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读书报告2500字道路勘测设计读书报告2500字 论文摘要: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道路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条优美的现代公路,既要求有悦目的外观、优美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要给驾驶员创造一个优美的视野环境和……
道路勘测设计读书报告2500字
道路勘测设计读书报告2500字
论文摘要: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道路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条优美的现代公路,既要求有悦目的外观、优美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要给驾驶员创造一个优美的视野环境和安全舒适的动态感觉。公路的美学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不可分割或放弃的一部分。
关键词:线形设计;美观性;交叉口;
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道路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条优美的现代公路,既要求有悦目的外观、优美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要给驾驶员创造一个优美的视野环境和安全舒适的动态感觉。公路的美学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不可分割或放弃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我国公路建设的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不管是设计水平还是施工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综合设计上却不够完善,也就是在考虑使道路满足交通工程、建设与养护经济性的同时,没有更多的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今,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整体特性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要快速、安全、经济、方便,而且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比较舒适,希望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这样,道路的美观性设计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然而美观性设计又不能独立的存在于设计体系中,它必须与其它方面的设计相结合,才能使整个设计工作达到各方面的要求。
道路美观性设计主要就是对道路景观的构造,就是在考虑使道路满足交通功能、建设与养护经济性的同时,还要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其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给驾驶员、乘客及沿线居民以心理上的舒适感,行车上的安全感,并考虑动植物保护及生态平衡,使道路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道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达到尽可能的协调,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即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道路具有功能、美观和经济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道路美观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工程及沿线区域环境特征或行政区划等,将道路划分成为若干美观设计路段,然后在每个路段中选择大型构造物和沿线特色的景物作为设计景点,尽可能做到点线面兼顾,整体统一,使道路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2、合理组合路线的平、纵、横面,保证线形流畅、视觉开阔,并与自然地形相适应,避免大的切割自然地形;
3、道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应考虑美观效果和驾驶员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各种构造物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4、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构造物和绿化来补偿、改善道路沿线景观,并结合不同路段的区域环境特征形成特有的风格;
5、应利用道路沿线设施和各种人工构造物,诱导驾驶者视线,预告道路前方路况的变化,以适时采取安全措施。
6、在满足道路使用者对道路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其美观性设计的目的是使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驾驶过程中能够轻松、快捷、愉悦和高效地到达理想目的地。接下来主要以城市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为对象进行阐述。
下面根据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道路的美观设计:
一、平、纵、横面线形设计与美观性:
线形设计指的是路线立体形状及其相关诸因素的综合设计。它不仅要考虑道路的性质、作用和服务于不同功能的交通需要,而且还应满足城市美学要求,使用者可能产生美好的景观享受,这样的设计才是一个良好的设计。
线形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路线设计应使公路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性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2、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方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5、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要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意驾驶者的
视觉方面的要求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平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8、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等不同特点,选择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9、对立体线形应选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线形设计与周围的环境要相协调,平、纵面线形组合应同路线所经地区的环境相配合。设计速度高的公路,线形设计和周围环境配合的要求应更高,充分利用自然风景,如湖泊、大树、孤山、或人工构造物,如大坝、桥梁、农舍,或在路旁设置一些设施等,以消除景观单调感,使公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增强其美观性。
同时,线形与环境的协调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少改变公路周围的地貌、地形、天然森林、建筑物等景观。横面设计应使边坡造型和绿化同原有景观相适应,弥补挖方和填方队自然景观的破坏
2、当公路怡挖方穿越山脊或通过宽阔林地时,路线应布设成曲线,以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
3、为减轻在长直线上行驶的单调感,应使驾驶者能看到前方显著的景物
4、应根据设计和景观要求合理选定构筑物的造型,使公路构筑物成为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有条件时,宜适当放缓边坡或将边坡的变坡点修整圆滑,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增进路容美观。公路两侧的绿化应避免形式和品种的单一,应将绿化作为诱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一种措施而进行专门设计。
线形要有良好的配合从行车与视觉方向的要求出发,道路的平、纵、横面线形应有良好的配合,这种配合不仅体现在某一投影面内,而且应体现在道路线形的空间组合上;而从行车安全、舒适等方面考虑,在平、纵线形配合方面同样不容忽视。
二、交叉口的设计与美观性
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影响交叉的明显性。但是,如果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也同样可以提高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面积)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
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应满足一下原则:
1、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2、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4、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
