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2观后感(通用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1942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1942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九四二》这部影片。看……
电影1942观后感(通用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1942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1942观后感 篇1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九四二》这部影片。看后我的心里特别的难受。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电影里的场景。
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走了好多日子。老东家辛辛苦苦储存的粮食被土匪抢走,只能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儿子被土匪戳死、儿媳生完孩子饿死、老婆悄无声息地饿死、小孙子最后被自己闷死,弄得家破人亡。老百姓病死饿死打死炸死,看得我胆战心惊。几百万人为了活命,往西边不停走,为了活着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似乎前面就有活着的希望。
在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把自己卖了换了 四升小米,为的是让孩子活着。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是能求活着。看到这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老百姓真是太苦了。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妈妈说在过去她的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就是这个样子。不像现在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感受到挨饿挨冻的日子。
如今生活幸福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幕真实、血腥、恐怖的画面时,简直无法可想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我感到非常的难受。这一切,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的我们,和那时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幸运很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电影1942观后感 篇2
首先刚看到这一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那种红色电影,而我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是非常深恶痛绝的,看一次就会异常的愤恨一次,我不是传说中的愤青,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爱国是作为一个国人的底线,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所以我就不愿意主动去看这些让我很虐心的东西。另一方面,显然这应该是那种还原历史,纪实类的电影,而对于这类电影我也是有一种似乎是天生的排斥,怕这些电影加入编剧、导演、演员自己的思想后,演绎的不再像当初历史本应有的那种感觉了,而我又是一个情感思想很容易受到别人或者环境影响的人,所以我就只好靠自己来刻意避开这些思想的入侵来保留自己思想中的本真了。但是这部电影看下来好多的感触似乎一下子将这些矫情的想法全部吞没了。
辛酸,灰色的笑点。对于笑点我只能这么形容了,我也不知道是否是纯正的河南方言,配上那些土掉渣的人们的演绎,确实时不时地让人发笑。可是那笑是如此地辛酸,让人的心像被一双大手用力地扭曲的难受。
电影以一个地主和一个佣农家庭结伴逃荒的过程为线索来展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灾害的无奈。影片一开始,老东家迫不得已借粮给佃户,派栓柱去叫兵结果引来日本军队,最后在一片混乱中家财散尽,不得已走上逃荒的道路。老东家便在这逃荒中成了他的长工和佣户的领头人。逃荒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的整个历程中遭遇严寒,饥饿,飞机空袭,好不容易赶到陕西,却不被陕西政府所接纳。灾民们好不容易的一点生的希望又破灭了。影片的结局是失去所有亲人的老东家认了一个失去所有认识的人的小女孩为孙女,两人携手走在一片桃花灿烂中。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压抑,沉痛的心情无法言说。对于1942年,或许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感觉吧,只过分地关注战争,却忽视了战争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了。
看完电影,对于老东家和栓柱,或者说对于男人来说,或许最大的痛苦就是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人,爱人也罢,亲人也罢。逃荒的一路上看着自己爱的人一个个从自己身边离去,两个男人的痛苦表情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感觉好揪心,甚至是心疼。为了活命,四升小米卖一个媳妇,两块饼干换一条命,好心寒,当然那种钻心的痛我是无法深切的感受到的,我能做的只是暗暗地流几滴泪,以祭奠那些可悲的命运。
当老东家他们所剩不多的人到达陕西,难民们一直坚定相信着的政府的表现真的是让所有人都绝望了。当老东家对栓柱说他再也不相信了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也是异常的难受。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们来说,最可悲的莫过于他的百姓们绝望,甚至都放弃去争取一些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了,这就是真的可悲了。我甚至无法想象,在大敌当前,大灾当道的情况下那些所谓的官员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高举一切为国为人民的大旗,背后却坐着那些苟且令人唾弃的卑鄙勾当的,可悲呀!
