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讲解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喜雨 春夜 讲解

管理员

摘要:

《春夜喜雨》讲解  《春夜喜雨》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作者是杜甫。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春夜喜雨》讲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夜喜雨》讲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这首……

《春夜喜雨》讲解

  《春夜喜雨》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作者是杜甫。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春夜喜雨》讲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春夜喜雨》讲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属于杜甫的生活偏晚了。杜甫的生活大致可以包括早年壮游时期,然后赶上安史之乱了,陷在长安有三年多。之后是麻鞋见天子,又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漂泊西南天地间,还有一个诗,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就说到此,说自己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时间大概有十年左右。这个过程先在成都呆着,后来又逐渐地向奎州这一带,就向今天重庆这一带走,最后出川。最后来到洞庭湖,然后沿湘水到湖南,最后死在了湖南。所以杜甫的诗就在这种颠沛流离当中,创造了他的伟大诗篇。

  我们这儿选的是他一个小诗。就是春天晚上下了一场雨,是哪儿呢,在成都。我们要看一看诗,诗的题目是春夜,春天的晚上,雨,什么雨,喜雨。这个雨不是雨喜,是诗人表现对这场春雨的喜欢。所以喜是他一个中心词儿。我们就要看一看这首诗是如何在描写春雨当中展现了自己这种喜悦之情,我们来看诗篇,好雨知时节,好雨,这个词儿好像很家常也很通俗,好雨谁不知道,好雨,大雨,这个来自非常古老的《尚书》,好雨知时节这个知,赋予好雨以人格特征。雨是讲时令的,时节,知时节,这个时节不是我们理解的说今天星期六,明天星期几,不是这个意思,是干旱,要旱不旱的时候来了一场雨,所以好雨知时节,赋予它一个人格特征。了解农民们时令,农民种地,我们中国人是农业民族,在很大程度上,包括今天在很多地方是靠天吃饭的,所以太旱了不行,太涝了不行,所以知时节,什么时候下,下多少,都讲这个雨。当春乃发生,春天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当中,是生养的季节,从颜色上讲,中国人认为它是青色,青就是绿,另外从方位上讲代表东方,所以这个春天,这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一个时令观念,就是万物生长的时候,而万物生长靠什么,靠阳光,靠雨水,所以当春乃发生,也指明了这场雨不是夏天的雨,也不是秋天的雨,是指明这个雨的时令,这都是什么,《春夜喜雨》,要应题,所以把春字交代出来了,从总体来讲,它是一个远距离的,比较空的,但是已经把一个主体,好雨,把它的灵性写出来了。

  接着下面说雨怎么样,随风潜入夜,注意这个雨有点儿微风,有点儿春风,随着风,这属于和风细雨。随着风潜入夜,悄悄地潜伏着来的,注意这就是春雨的特征。春雨贵如油,本身春雨怎么下,因为春天容易旱,怎么下都好,人家春天乃发生的雨来了,春雨贵如油的雨来了,来了以后不是说我很贵重我就闹腾,我就打着雷,闪着电,来几个雹子,冰雹,不是,我很体贴地,随风潜着,不惊人不扰民的,潜入夜,入夜,晚上,晚上下。晚上下什么特征,晚上下不影响农时。晚上下雨白天大家劳作。把这个雨,好雨前面是知,讲的是它的灵性。随风潜入夜,写它的性情,天地温情,要注意这些东西。我们说到这儿,就难免想到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我念一句诗经大家看看,诗经里边说,在冬春之际,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当然这个词儿不像杜甫那么好读,但是意思,老天爷为了下雨,好像是召集了云彩,然后霡霂就是小雨还带点儿雪,这是什么,这是冬春之际,我们知道冬天下一场雪,杀死一些害虫,另外润泽大地,郁积力量,到明年就生长,老天爷召集了云彩,下了雨,带点儿雪的雨,把土地润泽了,然后干嘛,生我们的百谷,你看这个老天爷有目的,有情意。

  公元761年,因陕西旱灾,杜甫来到四川定居已有两年之久,在成都他过着既是诗人又是农民的闲适生活,而《春夜喜雨》正是在此时创作而出。

  在杜甫的笔下,细雨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春夜降雨,润泽万物,这一切看来都是大自然对天地万物的恩惠,诗人对春雨的深情,也随之油然而生。接下来,杜甫又移情于物,怀着这份喜悦之情欣赏眼前之景,在赞颂美好春雨的同时, 寄托了自己的祝福。

