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树上 谈起 反思 还有 教学

管理员

摘要: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通用6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通用6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 1

  记得在7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案例:"树上有10只鸟,’砰’一枪打下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那时我们的老师曾把它当作检测我们智商高低的一个标准。那时的答案是唯一的:树上一只鸟也没有,鸟都被枪声吓跑了。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对这一案例的答案有了不同的解释,如果谁再坚持认为"树上一只鸟都没有"是唯一的答案,那他一定会被人认为是弱智,是大傻瓜。因为:

  1、树上可以有一只鸟,打死的那只鸟挂在树枝上,没有掉下来。

  2、树上也可以有二只鸟,因为有两只鸟是聋子。

  3、树上还可以有三只鸟,四只鸟,五只鸟……

  4、树上甚至还可以有十一鸟、十二只鸟,因为有的鸟妈妈怀了孕。

  千奇百怪的答案,好像是无懈可击的解释,被人们一笑而"接受"了。

  进入21世纪以后,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加强估算、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本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行探索,独立思考带来自己的学习结果,是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平台,其宗旨在于让学生感受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实践中有些教师甚至专家往往走入了极端,把上面这一案例的'"多种答案"当作典范,认为答案越多越离奇,越与众不同,就越有个性,智商就越高,学生就越聪明。一位课改专家,在给课改教师培训的时候,就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一册第32页的"老鼠偷土豆"为例,进一步论证算法多样化。

  教学情景是:一只大老鼠背着一袋土豆,一边跑一边嘟囔着"我背回来7个土豆"。可是他却不知道背上的口袋坏了一个洞,已经有2个土豆掉到了地上,1个悬在半空,另外还有1个在洞口眼看就要掉下来。这道题的问题是:袋子里还有几个土豆?

  参加培训的老师都认为问题很简单7-4=3(个)或7-2-1-1=3(个)。可是专家的答案却出人意料:

  1、袋子里可以有3个,因为掉了4个。(参加培训的老师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2、袋子里可以有4个,因为掉下来的只有3个,袋口的那一个还没有掉下来。(有的老师先犹豫,然后点头,感觉好像有道理)

  3、袋子里也可以有2个,因为老鼠没有发现袋子上的破洞,土豆会一直掉下去。

  4、袋子里还可以有1个、0个……(参加培训的老师茫然、摇头、不知所措)

  专家的答案那么多,理由又是那么"充分",让我大吃一惊。一下子开拓了我的"思路":

  1、口袋里还可以有7个土豆,因为老鼠发现了口袋上的破洞,又去捡了回来。

  2、口袋里也可以有8个、9个、10个……因为老鼠发现没有了土豆,又去偷一些。

  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课真得可以这样上吗?

  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345+346+347+348+349=?的简便算法时,让学生把能想到的计算方法都说出来,出现了345×5+(1+2+3+4)和347×5-2-1+2+1这两种方法后感到还不满意,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再找。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几个很聪明的学生终于又找到了350×5-1-2-3-4-5、346×5-1+1+2+3、340×5+(5+6+7+8+9)、348×5-3-2-1+1、349×9-4-3-2-1这几种方法。但是因为找方法的时间用的太多,其他练习题就没有时间处理了。并且除了那几个学生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之外,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望着满满一黑板的算法,下课之后,我询问了一部分学生:“你们掌握了吗”?他们的回答应该令这位老师反思一下吧:“我一种方法也没学会”。所以贯彻课改新理念不要走了极端,要理解数学的本质价值所在!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 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树婆婆的情感变化主线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感受大树和小鸟在一起的欢乐情绪。

  教师根据视频有表情的分段讲述故事并适时出示教具,引领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小鸟和大树的情感。

  通过直观教具“树婆婆表情图”知道“树婆婆开始孤独——有了小鸟作伴开心快乐——悉心照顾小鸟——鸟儿多了太累——鸟儿搬走伤心——鸟儿白天回来又在一起开心快乐”这一故事情节,孩子准确理解树婆婆的'情感变化,了解大自然中大树与小鸟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通过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情感内化、迁移,由树婆婆与鸟娃娃的情感迁移到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

  另外,情景表演树婆婆与小鸟,使幼儿自由快乐的参与活动、既再现了故事情节中树婆婆与鸟娃娃的温馨生活,又增进了师幼情感、调动幼儿愉快情绪。使孩子在开心和快乐中结束这美好的情感之旅。同时也渗透了孩子在日常交往相互帮助,和谐共处。我认为这是整个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

  本节课不足之处:没有全面关注幼儿,有的幼儿还是不理解这个故事,课后还需多加引导。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 3

