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教案:洋流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课件,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课件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课件:洋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课件教案……
地理课件教案:洋流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课件,课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关键作用,备课的成果表现是形成教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课件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课件:洋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课件教案:洋流 1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 “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
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送到七十岁老人手中,这位老人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五十六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时,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恋人,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谁知此瓶竟漂了五十六年。
(学生活动) 阅读文字
(思考) 漂流瓶56年物归原主,它为什么能从非洲漂到英国?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 吸引学生对洋流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
第二环节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学生活动)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用吹风机吹拂水面,其他同学观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操作员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布置探究任务: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分4个大组),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表层海水的受力情况。
3. 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材“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2)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 南极大陆外围是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学生活动)比较,分组讨论,归纳小结,
小结:洋流的成因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单独受某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结合以前所讲“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概念理解寒流和暖流,并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大洋两岸洋流性质和流向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悟性
课件案例展示:课本63页活动题图2-42,分组讨论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想想这是为什么?
暖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2)、在图2-42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全球四大渔场主要分为两类:寒暖流交汇的地方,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A、B两条不同的线路。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顺流速度快,费时少,节省燃料;逆流速度慢,费时多,多用燃料。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扩大。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答案,课堂气氛热烈、友好、和谐,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洋流板书】
一、概念及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2、中高纬度海区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3、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洋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有关季风洋流的形成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创设情境导入环节对整堂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本课以故事导入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了解形成该洋流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
地理课件教案:洋流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是有规律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全球海洋环境,做合格的世界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抓住“四环节”:围绕主线—洋流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地理意义;通过案例引出知识点;围绕问题设计案例;围绕问题去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洋流模式图,洋流实际分布图,世界地理区域简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热点导入
【展示玩具鸭】 这样的塑料玩具鸭很多人都拥有过,伴随着我们快乐的童年,这样的塑料玩具鸭市场价格不过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但是有些这样的玩具鸭,在一些收藏者手中,每只价格炒至了1000英镑,这些鸭子为什么会身价不菲呢?看下面这则材料:
【提出疑问】:这些贵族鸭是如何从太平洋到达英国的'呢?下面我们揭开洋流的神秘面纱。
【板书】3.3 洋流的地理意义
【设计意图】以我们耳熟能详的大黄鸭的例子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联想,吸引注意力。
二、 新课讲授
【自主学习】
1、洋流定义:
海水常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分类:
划分依据:根据水温状况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板书】一、洋流概况
1、定义
2、分类
【学生回答】
【问题探究1】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如何根据海水等温线图判断寒暖流?
(1)流经AB的洋流是__ ___(暖流);流经CD的洋流是_ ___(寒流)
(2)画出AB、CD洋流方向
【提示】依据比较岩石中心和两侧年龄的判读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方法:
1、 定义法:取代表点,比较洋流中心与同纬度两侧水温的高低,中心水温较高的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学生】观察图形,总结出规律: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
流向法:
a 定半球:向北温度逐渐递减的是北半球,向南温度逐渐递减的是南半球。
b 定流向: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方向一致
c 定寒暖流: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学生观察】暖流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似等压线凸高凹低)
【板书】3. 成因:
【自主学习】读P50知识窗
【教师讲授】依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只要分为
风海流:盛行风吹动海水流动(用无风不起浪,方便学生记忆)
密度流:多分布在两个海域的连接处,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最典型:解释,表层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而深层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结合二战时期英法联军封锁直布罗陀海峡,但是德军的潜水艇可以自由出入,靠的是深层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补偿流:水平补偿流与垂直补偿流(上升补偿流与下降补偿流)
【提问】:洋流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盛行风
【教师】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主要动力,一起回顾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教师讲授】、结合风带,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讲授北半球的洋流循环模式
①赤道两侧海域的海水在东北信风作用下,向西流动,形成北赤道暖流
②海水到达大洋西岸时,因受大陆轮廓的阻挡一部分向东折回,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沿海岸向中纬度海区流动。
③到达中纬度海域的海水,受西风作用,海水向东流动,形成西风漂流(被太平洋暖流、被大西洋暖流,南半球中高纬度的西风漂流)。
④北半球,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向南运动,补偿赤道海域,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向高纬度海区,
⑤高纬度的海水受极地东风影响,返回中纬度海区。
【学生活动】自主画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模式。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评价总结
解释,40°S~60°S之间为海洋,所以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形成环球性的洋流,其性质为寒流,原因是:其流经南极沿岸,况且南极冰山崩落入海洋,冰川融化需要吸热。
【问题探究2】联系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自主回答
南北赤道暖流的流向与信风带有何关系?
