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课。本单元收录了四篇文言文和一篇诗歌,大多讲述了一种博大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
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
难点: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的含义;
2、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掌握和积累了一定得字词,这篇文虽内容较艰深,但篇幅较小,仅107个字,所以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出现的情感,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所以,学校这篇文章,要让学生理解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认识这一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法及学法:
这篇文章,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点拨、读书指导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点拨,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文章内容;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而对于一些开放性题目,运用探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学法上,我主要运用朗读、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这是一篇简短而精致的文言文,所以,对于它的学习,重点我将放在朗读上,通过反复的朗读以达到成诵的效果;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而对古文的讨论,则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根据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这篇文章我的大致安排为:导入——朗读感知——疏通文意—句段赏析——文章研读——拓展这六个环节。
1、导入:由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社会都有一个美好的期待,陶渊明心中有一个世外桃源,孔子心中则有一个大同社会,那么这个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什么异同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大道之行也》。
2、朗读感知:朗读:通过范读、自由朗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粗略感知文章内容。
3、疏通文意:
a: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试着自己翻译。
b:同桌之间相互翻译。c:点学生逐句翻译。d:老师点拨,纠正。
e: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读全文,进行巩固。
4、句段赏析: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然后让其他学生听取后做评价,最后老师小结。
5、文章研读:研读部分,我主要是通过设问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领悟文章的内容。
所以我设置了四个问题:
a、“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大道,大同是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点拨:“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c、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d、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点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和睦共处等)。
6、拓展:让学生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7、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以上。
五、说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道之行也》,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大道之行也》选自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文言选读课文。它与本单元其他课文一样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与其不同的是仅用107字展现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同时可扼要概述陶渊明“世外桃源”的境界。叶圣陶曾说:“教材是个例子。”而《大道之行也》这个例子既担负巩固文言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培养学生树立美好社会理想的责任。
二.说学情
《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大部分的初二学生能借助古汉语字典和页下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但目前仅有极少数同学能熟练运用文言文自主学习方法,加上本文所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所以还是有60%学生面对本文无从下手,有的甚至产生了畏惧心理。
三.说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情况我将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具体为以下三点:
1、能习得文言文自主阅读的方法要领,粗知大意,在理解基础上熟背全文。
2、能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能联系生活实际,反观当代社会,树立美好的社会构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要有的放矢地完成以上目标,还得明确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习得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粗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为:①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当代的“大同”社会理想。
五.说教学法
明确教学重难点后,我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环境为教学资源,多媒体为辅助教具,以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为教法,发挥我的主导作用。同时遵循分层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抢答的方式进行质疑、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在一课时内我将循序渐进地实施以下教学过程:
1、问题激趣(3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非常关键,精彩的导入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上课之初我将依次呈现“夜不闭户”(漫画)“天下无贼”(电影图片)的图片让学生猜成语,同时引导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无贼仅呈现了孔子‘大同’理想的一角,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大道之行也>进行全面了解”。采用这种形式导入可让学生在知与不知间产生矛盾,进而达到激趣的目的。随之自然进入整体感知环节。大道之行也>
2、整体感知(15分钟)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对文本语言及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受,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对于本文,读一遍仅需1分钟,所以在本课堂中,我将采用录音范读、学生自读等多种形式,使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
a、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粗知文章大意。在此,将主动权交予学生,引导他们推荐和质疑重点文言知识,扫清语言障碍。(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提问。可将学生所提的关键词有意识的分版块板书于黑板上,便于下一环节的归纳整理)
b、在质疑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在此,对节奏的划分进行引导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对之前所提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整理,可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进行分类。(可通过学生提问,教师追问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信息分类整理能力)
c、在学生粗知大意后,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结构和内容。读后,要求学生划分文章层次、画出文章结构图。(一生展示于黑板,其余学生画于本子上)
3、品读赏析(10分钟)
此环节,重点品读赏析第二层。在此,我将播放电影新还珠格格中的《礼运大同篇》视频。于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欢快音乐和形象动画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下更快步入当时的语境,为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做铺垫。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生根据文本概
括出三个特征,能抓三个关键词。
4、拓展延伸(7分钟)
“大同”社会是孔子在战乱时期提出的理想社会,表面看起来那个社会似乎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在此播放相应的视频引导学生反观当代社会具有“大同”理想的方方面面。(在此播放的视频是与《大道之行也》课文内容相匹配的)
5、当堂检测(5分钟)
引入中考题,检测学生的文言运用能力。
如果说练习、作业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将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除此之外,此次堂课的板书将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以学生的为主。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x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道之行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选自《礼记》,着重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既要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又要让他们树立一种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思想。
八年级的学生勤奋好学,有一定基础,可文言文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一个难点,对于“大道”“大同”等新鲜词汇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
基于以上情况及新课标要求,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独立解决文中的疑难字词,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在学习中树立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积极观念。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文言词汇的掌握及对于“大道”“大同”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观念。
依据学生情况及教学目标我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试图运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突破重难点。
我会以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直接导入课文。我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首先大家对于孙中山先生较为熟悉,其次“天下为公”直接出自本文,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会写这四个字呢?较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
然后进行文学常识的介绍,包括《礼记》的简介和四书五经的拓展,借此来增加学生对文常的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因此我会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此来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在读的过程中我会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分组度、齐读等方式交替进行,希望以读促悟,为后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
一篇课文除了内容要领会外,对疑难问题的.探讨更是必不可少,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大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从哪几个来说明大同社会的?
