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阅……
《春秋》阅读答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阅读答案 1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 ·
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
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
【答案】
10.(1)亲自。
(2)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排除,铲除。
(4)不,没有。
11. 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
12. 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4.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
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
《春秋》阅读答案 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2分)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②。”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④爱:吝惜,舍不得。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入见:_______
(4)公遂废酒遂:___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__(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 刺:指责。 (2)间:偶尔。 (3)入见:进宫拜见(或朝见)。 (4)遂:于是,就。(共4分)
小题2:(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2)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共4分)
小题3:把景公与桀、纣两位暴君进行比较,暗示景公不要像他们一样。(2分)
小题4:当政者应虚心纳谏(或从善如流)(2分)
略
《春秋》阅读答案 3
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7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
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战: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3分)
答案:
8.察看;受蒙蔽
9.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10.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11.(1)作战满一年(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春秋》阅读答案 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1)齐人也,坐盗 ( ) (2)齐人固善盗乎 ( )
(3)水土异也 ( ) (4)公悲之,喟然叹曰 ( )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 爱 老 而 恩 无 所 不 逮 治 国 之 本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参考答案:
小题1:犯罪 善于 不同 同情
小题2: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
小题3:(1)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2)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小题4: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1)“坐”为“偷窃”的意思,要与“动词,坐下”以及“通假字,座位”区别开;(2)“善”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3)“异”为“不同”,不能理解为“怪异”的`意思;(4)“悲”为“同情”的意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悲伤”等意思。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君 爱 老 而 恩 无 所 不 逮 治 国 之 本 也”这句话的意思为“你爱惜老人,但是恩德不能惠及每个老人,这是治国的根本啊”,根据意思,本句的节奏划分为“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
点评: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1)时,注意“徒是只的意思,其实是他们的果实的意思”;翻译(2)时,注意“闻是听说的意思,乐是以----为乐的意思,肖是幸运的意思”,还要注意此句为判断句;更重要的是要使两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
试题分析:甲文中晏子面对楚王的责难,他用类比的方法委婉的驳斥了楚王,让楚王自取其辱,这反映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性格特点。乙文中晏子面对齐景公悲悯穷人,委婉的希望齐景公能够怜悯那些不幸的人,让百姓老有所养,这反映出晏子“关注民生”。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关键在于抓住文中有关人物的典型事例,根据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如晏子的形象,根据他驳斥楚王以及劝谏齐景公这两件事来分析。
《春秋》阅读答案 5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
【小题1】(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小题2】(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小题3】(6分)(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小题4】(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解析
《春秋》阅读答案 6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
参考答案: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春秋》阅读答案 7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21~23题(12分)
准①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②。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③,年少者往往罢去。或④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⑤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⑥,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⑦,百姓莫敢后期。累迁⑧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⑨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⑩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11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②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③多临轩顾问: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④或:有人。⑤知:做……知州。
⑥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⑦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⑧迁:提拔。⑨擢:提拔。⑩引:拉。11魏徵: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常犯颜直谏,深得唐太宗的器重。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年少者往往罢去( ) ②事决乃退( )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21、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③曾经 ④最终、终于
22、①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②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23、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答出三点即可)
