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化学课件 上册 初三

管理员

摘要: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准备好课件,一个优秀的课件,采用的形式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是高于传统教材的,也就是说,如果连传统教材的效果都没有达到,那也就没有必要做成课件了。那么课件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上……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准备好课件,一个优秀的课件,采用的形式其产生的效果应该是高于传统教材的,也就是说,如果连传统教材的效果都没有达到,那也就没有必要做成课件了。那么课件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课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1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书P49习题1,2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2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的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 知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学会用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

  我国的万里海疆,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它蕴藏着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被人们誉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一、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都有哪些物质?

  我们知道海水的滋味是又苦又甜的,谁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海水中溶解着大量的盐。

  酸碱盐的组成特点

  仔细观察书中的图表,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2、从海水中提取镁盐制取镁

  读书P2-3的有关内容

  海水和卤水有什么区别?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提取,而是先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盐酸得到氯化镁?

  富集的方法是化学上常用的。海水晒盐得到卤水,这个阶段已经经过了第一次富集。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作用兼有净化和富集的作用。

  书P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默写制取镁的化学方程式。

  二、海底矿物

  书P3-5

  当你了解了海底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矿物之后,你有何感想?

  大海的宽容是有限的。要用辨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海水淡化

  教师演示书P6的实验

  1.如何证明得到的冷凝水已被淡化?

  2.对蒸馏装置的观察发现:试管是被竖直加热的,连接试管和烧杯的导管很长,请思考并解释其中的道理。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还能对装置做哪些改进?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3

  课题名称:

  化学改变了世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

  2.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结合P138附录Ⅱ认识常用仪器。

  二、验室安全规则

  P137附录Ⅰ; P21发生意外怎么办?

  三、本操作练习

  ㈠、液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试剂瓶中的水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标签对着手心,拿稳试剂瓶;

  4.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靠紧试管口倾倒液体。

  1.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2.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沿瓶壁外流下腐蚀标签。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约20滴水。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胶头滴管,先挤压排气后,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4.滴管于试管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5.滴管用后洗净插在试管架上。

  1.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滴管;

  2.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会污染滴管;

  3.不可倒持滴管,滴管内的试液会腐蚀胶头。

  ㈡、固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少量细砂于试管中

  1.将盛细砂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宽窄合适的纸槽,用药匙取少量食盐倒入纸槽中;

  4.试管平放,用纸槽将食盐送到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起来,慢慢取出纸槽。

  1.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2.若药匙大小合适也可直接将药匙伸入试管中,不用纸槽。

  2.取石灰石颗粒于试管中

  1.将盛石灰石的广口瓶取出;

  2.打开瓶塞并倒放在桌上;

  3.试管平放,用镊子取一粒石灰石放入试管口,缓慢将试管竖直使固体滑落。

  1.试管由平放到竖直,保证固体滑落,防止块状固体直接坠落砸破试管。

  ㈢、物质的加热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1.将酒精灯放在实验桌中央;

  2.取下灯帽正放在桌上;

  3.用火柴点着酒精灯,将废火柴梗投入废液缸中;

  4.观察酒精灯火焰,然后用灯帽盖灭。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否则会引燃灯内酒精而着火!

  2.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时,要重复盖一次,使空气进入,以免灯帽内酒精蒸汽冷却后形成负压,灯帽难以打开。

  2.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

  1.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同㈠中1的步骤)放在试管架上;

  2.点燃酒精灯(同㈢中1的步骤);

  3.将试管夹从下往上套夹到距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4.试管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并来回移动。

  1.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2.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万一液体溅出可能伤人;

  3.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来回移动是为进行预热。

  4.加热后的试管放回试管架上,冷却后再洗涤。

  ㈣、物质的称量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用托盘天平称量2g食盐

  1.调节天平平衡,并在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纸;

  2.用镊子将游码调至2g;

  3.取少量食盐向左盘添加至天平平衡。

  1.在两盘上各放一张相同大小的纸,如果是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防止药品污染和损坏托盘。

  2.称量物必须放在左盘,因为游码的质量是加在右盘的。(即左物右码)

