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结合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高速增长中,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中,逐渐摒弃了以往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方式,先进理念和制度逐渐引入其中,对于新时期……
地勘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结合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高速增长中,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加强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中,逐渐摒弃了以往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方式,先进理念和制度逐渐引入其中,对于新时期企业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对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就企业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结合运用进行分析,客观阐述当前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结合运用中的缺陷和不足,明确其功能定位的同时,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预算管理;业绩评价;结合运用;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经营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如何可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体系,有助于反馈企业经营情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所在。企业预算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财务准则,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求合理的措施予以规避,以求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业绩评价,可以了解企业先行预算情况,有针对性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预算管理和业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分析当前预算管理与业绩系统评价体系缺陷
(一)预算管理框架存在不足
纵观当前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体系来看,其中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首要一点是预算管理框架存在的不合理。部分人员由于传统理念的束缚,将预算理解为财务部门为了加强资金控制制定的措施,部门之间协调难度较大,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不利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和实现[1]。当前绝大多数的企业在预算管理中,过分关注财务成果,未能对非财务指标予以高度关注,即便建立了预算体系,但并未充分发挥原有作用,仅仅起到反应结果的作用,无法直观展现价值增加变化和产生原因。在这样的模式下,极大的制约了财务调控和管理,面对复杂的环境无法灵活调整战略部署,影响到战略实施成果。
(二)业绩评价体系存在不足
以往切在业绩评价中,仅仅是通过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或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实现。部分单位为了可以提升业绩评价可靠性,经济采用EVA经济附加值和平衡记分卡等方法,但是难以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财务战略,忽视了财务战略实施过程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2]。地勘单位在责任划分中采用双重标准,过于重视利益的获取,对于绩效关注度不高,财务资料的连续性和真实性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在预算基础上进行业绩评价,通常根据预算目标完成情况来确定员工的薪资奖金,这种方法致使企业预算目标模糊、不真实,不利于企业经营效益提升。即便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仍然未能积极主动迎合市场变化抓住机遇,导致企业的业绩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资金利用效率下降。与此同时,还会加剧企业的短视非理性行为,以往预算管理主要是每年设立一个短期计划,将其作为业绩评价局限性较大,可能出现经营短视问题。在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下,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倾向于降低科研开发、广告宣传和维修费用,尽管可以短期内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但是会损害到企业的长期利益,不利于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
二、业绩评价与预算管理的功能定位
(一)互补与递进
企业在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业绩评价模式,均是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达成企业发展目标为主。业绩评价相较于其他的管理活动而言,独立性不强,需要同企业其他管理环节和方法紧密联系,更好的适应业绩评价环境。所以,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目标,与部门目标和员工个体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3]。此外,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反馈,有助于为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提供可靠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是一种互补与递进的关系。
(二)作用与异同
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中,传统理念强调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是一体的,甚至错误的认为业绩评价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理念下,将业绩评价主要是为了衡量预算执行情况,是考核主体,内容编制需要同预算编制内容相契合[4]。地勘单位负责人在绩效考核中,产生的积极效果较为可观,有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提升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对于职工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是,从管理职能角度分析,地勘单位过分关注绩效考评结果,忽视整体效益的提升,这一问题在地勘单位普遍存在。尽管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是独立存在,但是预算管理更加倾向于组织业绩考核,而业绩评价不仅仅是组织考核,同时也考核个人业绩,两者之间覆盖范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两者是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的。预算考核结果是业绩评价主要参考标准,通过量化方式来确定员工应该达到的标准,与执行结果环境和时间存在密切关系,从中可以突出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没其作为参考标准更具操作性和实际性。同时业绩评价为预算管理有序开展提供支持,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得到认同后方可落实到实处,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导向作用的发挥,切实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5]。
三、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结合运用
(一)基于预算控制的企业业绩评价
为了可以进一步发挥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作用,应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预算控制基础上开展业绩评价活动。全面预算管理是遵循管理功能和过程划分而来,以预算目标为工作开展的依据,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实现对企业活动的全面监督和管理。通过预算目标和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提出有效措施来纠正偏差,确保预算目标可以更好的实现[6]。同时,发挥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激励制度和考核机制完善,实现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本质目标。
(二)预算执行过程中动态业绩评价
预算目标的实行,可以将其看作是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通过动态业绩评价,可以获取第一手企业经营数据,编制会跟踪分析报告,为后续的企业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在企业生产活动现场开展动态业绩评价,分析预算目标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差异,对比分析后进行控制。其中存在的差异处理的及时,有助于预算目标的尽快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动态评价可以反馈实际工作执行情况,对于其中的问题即时评价和处理,为后续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预算综合业绩评价
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制定不同的业绩评价报告,分析预算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标准的确定,主要是将预算目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相较于传统的预算业绩评价而言,预算目标主要是在平衡记分卡基础上实现。在综合业绩评价体系中融入战略动因驱动内容,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和未来发展木包,促使预算综合业绩评价和战略木包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成本和利润作为主要的财务指标,以此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预算管理中的不足,为后续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全面预算的绩效管理
纵观当前前沿的预算管理模式来看,是在经济增加值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平衡记分卡模式、超越预算模式和作业成本法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等。相较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而言,可以有效改善其中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在编制中综合考量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预算管理模式,以便于优化互补,确保预算制度原有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可以提升竞争优势,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措施加强预算管理和控制,改善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通过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的结合运用,可以深层次剖析企业预算执行情况,有针对性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裴鑫涯.企业集团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18,11(09):39-40.
[2]李芸.探讨如何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结合运用[J].会计师,2017,27(12):21-22.
[3]孙富强.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9(24):134-135.
[4]王华.加强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J].商,2012,10(17):26.
[5]郑绍萍.浅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的结合运用[J].时代金融,2017,23(07):137-139.
[6]莫运平.略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21(0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