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出此门有悲往事》的译文与赏析 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 唐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待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
杜甫《出此门有悲往事》的译文与赏析
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 唐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待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注释】:
①道:道路。
②归顺:指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
③胡:指安禄山军队。
④近侍:侍奉皇帝的官,指作者作左拾遗。
⑤移官:指作者被贬华州掾。
⑥岂至尊:岂是皇上之意。
⑦无才:没有才能。
⑧千门:指宫中的门户。
⑨破胆:丧胆。
⑩未招魂:丧落而未招回的魂魄。
【译文】:
昔日曾从此道往凤翔归依朝廷,那时西郊满是叛乱的胡兵。如今过此仍不免心有余悸,忆起前情胆战心惊。去年侍从圣驾,总也算侥幸回京;如今被贬官外放,岂出于天子本心?我无才而且日见衰老,临行驻马徘徊回望宫门。
【赏析】:
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随肃宗返回长安。次年——乾元元年(758),被贬到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回首往事,感慨万千。然而作者在诗中写道“移官岂至尊”,不敢归怨于君,而以“无才日衰老”自责,写得委婉曲折,缠绵悱恻,十分得体。前人评为“自觉孤臣去国,徘徊四顾,凄怆动人”。
诗人因上书为宰相房琯的战败辩护,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又从金光门被流放离京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后四句虽然写得很含蓄,实际是在埋怨肃宗。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