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精选3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卷,做试卷的意义在于,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强自信心。你所见过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语文试卷之爱……
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精选3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卷,做试卷的意义在于,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强自信心。你所见过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 1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答案: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 2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翻译句子。(6分)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2】理解填空。(3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小题3】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6分)
【小题4】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说说下面句子中“之”的含义。(6分)
(1)水陆草木之花:
(2)渔人甚异之:
(3)闻之,欣然规往:
(4)吾欲之南海: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
【小题1】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小题2】追求隐逸 贪慕富贵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
【小题3】(3分。花名1分,理由2分)略
【小题4】(1)的 (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3)这件事 (4)到,动词(5)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6)宾语提前的标志
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 3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翻译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2】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写“莲”却还写了菊、牡丹,目的是什么?(2分)
【小题4】莲“出淤泥而不染”,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2】(1)出淤泥而不染。(2)香远益清。(或者填: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3】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突出莲花的高贵品质。
【小题4】提出看法,表述完整即可。例如:扣住“人与环境关系”就一观点或二者关系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