西风漂流的流向与西风带有何关系?(方向大体一致)
根据成因,属于哪一类洋流?(风海流)
【板书】4、洋流分布规律
【问题探究3】: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
①中低纬海区:
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时针流动
南半球: 时针流动
大洋东岸为 流、西岸为 流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以___________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时针方向流动
大洋西岸为 流
大洋东岸为 流
③南半球中高纬(40°S):形成____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学生】据图2-3-7,熟悉实际情况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洋流分布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图(北半球冬季),加深记忆。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北印度洋的洋流模式还欠缺,那么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如何?夏季呢?
【教师答疑】北印度洋海区受到南亚季风的控制,冬季在东北风的吹拂下,洋流逆时针流动,夏季受西南季风,洋流顺时针流动为季风环流。
④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教师进一步总结规律】
进一步总结发现,洋流流向与“8”、“0”写法顺序一致,也与“囧”类似。
【动手标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表层洋流名称(北半球夏季)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巩固练习】
【板书】5、洋流地理意义
1)展示摩尔曼斯克和海参崴的图片,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大的分布面积。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由日本的饮食文化,鱼类占了很大比重,原因是邻近北海道渔场。
【自主学习】P52 洋流与海洋渔场
【展示】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引导学生观察洋流并说明渔场的形成原因,由此得出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
3)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走了图中A和B两条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用了20天。为什么?明确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逆洋流航行速度慢——逆北大西洋暖流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
4)南极大陆被认为是一块洁净的大陆,但是在南极大陆附近的海域中,科学家对死亡的企鹅进行解剖,发现了DDT农药成分,请分析原因?明确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但扩大污染范围 。
【课堂小结】
【实践应用】
画一画“鸭子舰队”从中国来到英国的路线及所借助的洋流?还有那些国家可以捡到这些幸运之鸭呢?
地理课件教案:洋流 3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洋流是水圈的第三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大气圈和海洋盐度和温度后的一节,它与本册教材最后一节海洋资源的内容也有联系。这一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只有让学生了解了海水的温度、盐度特征及其分布、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才能为学生学习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内容结构
可把教材内容处理成三个方面:洋流的形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洋流的利用。
2.能力目标:
(1)能通过不同途径(网上或书籍)查找和本课有关的材料,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材料;
(2)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A.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思维;
B.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C.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结构、分布与动态变化的联想能力,理解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3)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4)能尝试提出研究性问题,体现研究性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洋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2)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能了解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辨证唯物认识观。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及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地理思维,树立地理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备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现课程理念强调的`四个关注,学生系统地了解了洋流的相关知识后,用已知的洋流知识进行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从中获得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等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洋流形成、分布规律的观察认识及相关的思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分析及拓展认识的展开;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认真小结,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目标,确定出以上的教学重点;根据洋流形成中影响因素较多,且理性较强,而表层洋流分布中名称较多,且联系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较多,高中学生已遗忘较多、回忆确认较难,因而制定了以上教学难点。
(五)教学关键分析
1.讲清楚洋流形成的动力源(即风、密度差异是形成风海流、密度流的原因,风海流、密度流流走,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从而形成补偿流),是突破洋流形成原因这一重点难点的关键。
2.指导学生对照“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与“世界洋流模式图”,就容易理解和记忆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然后进一步对照世界洋流的实际分布图吻合程度、认识模式理论的指导意义,并仔细观察分布图和模式图上不一致的地方,是突破洋流的表层分布这一难点的关键。
3.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突破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教学关键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
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和本节教学内容,我选用了“自学指导法”、“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并辅之以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
1.自学指导法
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讲清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书本知识、分析地图及使用其他地理资料,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养成自学地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本节中“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段文字,通过教师指导下自学完成能够学会弄通。
2.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活动。运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教师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与我们这节课所教内容是吻合的。有关洋流形成的因素——风和海水盐度温度内容,前面的教学中已学习过,有关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中一些洋流名称——初中区域地理也已学习过。这样通过教学,便能唤出学生的已知,推导探究出他的未知。另外,本节课理性内容较多,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使用引导—探究能达到这个目的。
