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海王鲔的成语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东海王鲔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出处】 《燕书》:东海有巨鱼,名王鲔焉。不知……
关于东海王鲔的成语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东海王鲔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出处】
《燕书》:东海有巨鱼,名王鲔焉。不知其大多少,赤炽曳曳,见龛赭间,则其鬣也。王鲔出入海中,鼓浪贲欠沫,腥风盖然云。逢鳛、鲣、鱼丕,必吞,日以十千计,不能餍。出游黑水洋,海舶聚洋中者万,王鲔一喷,皆没不见。其从雄行海间,孰敢向问之者?泝潮上罗刹江,潮退胶焉,矗若长陵,江滨之人,以为真陵也。涉之,当足处或战,大骇,斫甲而视,王鲔肌之。乃架栈而脔割之,载数百艘。乌鸢蔽体,群啄之,各饫。夫王鲔之在海也,其势为何如?一失其势,欲为小鱦且不可得,位其可恃乎哉!
东海里有一种大鱼,名叫“王鲔”,不知道它的身躯有多么大,在水面上只见有赤色的火苗子一排排地拖延着,现出赤红和土红混合的颜色,原来是王鲔的鳍毛。王鲔出入于大海之中,掀起巨浪,喷射出泡沫,一阵腥风盖天而来,好像灰蒙蒙的云雾。只要碰见白鱼、泥鳅、鲣鱼和鲂鱼等,必定会把它们吞掉,一天要吃上万,也不能填饱肚皮。王鲔出游到黑水洋,海船聚集在大洋中有上万只,王鲔一喷水,它们就沉没不见了。王鲔放纵而神气地游行在大海间,谁敢对他干预一下呢?
涨潮的时候,王鲔窜上了罗刹江,退潮的时候被搁浅了,身体笔直耸立着像一条长长的土山,江边的人们还以为真的是一条土山呢!徒步走上去,脚踩的地方突然一阵颤动,害怕极了,便用锄头砍破表面的硬壳,王鲔的肌肉就露出来了。于是用竹木编成了架子,登上栈架把它割成一块一块的肉,装载了数百只大船。一群群乌鸦和鹞鹰飞下来盖满了王鲔的尸体,一起啄食,饱吃了一顿。
唉,王鲔在海上呀,它的气势有多大!一旦失去了气势,想要当个活蹦乱跳的小鱼他都不可能了,势位是可以依靠的东西吗?
作者借王鲔在海中的气势,比喻封建统治阶级在位者的覆灭,是颇有警戒意义的。他说:“德称其位者,恒下卜(对人民关怀体恤);反是,则骄(骄横),是何也?德则虚(谦虚),不德则盈(自满);虚则能容(宽恕容人),盈则覆(覆灭)。理也!《传》曰:‘君子以虚受人。’又曰:‘日中则昃(zè,日西斜)’,可不信夫?”
故事梗概
东海有一种巨大的鱼,名叫王鲔。它的身躯庞大,人们无法准确估计其大小。王鲔的鳍在水中如同赤色的火焰般摇曳,显得异常壮观。它在海中出入时,会掀起巨浪,喷射泡沫,腥风弥漫,遮天蔽日。王鲔食量惊人,碰到白鱼、泥鳅、鲣鱼和鲂鱼等,都会毫不留情地吞掉,一天能吃上万条,却似乎永远填不饱肚子。
王鲔在海中游弋时,气势汹汹,无人敢惹。有一次,它出游到黑水洋,那里海船聚集,成千上万。王鲔只是轻轻一喷水,所有的船只就都被遮蔽得看不见了。后来,王鲔逆流而上罗刹江,退潮时被搁浅在岸边,身体笔直耸立,如同长长的土丘。江边的人们误以为是一座土山,纷纷涉水上去查看。结果,当脚踩到王鲔的身体时,会突然颤动,人们吓得用刀斧砍破表面的硬壳,才发现是王鲔的肌肉。于是,人们用竹木编成架子,登上栈架把它割成一块一块的肉,装载了数百只大船。一群群乌鸦和鹞鹰飞下来盖满了王鲔的尸体,一齐啄食,饱吃了一顿。
成语故事分析
气势汹汹:王鲔在海中游弋时,气势汹汹,无人敢惹。这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威风凛凛、盛气凌人的样子。
遮天蔽日:王鲔喷射泡沫时,腥风弥漫,遮天蔽日。这个成语形容事物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使得天空和太阳都被遮蔽住了。
一落千丈:王鲔在海上时气势汹汹,但一旦搁浅在岸边,就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变得任人宰割。这个成语形容地位、声望或景况等急剧下降。
盛极而衰:王鲔的故事也反映了盛极而衰的道理。它在海上时威风凛凛,但一旦失去气势,就难以再恢复往日的辉煌。这启示人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要过于骄傲自满。
寓意与警示
作者通过王鲔的故事,借以比喻封建统治阶级在位者的覆灭。王鲔在海上时的气势汹汹,就如同封建统治阶级在位时的威风凛凛;而它一旦搁浅在岸边,任人宰割,就如同封建统治阶级失势后的悲惨下场。这警示人们不要过于依赖权势和地位,而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只有谦虚谨慎、宽恕容人,才能避免盛极而衰的命运。
总的来说,东海王鲔的成语故事不仅具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成语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