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清明节的小报大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为大家分享了清明节的小报,欢迎借鉴! 初中清明节的小报 清明节的禁忌 1.衣——扫墓之人不可穿艳丽、暴露的衣服。 扫墓本身就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所穿服装应当符合环……
初中清明节的小报大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为大家分享了清明节的小报,欢迎借鉴!
初中清明节的小报
清明节的禁忌
1.衣——扫墓之人不可穿艳丽、暴露的衣服。
扫墓本身就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所穿服装应当符合环境场地。建议穿黑色或是素色暗色系的衣服,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及哀悼。如果穿着大红色等过分显眼颜色的衣服,在墓地这阴气极重的地方,显得极其不重视场合不说,也使得眷属们心里不好想。
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2.食——扫墓前不宜饱腹,饮食宜清淡;扫墓时不可边吃东西边祭拜。
古时传下来的扫墓礼仪中,扫墓前应禁食,不过对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来说,空腹祭拜也不现实,实在要吃,饮食要清淡,忌荤腥,也不宜吃得过饱,假如因此在扫墓时体内排出污浊之气,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现;另外,无论多饿,扫墓进行时,嘴里别咀嚼食物,这只会凸显不体统。
3.住——扫墓时不宜谈论家庭纠纷,如房产财产遗产等。
这里的“住”代指的就是扫墓者家宅内部的一些琐事纠纷,放在私下闲聊可以,如果与一起扫墓的亲朋好友为此在墓碑前起争执就不好了。非要在祭拜之时来这么一出让旁人笑话,令先人泉下操心,岂不是太不尊敬亡者了?
外人也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4.行——前行扫墓的时间有讲究,择阳避阴。
旧时流传下来的扫墓时辰是凌晨五点到早晨七点,晨曦渐露,阳气越来越旺。但这个时辰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未免太早,一般城市距离郊区墓地的路程都不会太近,如此,祭拜的时间安排在上午时段也可以,下午的话,最好安排在三点之前,三点以后,阴气渐长。
坟头长草必须修整 |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5.法——扫墓归来去晦气
作为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清明上坟扫墓是不可避免的活动。而此时郊区的墓地阴气也处于较重之时,人们在扫墓之后,难免会沾染晦气。因此扫墓过后,及时去晦也显得极为重要。很多地区流行在家门口放置一个火盆,当祭拜归来之后跨过回家;也有事后用柚子叶洗澡,洗手来避晦的。总而言之,选法必须有效,否则难免会给个人的运势蒙上一层阴影。
还有不可在墓地拍照 | 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6.人——祭拜之人有选择,以下人群最好避免扫墓。
孕妇 | 从现实生理因素考虑,每年扫墓人群都是浩浩荡荡,且不说拥挤问题,单单来回行程就够折腾孕妇与腹中胎儿的`;从遗留风俗来看,胎儿尚在腹中,不宜见逝去亲人。
患病体虚之人 | 身患重病,身子骨虚弱的人也不宜扫墓。舟车劳顿足以消耗他们的精力,导致周身阳气不足,且扫墓亦是项劳累的活,患病的人需要休养生息,硬要前往,除对恢复元气不利外,易致邪气入侵。
年幼小儿 | 未满三岁的婴儿不应带去扫墓。一方面,虽然扫墓现场不像以前那么环境污染,但不排除仍然有点香放炮的行为,这些气味声响容易使孩子惊吓,不利身心健康;也有说法是此阶段小儿容易瞧见大人看不见的阴间世界,当然,不论真假,墓地周围的环境及设施等都不方便大人带小孩前来。
清明节节令食品
蒿饼
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与糯米粉拌匀揉和做成的团子。
馓(sǎn)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