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
《短歌行》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文新学院xx级xx班的xxx,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短歌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及其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学开创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汉魏诗歌的杰出代表。这是一首曹乐府诗歌,全诗运用比兴、典故等艺术手法,抒情与言志相结合,表现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汉魏诗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对诗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对重点知识的讲解。
2、说学生情况
中国古典诗歌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许多著名作品学生都能吟诵,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诗歌学习基础。但是,汉魏诗歌时代久远,语言精炼,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时不仅要熟读、背诵,还要了解诗歌特点,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课标就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大意、掌握诗歌意象、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意象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依据]:新课标“诗歌教学应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语言美。”(只有加深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才能更好的领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强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语言美。)
四、 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依据]《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境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熟读涵咏,乘着歌声的翅膀远觞,超越时空,于千载之下和诗人达成心灵的默契,方乃培养读诗鉴诗的正确途径。)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叶圣陶
五、 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
(1)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2)品读诗歌,领会感情;
(3)欣赏意象,体会语言;
(4)结合小结,拓展训练。
2、导入:话题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
(通过对古代帝王“人才观”的讨论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对人才的重视,导入课文。)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教育家皮亚杰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托尔斯泰
3、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朗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全诗的感情基调——“忧”。
(2)在初步感知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带着“忧”的情感再齐读课文。
4、课文赏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在忧什么?)以“忧”为线索,理清诗歌大意。作者通过对“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就”三种忧愁的抒发,表达了渴望人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2)解读诗歌意象。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以诗歌中的重点意象:酒、朝露、鹿、明月、乌鹊等进行解读,领会其营造的诗歌意境:为人才,为天下的.大一统而忧愁幽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概括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主导问题: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对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概括总结: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结合。
[说明]:通过主导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依据]新课标“鉴赏古典诗歌,要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魅力。”(汉魏诗歌,时代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赏析诗歌之前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感情脉络理清诗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读和诗歌艺术手法的探讨是学习这首诗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应分别予以讲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
七、说课文小结
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忧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
八、说拓展训练
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依据]: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九、说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依据]:新课标“通过学习必修课程,应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十、说板书设计
以作者的情感“忧”为线索概括出“忧”的内容,最后总结出诗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统天下。
[依据]:新课标“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洁、醒目的板书、图标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短歌行》说课稿 2
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短歌行》。
一、“说”教学构想:
1、渗透两个原则:①诵读是诗歌学习、品悟的基础②让学生结合诗句自己讨论分析,既要读出“作者”,也要读出“自己”。
2、对学生来讲,这一首诗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是一个学习难点,应引导学生从知人论世、解读诗歌意象等角度来理解。
3、全课教学过程整体构思:通过初次诵读,让学生基本熟悉诗歌内容→师生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结合德育目标的要求,深入体味曹操的“忧”情。
二、“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7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它们包括:《<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这些诗作不管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也为了唐代诗歌高潮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如果能掌握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不同作品在创作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点,那么对后边的诗歌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诗经>
(2)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各抒己见,谈一谈曹操到底“忧”什么?);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又在“忧”什么?)。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字词句的梳理,学生要读懂读懂句意(典故较多,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短歌行》的过程中,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及其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和求贤若渴的情怀。
② 教学的难点:初读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误解为曹操要抒发一种人生苦短、仕途失意等忧烦的情感,实则不然。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曹操骨子里的那种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将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通过学生整合小说、影视中关于曹操的形象信息、借助课文注解,合作探究、展示个性表达等课堂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好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运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营造一种感知三国英雄形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查找资料、圈点勾画课文注解信息,课间相互交流有关“曹操”的故事。
2.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堂教学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详见教案)。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研读诗歌本体,师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为何而“忧”?(激发学习兴趣)------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忧”)
④拓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忧”?(结合学生个人生活追求)
教师总结,并布置相应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短歌行》说课稿 3
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诗经>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
(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说学情
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
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
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
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②自制ppt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
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
4、请一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
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
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
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
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
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1.解题;
2.写作背景;
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
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
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
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
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
①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②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
③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④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
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
设计意图:
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
(四)、课堂巩固(8分钟)
背诵《短歌行》
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
七、说作业设计
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八、说板书设计
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
运用了 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表达(抒发、体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
艺术手法
用典 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吏以言志或抒情
比兴 形象生动
借代 引人联想 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
思想情感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短歌行》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
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
3.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
二、简介
(一)题解:
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幻灯片)
(二)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
(三)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于此。(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
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
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全班齐读。
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句子。)
明确:就是“忧”字。
四、合作探究
分析诗歌,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对课文进行翻译。
2.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表面上看,作者非常忧愁。“唯有杜康”才能解除得了心中的忧愁,到底作者忧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此时他已53岁,人生已过半百,可是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不得不忧啊!
