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传创作给今人的启示 给我的感觉,冯至的贡献,在于研究杜甫,在于创作《杜甫传》。《杜甫传》的创作,起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完成,以至正式出版。 关于冯至创作《杜甫传》的最初动机,是由遗憾引起的。 他在学习德语过程中,接触到了……
关于杜甫传创作给今人的启示
给我的感觉,冯至的贡献,在于研究杜甫,在于创作《杜甫传》。《杜甫传》的创作,起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完成,以至正式出版。
关于冯至创作《杜甫传》的最初动机,是由遗憾引起的。
他在学习德语过程中,接触到了西方文学,不断深入的学习,他发现一个被国人一直忽视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哪怕就是顶名上将、出类拔萃的人物,也就不过在相关的典籍里有个小段,或是小传,辞书里有个词条罢了,少有专门的传记性的文字。但在西方国家,别说一流作家,即便是二三流作家,传记文字都不乏。对比知道,国人从古至今,对文学名人的全面而客观的文字评价,是缺少的,可以说,这方面是个弱项。由此,他萌生了对杜甫的研究,写《杜甫传》的思想,就是这样产生的。
接下来,他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除了搜集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之外,还对成书,提出了自己的约法三章,像做杜甫诗歌的卡片,朋友交往,花鸟虫鱼等等,分门别类,设计制定了创作的章法。
同时,研究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等有关方面,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再有,还阅读了当时我国学者陈寅恪等人有关的研究著作。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动笔开始创作。
依现在人话讲,这一点更为重要,就是在形成文字的起始,首先想到读者,既然是传记,难免要考据或考证,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但他以为,不管是考据,或是考证,都难免枯燥乏味,倒读者的胃口,则是常事。因此,他基本不搞考证或考据。但这并不等于不要实事求是。《杜甫传》虽然是文学创作,但却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史实,对杜甫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冯至对杜甫的研究以至最后《杜甫传》的创作完成,起码给今人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要善于发现问题。在深入读书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发现问题,产生深入研究的想法,往往就是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冯至由遗憾,最后导致从事《杜甫传》的创作,就是读书后的对比与深入思考的结果。
第二,要坚持“通观”的指导思想。作为研究者,从一个点出发,紧紧围绕这个点,拓展开来,尽可能把与被研究的“点”相关的情况搜集齐全,纵横交错,上下左右,全面深入,使单薄变得丰满,使孤立变得融合。做到“通观”,也就为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充分考虑成果的受众群体。研究成果,贡献给社会,是研究成果的必然去处。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研究者本身如果都觉得枯燥乏味,作为一般的读者,就更不会为此而费力伤神了。因此,社科研究成果,首先要有可读性,至于知识性与趣味性,都要服从可读性。没有可读性,味同嚼蜡的知识性,所谓的趣味,也只能逗自己乐,读者肯定不会无故乐起来。尊重史实为前提的寓教于乐,是研究者应该把握的一条根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