  2.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

  1.取25mL的量筒;

  2.向其中倒水至接近20mL(取用液体的方法同㈠中1);

  3.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水至恰好20mL。

  1.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

  2.量筒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否则会影响刻度的准确性。

  ㈤、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书P25

  四、实验练习

  对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

  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现象

  1.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三种液体间的反应

  试管1:倒入氢氧化钠滴加硫酸铜;

  试管2:倒入氢氧化钠滴加酚酞;

  试管3:倒入硫酸铜滴加酚酞。

  2.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2-3块石灰石,滴入2mL稀盐酸,观察石灰石表面的变化,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

  3.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滴入约2mL稀硫酸;

  加热上述试管。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仪器和练习基本操作,同时要掌握几个反应的实验现象。

  [课后作业]

  结合学习提纲理解记忆有关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课后记]

  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准备的很充分,进行的也很顺利,学生纪律情况整体也很好,对动手操作的兴趣很大。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4

  学习目标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教学重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程序

  (设问)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过渡)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引导实验)活动探究一

  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发表观察所得:

  第一次的5 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入5mL水后氯化钠又溶解了。观察交流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后的现象。

  (继续实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再进行上述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

  说明在—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度的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观看、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

  回忆刚做的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换的方法。(讨论)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分析、讨论)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设问)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小结)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得出初步结论:室温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就多得多了。

  讨论分析。交流汇报:要在一定温度下,还要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根据分析,理解概念。讨论分析:

  理解四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阅读教材,理解溶解性是用来粗略表示溶解情况的。

  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讲解)我们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读表)P表。

  (讨论)(投影)

  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和℃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见板书设计)

  理解表格中各数据的含义。

  根据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结合自己所画溶解度曲线,讨论、分析问题,并交流汇报。

  (过渡)前面我们所讲的都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讨论)

  烧开水时,锅底有很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分析,想出办法。

  (小结)

  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吗?

  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复习: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人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A.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4.气体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习使用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前人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工具

  1.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3.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前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大理石。

  二、新课教学

  师: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你们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生: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俗称石灰石。

  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师: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生: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师: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讨论分析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浮。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又下沉。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师:碳酸钙、碳酸钠及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组成上有无共同点?

  生: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师: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O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师: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们就会明白上述问题的。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碳酸钠十盐酸

  碳酸氢钠十盐酸

  现象

  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内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两次实验反应试管内都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师:这两组物质反应都生成CO2气体。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a2CO3+2HCl===2NaCl+H2CO3

  CO2↑+H2O

  NaHCO3+HCl===NaCl+H2CO3

  CO2↑+H2O

  师:通过上述三个反应的学习,你能做何归纳?

  生: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师板书)

  师:你如何检验某物质里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需要哪些试剂?

  [板书]CO32-或HCO的检验

  生: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师:我们再探究一个实验,看有何特殊现象。

  【活动与探究】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师: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Na2CO3+Ca(OH)2===CaCO3↓+2NaOH

  师: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

  生:都是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师: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生: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这类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例:HCl+NaOH===NaCl+H2O,在这个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Cl-与Na+结合生成NaCl。

  师:分析归纳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生1:气体。

  生2:沉淀。

  生3:水。

  [师归纳,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组内互相讨论完成下面练习,组与组之间展开比赛,看谁更快,更准)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投影:物质溶解性表)

  1.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4.硝酸和碳酸钾溶液

  5.硝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师:紧张的学习之后,我们来轻松一下,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溶洞。

  (投影出示一些溶洞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或者亲自参观过溶洞后。你是否会想了解这些石笋和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溶洞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课后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

  师:熟记[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质。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6

  教学目标:

  1、认识海水是一种典型的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

  2、利用海水中的溶质和溶剂,以及溶液中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解性、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去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海水淡化的方法;利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离子之间的反应)理解海水制镁、制碱、纯碱的性质,进而深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3、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

  4、提升化学观念,认识到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有两种途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利用溶液知识重新认识海水中的化学,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注意提升自己的化学理念,领悟到对学习有益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海水中的溶质和溶剂,以及溶液中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解性、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去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海水淡化的方法;利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离子之间的反应)理解海水制镁、制碱、纯碱的性质,进而深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认识海水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海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呢?