《春秋》阅读答案 8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皆令诸大夫论己( ) (2)文侯不说(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小题3: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评定(2分) (2)同“悦”,喜欢,高兴(2分)
小题1:C(3分)
小题1:忠;直(2分)
小题1:(说明:这句话主要写群臣谄媚之态,用以反衬任座和翟黄两人。)
①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阿谀奉承来反衬出任座的耿直。
②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只知阿谀奉承反衬出翟黄巧借赞美魏侯之名救下任座的机智。(3分,写到反衬或对比1分,概括出任座或翟黄的形象1分,概括出群臣形象1分)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不以、是以、肖”等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能围绕着“反衬”这种手法来理解,能具体概括概括出群臣形象和任座或翟黄的形象,表述正确即可。
《春秋》阅读答案 9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2.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下面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2.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
3.(1)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4.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
《春秋》阅读答案 10
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⑦论:评定。
(1)解释选文中加粗的词语。
战:________
期年: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战 满一年
(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是”“善”)
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故”“胜”)
(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吸取教训”“励精图治”“顺从”,具体内容亦可)
《春秋》阅读答案 11
文言文阅读(19分)
二曰:尝试观於上志,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 不危者,无功故也。皆患其身不贵於其国也,而 不患其主之不贵於天下也,此所以欲荣而逾辱 也,欲安而逾危也。孔子曰:“燕爵争善处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自以为安 矣。灶突决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 不知祸之将及之也不亦愚乎为人臣而免於燕爵之智者寡矣。夫为人臣者,进其爵禄富贵,父 子兄弟相与比周於一国,区区焉相乐也,而以危其社稷,其为灶突近矣,而终不知也,其与燕爵之智不异。”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此之谓也。
故细之安必待大,大之安必待小。细大贱贵交相为赞,然後皆得其所乐。薄疑说卫嗣君以王 术,嗣君应之曰:“所有者千乘也,愿以受教。 ”薄疑对曰:“乌获举千钧,又况一斤?”杜赫以安 天下说周昭文君,昭文君谓杜赫曰:“愿学所以安 周。”杜赫对曰:“臣之所言者不可,则不能安周矣;臣之所言者可,则周自安矣。”此所谓以弗安 而安 者也。郑君问於被瞻曰: “闻先生之义,不 死君,不亡君,信有之乎?”被瞻对曰:“有之。夫言不听,道不行,则固不事君也。若言听道 行,又何死亡哉?”故被瞻之不死亡也,贤乎其死 亡者也。昔有舜欲服海外而不成,既足以成帝 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王海内矣。汤、武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王通达矣。五伯欲继汤、武 而不成,既足以为 诸侯长矣。孔、墨欲行大道於 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荣矣。夫大义之不成,既 有成已,故务事大。
(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务大》)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与燕爵之智不异 异:区别。
B、俗主之佐 俗:平庸、无能。
C、细大贱贵交相为赞 细大:全局与整体。
D、既足以成显荣矣 显荣:有才华的人。
2.对于文章划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是( )(3分)
A. 灶突决/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 不知祸之将及之也/不亦愚乎/为人臣而免於燕爵之智者寡矣。
B. 灶突决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 不知祸之将及之也/不亦愚乎/为人臣而免於燕/ 爵之智者寡矣
C. 灶突决/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 不知祸之将及之也/不亦愚乎/为人臣而免於燕 /爵之智者寡矣。
D. 灶突决上栋焚/燕爵颜色不变/是何也不知祸之将及之也/不亦愚乎/为人臣而免於燕爵之智者寡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务大试看古代记载,禹,扬,文、武的辅佐之 臣,名声没有不荣耀的,地位没有不安稳的,这是因为功大的缘故。
B、燕雀争相在屋檐下好地方筑巢,母 鸟喂养着小鸟,怡然自得地一起嬉戏,自以为很安全了。即使烟囱破裂,头上的房梁燃烧起来, 燕雀仍然面不改色,是因为他们知道食物发展情况。
C、局部的安定,一定要靠全局的安定,全局的安定,也一定要靠局部的安定。全局和局部、尊贵和卑贱互相赞助,然后才能各自都实现自己的愿望。
D、从前舜想牧服海外而没有成功,但已足以成 就帝业了,禹想成就帝业而没有成功,但已足以统一海内了,商汤周武想继承禹而没有成功,但已足以统一人力舟车所能到达的.地区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曰: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
(2)杜 赫以安天下说周昭文君,昭文君谓杜赫曰:“愿学所以安周。”
答案
1D(显荣:显荣之人)
2B
3B(B“是因为他们知道食物发展情况”表述错误)
4、(1)所以说,天下大乱,就没有安定的国家,国家大乱,就没有安定的家室,家室大乱,就没有安定的个人。
(2)杜赫用安定天下游说周昭文君,昭文君对杜赫说;“我希望学习安定周国的方法。”
5、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1分)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1分)自喻手法,运用两个颜色的词体现诗人自己的人格纯洁如同白玉。(3分)(共5分)
16、“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中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2分)钱刀比喻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1分)全诗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1分)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敢爱敢恨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2分)(共6分)
《春秋》阅读答案 12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圣人之所加虑也,故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杨子见歧道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注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比夫以无寇失真寇孝也。贤者有小善以致大善,不肖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徒也,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劳而赐地也。
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感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予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真行论·疑似》)
注:葆祷,用士石修筑的小城。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戎寇至 即:假如
B.褒姒之败 败:失败
C.遂逝迎之 逝:前去
D.知之审也 审:清楚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B.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而平王所以东徙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昔也往责于东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
