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奥林匹克运动会 观后感

管理员

摘要: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精选8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精选8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1

  闭幕式第一个开场节目是《点亮》,延续开幕式“一朵雪花的故事”,讲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

  一朵大雪花从鸟巢上空缓缓降下,一群孩子们提着暖黄色灯光的雪花灯笼在冰天雪地中嬉戏。

  每个灯笼里都承载了北京冬奥之火,微火虽微,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可以点亮世界。

  每一朵雪花,也代表着一个奥林匹克运动员的参与,雪花灯笼里的微火永续传承,一闪一闪,温暖世界,照亮前程。

  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整个地面舞台系统施工面积约21000平方米,由4万多块屏幕组成了10522平米的超大地面显示屏。

  其中地面显示系统作为开幕式演出显示系统和表演舞台,承载了开幕式60%以上的演出创意,是目前世界最大的LED三维立体舞台。其实际分辨率达到14880x7248,接近4个8K,可以完美呈现裸眼3D效果。

  在孩子们的脚下,一个巨大的北京冬奥会会徽逐渐成形,光影闪动,随着会徽被点亮,世界瞬间变得五彩缤纷。

  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后,12辆晶莹剔透的冰车驶入场内,这些冰车采用了十二生肖的造型。小朋友们登上冰车,在冰面上滑出一道道冰痕。

  紧接着,无数条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入鸟巢,将雪花火炬台装点成巨大的红色中国结。

  巨型中国结由数字AR(增强现实)技术生成,AR能在现实世界中展现出原本不存在的虚拟物体,以超高精细度形成逼真的视觉效果,看起来就像真有一个巨大的实体中国结悬于上空。

  据悉,中国结的设计汲取了多个中国元素,有景泰蓝、青花瓷、丝绸、红丝带以及雪凇和雾凇。

  场内冰车滑动的痕迹也逐渐变化,形成一个更大的、象征吉祥团结的中国结。

  这是一种充满中国哲学思想的工艺。每一根丝带可以独立成结,许多根不同丝带也能共同编织,编成之后,每每与共,如同人类共同体的构建,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建设。

  在中国结连接的世界中,91个代表团旗帜与运动员入场,大家伴随着现场音乐的节奏,在场地中央挥手、跳跃,拉着手转圈跳舞。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2

  20日晚,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于此间举行,延续了开幕式的简洁浪漫,雪花折柳之间,首个“双奥之城”于离别之时,唱响此情未央。

  贯穿整个开幕式的“一朵雪花”在闭幕式上继续延展,从空中闪亮的“大雪花”火炬开始,一切好似开幕式结束的一刻,定格至今。

  灵动的音乐中,孩子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与“大雪花”互动,浪漫纯美。他们用绚烂喜人的雪花花灯,以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闹花灯”的传统,点亮场地上的“冬”字会徽。在斑斓炫丽的色彩中,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开启拥抱世界的欢聚。

  象征吉祥团结的巨大红色“中国结”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入场时“悬浮”于天地之间。这一由数字AR技术生成,又充满中国传统喜庆寓意的“装饰”既表达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也寄托着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缅怀时刻”,是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固定命题环节。本届冬奥会选择了“折柳”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方式演绎。

  80名舞者在地屏冰面上,采用人屏互动的方式,走出一幅“垂柳图”。柳絮是离别的愁绪,也是生命延续的种子,它们飘到人们的手中,变为晶莹发光的柳枝。

  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365位手捧柳枝的普通人,怀抱银色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代表着“一年365天不变的缅怀与思念”。他们以今天的方式,演绎着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

  而当光束由白转绿,整个场地都被染成了青嫩的绿色,由此,惜别之情充满留恋却并无悲色,人们在绿意中徜徉,对生命的告别、缅怀和爱意,久久不绝,生生不息。

  当童声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在“鸟巢”响起,“双奥之城”延续了14年的温暖似乎从未离开。各国执旗手在暖意中向中央汇聚,奥运五环以与2008年完全相同的经典方式升起,又与“大雪花”火炬交错落下。此情未央,未来永在。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3

  在颁奖仪式、向志愿者致谢仪式之后,北京冬奥会以“折柳”这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来与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的朋友们告别。

  开幕式上客松相迎,闭幕式上折柳相送,这就是中国给全世界的浪漫!

