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镜子散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端午 散文 镜子

管理员

摘要:

端午的镜子散文  五月“仲夏”,古人认为是“恶月”。  “是月(五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燥,止声色”(《礼记月令》)。  五月日照时间始变长,徘徊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交相冲撞,生死相分,不可谓不“恶”,为了驱灾避邪,君子当斋……

端午的镜子散文

  五月“仲夏”,古人认为是“恶月”。

  “是月(五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燥,止声色”(《礼记·月令》)。

  五月日照时间始变长,徘徊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交相冲撞,生死相分,不可谓不“恶”,为了驱灾避邪,君子当斋戒、禁欲,遮掩自己的身体,不使身心受到邪佞之气的侵袭。五月天气始渐燥热,正是“五毒”大行其道的时候,蛇、蝎、蜈蚣、蜘蛛、蟾蜍,古人称为“五毒”,这些毒物四处流窜,很容易伤害人和牲畜,重则致命,各种瘟疫容易流行。

  端午节,又称为重五、重午、天中节。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五月就是午月,“重午”意为午月午日。“午”是干支记日法中所指的一个日期,“端午”是指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以八卦理论,午代表的是离是火,太阳的威力走到午的方位达到了登峰造极,午月午日午时,表示这个时刻日在中天,阳气达到极点。到了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十分不祥。

  古人所以认为,“端午”五月初五是“恶月”中的“恶日”。

  史上有个孟尝君,预计他将在端午出生,按当时风俗,凡五月五日出生的人,日后可能会男孩害其父,女孩害其母,其父曾经想方设法让其母不要在“毒日”生下孟尝君。东汉王充曾建议在举荐人才时,不要推荐五月出生的人。宋徽宗赵佶,因为五月初五出生,虽是王族,但从小就被寄养在宫外。由此可见古人对端午“恶日”的避讳之深,敬畏之甚。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究竟怎么过,人们思量了诸多驱魔避邪的办法,如备置驱邪的吉祥物来驱邪纳吉,其中就有端午磨新镜的传统习俗。

  青铜称为“吉金”,用青铜来铸镜,自然就有了驱魔避邪的功能。古代习俗,将临端午,就要将家里的铜镜磨新,有的还铸造新铜镜。《容斋随笔》载:“唐世五月五日扬州于江心铸新镜以进,故国朝翰苑撰端午贴子词,多用其事。”这里是说唐代的端午节,在扬州扬子江的江心铸造新铜镜,所铸新铜镜是进贡给皇帝的。端午铸新镜的民俗,备受重视,唐宋端午铸镜之风盛行,当时把这些“贡镜”称为“天子镜”,不少文人专为此赋诗。

  《镜龙记》中有一段传奇:唐天宝三年(744年),扬州上贡了一枚在江心所铸之镜。该镜镜面直径九寸,这枚精心铸制的青铜镜,散发着莹亮耀眼的光泽,镜背上有华丽逼真的盘龙纹饰。上贡此镜的“进镜官”称:铸造此镜时炼炉并不在扬子江江心,工匠原不知如何才能铸造出配得上皇帝真龙天子威仪的“真龙镜”。此间来了一位自称“龙炉”的老者,说自己能铸造真龙镜。说完,他就进入炼镜龙炉屋内闭门自处三日。三日后开炉时,遍寻不着龙炉老者的踪影,只见到炼镜炉前有一素绢,素绢上写着:“盘龙盘龙,隐于镜中。分时有象,变化无穷。兴云吐雾,行雨生风。”工匠看后,受到启迪,立即将炼炉移到扬子江江心,在五月五日,终于成功铸得一面“真龙镜”。七年之后,遇大旱,皇帝命人召来道士求雨。道士设坛祈祀“真龙镜”,镜上所盘之龙,竟然口吐雾气,顷刻之间弥漫天地,不一会儿,甘霖普降。自此而后,选铸镜之地愈讲究、铸镜工艺愈传奇,铸出的新铜镜就愈神愈厉害。北宋苏东坡有诗:“讲余交翟转回廊,始觉深宫夏日长。扬子江心空百炼,只将无逸鉴兴亡。”

  铸镜故事,映照了唐代端午铸新镜的民俗。这种风俗到了宋代仍很盛行。民间端午赠镜、挂镜之风长盛不衰。以至于发展到“腰镜”、“怀镜”,在镜背铸“千秋万岁”、“降妖除魔”等祈福语,揣在怀里、挂在腰间成为“挂配”。道家则借铜镜看风水照阴阳。明末,随着玻璃镜的出现,铜镜逐步引退。

  端午铸铜镜原是为辟邪除秽,现在,乡村人家造房,仍有人家会在新屋门上挂面镜子,这也许是端午铸铜镜风俗的孑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