B.周宅酆、镐,近戎人。(戎人)与诸侯约
C.幽王击鼓,(然)诸侯兵不至
D.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舜、尧、禹)入子泽而问牧童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和杨子由所见想到人会惑于相近事物而受到负面影响或误入歧途,因此哭泣。
B.褒姒之死引发了周平王东迁以及秦襄公、晋文公因护驾有功而获赐封地的结果。
C.作者借黎丘丈人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被看似有才者迷惑而不能识别人才的人。
D.要想不受“疑似之迹”的困扰,必须借助合适的人,即了解实际情况的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二大题文言阅读文本中画线的语句。(4分)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1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东南 之 美 有荆 山 之 麝 脐 焉 荆 人 有 逐 麝 者 麝 急 则 抉 其 脐 投 诸 莽 逐者 趋 焉 麝 因 得 以 逸 令 尹子 文 闻 之 曰 是 兽 也 而 人 有 弗 如 之 者 以 贿亡 其 身 以 及 其 家 何其 知 之 不 如 麝 耶
参考答案:
6、B
7、A
8、B
9、B
10、村里有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后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他并在路上捉弄他。
11、东南 之 美 // 有荆 山 之 麝 脐 焉 / 荆 人 有 逐 麝 者 / 麝 急 // 则 抉 其 脐 // 投 诸 莽 / 逐者 趋 焉 / 麝 因 得 以 逸 / 令 尹子 文 闻 之 // 曰 / 是 兽 也 / 而 人 有 弗 如 之 者 / 以 贿亡 其 身 以 及 其 家 / 何其 知 之 不 如 麝 耶
《春秋》阅读答案 13
灵公①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国人尽服之③。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④。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⑤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⑦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①灵公:指卫灵公。②丈夫饰:穿男子服装。
③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怖。④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⑤为:指“穿”
27、解释下列字的'含义。(4分)
公使吏禁之曰 使( )
使内勿服 使( )
女子而男子饰者 者( )
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者( )
28、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4分)
29、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
27、使:派遣,驱使,命令。
使:让,允许。
者:的人。
者:。
28、“悬牛首于门”指“禁女子而男子饰”。“卖马肉于内”指“服之于内”。
29、原因: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启示:欲施政于民.要以身作则,才能取信于民。
《春秋》阅读答案 14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③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④,三日,请属⑤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百里奚,曾任秦国的上大夫(相当于丞相),春秋时著名政治家。②鬻(yù):卖。③公孙枝,秦穆公大臣。④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国君。⑤属(zhǔ):委托,交付。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饭牛于秦 ▲ (2)公孙枝得而说之 ▲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划三处)。(3分)
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22.请根据选文内容谈谈百里奚成就功业的原因。(3分)
答案:
19. (2分)(1) 饭:给……吃,喂。 (2) 说:“悦”的古字,高兴。
20.(3分)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21.(3分)如今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呢?
22.(3分)百里奚有真才实学,公孙枝不妒贤嫉能,秦穆公虚心纳谏。
百里奚还没有遇上机遇时,在秦国喂牛,以五张羊皮的身价被出卖。秦国大夫公孙枝得到他而非常高兴,把他进献给秦缪公,三天后,公孙枝请求把国事交给百里奚。穆公说:“买他只花了五张羊皮,却把国事托给他,不被天下人笑话吗?”公孙枝回答说:“相信贤者而任用他,这是君王的英明;礼让贤者,甘心于下位,这是臣下的忠诚。国事交给了百里奚,您能成为明君,我将成为忠臣。如果他确实贤能,国内都会服从,敌国也会畏惧,谁还有空闲去笑话呢?”穆公于是任用了百里奚。其谋划没有不恰当的,办事必定成功。假使百里奚贤能,但得不到秦穆公的重用,一定没有这样的名声。如今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国君渴求贤士,不可不力求广泛。
《春秋》阅读答案 15
阅读理解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1.晏子_______时期_______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2.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春秋、齐
2.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3.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春秋》阅读答案 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魉。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日:“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 加: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2)感激
2、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3、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意思对即可)
《春秋》阅读答案 17
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狐白②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③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⑤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⑥,无言其名。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
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公被狐白之裘
(2)与饥寒者
(3)孔子闻之曰
6.下面句中的“劳”与“逸而知人之劳”中的“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无案牍之劳形 B.劳其筋骨 C.无奔走之劳矣 D.不劳而获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译文: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
8.请你说说文中的景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答案解析:
5.(3分) (1)被通披,穿着 (2)给 (3)听说
6.C(3分)(原句“劳”解释为辛苦,劳累。A、B劳:使动用法:使……劳累;D劳:劳动)
7.(4分)
(1)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2分)
(2)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2分)
8.(3分)
一开始,景公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能体恤天下百姓;(1分)但是他能虚心接受晏子的批评(1分),知错就改,心胸宽广(1分)。
【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得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上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的,看见在乡里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的,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