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翻译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蝶恋花 脂粉 赏析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翻译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翻译赏析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前言】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通过描写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上片通过“脂粉满”的描绘,“千千遍”的夸张,“山又断”的比喻,“闻微雨”的气氛烘托,表现雨中伤别的境界;下片从正面对作者的心理作了更细腻的刻画。全词感情深挚,语言浅近,设句巧妙,音韵流转,堪称易安词中佳作。

  【注释】

  ⑴蝶恋花:词牌名。

  ⑵昌乐馆:昌乐县驿馆,故址在今山东昌乐西北十里。

  ⑶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

  ⑷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⑸萧萧:一作“潇潇”。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⑺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

  ⑻东莱:即莱州,时为明城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芾具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山,名为蓬莱、方丈、瀛洲。”

  【翻译】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最后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赏析】

  此词一开头就写她想念家中姊妹想得厉害,以至珠泪涟涟,浸湿身上罗衣,并且连脸上的脂粉也冲落下来沾满了罗衣;这时,她不由得想起了家中姊妹送她出行时,一遍遍吟唱《阳关曲》时的情景。《阳关曲》,又名《渭城曲》。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 轻尘,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歌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至“阳关”句,反复歌之,所以李清照称“四叠阳关”。如今,这长长的山路已将亲人隔于两地了,她孤身一人在这异地的旅馆中,听着这凄苦的萧萧雨声,心里无比忧伤,竟使自己的心绪全乱了,乱得忘记了姊妹们送她时,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不管多么想念,亲人已经别于两地了,只好靠鸿雁来传递音信吧。好在东莱是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蓬莱”,指蓬莱山,也称医壶,古人传说与方丈、瀛洲并为海上三神山,都在渤海中,世人不能登及,所以说它“远”。

  这是一首开阖纵横的小令,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了她的笑下变成“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激情,极夸张,却又极亲切、真挚。通首写惜别心情一层比一层深入,但煞拍“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出人意料地作宽解语,能放能收,小令词能用这种变化莫测的手法是很不容易的,这就是所谓善方情者不尽情。

  创作背景

  此词写作背景有两说,一是以为作者在滞留青州时写给移守莱州的丈夫;一是以为作者在赴莱州途中的昌乐馆写给留居青州的姊妹们。龚克昌《谈〈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以为,当以后说为胜。理由是:一、元代刘应李《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丙案卷四收此词,题为《晚止昌乐馆寄姊妹》。但刘氏对作者失考,归入无名氏;其实,在此之前,也即在宋代曾慥的《乐府雅词》里,已标明此词为李易安作;曾氏生活年代与作者同时,其说当较可信,正可补正刘氏将此词编入无名氏之误。而以为此词为清照思夫念旧之作均出后代,殊无实据。二、词中出现的“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句,与所标“晚止昌乐馆寄姊妹”题意正合,以词中所流露的也恰是作者身处旅途中的口气,和寄宿孤馆中的心境。因此,断此词为作者寄姊妹之作,当较近是。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宣和三年辛丑(1121)九月中旬。北宋宣和二年庚子(1120)赵明诚知莱州,李清照未与之同去,仍居青州。宣和三年秋天次年起身赴莱州与丈夫团聚,行到昌乐,遇雨宿于旅馆中,一时难以见到久别的丈夫,又思念家中姊妹,在寂寞凄苦中写了这首《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而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认为,宣和三年辛丑(1121)八月间,李清照自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馆,作此词寄姊妹。

  名家点评

  现代校勘家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既见于宋曾慥《乐府雅词》,题李易安作,而曾慥又与易安同时,必无错误。《诗女史》等以为延安夫人作,皆非。《翰墨大全》作无名氏,疑误夺李易安姓名。此首殆为宣和三年辛丑(1121)八月间清照由青州至莱州途中宿昌乐寄姊妹所作。按地理图,由青至莱,须经昌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载建炎三年(1129),赵晟由青赴莱,刘洪道令权知昌乐县张成伏兵中途邀击,可以证明。《翰墨大全》所题《暂止昌乐馆寄姊妹》,恐为原题。《诗女史》等误以“昌乐馆”为“乐昌馆”,《闽词抄》至误作“东昌馆”,鲁鱼亥豕,不可究诘矣。词中有“萧萧微雨闻孤馆”句,必清照在旅途中作也。近人多以为此词乃清照自诸城或青州寄至莱州赵明诚者,非是。

  中央文史研究馆原馆员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一首开阖纵横的小令,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了她的笔下变成“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激情,极夸张,却极亲切真挚。通首写惜别心情是一层比一层深,但煞拍“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出人意外地而作宽解语,能放能淡。所谓善言情者不尽情。令词能够运用这种变幻莫测的笔法是很不容易的。

  现代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李清照集·李清照事迹考辨》:近人于元《翰墨大全》中发现此词前有一序,乃宿昌乐驿寄姊妹之作,故有“潇潇微雨闻孤馆”之句。末两句乃是望其姊妹寄书东莱,非望明诚自东莱寄书,昌乐即今昌乐县,为青州赴莱州必经之道,而又距青州不远,故此词必作于赴莱州途中,时间应在宣和三年(1121)七月底八月初。

  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原副会长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在时间上,作者从过去(临行)写到现在(孤馆);由现在(孤馆)又折回写到过去(临行);又从过去(临行)设想将来(青州莱州间的书信)。在空间上,作者从青州写到征途;又从征途写到昌乐;从昌乐又折回写到青州;从青州折进写到莱州、蓬莱。真可谓“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可见作者才情敏赡,有才女如此,真是中国文坛的骄傲。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