明确: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何而忧?
分析:前四句作者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比喻对“贤才”的思念;但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后四句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后面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确:比喻、用典和起兴。贤才难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作者使用什么手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喻为天上皎皎明月。“何时可掇”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得到贤才呢?这种忧愁的心不可断绝。后四句想象贤才归己时的那种欢乐场面。
明确:比喻。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思想感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八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用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透露出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明确:比兴、用典。表达作者渴望多纳贤才,一统天下的愿望。
五、写作特点
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幻灯片)
2.引用典故和《诗经》成句,贴切而典雅。
六、课外拓展
重读全诗,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明确:诗人由人生无常所带来的忧思和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用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开头低沉,后来昂扬。情调健康,内容积极,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能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小结:全诗感情基调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贤才难得的感慨,透露出作者统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曹操;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大济苍生的曹操。
七、作业
许绍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请你结合《短歌行》来评价曹操其人。
《短歌行》说课稿 5
一、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运用典故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板书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三国时期,风云动荡。孙权靠父兄基业坐断江东,刘备凭皇叔身份、仁义情怀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曹操又凭什么一统北方呢?同学们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玩权术,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我负天下人”——自私
“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色脸谱”——奸诈,阴险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历史自有公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领略它作为文学家的风采,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二、解题、背景介绍。
1、解题:(点击幻灯片)
“行”是一种文体。短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写作背景:幻灯展示:(点击幻灯片)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赤壁之战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鸣叫往南飞去,曹操深感此景,横槊赋诗《短歌行》。
预习过程中,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疑问,一起来梳理一下,自由提问,一起解答
三、解答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2、教师检查重点词语(点击幻灯片)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感叹句、陈述句一般读降调,问句一般读升调。请同学们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朗读体会。
四、朗读诗歌。
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1)节拍:二二节拍(点击幻灯片)
(2)语调(句式)(点击幻灯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教师范读。
(4)学生朗读
进一步品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有些诗歌可以抓意象,有些诗歌可以抓诗眼,《短歌行》是有诗眼的,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呢?哪些句子写了“忧”,找一找。
五、品读诗句,理解内涵。
1、听配乐演唱,把握诗歌情感——“忧”(点击幻灯片链接)(板书)
2、品读含“忧”的句子(点击幻灯片)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3、把握“忧”的内涵。(点击幻灯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人生短暂(板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人才难得(板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板书)
4、小结:忧人生短暂,忧人才难得,忧功业未成,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写解忧,必须求得贤才。《短歌行》实质上就是一首“求贤歌”。我们心目中的曹操嫉贤妒能,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其实求贤若渴。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曹操三次颁发求贤令。点击幻灯片
5、资料链接:曹操的《求贤令》点击幻灯片
原文: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贤令》是曹氏有限公司明明白白的人才招聘广告,《短歌行》就是一份含蓄委婉的古诗版本的人才招聘广告。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贤才们愿意投奔曹操吗?曹操在这份古诗版人才招聘广告中开出了怎样的诱人条件来吸引人才呢?同学们找找表明曹操对待人才态度的诗句,体会一下,曹操是怎样留人的。讨论两分钟。
6、品读句子,理解诗人如何“求贤”。(点击幻灯片)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板书)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以情感留人)(板书)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事业留人)(板书)
7、总结:忧人生短暂,人才难得,功业未成,所以此诗读来深沉悲凉。曹操自比周公,想求得贤才来一统天下,解百姓战乱流离之疾苦,有一股英雄之气驰骋其间,所以此诗又读来慷慨激昂。“悲凉慷慨”是此诗风格,又恰恰正是“建安文学”的“风骨”。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同学们来听听《短歌行》演唱,来感受一下这份悲凉慷慨的情怀。(解释版本问题)
六、拓展延伸:
1、经典永远是经典,《短歌行》给了我们很多的人生启示,你从中悟到一些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2、曹操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当时时代精神展示,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人张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展现自己的个性才情,关注时代的发展脉搏,这种时代精神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很多后世文人志士都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3、幻灯展示:(点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
七、课堂总结:
曹操老矣,故人已去,而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所以我们无须感慨人生短暂,只要好好珍惜当下。泱泱中华,盛世繁荣,国泰民安,直追盛唐。时代给了我们最好的机遇。同学们,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努力学习,志存高远,张扬自己的理想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才情,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课外查阅资料,阅读曹操的《蒿里行》,朱永嘉先生的《论曹操》,进一步了解曹操。
板书:
短歌行
人生短暂
忧人才难得
功业未成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待遇留人)
求贤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以情感留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事业留人)
《短歌行》说课稿 6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
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
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
(2)比较朗读
生朗读,学生评价
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
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
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
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问题探讨:
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
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吗?