饥荒中的人们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甚至过上了人吃人,狗吃人的生活,这是在今天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候,粮食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啊。而在今天呢?我们拥有着足够多的粮食,却不再如从前那般珍惜。吃不完的东西就毫不犹豫的扔掉,如今已是司空见惯。可谁曾想过,时光倒流几十年,回到1942,一粒小米甚至可食用的草根树皮,只要能填饱肚皮,都显得弥足珍贵。如今,虽然我们生活在国家的庇佑下,衣食无忧。可是,在遥远偏僻的地方还是有人饱受饥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当下,也没有理由不去感谢国家给了我们和平的社会环境。现在自然环境恶化日益严重,如果还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很有可能也会像河南的人民一样进行大逃荒了,觉悟吧人类!
当然影片带给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饥饿,同时还有人的尊严。电影里有两个人物:栓柱和老马,便从正反两面诠释了尊严这两个字。栓柱卖了她的一夜妻子花枝,带着两个孩子跟着老东家逃荒,却把孩子都丢了,只留有一个风车。为了这唯一的念想,当被日军俘虏时,誓死不食嗟来之食,被日军残忍杀害。而老马,从厨师到法官再到日军的阶下囚,尊严在生命的考验下渐渐泯灭。这无疑是本片的另一个催泪点,尊严和生命哪一者更加重要,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前者,想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朱自清绝食显志,许多事例都在无声地回答这个问题。但真正当我们面对像栓柱老马那样的境况,特别是在面对外国侵略者时,我们还会有栓柱那样的勇气吗?也许有人会认为栓柱的死太遗憾,但在我看来,他的不屈,他的勇气,甚而他对孩子的爱都是可歌可泣的,我佩服这种人,是条汉子!
说到这儿似乎一个问题不得不提了,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每每提到这个问题,我就会忍不住愤青。看着片中日军的飞机不断地轰炸着叫做中国的土地,残败不堪,满目疮痍尽收眼底时,我真的会一下子词穷,满脑子除了“禽兽”这个词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非常恨自己为什么就没有那么好的文采,可以很文艺地骂的那些种种一无是处,支离破碎。爱国似乎谁都懂,如你所想,做你所想,我想就够了。始终都坚定地相信着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只有珍惜和信仰了。珍惜生活,信仰生命。
电影1942观后感 篇3
1942,曾经对我,只不过只是一个数字罢了。而那段于1942发生的历史,也曾仅是一段模糊的听闻。但那年,却是战争的一年,是饥荒人散的一年,那,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影片《1942》,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令我们心酸的年代,影片追诉了一个小小的家庭的经历,老东家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着万贯家财,可却因为避灾被迫逃离了家乡。一路上,多少坎坷,妻儿的离世,粮食的被毁,以及被迫卖掉女儿……种种因素,使他在那一年,失去了太多太多。
这场学校组织我们看的电影,不算太长,却意义深远。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他们颠沛流离,他们有着对食物,对和平的渴望。
他们为了食物,投靠了日军。可那真是他们所想的吗?他们也是中国人啊!他们能不爱自己的祖国?!可当时的政府,号称要打仗抢回领土,非但没帮他们,反而剥削他们那点儿可怜的残粮。可最终呢?土地被抢,民众饿死。
在影片的最后,老东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母亲饿死的小女孤儿,从此,他们相依为命……
看完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一年的灾荒,却因战争,成了愈来愈深的问题。可这是有能力改变的呀!可最后,还是一名外国记者站了出来。中国的人都不理中国事了吗?
