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课程标准: 通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
3.分组实验器材:音叉、鼓、锣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一)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欣赏音乐、琴诗,陶冶情操。
创设情境。
(二)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声音。
观察画面与聆听相关的声音。
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
深入思考,进行猜想。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观察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探究声音的产生
1.给学生提供“制造”声音的器材:音叉、鼓、锣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探究:让音叉、鼓、锣等发声,并观察声音产生伴随的现象。
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直接观察和触摸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引导学生讨论。
2.让学生试一试:敲一下鼓(或音叉、锣),马上用手按住鼓面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培养归纳能力。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结论。
通过观察、体验与对比、概括,建立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4.介绍弦乐器和管乐器:弹奏吉他、展示自制管乐器,并播放使用自制管乐器演奏视频。
让学生在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声带处,再次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巩固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
(四)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我在这说话,我的声带在这振动,声音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了?
学生思考:我们之间有什么,是什么把声音传过来的?
诱导学生自己得出: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
2.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空气,你还能听到我讲话的声音吗?
深入思考和联想。
让学生提出猜想,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
3.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通过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传声的原因,进行猜测和讨论。
广口瓶内发生器声音的变化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传播。
5.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液体中传播。欣赏《小儿垂钓》和“水上芭蕾”。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观察与思考。
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6.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轻敲桌子一端,耳朵贴近桌面另一端听声音。
探究固体传声,初步感悟科学探究。
7.试用“土电话”,强化固体可以传声。
让一学生“接听土电话”并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8.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综合、归纳,举手发言。
系统总结规律。
9.听觉的形成:播放视频:人耳的结构和动画(听觉的形成)。
观察与思考。
了解人耳的结构和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五)声速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学生阅读课文(第38页),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总结规律。
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找出规律。
(六)小结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思考、交流,谈收获、体会等。
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
(七)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
阅读、思考,举手答题。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八)布置作业
延伸兴趣
课后第2、3题
当堂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
二、声音的传播三、声音的速度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空气中:340m/s(1标准大气压、15℃)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1、下列乐器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架子鼓B、笛子C、小提琴D、口琴
2、关于声现象,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3、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鱼缸—鱼
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水—鱼
4、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B、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桥洞跑了D、桥洞两侧反射的声音刚好抵消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听到回声,那么人离高山()
A、1700m B、3400m C、170m D、3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