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春酒》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春酒 教案 语文 初中

管理员

摘要:

初中语文《春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作者和其创作概况。  ⑶ 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初中语文《春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作者和其创作概况。

  ⑶ 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能力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⑵ 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德育目标:

  激发同学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同学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小朋友们对于新年总是有许多丰富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让同学提交新年家庭录像带并播放,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同学漫谈自身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教师宜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同学朗读,如教师范读、同学跟读;同学练读;同学扮演朗读;个体读、集体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同学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5、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录像机、录像带。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激发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品读课文,鉴赏作品诗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延伸拓展,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琦君,当代最有名的台湾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以和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琦君说童年》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其中的《春酒》。

  设计(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激发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氛围

  1、课前,同学提供新年家庭录像带,教师选择精彩片断播放,创设浓浓的课堂氛围,师生一齐步入第一个教学环节──“都来看我过春节”。

  2、同学漫谈自身过年的故事、体会,教师引导同学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步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大家都来说“新年”。

  3、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沉溺在作者娓娓的述说中。

  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ì)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2、同学默读,体会文中深情。

  3、同学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4、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范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情感

  多媒体依次显示各个讨论题目,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集体交流。

  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方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风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小朋友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保守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报,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身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憨厚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身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4、教师总结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记忆、故乡怀想是那样的美,儿童圣洁的心灵,乡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轻笼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

  教师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同学自由发言。

  生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生2:“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小朋友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溢灵性而又慈祥温柔的母亲形象。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不只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新颖的东西,总是分给他人吃,自身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身的情感自然流淌。

  生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

  生4:“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

  教师总结: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需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需做到:平易、净化、蕴藉、真挚。我们在《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平易又蕴藉;善于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祥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干充沛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六、课堂小结

  这是记忆中的乐园,这是心灵的“理想园”,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我们。“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憨厚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时氤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招摇,撩惹起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那么,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面对那逝去的时光呢?请拿起手中的笔,为过去摄影吧!

  七、迁移拓展

  下面是台湾诗人舒兰和李春生的诗作。读后,请考虑: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多媒体显示)

  乡色酒

  舒 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也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无月的望

  李春生

  夜夜 是望

  夜夜 无月

  夜夜 一轮焦灼

  洒在我小小的卧室的

  窗上 窗外啊

  窗外 耳语的

  是告诉庭前那棵

  孤单而又秃顶的老椰子

  鸿雁迷失 不能归去的秋风

  秋风里 想起

  在你底额上

  奔成无尽沧桑的黄河

  想起 你深蹙的双眉

  左是中条

  右是太行

  北方呵 鹅毛早已飘飘

  那一片覆雪的森林

  该如我之青丝垂垂

  夜夜 一轮焦灼

  洒在亚热带

  我底小小卧室窗上

  夜夜 无月

  夜夜 是望……

  同学品诗,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教师略加指点:

  自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后,诗人喜欢向月亮倾诉远离故土的乡愁。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和李春生的《无月的望》也是同一题材。

  《乡色酒》这首诗作于1978年中秋节的月夜。该诗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精当。全诗前半局部写诗人在30年前故乡过中秋节和由此引起的幸福之感。那时,作者青春年少,不知背井离乡的愁滋味,只用调皮的口吻写月和“我”在玩耍。那时,月亮爬上柳树梢头,照着品月饼、享天伦之乐的家人。真可谓是人乐月也乐,月圆人也团圆。后半局部写30年后,身在异乡过中秋节和由此引起的难以诉说的复杂情感。这时“我”已长期漂流在外,再也没有对月当歌的喜悦心情。所以尽管同是一轮明月挂高空,已不觉得它是明镜、玉盆,而觉得它倒像一只盛满乡愁的酒杯。月色洒满大地,乡愁充溢胸中,这月既是乡愁也是酒。由开头的月望人到后头的人望月,寄寓了万语千言也难以说尽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