  二、开发和利用海水

  (一)提出问题

  问题1:海洋是人类的聚宝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中获取有用的物质,你知道从海水中可以获取哪些物质?

  让学生总结人类获取物质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二)化学方法

  问题2:海水晒盐、海水淡化的原理?

  复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蒸馏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3:粗盐的纯化步骤、原理是什么?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条件。

  结合问题2、3,让学生总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不同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二)知识梳理:

  让学生自主归纳建立知识树,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图:

  整理:海水晒盐就是通过方式得到食盐,还可以通过方式获取有用的物质,如,海水晒盐过程中,利用食盐的,采用,晒得粗盐,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一般采用方法除掉,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通常采用化学沉淀法除去,如Na2SO4可加入适量的(填写化学式)除掉,反应的方程式为,MgCl2可加入适量的(试剂名称),反应方程式为。

  三、保护海水

  1、从海水中可以获得很多的化学资源,除此以外,“我”这个水分子,还有哪些资源

  2、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势必会造成海洋的污染,所以人类现在必须要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海洋资源,你能说出哪些海洋保护措施呢?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课,你提升了哪些化学基本观念,学会了哪些有效的复习方法,还有什么疑惑记下来。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人们从海水中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物质。如①淡水 ②食盐 ③镁 ④纯碱等。获取这几种物质主要通过物理变化的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填编号)

  2、在复习课上,小红同学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1)中和反应

  (2)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

  (1)小丽发现盐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和Cl-氢氧化钠在水中能电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能电离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H++ OH-==== 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实质

  【实践运用】

  (1)通过上述探究我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2)利用上述四种物质完成实验后,将废液混合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六、能力提升

  1、要将MgCl2、Na2SO4溶液中的Na2SO4杂质除去得到较纯的MgCl2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两种除去Na2SO4杂质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将Na2SO4全部转化为BaSO4沉淀后,过滤除去。

  方案二:加入NaOH溶液,将要提纯的MgCl2全部转化为Mg(OH)2沉淀,在过滤得到的Mg(OH)2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请分析上述除去Na2SO4杂质的方案哪一种正确?另一种方案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

  2、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7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准备:

  1、(实验8-8)、活动与探究

  2、补充实验

  3、提前一天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新鲜的鸡爪。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碱吗?学生:有熟石灰,有草木灰,有氢氧化钠……

  板书:

  二、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演示:{实验8-8},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板书:1、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同时放热,易潮解(密封保存)。

  展示: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鸡爪和一只新鲜的鸡爪。老师:由此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有很强的腐蚀性。

  老师: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使用时要小心,戴上手套。

  老师:因为它有强的腐蚀性,皮肤触上就象火烧一样,所以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提问:如果不小心,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学生:用水冲洗。

  设问:氢氧化钠有以上的性质,但它有那些用途?

  课件展示:氢氧化钠的用途(略)

  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常见的碱?

  学生:熟石灰。

  板书:(2)氢氧化钙{Ca(OH)2}

  演示:{实验8-8}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归纳出氢氧化钙的一些性质与用途。

  板书:

  1、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2、特性:有腐蚀性。

  3、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制备:CaO+H2O=Ca(OH)2(放出大量热)生石灰熟石灰

  4、用途:

  提问:

  常见的碱还有哪些?这些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板书:(3)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1)、(2)、(3)

  老师巡堂指导,引导学生回忆、归纳、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

  老师:都做好了吗?(教师一一地检查各小组)谁来说说碱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一学生: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另一学生: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另一学生: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演示:

  补充实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小结。

  老师总结:

  指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俗称、和碱具有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强调使用碱液时要十分小心。

  课件展示练习:

  1、有两瓶溶液,一瓶是石灰水,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如何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鉴别?