历史是真实的.,是无奈的,是辛酸的。那时候,离现在是多么的遥远,又像是历历在目。这,是一笔血红的历史,多少人死于在这1942!尘封的历史,却是无言的诉说……
电影1942观后感 篇4
本来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愿意去看,宁可做个没心没肺傻乐呵的人算了,沉重的历史、沉重的过去,不敢去看。
但是老爸想去看,本打算我和王伟去看王的盛宴,给老爸买票看1942的,后看影评说王的盛宴不好看,一个朋友的微博评价王的盛宴说:原来陆川也会拍陈凯歌式的烂片。看了这个评价后,决定不看王的盛宴了,和老爸一起看1942吧,学习学习历史。
剧情方面就不多做剧透了,就谈谈观后感吧。
整体编剧,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比较正剧,没有一味的.煽情,情节也比较紧凑,有些细节的设计很真实,比如最后星星说她吃的太饱蹲不下去的情节。
画面方面,日本人轰炸的场景拍的比较震撼。
影片长近2个半小时,没有觉得非常长,有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到很难过、哀叹、沉重,那个年代,天灾、饥荒、战争,一起加在老百姓身上,那时候还考虑什么,能活着就很好了。看着亲人一个一个在身边死去,从痛苦变成抽泣、从抽泣变成叹息,最后,从叹息变成麻木。当人连吃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还能考虑到什么,日本人发粮食,就跟着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没有错,连命都活不了了,老百姓还能考虑到多少爱国、抗日。
走出电影院,外面冷风呼呼的,但是心里感觉很暖,觉得很幸福,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吃过那样的苦。
老爸说,电影里的画面,除了战争,其他的他都见过,那是在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那些苦,他也都吃过,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
所以,惜福吧,这是电影观后唯一想说的。
电影1942观后感 篇5
《1942》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一部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在路途上,发生了一些感人肺腑、极具散发人性光辉的电影,也怒斥了灾难的无情。
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在这场灾难面前,原来人的力量是那么薄弱、渺小,纵使你有家财万贯,也必须加入悲苦灾民的队伍里去。
看了这部电影,手里捧着盛满白米饭的碗,不知不觉好像沉重了许多,我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光是这一碗平常微不足道的白米饭,在那个时候却是比钻石、黄金还要珍贵一百倍,因为就这一碗饭可以救一家四口的命,这令我汗颜。妈妈对我说,曾祖母告诉她那时人们饿的可以啃树皮,但是却很难找到。因为树皮要么被无恶不作、无物不噬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要么早就被饥饿的.灾民们瓜分了。
以后要节约粮食了。这是我的第一条观后感。
令我惊讶不已的不是《1942》中日寇的野蛮残忍,也不是轰炸灾民们的场面,而是我的身世。原来我身上流淌这一半河南地主的血脉,我的祖籍在河南。最让我震撼的是,《1942》中重点描写的是一家地主,而我奶奶的奶奶那一辈也是地主,这可令我哭笑不得。我之所以居住在安徽,就是因为曾祖母为了逃荒避难,带着外公等亲人逃荒到了安徽。恰恰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他们正在颠沛流离。
到了安徽,曾祖母和外公等亲人终于结束了这逃亡,所幸没有一个人饿死。然后有了我妈妈,遇见了我爸爸,才有了我。试想。如果曾祖母他们在路上遭遇不测,还会有我在这写作的事情吗?所以,我是幸运的。
所以,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容易的,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电影1942观后感 篇6
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不知道这种心情怎么形容,只知道看完之后心里总有种东西在狠狠地纠缠着,似苦,似酸、似辣,唯独没有甜……。
电影放完了,我们不想走,坐在那里说着心里的感受。“嗯……感慨吧?妈妈”孩子说,我说“是的,心里很复杂”冯导确实做的很好,电影做的从内容到手法和阵容都没的说,真实的再现了历史,教育了人们战争的残酷,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权利的强大,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人心的不足,冷漠的官场,演员精湛的表演,电影都将这些表现的凌厉之极,两级跳跃似的.画面转换告诉人们很多……。
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和国家的领导人联系在一起,大与小是一样的,当困难出现在眼前时,当孩子需要母亲时,当人们需要帮助时,统治者考虑的不是人的生命,而是自己的宝座稳不稳,那样的政府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批的难民死亡,军队的损失,国家的危机啊!那是国破家散人亡的结局啊!
