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守岁的由来 力行:小年刚过,大年三十马上就要来了(2月13日),这期我们聊一聊大年三十的事。 曹保明: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
力行:小年刚过,大年三十马上就要来了(2月13日),这期我们聊一聊大年三十的事。
曹保明: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挂灯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熬年守岁
插话——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相关传说——
守岁习惯的由来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相关故事——
力行:年三十守岁,对大人容易,对小孩很难。这么漫长的时间怎么度过呢?大人自有他的办法,给小孩讲鬼故事,让他们吓得不敢睡觉。以下这两个故事就是施立学老师小时候守岁时听家里大人讲的。虽都是被添枝加叶演绎过的,但大人讲得有声有色、有鼻子有眼的,就像真事一样。施老师说,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听过很多,不但没给他壮胆,却差点吓破了他的胆。不过,这样的故事对守岁还真管用,吓得他一宿都不敢合眼。
老榆树精的故事
我们村子的边上就是伊通河,在秋天,人们有用大网截鱼的习惯。为了看网,截鱼人晚上不回家,在河边搭个撮罗子(撮罗子,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话说一天夜里,截鱼人正在撮罗子里面用烟袋锅子吸烟,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呼哧呼哧的声音,接着棉布帘子门一下子就被掀开了一道缝,只听外面瓮声瓮气地说:“给我也来一袋(烟)!”随即伸进一只毛茸茸的大手来,这手有小簸箕那么大。关东人有句老话叫“烟酒不分家”,截鱼人就把烟袋嘴冲着大手递过去了。然后,截鱼人就瞅着烟袋嘴上的火苗忽地一闪,一袋烟瞬间就没了,一口就给吸掉了。这时,截鱼人就听外面挺贪婪地吧嗒吧嗒嘴,又伸进手来要,截鱼人赶紧又装上一袋烟递过去……一共要了三袋烟,一口一袋,走了。第二天,那家伙又来了,还是那个点儿,还是那个动作。第三天也是这样。截鱼人眼瞅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笸箩黄烟都被抽没了,心想,这家伙不像个人,应该是个怪物,我得想法子收拾它。到第四天,截鱼人把早已准备好的老洋炮装上了沙子,当外面说“给我也来一袋”时,他就把洋炮嘴递过去了,同时咣的一声搂动了扳机,只见一条火线吱吱叫着就没影儿了。这下消停了半个月,没来。到第十六天的时候,这家伙又来了,大手伸进来,说:“给我也来一袋!”紧接着又说:“可别来那一袋,太冲!”老洋炮都没挡住,人家只是觉得太冲而已。截鱼人就又给它一洋炮,打跑了。次日早晨,截鱼人看见雪地上有一道雪迹,从窝棚前一直延伸到山坡上。雪迹的尽头是山坡上那棵老榆树,树干上还粘着炮沙子呢。
“挡”的故事
我小的时候所住的村子是个山瓮,叫瓮圈村(施老师是满族人,他的老家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毯子大队瓮圈村,现在叫丛家村),全村一共有十六七户人家。因人家少又在山瓮跟前,所以鬼狐精怪的故事特别多。村子西边就是一座山叫西岭岗,老早太阳就落下去了。那时人穷吃不饱饭,村里有人晚上就出去打夜。什么是打夜?就是去地里偷庄稼。那天有六个妇女去打夜,当她们把两根绳子往垅沟里一铺,放上掐好的高粱头,打算捆起来背着走的时候,突然看见西岭岗上下来一团东西。什么东西?感觉是一所房子飘过来了。补充一下,原来这地方正挨着一处方园两百米左右的坟地,我小时候经常去坟地里割草、打柴,那里的草木长得特别茂盛。那所房子忽忽悠悠飘到她们跟前,啪地就把她们罩住了。她们就在里头摸啊,却怎么也摸不到能出去的门。第二天早晨,听见村子传来公鸡叫声的时候,这房子就升起来了,然后消失。再看这六个人的脚下,原先的垅沟都被她们踩平了,偷的高粱头也被踩得光秃秃的一粒不剩,也不知道这一宿她们在里面转了多少圈。据说这些人一回到家都不吃不喝的,倒在炕上大病了半个月。那飘着的房子是什么东西呢?村里的老人把这东西叫“挡”,还说遇到挡的话,只要你能蹲下来,擦着地皮往外爬,就能出去了。“离地三尺有神灵”,因挡不是神,属于鬼狐精怪之类的,离地三尺它得给神灵让出路来。挡不敢落到地上,这六位妇女没经验,就被挡在里面了。村里的老人这样解释。
施立学:这种故事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善良的人们都相信,他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一切的邪瘟病疫妖魔鬼怪都会被照跑驱走,新的一年一定会吉祥如意。
曹保明:古代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的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贴春联和门神
插话——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关于贴门神的习俗,东汉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载:“岁旦,绘二神披甲持,贴于户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门神。”贴门神的目的是为了辟邪除祟,抵御鬼魅,其中浸润着浓郁的宗教祭祀色彩。
相关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力行:贴春联的习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曹保明: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