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初中 化学

管理员

摘要: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二、说教法

  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探究学习

  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学习情景

  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

  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2、实验探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

  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

  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

  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验证实验

  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

  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

  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

  4、讲解总结

  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氢气+氧气。

  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

  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

  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

  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

  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

  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

  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

  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课本图3—3进行描述吗?

  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

  接着提问: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结论

  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气中有一点氢气或氢气中有—点空气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它有一个限度,我们称为爆炸极限。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

  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氢气名称的由来,这确实与它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说,它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它的名称为“氢气”。

  在能源逐渐短缺的当今世界,氢气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国科学家看好。 展示下列资料

  新型燃料——氢气

  现代世界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产生较多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寻找一种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目标。

  氢气作为燃料行许多突出的优点:第一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第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第三燃烧产物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氢气被称作绿色能源。

  据报道,1988年,前苏联采用液氢及天然气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进行了图—154喷气式客机的试飞。日本研制的氢引擎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研制的以氢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货车已经接近实用阶段,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10辆燃氢汽车,已试运行8万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辆用氢气和氧气作燃料动力的无污染出租汽车已在美国纽约街头亮相。这辆名为“千年出租车”的环保汽车几乎听不见任何嗓音,尾气排放量为零。

  尽管氢能已在一些国家进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这种绿色能源并没有被普通使用,这是由于氢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别的能源来制取,加之生产成本高,经济上也划不来,所以尚不能普及。

  科学家们预汁,21世纪氢能将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类造福,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将因此显著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将因此进一步提高。

  可见。氢气真是未来世纪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并能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氧气(O2)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

  学生讨论后发现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你能说出以下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吗?

  ①铁(Fe) ②铜(Cu) ③过氧化氢(H2O2) ①高锰酸钾(KMnO4) ⑤四氧化三铁(Fe3O4)

  答案:分别是①1种②1种③⑤两种①3种

  对学生讲解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H2)、氧气(O2)、氮气(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的非常的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三、说教法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说学情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这次活动还在我省电视台新闻中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五、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燃烧条件的探究

  1.探究实验

  步骤一:如下图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

  [生] 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生]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师]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避免再犯。

  [生]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师]小魔术大解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

  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燃烧的条件的应用

  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

  2.有关煤炉的讨论

  (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

  [师]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师]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

  [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

  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实验探究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同学们例举生活中的燃烧时,有人就提到了火灾。

  [多媒体展示]衡阳11.3特大火灾。有2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11名消防队员光荣负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师]我们应掌握有效的灭火方式,将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生]1.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2.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

  [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生] 8分钟后,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师]鼓励各组的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

  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锅起火了;

  (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

  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

  [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题、第二题。

  [师] “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是本节课的疑点。可将着火点比喻成铁、铜等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随便降低。

  [生]1.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2.分组做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如图),人人都当消防员。

  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

  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师]火灾无情,灭火不如防火。

  [生] 1.了解爆炸威力后,积极主动的自学“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2.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

  3.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

  火灾自救常识

  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生]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

  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作业

  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一地,根据其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或考察该场所的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能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人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②、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2)、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二、说教法

  好 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法,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本节课本人所采用的教 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对比、辨析、交流和小结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并且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具

  好学教育:

  体的真实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符合新课改理念和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 与意识,又同时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境激趣,温故知新。

  (利用多媒体显示“神舟五号”升空场面):“神舟五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说明:用我国发射“神舟五号”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产生自豪感。)

  2、激疑解答,引入新课。

  (师):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的火箭需要液氢100Kg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并把你们的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是否符合你的思维过程?

  (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说明:根据情境素材提出相关问题,能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利用上面化学方程式信息过渡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顺理成章,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动探究能力。)

  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

  (师):如何完整地表达你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例题1和例题2,再比较你上面解题的思路、过程跟例题1是否一致?有哪些不足之处?请改正并按例题2的格式书写出来。

  (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并改正解题过程及格式。

  (师):你清楚了解题步骤和要求,是否就能将题目解答正确呢?在书写步骤之前应将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

  (生):讨论、回答。

  好学教育:

  (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4、改错辨析,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显示):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若这些氧气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需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解:制取4.8kg O2,需要完全分解xkg KMnO4。

  KMnO4=== K2MnO4+MnO2+O2↑

  158 32

  xkg 4.8

  36/xkg=32/4.8

  x=79

  答:需要79kgKMnO4。

  (生):组际竞赛:看谁找得错误多、快、准,更正得快。

  (说明:用竞赛形式改正错误之处,可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习乐趣。)

  5、实践反馈,加强应用。

  (多媒体显示练习):1、登山运动员能用 KMnO4为原料制取氧气吗?请说明理由。

  2、某地工业电解铝厂,利用氧化铝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

  最多可生产多少吨Al?同时生产多少吨O2?

  (说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于致用,有利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评价,提高认识。

  请学生谈一谈学完本节课后的收获和启示。

  7、拓展创新,巩固新知。(多媒体显示:)

  (1)、已知Zn、Mg与稀H2SO4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Mg + H2SO4== MgSO4 + H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 ,产生H2 质量比上多少?(有何规律?)

  (2)、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它在水中的反应是:2Ca+2 H2O ==2Ca(OH)2+ O2↑。

  通电= 4Al + 3O2↑,电解10t Al2O3

  好学教育:

  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的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g,加到足量的水中,生成了0.224L O2 (密度为1.43g/L)。试计算:①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②样品中过氧化钙占样品的质量的百分数(纯度)?

  (说明:加强拓展创新性习题的练习,可使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同时可增强学生的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8、作业布置,自我评价。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

  五、说板书

  本人所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记忆,并且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板书设计如下: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步骤: 二、范例:(例题1)

  1、设:(未知量) 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

  2、写:(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3、标:(质量比、已知量、未知量)316 32

  4、列:(正比式)6g x

  5、解:(求解) 316/ 6 g = 32/x

  6、答:(写答) x = 0.6 g

  答:可得0.6 g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