5、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地组织行人过街。快速路的重要交叉口应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主干路上的重要交叉口宜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6、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立体交叉的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便于布设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并宜采用自流排水,减少泵站的设置
7、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变速车道与集散车道
8、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立体交叉应按规划道路网设置;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后对邻*平面交叉口的影响;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道路跨河或跨铁路的端部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
9 、立体交叉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采取简单形式,其体形和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协调,力求简洁大方
10、立体交叉的线形布置应与桥梁设计配合,不宜设置过多斜桥、坡桥及弯桥,并减少桥梁面积。
下面主要谈一下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美观设计。互通式立体交叉指的是上下各层道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互相连接的立体交叉。其中只有部分匝道互相连通的称为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在空间上把交叉的交通进行分离,并用匝道将上下相交的道路加以连接,这样的交叉口称为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可以分为完全互通式和部分互通式两种。完全互通式允许所有方向上的车辆出入,而部分互通式要限制某些方向上的车辆出入。式立体交叉美观设计的目的是使立交造型美观、视人性好,起到引导驾驶员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及可观赏性的作用。主要包括坡面修饰和绿化栽植两部分。公路立交多侧重于坡面修饰,城市立交则侧重绿化栽植。
1坡面修饰
坡面修饰是将匝道包围区域的边坡修饰呈规则、圆滑和接近于自然地形的形状。坡面原则上只修饰匝道包围的区域,其外侧应以满足通视条件、保持坡面规整为原则进行修整。坡面修饰应该保持坡顶圆滑、坡面规则和坡脚顺适。边坡坡顶适当范围内应修整棱角成圆滑形状;边坡坡度在接近坡脚的一定高度内应逐渐变缓,使其整齐,美观。
2绿化栽植
互通式立交的绿化栽植不仅能够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点缀城市的作用。绿化的内容包括:
指示栽植:采用高大独乔木,设在环道和三角地带内,用来为驾驶员指示位置的栽植; 缓冲栽植:采用灌木,设在桥台和分流地方,用来缩小视野,间接引导交通,缓和冲击,减轻事故损失;
诱导栽植:采用小乔木,设在曲线外侧,用来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引导驾驶员视线; 禁止栽植区:在立交合流处,为保证驾驶员的视线通畅,禁止种植树木。 设计时还要注意在服从交通功能、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立交特点,以简洁、空间开阔为主,适当点缀树丛、树群,注重整体感、层次感,形成开敞、简洁、明快的格调。
三、路基路面设计与美观性
路基路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确定路面等级,选择路面类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计算各结构层厚度及确定材料配合比,达到在不同季节和水文条件下承受各种车辆荷载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并能顾及行车速度与安全,道路维修和良好经济效益等各项要求。
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
2、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他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3、陡坡上的半天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当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灯构造物
4、沿河路基应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沿河路基废方应妥善处理,防护、排水及绿化工程应于设计图同步设计,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不良后果。
路基工程美观性的体现:
1路基工程是公路主体功能的主要载体,路基的设计高度、边坡坡率、断面形式是影响路基稳定和道路美观的直接因素。路基填土必须保证不因地下水、地表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在许多方面来说,对路肩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行车安全、运营成本、美观效果等,那么路肩可采用低填路基缓坡植草,这样增大路侧净区,节省防护工程及路侧安全设施等工程,另外可使道路使用者的视觉产生愉悦的效果。
2对不同使用性质的路面,可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比如说城市快速公交的专用道路可以用不同色彩的路面区别于其它路面,防止其它车辆驶入而影响快速公交的正常运行。对于人行道,可设置在绿化带旁或与道路边缘齐平,那么在人行道与道路之间种植草皮或其它植物,这样就有助于增加道路美感,并缩小硬路面的视觉宽度,而且种植带还为路灯、消防栓、街道设施设置及景观设计提供了空间。
3道路横断面造型的重点是路基边坡,目的是使路基尽量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沿线的植被相协调。对于高等级道路,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该使道路具有与周围相似的特征,在有条件时,道路边坡坡度应该尽量放缓,使人工边坡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双幅道路,可以将上下分别布置,使中央分隔带不同宽度或者上下行道路不同高,这样有利于保护珍贵的地物和植物,通常可以减少工程量,对景观造型和经济都有利。
通过上述关于道路美观性设计的简要叙述,可见在美观性设计对行车的快速、安全、舒适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们只能定性的去重点描述,定量的、具体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道路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使用者的诉求,在美观性这一方面必须加以重视,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资金,不断开发新技术,研究新材料,设计出更多美观、实用、经济的道路,为道路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快速、通畅、舒适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6;
[2]交通部公路司.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3]吴瑞麟、沈建武等.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4]张红*、王广宾.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分析[C].山西科技.2008年第3期;
[5]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
[6]郭锐、马浩洋.高速公路的景观建设[C].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第10期;
[7]李峻利、姚代录.路基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李杰.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周蔚吾.公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0]刘朝晖.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1]周志.公路视景技术[M].西安:长安大学,200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3]王云龙.现代化的道路[M].山东:商务印刷馆.2004;
[14]大塚胜美.公路线形设计[M].沈春华,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
[15]吴庆洲.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6]陈相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7]熊广忠.论道路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8]腾家俊.现代桥梁建筑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9]张先勇.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0]熊广忠.论公路美学的研究与应用[C].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