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士国人与外国人是一样的,电影中的李主席,外国的记者,他们急人民所及,急生命所及,无奈力量是有限的,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起码在历史上有了他们鲜活的为人的生命而战斗的步伐。影片朔造了最底层的百姓的实际生活,几个家庭的毁灭几代人的命运最后的结局让人有着无法言说的沧桑感,复杂的心里压抑感和心痛感。
心里很多观后感,电影清晰的画面,人物极致的表演,丰富的电影内容,敬慕的大师力作,又一朵奇葩让我的心情也随着电影涤荡,谢谢冯导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也谢谢演员们又一次的付出。还想着再去看一次。
电影1942观后感 篇7
电影1942讲述了地主范殿元一家和佃户瞎鹿一家往陕西逃荒的故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和碌碌无为的政府,直接加速了日帝对中国的侵略速度。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饥荒和战乱,但却透过这部电影看到当时1942年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剧中有这样一句话:善良的人们,为什么要遭受战争的威胁,饥饿的恐惧?如果斗不过魔鬼,信主有什么用?传教士安西满一心想带领受灾的难民逃离苦海,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政府的大背景下,注定他的大志是一场空。在这场灾荒中,所有人物的性格、脾性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自然灾害是对人性的又一场挑战,饥饿、逃难、抢劫、买卖人口、甚至于人吃人,一件件触碰道德底线的事件在上演着。
因为导演冯小刚是喜剧大师,所以拍这种深沉题材的片子,难免会遭人诟病。有人说整部电影是部流水账;有人说片子太沉重,看不下去;也有人说这部电影假、大、空。但是我从这部片子里却是看到了一段历史、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段我们不曾了解过的历史。电影看完时,我唏嘘不已,随之震惊:这就是当年的中国啊!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我们的祖国,原来她受过这么多苦,流过这么多血。她经历的磨难,都是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所不能体会的,那么我们有什么借口不去努力奋斗呢?
对于苦难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对于未来我们定要憧憬美好!
电影1942观后感 篇8
昨日我们观看了电影《1942》,电影讲述了1942年遭受天灾、而民不聊生的河南人逃荒的故事。财主老范家贮存了足够的粮食,灾民们闻讯前来“打劫”,灾民人多势众,范财主只好先用缓兵之计让他们进来,又派人去搬兵,计划败露后灾民一气之下烧了范家,杀了财主的儿子,老范只能带着家眷踏上躲灾之路。
逃灾路上,他的老母亲在一次日本飞机残忍的轰炸中炸死,他的儿媳妇在五天没吃饭的状况下产下孩子,结果在极度虚弱中死去,老范之后不得不把宝贝女儿都卖了,换来五升小米。天地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了吧!老范带着栓柱,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登上了去陕西的火车。火车上人挤人,栓柱的两个孩子夜里被挤下了火车,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车去寻找孩子。火车到陕西关口却被不顾救灾没有良心的.军队拦下,赶了回去。老范这才发现婴儿已被自我悟在怀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亲人走得一个不剩,悲哀欲绝、万念俱灰的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往回走,说是死也要死得离家近点,路上他认一个小女孩作孙女,在荒凉的雪山中,二人摇摇晃晃地走着,在这样一幅悲凉的画面中,电影落下了帷幕......
电影是以逃荒为大背景的,老范一家人落得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河南人毫无活路的社会事实,将军蒋鼎文不管灾民死活,大言不惭地说:“死一个灾民总比死一个士兵好”,草菅人命竟止于此!而总统蒋介石也对灾民死活不管不问,这些都说明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名记者不顾生命危险,去灾区实地报道灾情才让政府迫于压力向河南发放救济粮。,只为自我谋利不为国家着想的官员比比皆是,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国家而战。李培基主席则是一名好官员,切切实实为民着想,可终究改变不了死气沉沉的政府。
日本人的残暴行径令人瞠目结舌,他们纯粹是把中国人当牲口看待,对着手无寸铁的灾民投下一颗颗致命的,之后又用机枪扫射,实在是毫无怜悯之心,连灾民都不放过。之后栓柱被日本大佐一剑刺穿喉咙之画面实在残忍至极,试问日本人心中到底还有良知吗?这不禁让我想起历史课上学到的一刚故事,日本占领南京后,两名军官比赛杀人,不分胜负,又继续比赛,可见他们已经是毫无人性的杀人机器。
我想引用蒋鼎文的一句台词:“国家贫弱才会挨打。”如今我们这一代更就应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中国的富强,为了中华民族能雄立于世界而读书,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飞跃性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资源等问题,我们的职责就是为祖国出力,让祖国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