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个人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期普通话水……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第一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第一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站做了大量充分而细致的准备,使我这个“小试牛刀”的新手测试员感到紧张而不慌张,从这次测试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总体上说,这次测试是比较顺利的,测试的对象也是来自不同地区,让我们对内蒙古方言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让我们感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在这次的测试中,测试站为我们请来了国家级测试员给我们指导,感到收获颇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测试感到提高测试员自身的听辨能力有多么重要,因为目前对应试者的测试还只是以口试的方式进行,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仪器和软件来对应试者进行评判,所有测试工作都必须依靠测试员个人的听辨能力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来完成,因此这种测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测试员对语音错误和缺陷识别的误差,所以通过测试我切身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测试员自身能力的提高。
一、由于方言因素是造成测试员对语音错误和缺陷识别能力下降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应该加强对各种方言尤其是所在区域的方言识别,多在内部做交流、总结,尽量避免“方言屏蔽”现象的出现,提高自身听辨音的敏感度。在第一期的测试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对本地区的方言不敏感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往造成我们评判时测试员之间有差异,甚至导致各自评判的级别不在一个等级上,通过国测的指点,我们才了解到这种不敏感来自于太熟悉,这种熟悉导致测试员在测试时对语音错误及语音缺陷有很大的认同感,所以就自然不敏感了。我想,这方面的训练应该是长期的,不懈的,尤其是对于新测试员来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交流和经常性的总结是很必要的,测试站能及时要求大家做出总结我想这对我们的工作开展和对应试者的公平评判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二、测试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评判的最终结果,所以测试员一方面要不断通过学习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要怀有一颗高度敬业、认真的责任心。我们所从事的测试工作虽然只是兼职的,但却同样甚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因为,国家对测试员本身有很高的要求“熟悉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政策和普通话语音理论,熟悉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常用国际音标,熟悉本地方言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普通话口语水平达到一级,有较强的普通话测试能力和一定的测试工作经验,身体健康,作风正派,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等”。这么高的要求只有靠日常的积累才能达到,所以测试员的工作要下一番功夫才能较好地完成,这次测试为期三天,我们感到需要加强的地方很多,需要认真补课的地方也很多,为了能较好的完成下一次的工作,我想,测试员练好自身的“内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语音错误方面自己首先先得做到正确,才能给应试者公正的评判,在缺陷方面要加强学习,增加听力训练,对内蒙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掌握好,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测试员对应试者的每次评判都是依靠国家现有的评分规则,测试员要认真分析评分细则,吃透评分的每一项,使自己打出的每一分都有依有据。在我们所有的学习和培训中,都无一例外的讲到了评分这一作为测试员最重要的使用工具。但我们往往由于经验不够丰富,对评分细则的理解过于表面化,所以在评分时往往成了惯性,比如在朗读和命题说话中,测试员更多侧重听应试者读错的语音、回读的内容等,忽视了比如系统性语音缺陷的评分,经常不管有没有都扣0。5分,命题说话中经常不能够抓到应试者到底哪里出错,出错了几次,语法是否规范等,大多是评着感觉给分,我想,这对于新的测试员来讲是有些问题的,因为测试时总感觉手忙脚乱的,算分就很费时间了,所以有点儿顾不上听的感觉,但随着测试经验的积累和熟练程度的提高,这种现象就不该出现了,因为测试员既然没有仔细听,何来的评分呢?所以对于测试员来讲,吃透评分规则,掌握一定的测试技巧,对于我们提高评判的可信度以及测试的公正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我通过第一期的测试做出的个人总结,没有通过技术性的分析总结自己在测试中的工作表现,我想,技术性的问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得以提高,但态度和工作热情就很难改了,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希望自己时时敲响警钟,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这份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掌握规范,共同推广规范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