不仅说自己的人生短暂,还告诉那些贤士门,你们的人生也同样短暂,在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情况下,为何不来投靠我曹操呢?我帮助你们实现你的梦想。
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诗人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3)“周公吐哺”
以《鸿门宴》刘邦项羽对人才的态度来拓展,以刘邦评价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得出对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对人才,始终是一种尊敬之情,一种近乎谦卑的姿态。
思考: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于官渡一举击败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绍,当他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他的政治抱负会逐渐膨胀,相应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随着年事渐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业的心情会更加急迫。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来帮助他完成一统天下的毕生奋斗目标。
4、贤士此时是何种境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里的“乌鹊”比喻贤才。意思是说,就好像月夜里的乌鹊找不到可靠的'归宿那样,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在四处寻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
(1)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
(2)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曹操有忧,但他的忧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短歌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曹操,一个爱才惜才的曹操,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
再次吟咏,体会情感。
五、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设问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小雅子衿》篇,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反问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以“乌鹊”比喻,喻贤者。
②后四句用典。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曹操,一个尊重贤才的曹操,并且站在诗歌鉴赏的高度对他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七、布置作业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白脸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个爱才惜才,胸怀志愿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因何而忧?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王晓永
《短歌行》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文。
2、感受诗人“忧”的情感基调和理解为何而“忧”。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
1、诗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诗经》句子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行说出自己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个人物,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从而引出对《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绍。
二、作者介绍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文学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他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原本印象中对于曹操的看法。
三、写作背景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国中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进而引出曹操当时写作这首《短歌行》时候的相关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权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体感知
1、先播放课文录音,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诗眼是“忧”,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ppt展示)
2、请学生回答诗中哪些句子含有“忧”字?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ppt展示)
3、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诗人“忧”的究竟是什么呢?
五、诗歌赏析
1、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诗歌,然后对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借此也对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讲解。
2、分部分对诗歌进行讲解: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提出问题,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明确: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部分引用《诗经》中句子是难点,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介绍,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这些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贤才的渴望。
明确:抒发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该部分着重讲解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喻,提出问题“作者用明月来比喻什么?”,请学生进行回答,结合对诗歌的翻译让学生自行得出这里都是比喻贤才。在此基础上便可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可以看到诗人“忧”的又是什么?
明确: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该部分讲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导学生得出诗人在这一部分用“乌鹊南飞”同样是用来比喻贤才。
明确: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ppt展示)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曹操这时候的年龄,让学生明确曹操最后“忧”的是天下尚未一统。
3、诗人“忧”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贤不得: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4、艺术手法:再前面对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pt展示)
这部分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根据课堂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六、课堂总结
最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堂进行小结。
《短歌行》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介绍作家及创作背景;
2.说出诗人求贤若渴,志在天下的胸怀抱负,并能通过朗读表达;
3.能找出诗歌中一两种艺术手法,说出它的用处。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曹操的作品《观沧海》、《龟虽寿》
二、初读诗歌,力求读准
正音
三、背景介绍
观看《三国演义》视频片段,了解背景。
要求学生边看边作批注,朗读如何处理情感。
四、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等形式进一步把握诗人感情。
进行诵读指导
五、品读诗歌
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
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就
六、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因何而忧?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黄秋云
《短歌行》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曹操简介
三、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四、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千古名作——《短歌行》。
五、朗诵
把握情感:慷慨、激昂
六、解读诗歌
1.“对酒当歌”
诗的一开始,诗人就提出了“酒”这个意象,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经学过哪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分别表达何种情感?
