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那么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仅供参考,欢……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起辅助教学的作用,那么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难点:负数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工具
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2 吨,今天运出货物2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运进货物2吨,记作+2;运出货物2吨,记作-2。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
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图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课后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课后习题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周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2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棱柱的相关概念,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教学重点:
棱柱的特性.
教学难点:
某些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棱柱的思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展开图形是什么样?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呢?
2.让学生拿出各自制作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通过观察和测量回答:
(1)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四棱柱,五棱柱呢?
(2)三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四棱柱,五棱柱呢?
(3)这三种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地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三棱柱有几条恻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棱柱,五棱柱呢?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
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侧面都是长方形.
3.课堂练习:P11 1.
4.展示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
二.解疑合探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展示下列图形:
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
结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讨论:
你能否指出具有什么特征的平面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什么样的图形不能?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
总结结论:
凡符合以上基本图形或变式图形的平面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
三.质疑再探:
上例中为什么是旋转90度?
探索并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
四.运用拓展:
1、课堂练习 P11 想一想
2、小结
①.棱柱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③作业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3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 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 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1.1.2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深刻理解正数和负数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理。
3.进一步理解0的特殊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熟练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分小组派代表,注意数学语言规范。
1.认真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某零件的直径在图纸上注明是 ,单位是毫米,这样标注表示零件直径的标准尺寸是 毫米,加工要求直径最大可以是 毫米,最小可以是 毫米。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带有“一”的数是负数; B、0℃表示没有温度;
C、0既可以看作是正数,也可以看作是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正、负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数0。
讲授新课:
例1. 仔细找一找,找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甲队胜5场;零下6度;向南走50米;运进粮食40吨;乙队负4场;零上10度;向北走20米;支出1000元;收入3500元。
例2 (1)一个月内,小明的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例3.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整数,哪些是负整数?哪些是正分数(小数),哪些是负分数(小数)?
例4. 小红从阿地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记作+3千米,接着她又向西走3千米,那么小红距阿地多少千米?
复习巩固:练习:课本P6 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 的第3、6、7、8题。
活动与探究: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米,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米,海里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下30米处,现以海边堤岸为基准,将其记为0米,那么附近建筑物及潜水艇的高度各应如何表示?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的难点: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课程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
集体回答或发表个人见解.
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
2、学生探索
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
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
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
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实践操作:“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分组通过实践操作证实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解疑合探
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
观察,想象,思考截面的边那些面相交的来.
新问题:“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
动手操作、探究、交流。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练习、作业布置、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5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为以后通过实例引进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加法和乘法法则打基础。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
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C和零下5°C;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3、 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果只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
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如:-3,-45,…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1,2.3,-5.5,68,-,0,-11,+123,…
三、阶梯训练:
P18 练习:1,2,3,4。
四、知识小结:
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五、作业巩固:
1、每个同学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的例子;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分别举出几个正数与负数(最少6个)。
3、P20 习题2.1:1题。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6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使学生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二、新课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的升降、海拔的高低等,引出负数的概念,说明负数是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而产生的。
三、正负数概念讲解
正数的定义: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负数的定义:小于零的'数叫做负数,负数前面必须加上“-”号。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四、应用练习
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定的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并尝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五、课堂小结
总结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重要性。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和分数。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回顾正负数的概念及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为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做铺垫。
二、新课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引出有理数的概念,说明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三、有理数概念讲解
有理数的定义: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叫做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四、有理数运算法则讲解
加法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五、应用练习
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并尝试进行混合运算。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强调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的重要性。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8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正数、负数、零的意义。
学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
二、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概念及数轴表示,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难点
负数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的符号处理。
四、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概念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商的数(分母不为零)。
数轴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相反数
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相反数位于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加法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通过实例和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有理数的概念和四则运算。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9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
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学会合并同类项。
二、教学重点
整式的概念,同类项的识别与合并。
三、教学难点
多项式中同类项的.识别与合并。
四、教学内容
整式的概念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多项式:由有限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按照分配律去掉括号。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同类项
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自主总结整式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整式相关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合并同类项的题目,加深理解和应用。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10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相反意义的量。
三、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包括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并指出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生活再现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的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度的正数与负数表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实例中的正负数。
概念讲解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判断练习
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这些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
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收入与支出,上升与下降等。
课堂小结
总结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强调0的特殊性,以及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初一上册的数学课件 11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使学生掌握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理解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有理数的概念,如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
概念讲解
(1)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分母不为0)的数。
(2)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数轴介绍
介绍数轴的概念,讲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正数、负数、零以及分数等有理数。
练习巩固
给出一些有理数,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判断这些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课堂小结
总结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强调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以及数轴上的点的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