3.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分层次演示教学,对攻克重难点效果很好。因此本节课设计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导之有方”,才能“学之有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1.比较法
比较法是明确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特征,且直观性强,有助于使地理知识系统化。本节内容讲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寻找差异)来学习,能取得较好效果。
2.分析法与综合法
本节教材中关于洋流的形成因素应从盛行风、密度及海水的连续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从而推导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即是运用的分析法。而表层洋流的分布则是对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在地理空间分布的一种综合,运用的即是综合法。
3.讨论法
学生通过收集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资料,通过实例自主探究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与讨论。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提高了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地理知识面,认识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而且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地理课件教案:洋流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质疑与交流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难点】
洋流形成的因素以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据《彭城晚报》报道,一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 岁的名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56 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上写来的,当时军舰在非洲以西佛得角遇到猛烈的风暴,乔治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海底,谁想此瓶竟漂了56 年。故事虽唯美感人,但我们今天研究的不是这个爱情故事,而是这个爱情漂流瓶。
【问题】非洲与英国隔的'很遥远,而这个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要知具体详情,请看教材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洋流的概念
【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教材初步感知洋流的概念,然后请看课件上老师展示的这支洋流,墨西哥湾暖流,常年按照自南向北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有规律的流动。
【教师点拨】请大家齐声朗读课件上洋流的概念。注意洋流的概念中三个关键词。一定方向、大规模、有规律。
二、洋流的分类
【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的是A、B两地的等温线分布图,请大家试着说出A、B 洋流的性质,以及判断理由是什么?
【教师点拨】暖流和寒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由水温高的地区流向水温低的地区为暖流,相反为寒流。
三、洋流的形成
步骤一:实验探究
【过渡】既然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一种形式,大家都知道,物体要运动就必须要有动力,那么洋流的动力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用具】一盆水、红墨水几滴、一台小风扇(电吹风),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实验过程】请两位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打开小风扇(或电吹风)开关吹拂水面。
【思考】请大家认真观看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②当红墨水向对侧流动后,观察其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归纳】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我们发现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并且水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物体阻挡其方向会发生改变。
步骤二:复习铺垫
【过渡】既然风是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全球的风带,现在来复习一下。
【绘制模式图】老师多媒体展示的是空白的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根据全球风带图,请大家试着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思考】请大家在绘图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
①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以及中纬西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的名称?
②结合实验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思考,除了风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洋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总结归纳】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洋流的形成主要动力除了盛行风,还有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四、洋流的分布模式
小组探究:
1.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分布模式
【过渡】此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模式图,我们发现与实际大洋中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不完全吻合,说明大洋分布规律复杂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实际大洋中的洋流分布规律。
【分组探究】请大家读P48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观察一下指定海区洋流的运动有何规律。
1.第一大组研究太平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2.第二大组研究大西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3.第三大组研究南印度洋,前半部分同学观察中低纬度海区,后半部分同学观察中高纬度海区。
观察提示:请大家找出自己观察的各海区由哪些洋流构成了环流?环流方向如何?并注意洋流名称及寒暖流的位置分布。
【猜猜我是谁】下面进入“猜猜,我是谁”环节,课件上老师展示了一些洋流,请各组组员抢答所在海区洋流名称。
【各组汇报】请各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
【归纳总结】①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③南极大陆外围40度-60度海区:受海陆分布影响无环流,为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
2.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模式
【过渡】同学们帮忙找找看,有没有遗漏没有总结的海区?大家继续分组合作探究,讨论。
【问题】请大家看图思考北印度洋洋流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归纳总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环节三:呼应导入
同学们能否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说说爱情漂流瓶是如何漂流到英国去的呢?途经哪些地区呢?请大家学生思考,并上台指出漂流瓶运动方向。
环节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洋流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洋流的成因,总结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主要洋流的名称,最后通过案例说明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