3、大同社会是当时的现实社会吗?如果不是,那么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怎样的呢?这三个问题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大道”“大同”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
在讨论完三个问题后,我会进一步让学生将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进行对比,让他们找出相似点。然后将《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进行着重讲解,并让他们联系实际,说说现在已经实现了的部分,从而引结到尊老爱幼的话题上,试图借此来突破难点。
教书育人,我觉得应该更着重在育人,我希望借这一课在他们心中留下哪怕一丝的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的涟漪也是好的。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作业来巩固本堂课所学,和让学生表达自我,突破自我。而板书,我则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对于整篇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把握,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4
学校开展“教师能力大练兵”活动,本人选择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现就本课的有关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文本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为作者孔子是生活在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洪秀全领导的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引入课文学习,并注重温故知新,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让人无限憧憬,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实它只不过是《礼记》中“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可以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的关爱。
理清文章的思路对理解“大同”含义很关键,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个字。文短意丰,把人们追求和奋斗千百年来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齐,适合朗读。
二、说思路
⒈说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是能力目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是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有用的社会人才。
⒉说重难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⒊说教法:
一是朗读法。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二是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是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⒋说学法
一是指导朗读。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计划文本朗读10次。
二是指导运用教材和工具书处理字词。即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④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三是指导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层次,即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四是指导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等问题。
三、说过程
⒈导入新课。(2分钟)
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5分钟)
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⑴视频朗读,体会朗读停顿。⑵教师范读课,学生勾画生字词。⑶学生自读,注意文中停顿。⑷学生朗读,试着背诵。
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练习。
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
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钟)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钟)
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分钟)
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分钟)
⒋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7分钟)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⒌总结存储,课外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怪哉》一文与课文比较阅读,期望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这个环节我打算留给学生课外去落实。
⒍课堂小结。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从军事的角度我认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也是瞬息万变,因为多变是战争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再好的教学案也是需要实战检验才可以判定它的优劣。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5
一、说教材:
《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课。本单元收录了四篇文言文和一篇诗歌,大多讲述了一种博大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
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说学情: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字词,也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准确流畅的朗读文章,能够结合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但常出现翻译不准确、文义理解偏差等问题。且学生存在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等问题。所以教学要在着力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多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篇文虽内容较艰深,但篇幅较小,仅107个字,所以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习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语文第四学段要求,我将教学目标改成了学习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变成学。也按照新课标语文目标设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来设计,结合合本单元学习要求,课文内容特点以及学情来设计)
1、知识目标:
A了解《礼记》以及“四书五经”等相关文学常识。
B结合注释、工具书,积累本文重要字词。
C背诵并默写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A分层次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把握字音、句意,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尽快成诵。
B结合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划出有疑问处,小组成员讨论,师生共同探究。
C运用哲学思维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分析题目“施行大道”,探究“大道”
和“大同”的关系,理清全文脉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同社会的美好和古代先贤敢于追求理性的勇敢。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
学习目标之重难点:
重点:(1)分层次反复诵读,读中感知文意。
(2)理清脉络,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难点:正确认识“大同”社会,结合历史现实资料,联系社会现象、自身经历,多角度评价,树立远大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四、说学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情境教学法。
五、说学习过程:
(一)导入:初一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一篇文章叫《在山的那边》,还记得在山的那边的是什么吗?(明确:理想、目标)
人需要理想,才能走的更远。同样,社会也需要理想,才能发展的更好。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大道之行也》,去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先贤们的`社会理想。
(用学习过的文章中对理想的阐述来导入,让学生由自身的理想联想社会理想,力求让消除学生对文章的陌生感)
(二)朗读翻译感知:
1、文学常识和解题: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板书)解题:大道之行也——施行大道
提问:从题目看,你有什么疑问?
(什么是大道、大同?大同社会是什么样的?怎样施行大道,实现大同?)
2、分层次朗读知大意:
学生自读提置疑、听读注音划节奏、同桌互读求读准、齐读出韵味。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且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而文言文学习中,朗读品味是重头戏,它能提升语感,也能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
3、自主合作译全文:结合注释、工具书,翻译全文。不能翻译的,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掌握巩固文言文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解疑中发现乐趣)
4、整体感知理脉络:解答题目问题,分层、理清全文脉络:
A怎样施行大道,实现大同(实现大同社会根本条件)B大同社会是什么样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C用现实反面论述总结(施行大道,描绘蓝图)。
(三)深入探究、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思想,学会多角度评价事物,发散思维,换位思考)
1、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来源于何处?(PPT展示《礼记、礼运》的前部分段落)
明确: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
如若孔子生活在大唐盛世,他是否还会有这么迫切的愿望?我们来朗读课文第三层。(探究思想现实根源)
总结:来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也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面写照。
2、你怎样看待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
A、从当时的角度:体现了古人大单追求理想的勇气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反面展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B、从历史角度: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PPT介绍孟子、陶渊明、康有为、孙中山);
3、对于当经社会的启示:提问:现在的社会跟“大同社会”比起来,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认为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亟待改进解决的?
(PPT引入《唐太宗论止盗》)
(以此树立学生公民意识,了解以民为本、构建和谐、关爱弱势群体等理念。)总结:树立理想、拥有责任感、正确的世界观。
(这三个问题中,引用历史材料,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先贤高度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历史观。结合当下社会现象,谈自己的社会理想,能够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结合自身成长,树立远大目标,学习古人积极乐观。)
4、与本单元《桃花源记》作对比,两篇文章有何异同?(点拨:从课文内容、题材来看)
(四)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板书设计:主板书:(明确文章结构)见PPT.副板书: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