  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易潮解;B、氢氧化钙溶液有腐蚀性;

  C、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D、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

  3、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会变质的是()。

  4、下列物质中,溶于水时不会放出大量热量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固体;C、氢氧化钙。

  案例分析

  1、本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常见的碱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新课,诱人深入,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兴趣。

  2、展示新鲜的鸡爪与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过的鸡爪令学生惊讶,亲眼目睹氢氧化钠的腐蚀性之强烈,自然引入使用它该注意什么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

  3、本课题的教学思路清晰,授课语言流利、简练,教态自然,板书工整,充满自信与熟练。对学生的回答能恰当地肯定、评价。

  4、从总体上看,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我认为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教学效果比较好,基本上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在教师面前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拘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5、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6、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7、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令学生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8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 试管架

  大试管3支小烧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魔术激趣

  甲:(展示A、B象呢?

  甲:[AB液体(AgNO3溶液)。]

  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到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动画展示

  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三、讨论交流

  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四、探究活动

  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

  2、小组竞赛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

  五、图片展示

  1、 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

  2、 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3、 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4、 资料“绿色化学”。

  六、探究小结

  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9

  认知目标:

  1.知道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了解大气、土壤、水污染的现况,以及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护措施;

  3.了解水资源紧缺及污染严重的现状,通过交流讨论知道污染水体的物质(元素)、“赤潮”和“水华”的成因和危害

  4.通过探究,掌握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和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对环境污染的成因,做出初步的设想来改善及防护;

  情感目标:

  通过对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的了解,使学生珍爱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空气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酸雨的形成;

  2.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废水净化的简单原理。

  教学过程:

  (引入:各种环境污染的图片)

  预备知识: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清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环境标志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

  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可吸入颗粒等;

  2.空气污染的来源:

  (1)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是含硫燃料燃烧产生SO2、燃料燃烧排放的粉尘、CO等);

  (2)工厂废气的排放(主要是NOx、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3)汽车尾气的排放(主要是NOx、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4)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裸露地表、工地沙土等造成的粉尘;燃放烟花爆竹等引起的SO2等气体);

  3.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1)NOx、SO2等气体形成酸雨(主要成分为HNO3、H2SO4等)

  A.实验:模拟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主要为腐蚀建筑设施(如大理石雕像,钢铁设施等);影响植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土壤及水体的酸化;影响人体的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等。

  (2)酸雨的危害

  (3)其他污染物造成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释放,加速臭氧分解;——防治:使用无氟冰箱等

  全球性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CO2不属于污染性气体)。

  4.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1)减少直接燃烧化石燃料,改进燃烧方式

  (2)开发新型清洁能源

  (3)工厂废气的排放,严格遵循“先处理后排放”的原则

  (4)对汽车尾气的安装催化净化装置

  (5)对于化石燃料进行脱硫

  二.保护水资源

  1.水污染的来源:

  (1)工业上: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2)农业上:农药、化肥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

  (3)居民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水污染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被污染的水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

  (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当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造成“水华”、赤潮等现象;

  (3)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

  3.净化水装置

  实验步骤:

  其中,消毒这步骤肯定为化学变化。

  4.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1)实现化工产品的无污染生产,工厂的废水先处理后排放;

  (2)研制无污染的化肥与农药,研制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

  (3)不随意向河道中丢弃垃圾,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研究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

  三.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垃圾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2)埋入土壤的垃圾会破坏土壤;

  (3)丢入水体的垃圾会污染水体。

  2.垃圾的处理方法:

  (1)主要有分类回收、填埋和高温堆肥等;(介绍物品回收标志)

  (2)可燃性的垃圾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等。

  四.课程结束,同学们是否学会了以下环境与化学知识呢?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10

  第一节 化学使世界更加美好

  知识要点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 化学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心的物质产生。如:铁的生锈、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 化学韵语记忆:化学变化 具有特征 新的物质 一定生成 放热发光 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化变同时 物变发生

  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涉及到物质分子的化学组成的改变。

  物理性质:物质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凝固、生化、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溶解度、密度等。

