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教学反思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充满想象力和灵气,很多话很古怪,不合逻辑,仔细想却充满哲学思辨意味,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我和孩子们用了三个星期完成这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阅读,第一个星期,我……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教学反思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充满想象力和灵气,很多话很古怪,不合逻辑,仔细想却充满哲学思辨意味,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我和孩子们用了三个星期完成这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阅读,第一个星期,我用了十来分钟的时间大体了解了一下孩子们读这本书的整体感受,看看这些莫名其妙的故事,孩子们能读到什么程度,那次十多分钟的摸底交流,我稍微问了几个孩子,他们有的觉得文字是奇幻的、异想天开的甚至觉得那是像做梦一样的语言,有的觉得有点像胡言乱语,有的觉得情节总让人无法预测,总之,与他们以往看的儿童小说、动物小说的风格不一样。因为书只看了几天,所以这次简短的交流只有琚曦文、颜阳博雅、吴应诚等五六个孩子发言,但我发现他们对这些故事的接受程度高于我的想象,于是我为他们设计了阅读学习单,主要内容是:
1.有些故事我已经琢磨出点儿味道出来了——
2.有的故事虽然我还不懂,但我觉得它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3.我还想和大家讨论——
4.如果让你给这本书写一段书评,你会写——
周二的交流课上,我们主要围绕“你读懂了哪些故事”这一点来交流阅读感受,通过目录进行简单梳理后,第二个环节,我的问题是:哪些故事让你琢磨出点儿味道来?
说实话,这本《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我自己在读的时候都有不少困惑,所以我有点担心孩子们对这43个小故事能理解得了多少,能理解到多深。我想,这些看似无逻辑无道理的语言背后想表达的哲学思想,可能会有很多孩子是无法一眼看出来的,一定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模糊地了解一点。可实际的情况呢,大多数故事都有孩子提到,说自己怎样理解的,有的说法我都没有想到,比如,谈到《星星》这个故事时,有个孩子就说,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女人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而男人却容易看到缺点,要是我们看待事物时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就好了。有的孩子在讲《阿拉斯加的金矿》这个故事时说,不要只看外表,他的内心也许在掩藏着什么。有一个孩子叫张家硕,平时算是语文能力较弱的,作文的语句通顺难以做到,但他在说读《阿拉斯加的金矿》这个故事的感悟时的观点却令我吃惊:广告都是假的!其实,这种惊喜不是第一次,上次他在对《最难的.单词》作批注时是这样写的:谢谢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难点!是的,整本书阅读包括图画书阅读就总是给我带来这样的惊喜。
第三个环节,我让他们说说那些自己说不上道理,但又觉得很有哲理的故事,找出其中的貌似有哲理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起来交流一下其中的哲理,琢磨一下其中的味道。
第四个环节,谈谈这本书中的插图,了解插画家贝尔纳。
第五个环节,结合本书作者舒比格的经历,引导孩子们从总体上了解这本书的特点:天马行空,没有逻辑,像是做梦,很简单,很无厘头,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只有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舒比格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第六个环节,以“你建议给什么年龄层次的人推荐这本书”为话题进行交流。
我的这节课也就在这里结束了。实际上我的设计中还有读一读自己给这本书写的书评这个环节,这段话是孩子们已经在阅读学习单中写好了的,只需要在课堂交流就可以了,可是,因为本书的故事太多了,共有43个,前面交流对故事的理解这一环节比预计多花了时间,所以交流书评这个环节这节交流课上就没有做。
这节交流课我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让孩子们形成思想的碰撞,孩子们各说各的,没有去驳斥别人的观点,也没有去附和别人的观点。如果我让孩子们在“南瓜”或《瓜》这样故事上多做停留,进行一些实实在在的思想碰撞,把对故事的理性分析引向深入,才能真正实现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二:“通过品味精彩片段、交流阅读感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发学生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思考。”
所以,像这样具有哲学启蒙性质的书该怎样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交流,我还在探索中。幸好,有《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样优秀的文本;幸好,这种哲学启蒙性质的童书阅读交流还没有形成什么模式,所以,我的一切探索都会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