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入化的苏绣艺术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苏绣 出神入化

管理员

摘要:

出神入化的苏绣艺术   苏绣是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灿烂明珠,相传古吴越带有截短头发,身绘花纹,以避蛟龙之害的风俗。《左传》云:“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后其孙根据文身的图案,在衣服上行针穿刺,绣成五色彩缤纷的图案衣服。经仲雍倡导,这种服饰取代了文身,……

出神入化的苏绣艺术

  苏绣是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灿烂明珠,相传古吴越带有截短头发,身绘花纹,以避蛟龙之害的风俗。《左传》云:“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后其孙根据文身的图案,在衣服上行针穿刺,绣成五色彩缤纷的图案衣服。经仲雍倡导,这种服饰取代了文身,最初的苏绣也就这样产生了。

  宋时,苏州已成为著名的丝绸之乡,机房鳞次,夫络妻织,刺绣盛行。朝廷在这里设立了“绣庄”,城内有“绣线巷”、“滚绣坊”、“绣衣坊”、“绣花弄”等坊巷。刺绣也逐渐从日用品发展为观赏品。明代的苏州,又为我国丝织业的中心。清代的苏绣,可以说达到了全盛时期,它已成为绣坛盟主,皇室使用的绣品几乎都出于苏州。清代的苏州有“绣市”之誉,苏绣产品以陈设性装饰品及室内装饰用品为主,特点是劈丝匀细,用色秀丽雅洁,针法丰富,针脚平齐。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能得深邃之体,人物能具瞻眺之情,花鸟能极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色彩和针法都要求很高,一幅画稿需要的色彩变化万千,艺人从长期实践中创造了“劈丝拼色”的技法,不但有丰富的色彩,而且表现出不同形象的质感、神态和内在结构。因此,尽管画稿大都出于画家,但一经刺绣艺人的再创作,往往能收到“为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

  我国刺绣素有“南绣”与“北绣”之分,美术界又把两者的艺术风格称为“南秀北壮”。南绣柔丽优美,设色和顺,绣线劈绒纤细。被誉为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其发展和苏州的自然条件及文化渊源有密切关系,其兴衰和国家兴衰相始终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苏绣艺术继承和发扬了其优良传统,技艺针法发展到40多种,并把历史上尖端绣种“双面绣”、“乱针绣”、“发绣”,推进到新的阶段。

  在苏绣艺术中,双面绣是它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集中体现了苏绣的技艺水平。双面绣虽早在北宋初期已出现,但在历史上只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双面绣欣赏品。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双面绣欣赏品,只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两幅双面绣仕女屏。其中一幅为两仕女相随而行,图左有一株桃树,树上悬挂成熟的桃子三五枚,天空飘着两朵图案形的云纹与两只飞翔的仙鹤,寓以“福寿双全”的含意。绣面平展,双面图案、针法、色彩相同。

  所谓双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绣品。

  如今的双面绣已发展为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的“三异绣”,把双异绣技术发展到神奇莫测的境界。绣制“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技艺的难度就更高了,除了双面绣的一般要求外,还要照顾到双面针脚、丝缕,做到两面色彩互不影响,针迹点滴不露,使两面异色分明,天衣无缝。吴县苏绣艺人制作有酷似雕塑的双面异色的立体绣,其代表作《云龙腾飞》,用含金和银的金线、银线与真丝花线,一面绣成腾飞的金龙,另一面则为银龙。蒸腾的云霞,闪闪的群星,火红的宝珠,都突兀在绣面上。既是绣品,又似雕塑,令人赞叹不已。

  乱针绣是30年代初著名苏绣艺人杨京玉首创。她把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创造成以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搀色的技艺,绣出人物、风景、静物、动物。乱针的出现,是对我国几千年传统刺绣的'重大突破,是将西洋绘画与中国刺绣融为一体的创举,开辟了向更高美术层次迈进的广阔前景。艺人杨景玉的弟子陈亚先继承先师的风格,她创作的人像乱针绣《幸福老人》,形象鲜明突出,神情愉快,有较强的感染力,人物脸部纵横的皱纹,松弛的皮肤,蓬松的银发,尤其是飘逸的胡须是整体作品的神来之笔。

  苏绣作品成功开发“乱针绣”后,已不再是清一色的“阿猫”、“阿狗”,它已绣出绚丽多姿的锦绣天地。美国著名摄影家罗伯特·柯秋慕在他的作品《雪松》被绣成苏绣后,如痴如醉地细细品味,完全折服于东方艺术的精美神奇。

  总之,苏州刺绣是艺术家们纯真的艺术情操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它缩千里于尺幅,绣万趣于指下,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绣针虽小,丝缕传情,这正是苏绣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