要熟知。吹玉笙,军政暇裕。酒只细倾,志在经国。观钓问俗,留心民瘼也。)

  ①《蜀志·诸葛亮传》:“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未足为过也。”②文翁,注见前。③公三镇蜀中,故有去来之语。④《梁书》:何逊为建安王记室,王爱文学之士,日与游宴。⑤张说诗:“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注:太公兵法有《玄女六韬》及《玉钤篇》。《晋书》:孙楚,字子荆,参石苞骠骑军事。⑥《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随何说黥布:“深沟壁垒。”⑦《汉·献帝纪》:公孙度虚馆候邴原。汉章帝诏:遣吏逢迎。⑧公有《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诗。⑨刘孝威诗:“浮丘侍玉笙。”⑩萧子显诗:“朝酤成都酒,瞑数河间钱。”(11)《刘向传》:周堪,信有忧国之心。细倾,与豪饮相反。(12)观钓,谓武过草堂,公酬诗云:“幽栖真钓锦江鱼。”(13)《吴志》:陟璆使汉,入国而问俗。

  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①以兹报主愿,庶获裨世程。②炯炯一心在③,..沉沉二竖婴④。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⑤。飞旐出江汉⑥,孤舟转荆衡⑦。虚横马融笛⑧,怅望龙骧茔⑨。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⑩。

  (此为筹边未竟,而痛伤死后也。蜀近吐蕃,民苦馈饷,故灭戎盈粟,为当时大经画。惜其早世,而心未遂耳。丧返华阴,路经江、汉、荆、衡也。虚笛,知音已亡。望茔,孤坟远隔,老宾客,向为幕僚。愧簪缨,感其荐拨。此章前两段各十二句,中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十四句。)

  ①《前汉·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②《贾谊传》:“可以为万世法程。”③《寡妇赋》:“目炯炯而不寐。”《商书》:“永肩一心。”④庾信诗:“幽翳沉沉。”《左传》:晋侯獳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盲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晋孙和《荐范粲表》:久婴疾病。皇甫谧疏:久婴笃疾。陆机诗:世网婴吾身。《正字通》:婴,系也,萦也。⑤颜渊三十二岁,贾谊三十三岁,故举以相方。《记》:短折曰不禄。《左传》:荀息曰:“继之以忠贞。”《唐书》:永泰元年四月,武卒,时年四十,赠尚书左仆射。⑥潘岳《寡妇赋》:“飞旐翩以启路。”注:“旐,丧车之旌。⑦庾信《竹杖赋》:“是乃江汉英灵,荆衡杞梓。”⑧汉马融精旐术数,性好音律,尤耽于笛,及卒,客有吊者,诣灵横笛。⑨《晋·王浚传》:武帝因谣言,拜浚为龙骧将军,伐吴。太康六年卒,葬柏谷山。大营茔域,葬垣周四十五里。⑩谢脁诗:“怃然愧簪缨。”考严武生平所为多不法,其在蜀中,用度无艺,峻掊亟敛,闾里为之一空。唯破吐蕃,收盐川,为当时第一功。祷云公来雪山童,公去雪山轻,诚实录也。至比之为诸葛、文翁,不免誉浮其实。噫,唐世人物,如严武者何可胜数,而后人至今传述,公之有功于武多矣。

杜甫的诗6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1,12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这首诗描绘了泰山怎样的景色?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描绘了泰山商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须答出两方面)

  12.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意思接近即可

杜甫的诗7

  《阁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分类标签:战争诗 描写冬天 思乡诗 唐诗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解】: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

  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

  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

  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

  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经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音书”,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杜甫的诗8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出自杜甫《哀王孙》

  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G嗌汉鳎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解

  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九马:皇帝御马。

  宝玦:玉佩。

  隅:角落。

  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是以汉代唐。隆准:高鼻。

  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邑:京城。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临交衢:靠近大路边。衢:大路。

  斯须:一会儿。

  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窃闻”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花门:即回纥。剺(lí)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狙(jū):伺察,窥伺。

  五陵:五帝陵。佳气:兴旺之气。无时无:时时存在。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赏析

  《哀王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此诗先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仓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记叙王孙亲贵避乱匿身,后写国家乱极将治。作者在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全诗写景抒情,真切生动,荡人胸怀,叙事利索,语气亲切,词色古泽,气魄宏大。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出于一种人道的同情。

  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断折九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杜甫的诗9

  [唐]杜甫

  酒渴爱江清,馀甘漱晚汀。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醉已遣沉冥。

  作品赏析:

  单复编在广德二年之夏,时在严武幕中也。【顾注】《文苑英华》载畅当作。黄伯愚编为少陵诗。黄山谷在蜀道见古石刻有唐人诗,以老杜“酒渴爱清江”为韵。

  酒渴爱江清①,余酣漱晚汀。软沙欹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②,..华音发从伶③。数杯君不见④,都已遣沉冥⑤。

  (此诗不乐居幕府而作也。上四言草堂醉后,有倘佯自得之兴。下四言军中陪宴,非豪饮畅意之时。沈刘盖草堂同饮者,故寄诗以见意。《杜臆》以章为倒叙,从既醉已后,溯军中初饮之事。但饮只数杯,何至酒渴而漱,坐眠方醒乎,首尾不相合矣。又卢注谓座中不见两君,故数杯便觉沉冥,此说亦非,军中设宴,原非幽人同席,何必以不见为怅耶。此须依《杜臆》作十字句,言数杯之后,君不见我沉冥乎。)