  伴随着经典歌曲《送别》,80名舞者缓缓走入场内,随着舞者脚步,一个垂柳图逐渐呈现出来。

  更多的人们手捧柳枝,从四面八方聚拢向中央。期待所有运动员、教练员,所有来到北京的观众,带上这条柳枝,带走中国人民的友情。

  在场地中央,无数绿色的光束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空,形成由光束组成的大树。

  纪念时刻,这是每届冬奥会闭幕式的固定环节,直达天际的光束,代表人类一切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铭记和期待。

  这场光影盛宴,采用了由杭州中科极光研发的“真激光”显示技术。该技术以三基色激光为光源,是目前唯一能够全面实现BT.2020国际最新标准的显示技术,这也体现由中国自研的激光显示技术已经跃居国际“第一梯队”。

  张艺谋发文说:“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世界一片生机勃勃。

  折柳送别,中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情谊,和平友谊的心声,随着柳枝传递出去。和平之意,友谊之心,在这春风绿意中,茁壮成长。

  紧接着,记录许多冬奥会感动瞬间的《2022,有我们!》短片开始播放,这个短片带大家重温了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动人与温情时刻。

  短片后是升希腊国旗、奏希腊国歌仪式,随后进行降奥林匹克会旗、唱奥林匹克会歌环节,继而会旗交接,下一届冬奥会东道主意大利的国歌奏响、国旗升起。

  意大利的表演开始,一个地球仪被推入场内,在冰面上滚动。冰面不断发出裂开的声音,在雪花火炬台照耀之下,冰面呈现出中英文“双城璧合·聚力联辉”,这就是意大利的表演主题。

  时空穿梭,来到意大利,两个来自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的年轻人一路奔跑,各种场景交相闪映。终于,他们都到达了最高点,一个到达楼顶平台,一个攀上雪山顶峰。

  两个年轻人相遇在北京,他们共同舞蹈,城市与山川、人类与自然、未来与可持续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舞者脚下的屏幕影像不断变换,一会儿是城市地图,一会儿是山川湖泊,寓意着两个不同地域间的和谐对话。

  音乐开始变换,鼓点加强,两位年轻舞者带动身边的碎片旋转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冬季运动的人物造型,现场地面变成一片雪原,积雪吹散,2026年冬奥会的会徽显现出来。

  2026年,第25届冬奥会将由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两座城市共同主办。和合与共,是此次意大利八分钟表演的主线。短片再次将我们带到米兰,意大利民众特别用中文表达对冬奥会、对各地民众的欢迎。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4

  终于到了离别的时刻。

  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辞,并宣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

  巴赫评价说,本届冬奥会的奥运村独具匠心,场馆令人叹为观止,组织工作优秀卓越,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祝贺中国。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的配乐再次响起。场地内,所有代表团的旗帜围绕,星星不断汇聚,形成了一个五环。

  奥运五环由本届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技术保障实施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建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亮相的梦幻五环的“mini版”。

  昨夜升起的五环宽18米、高度11.75米、单环直径为5米,由21000个LED灯珠组成,因为宛如闪闪发光的星星,被工作人员称作“星星五环”。

  “星星五环”采用了航天“双冗余”理念,2套蓄电池系统作为供电电源,分别为五环内A、B两个LED模组供电,一方出错,另一方即刻替补,保证演出顺利举行。

  同时,为了体现本届冬奥会“简约”理念,2组共4块蓄电池从开幕式上的冰雪五环“继承”而来。另外,与2008年相比,新五环的展示时间也大大延长,可支持60分钟以上的演出使用。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响起,梦幻五环升起,雪花火炬台缓缓下降。

  当梦幻五环与雪花火炬台交汇,这一刻,时空交错,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

  梦幻五环高悬场内,现场音乐也变成了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主题曲《雪花》。

  在童声合唱中,北京冬奥会之火,缓缓熄灭。

  冬奥会主火炬亦悄悄蕴藏了科技元素,由航天科技集团总体负责,其外飘带、内飘带及燃烧系统是哈特三维利用3D技术打印出来,再经过后期抛光后组装而成。

  航天科技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特三维联合攻关,测试多种3D打印材料,优化火炬内部结构,验证和改进打印工艺系统,最后成功制备出完全满足要求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保障主火炬燃烧的可靠性。

  主火炬采用绿色环保、燃烧性好的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一直燃烧在鸟巢上空。据悉,主火炬为闭幕式上的“熄灭”环节做了特别设计,以保证熄灭过程满足导演组创意的特殊需求。

  短暂的黑暗后,雪花形象再次出现,象征着将奥运火种、奥林匹克精神以冰雪之名继续传递。

  一片片雪花开始升空,从晶莹的蓝色变换成温暖的红色,飞出鸟巢,飞向天空。

  烟火组成的奥运五环绽放于天空,随后,烟火腾空,在鸟巢上方形成“天下一家”、“ONE WORLD ONE FAMILY”的中英文字样!