  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所以在对本节课设计之前,我本着这样的目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塑造美好的心灵。当然,今天的课堂上的效果,和我的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是一篇充满了诗意的文章。在本课时,我将重点定位于理解鸟是树的花朵的意韵,感受鸟儿给冬日带来的温暖与快乐、生机与活力,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所以我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通过对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落光了叶子的树显得寂寞、沉闷,而有了鸟的树则显得生机盎然,借此突出鸟儿给树带来的活力,带来的美丽。

  2、我们都知道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所以我抓住了一根主线——鸟是怎样的花朵?以它为切入点,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鸟是树的花朵”表现了鸟对树的重要性,树缺少了鸟就没有了生气,而鸟则少不了树的支撑。

  3、贯彻“以读为本”离不开“读”和“悟”,有悟才有得。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达到“得”的目的。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去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这一基础上,才指出重点句、段,让学生细读,在细读中找出精彩语句认真品读,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地“读”和“品”的机会。通过“鸟是什么样的花朵?”这一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在读的'实践中就有了悟的方向。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你该怎样去读?这样学生不但在读中有所悟,而且又以“悟”促进“读”,形成读与悟的良性循环。这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千古名言。

  在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的目的性不强,选择朗读方式的随意性比较大,学生朗读效果提升的不明显。此外,教师与文本的融入度不够,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高度不够。通过此次研讨,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首先解读教材是根本,同时,引导学生有目标的读,恰当的选择读的方式也犹为重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锻炼。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 4

  教学时,我首先以鸟儿南飞来到了长颈鹿宾馆,长颈鹿遇到了“分配房子”的难题。让学生帮助长颈鹿叔叔解决问题,这样带着童话故事色彩的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帮助长颈鹿叔叔解决难题后,又飞来了另一批小鸟,长颈鹿又该怎样给小鸟安排房子呢?此环节看似与第一环节重复,但是这一环节,更能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数学意义,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解题策略的熟练掌握。

  紧接着我设置了“小动物回家”和“猫捉老鼠”的同步练习,利用多媒体教学,声音与图象的巧妙结合,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整节课的学习气氛很轻松,学生学习情绪也高。但是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于表面,学生能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是学生对于除法意义的理解并没有深刻掌握。

  今后教学中,我不应该只停留于课本,而应该多方位的为学生的学习考虑,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实质性的`深刻的理解整节课的知识内容,才能让我的课堂上得不只有温度,还要有深度。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 5

  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要学,是我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引入方法。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解决长颈鹿大叔分房子的问题,这是一个既富有童话故事色彩,又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学生从内心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闪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解题策略,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材上的方法或教师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可以作为解题的一种思路介绍给学生,不否定学生自己的想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在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时,再渗透策略优化的思想。创设了这样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让学生自由想像会飞来几只小鸟,要安排几间房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设置让学生进行“猜想―计算”的活动,使学生感到计算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领悟到计算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起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和愿望。重视学生个性的想法和算法,教学中重要的是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将统一的.模式塞给学生。最后设置一个有余数的除法推理,更是将学生的思维推到高潮,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切实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恰到好处地促进他们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归宿,同时通过用数学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开放题的设计,围绕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的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中起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作用。在这里,通过合作思考、动手摆队形的数学活动,有效地巩固了本节计算课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适时地渗透了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品质。最后,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需要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发表一些数学课以外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数学“活”起来!

  从树上还有几只鸟谈起教学反思 6

  以问题情境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要学,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特点,也是我在低年级数学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解决长颈鹿大叔安排房间的问题,这是一个既富有童话故事色彩,又是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学生从内心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闪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解题策略,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我不否定学生自己的想法,而坚持正面引导和鼓励。我觉得创设了这样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对于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学生已能独立解决主题图中的第一个问题时,教师设置“又飞来一些”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计算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领悟到计算的'现实意义,从而激发起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和愿望。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和算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同时注意使用恰当的评导语言,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引导,更是将学生的思维推到**。鼓励不同的解题策略,切实了解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恰到好处地促进他们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当然,本节课也留有遗憾和不足。

  1、本课中由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整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动手能力被恶制。通过动手计算提高数学学习水平这一过程被忽视。作为新教师在教学设计,备课上忽略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没有达到《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2、教师专业知识,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本节课中,教学语言的组织上存在许多问题,重复,罗嗦等。这会给八九岁的孩子们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短短的一节数学课当中提问也是一个环节,打乱顺序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注意力。在这方面也是我没有达到的,应该学习的知识。

  今后教学中,我不应该只停留于课本,而应该多方位的为学生的学习考虑,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实质性的`深刻的理解整节课的知识内容,才能让我的课堂上得不只有温度,还要有深度。我坚信“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