  ①《世说》:刘伶病酒,渴甚。②庾信诗:“野膳唯藜藿。”③华音,谓奏中华之音,见与巴渝之调不同。④庾信诗:“数杯还已醉。”⑤《扬子法言》:“蜀庄沉冥。”李轨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世说》:王右军曰:“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杜甫的诗10

  客至

  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通:余)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呼取:叫,招呼

  鉴赏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评价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那么从什么角度什么意义上讲,《客至》“戏效元白体”呢?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难怪刘克庄说它是戏效元白体。

杜甫的诗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

  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

  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15、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并分析原因。

  【答案】

  14、C

  15、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②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③原因: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国家实力强大,不惧强敌入侵,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故而诗情豪壮,感情激越;而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阶段,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

杜甫的诗12

  【篇一:《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篇二:《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篇三:《八阵图》】

  杜甫(唐)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篇四:《赠花卿》】

  杜甫(唐)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篇五:《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篇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的诗13

  杜甫沟里红樱桃

  -----仅以此歌献给所有留守姐妹

  莺飞草长的杜甫沟,

  枝头上又红又大的樱桃,

  点燃了山脊上的艳阳,

  注满了山妹子那企盼的眉梢

  旷野上,一袭花衫和秀发,

  裹住了她的红朴朴的娇嗔,

  山涧和风转着呼拉圈,

  吹瘦了她的'小蛮腰

  我的哥也,你可记得结婚那年,

  我俩亲手栽下这棵樱桃树,

  当我低头为它浇水的时候,

  你好坏哟

  眼珠圆溜溜地盯着我怀里樱桃,

  哪个熊样,一个劲坏坏地笑

  从此,你每晚都要含着入眠

  直到女儿出生把你挤跑!

  多少个留守的长夜啊,

  窗外摇曳的竹影搁着我的疲惫,

  梦中缠绵着你的呼吸,

  只让渴望在心头尽情地萦绕

  如今,搁荒的地等你回家翻耕,

  坡地还有等你回来施肥的玉米苗,

  还有依然圆润的我

  还有女儿甜甜地笑!

杜甫的诗14

  《垂老别

  作者: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绝,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往,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冷。

  此往必不回,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归竟长叹。

  万国绝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尽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的诗15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巫峡:在今重庆巫山与湖北巴东两县境内。

  望乡台:在成都之北。

  军令分明:是说信赏必罚,令出如山。

  安危:赵次公云:“安危,安其危也。”

  赏析

  这一首赞严武,责镇蜀诸将平庸。

  “锦江春色逐人来”,诗人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夏历五月离开成都草堂,虽然已入夏令,而“锦江春色”仿佛就在眼前。“逐人来”指紧紧跟随人后不肯离去。“锦江春色”因这三字而收到人格化的艺术效果。诗人用他对成都风物的美好回忆作为最佳赞辞,以此开端,也使人立即忆起了他写于成都的《登楼》中的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

  “巫峡清秋万壑哀,”杜甫客寓成都时,曾入严武幕府。严死不久,他出蜀东下,流寓夔州。此时距严武之死,才过一年。夔州地接巫峡,又值秋季,诗人回忆成都旧游,不禁百感交集,顿觉“万壑”生“哀”,很自然地就触动了对去世未久的严武的`深切悼念。通过描写锦江巫峡两地不同时令特征,为后面展示诗人对严武的回忆制造了适宜的气氛。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二句追“忆”在严武幕时,曾陪严武于望乡台“共迎中使”的“往”事。情景依然,谁知严已成古人。严武死后,追赠尚书左仆射,因而称为“仆射”。“中使”,宦官,皇帝所派宫中特使。“望乡台”,在成都县北。“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怀。”接前两句写了严武镇蜀业绩。上句写唐“主恩”宠之隆,严武剖符“持节”一任东川节度使,两任剑南节度使。“三持节”是对严这一经历的最好概括。下句写严武的儒将风度。严武治军甚严,赏罚分明,但又好整以暇,多次与杜甫“举杯”饮酒,开怀赋诗,不愧兼擅文经武略。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西蜀北有剑门,东有夔巫,“地形”号“天下”“险”阻。严武坐镇其间,堪称李唐王朝最“须”倚“仗”的“出群”之“材”。末二句是对严武镇蜀整个历史过程的艺术概括,也是对他文武全才的充分肯定。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严武再次镇蜀,后为高适取代,不久就有徐知道的叛乱及松、维、保三州的陷落。公元764年(广德二年)三次镇蜀,曾大破吐蕃兵。后“以疾终”,郭英乂代之,不数月而有崔旰之乱,英乂被杀。“安危”指转危为安。它是全诗的高潮和总结。诗人的激情在这里再次得到艺术体现。它深刻指出:如果西蜀付托非人,随时都可能出现严峻形势。

  这是一首“议论时事”,可当“纪传”读的七律诗。开头、结尾都以激情取胜。中间两联将严武治蜀业绩与自己有关活动,用追“忆”形式娓娓道出,与一般“吟风弄月,登眺游览”的“任兴漫作”,迥然有别。没有杜甫“忧时之真心”和“识学笔力”(《杜诗本义》),是绝对写不出来的。诚如黄生评说:“他人诗皆从纸上写出,惟公诗从胸中流出,口中道出”,且“神情面目,俨然可想,所以千秋犹有生气”。

  《诸将五首》的内容主要是以安史之乱以来的军政大事为中心展开议论,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他极度希望君主明智有为,文臣武将用得其人,语言慷慨蕴藉,诲人良多。因每首都与诸将有关,故以“诸将”为题,实则笔锋指向当时皇帝,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危须仗出群材”,这即是第五首的结语,也是《诸将五首》的中心论点,也是诗人对安史之乱以来军政大事的感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