闲适轻松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孤独寂寞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失意落寞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离别伤感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在《短歌行》中,曹操借酒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诗中有没有哪一个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忧”
忧到了何种程度?(翻译相关句子)板书
2.诗人在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对于人生短暂,许多文人都曾发出概叹,有人选择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人选择消极避世,那么,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他为什么也发出这种感叹呢?
明确:功业未就
4.想要实现这种建功立业的包袱,需要什么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要有贤才帮助。
5.诗中有没有描绘贤才相聚的'热闹场面?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诗歌。
“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想象贤才归己时的热闹场面。
6.群贤毕至是如此美好,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更加急切,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比喻贤才?
明月、乌鹊(翻译这两句)
7.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之后立即感叹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此刻,诗人忧虑的内容还是“人生短暂”吗?
不是。此刻,作者忧虑的是“求贤不得”
8.除了运用比喻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还有哪些地方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
作者此时,既是在感慨自己人生短暂,也是在概叹贤才人生短暂,同样功业未就,期望贤才们都一起来投奔自己。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
同样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七、小结
虽然这一首《短歌行》中,充满了忧伤的情调,但这种忧,是站在一个英雄的角度,国家的角度的忧,从这种忧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曹操:他有渴望同意的包袱,有招揽人才的坦荡胸襟,他的忧,是他手中的杜康酒不可解的。
八、作业
1、回忆与酒有关的文学作品,以“文人与酒”为题,写一则小论文。
2、背诵全诗
《短歌行》说课稿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体会诗歌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握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制作卡片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脑筋急转弯:世界上谁跑得最快呢?
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二)关于曹操(出示卡片: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后起兵伐董卓,灭袁术、袁绍,实行“唯才是举”、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终于统一北方;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形象绝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曾经叱诧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也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坛领袖和重要诗人,现存20多首全是乐府歌辞,有反映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有抒发个人政治理想和报负的。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些诗虽用的是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文学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形成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三)题解: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指导朗读:“三分诗,七分读”,这就说明学习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朗读,不仅要读对、读懂,更要读出感情(教师示范朗读诗歌)。
(四)初读课文——准确
1、要求:准确(读准字音、停顿和节奏)的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及同桌相互评论。(课件显示重点字音:矜、掇、呦、讌、哺;二二节拍,四句一换韵,抑扬顿挫,声音响亮,具有强烈节奏感)
(五)悟读——流利
1、要求:读一句诗歌,读一句注释,理解诗歌含义。未读懂之处标记出来。
2、组长收集未读懂意思之处。
3、师生共同解答疑问。
(收集疑点:去日苦多、契阔谈讌;巧用语典:“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山不厌高……”;巧用事典“周公吐哺……”)
(六)情读——富有感情
1、通过熟读,小组合作研究(8句一节)思考文章主要内容:①时光易逝,人生苦短②渴望贤才,礼遇嘉宾③贤才难得,忧思难解④虚心纳士,统一天下
2、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是什么呢?
请你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
明确: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
3、学生阅读诗歌,思考后回答诗人为何而忧。(伴随品读)
(1)第一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抒发深沉的忧思和苦闷。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忧——人生短暂(读出“忧”以及“忧中蕴含的积极向上之情)
(2)第二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①用典。②兴。用“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求和对贤才的礼遇。
忧——渴慕贤才(应读得情意绵绵,还应读出诗人求贤若渴的诚恳之情)
(3)二节写了对贤才的渴求,贤才来了吗,易得吗?读第三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并思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作者将贤才喻为明月可望而不可得,抒写内心苦闷。后又描绘欢饮畅谈情景,便将求贤过程中的悲喜情状曲折有致的表现了出来。关键词“枉”很重要,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尊重。
第三节这8句是对前两节16句的强调和照应:前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来时的欢快场面。如此强调和照应,使全诗具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诗人求贤若渴,可贤才并没有来,“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写出作者求贤若渴而贤士不至的苦闷和厚重忧思。忧—贤才难得(“忧”之情更进一步,想象与贤才畅谈之处应读出“喜悦”之情)
(4)第四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作者借眼前之景抒怎样的宏图伟愿?
明确:作者以南飞的乌鹊喻人才,表达了愿意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从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作者一忧时光短暂,二忧贤才难得,都是因为理想尚未实现,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其实这才是他内心更深更重的忧愁。
忧—功业未就(读出对人才的渴求之情,还有一种一统天下的霸气。)
4、“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志——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