  我们知道杜甫,在他描写自然的时候,他把大自然绝对不会理解为一个客观对象或者是我们征服的对象,这种东西在中国诗歌里面你很少见到。他就把大自然的很多现象理解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亲人,他在帮助我们,或者说我们是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这就是一种具有文化色彩的大情怀。

  接着下边润物细无声,润字,这是一种德行。我们说润,把万物,不是湿了它,不是浇了它,是润它,这就是一种,这种动作主体,事发的主体就是一个德行,所以你看细无声,春雨刷拉刷拉下,实际上有声,但是就显得无声,主要突出它什么,没有闪电、雷鸣,整个就是非常寂静当中,雨下来了。所以我们有的时候说珠圆玉润,当这个雨水恰到好处浇到万物身上,万物显出的生机,匀匀实实,厚厚实实,光彩很润,苍润,所以这个是非常赋予表现的意思,也非常雅致。

  总之这首诗跟《望岳》相比,它不是那种激情澎湃,喜爱之情往往表现得比较蕴藉,以细腻的笔触去传达喜爱之情。所以这首诗高妙的地方,这首诗读完了以后你感觉不用力气,但是喜爱之情表现得那么充分。

  这里边要注意它的体物特征。体物,这是中国文学里面一个术语,比如说附体物,实际上在我们中国文学累计到唐代已经经验非常丰富,在汉代的时候专门有一种文体就是要观察万物的这种特征,用文学的手法加以表现,这个曾经做过,也可以说如果说我们把唐诗出现作为目的的话,那些都是断裂时期,已经有非常充分的断裂。所以这首诗的体物,对雨的体物细腻传神。写雨带有情感,这已经把喜爱之情表现出来了,曲折的表现。接着春夜喜雨,是晚上的雨,晚上的雨,刷拉刷拉,润泽万物,想看这个雨,看到的是什么呢,野径云俱黑,野外田径上一片的黑,这个是符合什么,符合这个特征的,本来晚上视线就不好,另外在阴天,阴天有的时候如果下雪阴天我们会看到,夜反而明,有白云的时候夜反而明,但是雨夜却是黑的,不信大家晚上到春雨的夜晚去看一看,到了冬天要下雪的时候,到了晚上去看绝对不一样。这个东西它都带有生活经验。有的时候我们欣赏诗歌,你必须要把你的主观感受参悟进去。如果冬天要下雪的时候你到外边去走过,你会记得,如果那样写,云俱黑,可能就不是要下雪的情形,但是春雨如此,一定如此。注意如果这样写,漆黑一片太压抑,注意江船火独明,从江上唰闪过一条船,船上有人点着照亮的火,船上有人家,人家有生活的烟火闪过去了。所以这个明和暗的对比变化使这个诗篇活络起来了,不压抑。另外也点出了在哪儿看的雨,雨发生在哪儿,下边说锦官城,注意锦官城下边就说出来太突兀了,所以这儿告诉你这是在锦江旁边,因为今天我们到四川去,城里边的锦江已经不走船了,但是你还可以看到一些码头的那种台阶子,过去是走船的,因为它是一个交通要道。所以这是什么,这是写出来暗着交代是在什么,是在四川,在成都。这是讲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接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实际上到底是白天写的还是晚上写的,这个不必太拘泥,想一想明天的成都,锦官城会是什么样一片光景呢,昨天晚上经过了春雨的这种润泽,注意,万物都会出现生机,但是春天最惹人眼的,最能代表春天的,也是使诗人最能容易联想的是什么,是大片大片的花,花怎么样,经过这种润泽的雨的浇灌以后,这种润泽以后,明天的花朵更加沉甸甸的,一是它湿了,二是它更饱满了,更沉重,发育的更丰满,所以大片大片的花在这儿争奇斗艳,在这儿风中摇摆沉甸甸的,这就是一场春雨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花,花盛意味着果盛,果盛意味着丰饶。所以他写花他也含着什么,含着一种祝愿一种幸福,对幸福的一种祝愿。

  一夜春雨之后,从田间到乡村,从江边到小城,我们跟随杜甫的脚步,欣赏着春雨润泽万物之后的美景。从听觉到视觉,从远景到近景,整首诗无一处“喜”字,可诗人的喜悦之情却始终跃然纸上,如春雨润物一般,悄然无声。

