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
3.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
“十二转”的“转”读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è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5.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 )决心( 替父从军 )从军(准备 )奔赴(战场 )十年( 征战 )拒赏(高官厚禄 )与亲人(团聚)。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1)并不繁琐。
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
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2)(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六,体验交流互动释疑
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练习。
(课件展示)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师总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七、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训练与测评》的练习
(3)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板书设计
深明大义
果敢坚强
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
谨慎机敏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
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
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五、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女孩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战功,并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六、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课件出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板书设计:
15、花木兰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花木兰 巾帼英雄
英勇善战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资料补充进来,有的同学介绍了花木兰的故事,有的出示了花木兰的剧照、邮票,还有的介绍了剧本的特点,不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巾、帼、英、幼、扮、替、跨、善、战”9个生字。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意思。学习“戈”字部;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描写“巾、扮、跨”。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知道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学习她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继续学习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带点的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客人。看清她是谁?(出示花木兰插图。)
2、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仔细听。(播放课文动画)
对啊,她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出示句子。读一读。
学习生字:巾帼英
(1)这里的3个字宝宝在向我们打招呼呢!
(2)请小老师带读拼音。注意“巾”是前鼻音,“英”是后鼻音,指名读一读词语。
(3)理解“巾帼”的意思。巾和帼就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饰物。“巾帼英雄”指的.就是“女英雄,女中豪杰”
3、动画中的故事就在我们的书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5课,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她是一位巾帼英雄?
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
2、学生交流。师出示词语。
赫赫战功,英勇善战
3、学习生字
A、这两个字的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开火车读)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战:学习部首:戈字旁(出示兵器图)
你知道的字中哪些是有戈字旁的?(出示:戏、划、我、成、戴)
善:分析字形,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
B、理解意思
三、学习课文
师: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出示古代仕女图)妇女是不能轻易出门的,更别说出门打仗了。可是,花木兰怎么会来到战场上,并立下赫赫战功的呢?
1、我们来看课文的2、3节。
(1)谁来读读这两小节?
(2)当花木兰看到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的心里十分着急,因为——还因为——(指名回答,师划线)
学习生字:幼理解“年幼”———年龄小
(3)谁再来读读划线的句子。老师听出了花木兰非常孝顺父亲,爱护弟弟。
(4)谁愿意来配合老师读读这几句话。男女生配合读。
(5)于是,她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学习生字:扮替小组比赛查字典
交流页码,读一读他们的拼音。
(6)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小节,注意读出花木兰对父亲的孝,对弟弟的爱。
2、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
(1)你能填一填吗?(披、跨、渡、过)这四个词有什么特点。
看,这是黄河,这是燕山。留给你什么印象?(气势磅礴,险峻。)
(2)能不能读出花木兰的勇敢无畏?指名朗读。
(3)同桌合作。一人读句,一人做动作。
(4)背出了吗?我们一齐来。
3、经过了多年的征战,木兰终于凯旋而归。
(1)请第一小组来读。
指导朗读。
看图,想一想,将士们看到花木兰穿上了女装,会怎么想?找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对,“这才”,“原来”这些词语就是指将士们非常的意外。
(2)现在你会读了吗?指名读。分小组读。
(3)学到这,小朋友,你想对花木兰说什么呢?
练习:我想对您说:“()”
四、复习巩固
1、花木兰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让我们怀着对她的敬佩,一起再读读课文。
2、英勇善战的花将军今天也来到了我们这里,她出了题目想考考大家呢!
(1)你能踩着礁石过河吗?
(2)你能仔细观察,描一描,写一写吗?
“巾”是什么结构的字?那一笔能帮助我们写好它?
“扮、跨”是什么结构的字?在写这样结构的字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看老师写一写。
(3)你能把今天学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吗?回去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巾帼”“赫赫战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顺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
教学思路:
一、诗句引入,简介背景
1、谈话:同学们,花木兰是个人名,她代父从军的故事成了千古美谈。有一句诗是这么形容她的“马似龙,电闪雷动,枪和虹,刺破苍穹;风长啸,少年英雄;云长歌,万古留名!”为什么要如此形容她呢?相信学了课文后,一切都明了。
2、学生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剧本,感知内容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这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三幕剧本,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剧本,思考:剧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说一说。(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
(2)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练习说话。
花木兰— 一位( )
三、再读剧本,走进花木兰
(一)木兰从军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2、当花木兰看到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心里会怎么想?
3、指名学生轮读第一幕,其余学生思考后回答。
4、从这一部分内容中你认为花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个性爽朗,性情善良,孝顺父母)
(二)从军中路上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
2、从军路上,花木兰与李大哥、刘大哥、张大哥相遇,花木兰与刘大哥的对话说明了什么?(用具体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
3、你能想象她在战场上是怎样作战的吗?(交流后指名回答)
4、出示《花木兰》动画片断
5、战场上的`花木兰你觉得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她?(英姿飒爽、英勇机智、武艺高强……)
(三)木兰回乡
1、男女生赛读第三幕
2、过渡:战争胜利了,花木兰回到家乡,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这才发现朝夕相处、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个女子。
假如你是她身旁的一位将士,你的心情怎么样?(吃惊、惊讶、不敢相信……)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3、齐读战士甲、乙、丙、丁的话。
4、“忠孝两全”指什么?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5、指导朗读,齐读。
四、归纳特点,表演巩固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花木兰》是一个三幕剧的剧本,请同学们回顾内容,结合四年级学过的《快乐王子》讨论讨论,看看剧本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生生补充。
3、教师归纳剧本特点。(①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③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学生自由结组,先取其中一幕进行表演。
五、布置作业
1、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读一读《花木辞》
六、板书设计:
替父从军
花木兰 巾帼英雄
机智英勇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欣赏乐曲《花木兰》,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
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师: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三个部分:A B 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音乐情绪抒情、优美;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