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爱国诗有分享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爱国 杜甫 分享

管理员

摘要:

杜甫的爱国诗有分享  古诗人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古诗人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古诗人杜甫的爱国古诗有分享,大家可以参考以下……

杜甫的爱国诗有分享

  古诗人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古诗人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古诗人杜甫的爱国古诗有分享,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蜀相》【1】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望》【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3】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4】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5】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6】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古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楼》【7】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望岳》【8】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赏析

  这首古诗是古诗人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古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古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古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古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古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古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古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古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古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古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古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古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古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古诗人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古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古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古诗以古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古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古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