  经历多年罹难和漂泊,杜甫的经历,让他的诗歌大多饱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而此时定居成都的他,或许在身心上得到了安慰,这首《春夜喜雨》所传达的情感,才能如此细腻而秀雅,平静而愉悦。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春夜喜雨》。

  古人早就观察到,你看这就是春雨,如果是一场秋雨,我们让李清照写诗《如梦令》,昨天晚上喝多了,喝多了以后哗啦哗啦下雨,还刮风,她喝多了以后没办法,她管不住自己,她起不来,她本来想去看看外边的海棠花,去照顾一下,她没办法,所以早晨头一件事是打开帘子,问小丫头,打开帘子的那个人,把自己门帘子打开,那花怎么样了,有心人碰上一个无心人,花还是那样子,不是昨天晚上刮大风下雨了,应该是什么,应该是绿肥红瘦,那个时候的雨让绿肥了,红瘦了,花剪了,飘零了,能够产生这样一种效果的这种雨是夏天的雨。这儿反而变得沉甸甸的,更茂盛了,是春雨,这是古人在评价这些诗的时候观察这些句子,得出来的什么,得出来的这些一些结论。

  从总体风调上讲,它是一个,我们知道它是要描写天地之间伟大情感,所以这首诗我们不要,我们从简单地说,对一场春雨的喜欢,你可以引申出,杜甫关心劳动人民,因为今年下春雨,明年收成好,大家都有饭吃,没问题,但是作为一首中国古典名句,我觉得它最重要的,它无声,悄悄地,无声无息地传达了一种中国人,对于人在天地自然之间,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表现的是这样一种伟大的情怀。所以你要说他关心人民,这个诗这样多少有点儿扯,因为这里面没有人民,但是这种情感是一种最根基的,热爱生活,热爱这个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是什么,不是因为我们可以从大自然捞取什么好处,而是大自然怎么赐予我们,抱着一种感激的心情,所以这个喜,实际上我们从大人物的角度上讲,就是它代表了一个文化人群的一个情感,就是对天地我们怎么看,我们对天地自然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所以这首诗我们说从格调上讲,实际上它是很深浅的,它正是传统中的一脉,静水留声,它代表着我们传统最深浅的浮波。从风调上讲它很温和,很秀雅,可以说它是一种玉秀的这么一种风调,虽然他也很喜欢这个雨,但是他并没有主观地用了一些喜欢的词儿,没有,而是什么,就是通过细细的观察什么,观察这个雨的这种特征。来展现流露自己喜爱的这种心情。所以这个诗,大家都喜欢,因为它不那么张牙舞爪,它不那么声音很大很喧嚣,所以我们说在家里面挂一幅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等,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这样的话说明我们这个家庭很祥和,所以它调子就是这样一个调子。但是说这种平稳的调子,表现一种深,深浅的情感,没有很高的这种艺术腕力,没有这种很高的对生活的体查和想象,这是难以做到的。语言的平顺不意味着什么,不意味着不用典,好雨用了典,像这个润字,《大学》里边讲“富润屋,德润身”,杜甫写这个润字的时候,他实际上就跟德行这个东西贴得很紧,他就属于这个语言,比如说北京欢迎你。怎么不说首都欢迎你,怎么不说京师欢迎你,当这个句子选的时候,诗人实际上想到了很多词儿,他要带你去什么,带你去联想到一些词儿,说到润字的时候我们想到育,我们想到大学里面德润身,德润身,富润屋。这都是杜甫在用词讲究的。所以他是含蓄的。比如说我们读书不多,不多你能看懂这个事儿,你能感觉到它的好,如果仔细看,它有可阐释性,是一块压缩饼干,一着水就大了。所以在语言层面有一些点,但是用点用的那么松驰,好象若无其事,这也是它的特点。

  总之这个作品通过对雨,对一场春雨的体察来表达对雨的一种,对一场春雨的情感,实际上它背后的这种情感的方式,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带有强烈的文化异域。另外在形式上,首先格律诗没有问题,另外在语言层次上,它也是颇用了一番心思的。可是就像好的歌唱家,当他翻高腔的时候,让你感觉到很舒服,所以他使用语言的时候,他很精心的使用语言,但是又自然天成,这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拓展阅读:《春夜喜雨》原文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词句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江船”句:意谓连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2-3]

  白话译文

  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