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一次方程 二元 教案 初中

管理员

摘要: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初中数学二……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

  新课: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1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675kg

  (2)(30+12只母牛和(15+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940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2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法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渗透转化思想。

  3.增强克服困难的勇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方程组变形后用加减法消元。

  教学难点

  根据方程组特点对方程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二、新课。

  1.思考如何解方程组(用加减法)。

  先观察方程组中每个方程x的系数,y的系数,是否有一个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能否通过变形化成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怎样变形。

  学生解方程组。

  2.例1.解方程组

  思考:能否使两个方程中x(或y)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呢?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解方程组。

  提问: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哪些基本步骤?

  三、练习。

  1.P40练习题(3)、(5)、(6)。

  2.分别用加减法,代入法解方程组。

  四、小结。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法,代入法有何异同?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

  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4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

  2.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量

  (2)同类量的单位要()

  (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符。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要注意检验和作答,检验不仅要求所得的解是否( ),更重要的是要检验所求得的`结果是否( )

  4.一个笼中装有鸡兔若干只,从上面看共42个头,从下面看共有132只脚,则鸡有( ),兔有( )

  新课探究

  看一看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

  (2)()

  解: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 )和( ),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母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出入。(“有”或“没有”)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小结

  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3、学会开放性地寻求设计方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甲乙两人的年收入之比为4:3,支出之比为8:5,一年间两人各存了5000元(两人剩余的钱都存入了银行),则甲乙两人的年收入分别为()元和()元。

  2.在一堆球中,篮球与排球之比为赞助单位又送来篮球队10个排球10个,这时篮球与排球的数量之比为27:40,则原有篮球()个,排球()个。

  3.现在长为18米的钢材,要据成10段,每段长只能为1米或2米,则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1)1米的段数+()=10(2)1米的钢材总长+()=18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4

  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和“化未知数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3.通过对方程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思想”和“化二元为一元”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熟练的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课

  1.问题1: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0场比赛中得到38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解:设胜场数是x则负的场数是20-x列方程为:2x+(20-x)=38.解得x=18,则负的场数为

  20-x=20-18=2

  2.问题2:在上述问题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若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则

  x+y=20

  2x+y=38

  那么怎样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同一问题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引导学生对两者关联认识,为后续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作铺垫。

  二、学生探索,尝试解决

  交流问题2: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x+y=20可的到y=20-x,将第2个方程2x+y=38中y换为20-x,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2x+(20-x)=38.

  归纳: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方法,叫做消元思想.

  归纳小结:上面的解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问题2,引导学生将心中所想显现出来,代入消元法的步骤和功效逐步显现出来。

  三、典例交流,揭示规律

  例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3(1)

  3x-8y=14(2)

  解:把①代入②,得3(y+3)-8y=14,解得y=-1.把y=-1代人①,解得x=2,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x=2,y=-1

  思考下列问题

  (1)选择哪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能代入?目的达到了吗?

  (3)只求出y=-1,方程组解完了吗?把y=-1代入哪个方程求x的值较简单?

  (4)怎样知道你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反思:需检验,将x=2,y=-1分别代入方程①②,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例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3(1)

  3x-8y=14(2)

  思考:

  (1)例1与例2有什么不同?(例1是用①直接代入②的,而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2)如何变形?(把其中一个方程变形为例1中①的形式.)

  (3)选择哪个方程变形较简单?(方程①中的x的系数为1,故可以将方程①变形得x=3+y.)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变)

  (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代)

  (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求)

  (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强利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逐步抽象出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

  用代入法解下面方程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练展示,帮助学生巩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五、师生共进,反思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主要的解题思想方法是消元思想。

  3、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需要注意的问题.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常选用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变形,这有利于正确、简捷地消元.

  (2)由一个方程变形得到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必须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去,否则会出现一个恒等式.

  (3)方程组解的表示方法,应该用大括号把一对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表示同时成立,不要写成x=?y=?

  六、布置作业:

  习题8.2 1,2题

  七、板书设计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5

  教学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新课。

  例1.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头一天下午从她家走到个祖母家里,第二天上午,从外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还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

  探究:

  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三、练习。

  1.建立方程模型。

  (1)两在相距280千米,一般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6

  教学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新课。

  例1.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头一天下午从她家走到个祖母家里,第二天上午,从外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还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

  探究: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三、练习。

  1.建立方程模型。

  (1)两在相距280千米,一般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7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教版教材的七至九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对方程进行知识性重点学的地方先后出现3次: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章正处在对前面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起着检查巩固的,又为以后方程的学习进一步打下基础的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一次函数,将来对有关线性方程的学习和研究都是一个中重要的入门基础。方程组是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重要的数学工具,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用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来解决的,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将来他们从事现实问题的线性分析和研究有着启蒙和激发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求待定条件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会检验给定的'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数学思考:在根据实际情况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意识。

  3、解决问题:能根据问题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列出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情感体验:

  ①在列方程组-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他人的看法并与

  他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弄清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解的含义。

  难点: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探求。

  四、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老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设置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学案式教学

  (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讨论,探索研究获得知识,得出结论)

  五、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以二人小组完成学案上的3个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鸡兔同笼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

  让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就会出现方程:2x+4(35-x)=94(设鸡x只)①

  4x+2(35-x)=94(设兔x只)②

  让学生设俩未知数来解,估计大部分同学列不出来,那么无论列出与否,引出正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

  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并完成设问导读与自我检测的问题,完成之后,小组讨论,与组长核对答案,先组内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下去收集问题,并指导、生对新知识的探究。

  1.对鸡兔同笼问题列方程,设鸡x只,兔y只,X+y=35③

  2x+4y=94④

  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③、④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程叫什么方程?(试着让学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一些难以分辨的方程,马上做自我检测第一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前面的问题同事满足③、④,把他们和在一起就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试着让学生说出定义,做自我检测第三题,说明第四个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概念之后的学习内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接触到的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之一,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思想,它是学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完以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也是为了今后学习函数、线性方程组及高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了解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体会化归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难点:在“消元”的过程中能够判断消去哪个未知数,使得解方程组的运算转为较简便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二院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还学会判断一组值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吗?追问二元一次方程组既然有解那么它们的解又怎么求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追问其他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此过程通过播放洋葱视频中的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播放致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后点击暂停,先让学生考虑想清楚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要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观察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有何异同?学生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渗透消元的思想,然后继续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完整的解题过程,并在每一步做出相应的解释,怎么变化而来。

  播放视频完后先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步骤,教师引导总结。接着完成配套的3个习题,强化训练。

  (3)例题讲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例1和例2的对比,引出如何选择变化有利于计算的问题。

  预想大部分学生例2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到底选择哪个方程变形,当学生做出例1,犹豫例2时,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1)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中变形的过程我们应当如何变形?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式子表示y(或含y的式子表示x)

  (2)选择哪个方程变形比较简便呢?

  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洋葱视频继续代入消元法片段视频,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在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在变形的过程选择那一个方程,选择那一个未知数变形能简便的进行运算。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分享?

  六、课后作业布置:

  xxx

  七、课后反思

  通过洋葱视频辅助教学,使得学生容易体会到“消元”思想的渗透,学生能够学会规范解题。通过视频的讲解能够准确的选择要变形的方程,如果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出现很多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但通过洋葱数学短小精辟的视频讲解一下子让学生理解透!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模板范文9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①x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的解。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是方程组的解,求a,b的值。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的解.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3.例已知方程3X+2Y=10

  ⑴当X=2时,求所对应的Y的值;

  ⑵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

  ⑶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⑷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⑸当X=-2,0时,所对应的Y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