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西林 教学设计 初一 语文

管理员

摘要:

初一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导语:《题西林壁》的学习主要通过“读、品、说、赏”几个方面进行,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老师应该制定《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提供的《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

初一语文《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导语:《题西林壁》的学习主要通过“读、品、说、赏”几个方面进行,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老师应该制定《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提供的《题西林壁》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缘”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1、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2、齐读课题

  题目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注释理解(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3、这首诗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路过庐山写下的一首诗,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生读,师指名读一齐读)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沈在/此山中。

  师:多好的一首诗啊,谁能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朗读背诵,师指名背)

  师:真厉害,不用一两分钟就背下来了,今后我们学习古诗也要先背下来再说,以后自然会有用的,古诗背下来了,接下来我们干什么?(理解古诗的意思)

  4、自学古诗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或者借助注释理解。 小组讨论,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古诗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作者都站在哪几个地方看庐山?

  (作者横看庐山)

  师:(歪头)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

  (指导学生横着看就是正面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

  (作者还站在侧面看,是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底处看)

  师:说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景色一样吗?从哪个字看出来。

  (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

  师:谁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来。(指名读)

  师:刚才我们讲的横、侧、远近高低总的来说是按什么顺序看。

  生:方位顺序(师教书:方位)

  师:还可按哪些不同的顺序去看庐山。

  (例如早上、中午、晚上,春夏秋冬)

  师:对,时间和季节不同,景色也不同。还有天气不同,晴天、阴天、雨天时看到的景色也不同。? (课件出示各个角度、各个季节不同时间的图片)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因为我人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请庐山的真面目)

  师:读到这里大家产生了什么疑问?

  (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师: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画杨桃)

  5、吟诗

  师:现在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想想古人吟诗的样子,自己吟诵这首诗。 生吟诗,指名吟诵。

  6、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7、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升华主题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看庐山、看人生,其实这是一门很深学问,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研究,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大庐山之巅,看着眼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学生配乐齐诵。)

  教学总结:

  古诗的学习主要通过“读、品、说、赏”几个方面进行,紧紧抓住“横、侧、远、近、高、低”几个词,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深刻的内涵,从而受到启迪。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没想到,学生回答地让我惊讶!他们说出了很多连我都没发现的例子.我不得不称赞他们的观察力.我顺势又提了个问题:通过学习了古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他们回答地也比较到位.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理趣诗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