  4. 常见化学符号

  氢:H; 氧:O; 碳:C; 钙:Ca;氯:Cl;镁:Mg

  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镁:MgO;氢氧化钙:Ca(OH)2;氯化钙CaCl2;碳酸钙:CaCO3

  第二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要点

  1. 常见化学仪器钥匙,烧杯,容量瓶,量筒,漏斗,天平,滴瓶,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

  2. 化学实验规则与要求

  2.1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2.2 化学试剂分类存放

  一般无机试剂按照阳离子顺序或阴离子顺序存放。

  危险品(可燃、易燃、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剧毒)根据药品说明,存在于特定的环境,如是否需要避光、对存放温度要求等。剧毒物品保存需要采用双锁制度。

  2.3化学实验

  (1)颜色变化

  酚酞指示剂,在酸性、中性的水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2)沉淀实验

  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滴入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沉淀,滴加稀硫酸后,沉淀溶液生成蓝色溶液。

  (3)产气实验

  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加热后试管中残留黑褐色物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能够复燃。

  (4)温度变化

  块状生石灰加入水中,触摸试管能够明显感觉到放出的热量。

  2.2 事故处理办法

  (1)稀碱沾到皮肤,用硼酸洗涤;

  (2)浓酸、浓碱沾到皮肤,先用软布吸去液体,再用水洗或小苏打或硼酸溶液冲洗;

  (3)发生火灾,正确选用灭火方法。

  3. 化学实验报告

  第三节 物质的提纯

  知识要点

  物质的纯度

  纯度:表示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或某一种成分)含量的高低。 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物质提纯的办法

  (1)过滤

  基本原理:让液体和可溶性物质通过具有细微空隙的材料,而使不溶性固体除去。 注意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

  基本原理:用加热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气化去除的操作。 注意点:

  注入蒸发皿的溶液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边加热边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溶液飞溅;

  当蒸发皿有较多晶体析出,应减小或停止加热,让余热把水分蒸干,以防晶粒飞溅。

  习 题 第一节

  一、基础过关题

  1. 判断下列变化时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自行车轮胎爆胎 (2)钢铁生锈

  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 (1)水制成冰块 (2)菠萝榨汁

  (3)食物腐烂 (4)滴水成冰 (3)酒精变成酒精蒸汽 (4)冰镇饮料瓶会流“汗”

  3.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反应,得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1)镁带消失了 (2)看到耀眼的白光

  (3)放出大量的热 (4)有白色粉末固体产生

  4.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物,这种气体是 (1)氧气 (2)水蒸气

  5. 书写下列元素的符号或物质的化学式 氢: 氧: 氮:

  钙: 水: 氧气:

  二氧化碳:

  (3)氮气 (4)二氧化碳

  6. 判断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酒精的挥发型

  (2)铜是红色的

  (3)CO有毒

  (4)煤气的可燃性

  (5)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下列关于铁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导热性、导电性

  (2)延展性

  (3)银白色光泽

  (4)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二、能力提升题

  1. ClO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为-59℃,沸点为11℃,冷却至11℃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ClO2易于碱反应,其杀菌、漂白的

  能力均优于Cl2(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Cl2消毒时的臭味。

  清把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归纳;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第二节

  一、基础过关题

  1.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1)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可以讲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2)取少量固体药品时,一般取10 g

  (3)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该先加小砝码再加大砝码

  (4)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该向着手心

  2. 下列一起,不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1)试管

  (2)蒸发皿

  (3)烧瓶 (4)燃烧匙

  3. 给试管里面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 (1)1/2 (2)1/3

  4. 比较精确称量8 ml液体,最适宜的仪器是 (1)5 ml量筒 (2)10 ml量筒

  (3)25 ml量筒 (4)50 ml量筒 (3)2/3 (4)3/4

  二、能力提升题

  组装一套比较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组装的顺序是

  (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

  (2)自上而下,从右到左

  2. 下列使用酒精灯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1)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体积的2/3

  (2)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3)酒精灯不用时应该盖上灯帽

  (4)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3.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哪三个部分?加热时应该将受热物放在火焰的哪个部位?

  (3)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4)自下而上,从右到左

  初三上册化学课件 11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