  备受喜爱的“全民顶流”冰墩墩也正式下班。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5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如期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赛。中国交出了防疫和办赛的双重完美答卷。

  在全球抗疫的艰难时刻,中国以冬奥之名,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再次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贡献中国力量。

  这是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在全球新冠疫情依然肆虐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组织者执行严格的闭环管理等防疫措施,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了热情接待,并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场馆设施、冬奥村到闭环内的安全状况,都得到了运动员们的称赞。

  这是一届极致演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盛会。赛场上,许多运动员克服自身伤病和其他诸多困难,勇于超越自己;赛场下,他们也不忘为对手出色的表现而加油鼓掌。

  这是一届改变全球冬季运动格局的盛会。本届冬奥会上,中国斩获9金4银2铜首次进入金牌榜前三,创造了冬奥会历史最佳战绩。从苏翊鸣到谷爱凌,朝气蓬勃的冬季体育明星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而他们也成为中国迈向冰雪大国、体育强国道路上鲜明的注脚。在筹办冬奥会的过程中,中国提前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参与冰雪运动总人数已达3.46亿人。

  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穿越历史风云,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奥林匹克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历久弥新。

  闭幕不是奥林匹克的终点,而是全世界再一次团结的起点。让我们以奥林匹克之名,著青春友谊华章,继续携手奋进,一起向未来!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6

  20时20分起,9部短片相继穿插式在“鸟巢”的大屏幕中精彩上演。每一帧画面,都呈现着这些天来的精彩瞬间、感动瞬间、温暖瞬间。

  在这些日日夜夜中,北京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一份无与伦比的美好。

  这份美好,就在奥运村猎猎作响的参赛代表团旗帜前,在主媒体中心前高耸的“玲珑塔”前,在张家口“雪长城”赛道上的奥运五环装置前,在冰面上、雪道上,高空之中、山巅之上。

  北京冬奥会所创造的历史,将长久镌刻在历史当中。冬奥会期间,从赛事安排到场馆运行,从防疫工作到保障服务……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不负期待,为世界贡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谢谢!中国!”“祝贺!中国!”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大声言谢。现场的观众、工作人员、志愿者,则以一轮又一轮欢呼回应。

  “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中国,想在中国到处转转。”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在回国之后,仍表示对2022年的中国之旅念念不忘。

  尽管无缘奖牌,但波黑选手米尔扎·尼古拉耶夫收获了满满的美好记忆,“在奥运村,无论何时,我遇到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微笑着的,让我感到如在家中!”

  天下一家。从一次次点赞、一声声认可当中,我们看到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的行动力,也看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更奏响了全人类团结和平友爱的乐章。

  今夜,对于未来,我们满怀期待。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7

  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

  感怀之中,孩子们的歌声从《我和你》过渡为本届冬奥会的主题歌《雪花》。在纯洁稚嫩的歌声中,“大雪花”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主火炬在燃烧了整整17天后,缓缓熄灭……

  一片短暂静寂后,各个代表团的旗帜亮起,“大雪花”再次亮起,一片片小雪花纷扬飘舞,色调也染上火焰的暖意。

  随之而来的烟花表演中,“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闪烁天空——离别之情再度升华。

  雪花,“折柳”,17天的精彩与拼搏,17天的欢聚与互融,依依惜别之中,此情未央。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观后感8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赛场上,各国运动员不断刷新纪录,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一流的场馆建设、严密的防疫保障、热情的志愿服务也给各国运动员留下深刻记忆。透过北京冬奥会,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充满效率、决心和活力的国际形象。

  交通保障是冬奥会顺利举办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开幕式当晚的人员集散工作尤具挑战。张家口赛区距离国家体育场最远,出发也最早。

  开幕式当天,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运动员乘坐的大巴驶入站台,车辆迅速与车厢对齐,一节高铁车厢对应两辆大巴,运动员下车即上高铁。高铁抵达清河站后,等候在此的大巴车继续“接力”,将运动员准时送抵国家体育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公铁联运、无缝衔接的转运流程凸显了保障团队超高的组织效率,使这场超大规模、超长运输、超高难度的人员集散任务实现了精确到分钟的调度。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始终坚守的理念。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节能环保、兑现减排承诺的决心,冬奥会筹办团队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制冰会产生大量能耗,制冰系统的技术选型自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李世冲被选派至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工作。他跟随筹办团队奔赴国内外多地调研,决心为我国冰上场馆找到最佳建设方案。

  如今,由超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的212项技术成果在北京冬奥会落地应用,不仅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简约、安全、精彩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开幕式引导员“粉衣小哥”孙泽宇与美国运动员莫德结下跨国友谊。北京冬奥会上,18000多名志愿者化身友善、团结、和平的使者,成为冬奥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柳佳琳是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一名志愿者。由于每天要面对国内外媒体复杂多样的问题请求,柳佳琳不仅需要对规定流程熟稔于心,而且还要做到快速响应。在她看来,只有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才能让全球媒体更加真实、准确地传递奥林匹克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以青年力量书写冰雪传奇。众多城市志愿者活跃在各自岗位上,构成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的重要力量。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新一代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描绘出一个朝气蓬勃、活力满满的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