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咬彩”奇遇记 饺子,大概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节庆主食了,它更是春节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与牛肉、羊肉、猪肉、大葱、白菜、胡萝卜等常见的肉类、蔬菜类饺子馅原料不同的是,有一种极特殊的“馅料”,只会在春节时登场,那就是——硬币。从我记事起,每到春节……
春节“咬彩”奇遇记
饺子,大概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节庆主食了,它更是春节当仁不让的“主角”之一。与牛肉、羊肉、猪肉、大葱、白菜、胡萝卜等常见的肉类、蔬菜类饺子馅原料不同的是,有一种极特殊的“馅料”,只会在春节时登场,那就是——硬币。从我记事起,每到春节,特别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姥姥和妈妈都要找上几枚硬币,反复清洗、烫煮,再小心翼翼地包进饺子。据说,能吃到硬币的人,尤其是头一个吃到的人,新的一年会有好运气、好彩头,这就是民俗中所说的“咬财”或“咬彩”。这样一个颇有仪式感的风俗,成为我温暖、有趣的春节记忆之一。
今年春节也不例外。大年初一中午,当白胖胖、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煮好、装盘、端上桌,一场充满悬念的“幸运大比拼”就开始了——为了更加安全、卫生,妈妈提议,把往年人均一枚硬币压缩到一枚。这样一来,“咬财中彩”的难度就更大了,可这个好彩头的“含金量”也更高了,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期待着自己能成为那个咬到“彩头”的人。
按着往年的经验,塞进硬币的饺子,通常个头比别的饺子要略大一些。于是,爸爸妈妈把看上去大些的饺子夹给姥爷姥姥,姥爷姥姥又把这些“中奖”概率大的饺子夹给我,一家人争着让着,猜着笑着,其乐融融。
有趣的是,今年的“彩头”一直没有“露面”。眼见着盘子里的饺子越来越少,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紧张”,究竟哪只饺子里会有硬币?这只幸运的饺子又会“花落谁口”呢?这时,每当一个人咬下一口饺子,大家就都把目光聚集在他的筷子尖上,爸爸为了逗我们,还故意“呀”的一声,抿起嘴,好像是咬到了硬币的样子,看我们都盯着他,又张开嘴哈哈大笑。
我也夹起一个饺子塞进嘴里,就在这时,我感觉嗓子好像被什么异物咯了一下。我微微一皱眉头:“哎呀,我好像吃到了硬币,而且……咽下去了……”大家都以为我也在搞怪,“别逗了,你肯定没吃到!”“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人把硬币吞进肚子里。”“这怎么可能呢?那么大个硬币你怎么会感觉不到呢?”
我也以为是自己太过紧张产生的错觉,继续吃起来。
然而,当大家把盘子里的饺子吃的一个也不剩时,那枚硬币……居然,真的消失了!大家的目光立刻齐刷刷地投向我,我也顿时慌了神。大家一边安慰我,一边忙活起来——姥姥和妈妈去厨房验证那枚硬币是不是压根儿没有包进去,姥爷说“即使真的吃下去也没有关系”,爸爸给一位医生叔叔打电话咨询……我也渐渐平静了下来,决定顺其自然地“享受”这份猝不及防的“好福气”。
可到了下午,我发现只要稍微做下吞咽的动作,喉咙就会痛一下,仿佛有什么卡在那里。全家人一下又都紧张起来,爸爸带着我去医院检查。X光片显示:硬币并未卡到食道里,但划伤了食道,食道轻微损伤。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医生嘱我回家观察,通常硬币能自行排出体外。接下来的两天,我一直惴惴不安,而那枚硬币最终也不知所踪。
“谁吃到它,谁就能发财,谁就有好福气。”一想到这句话,我就哭笑不得。“好彩头”人人喜欢,可那终究只是个美好的心愿罢了。年俗的生命力,也会在传承中发生改变,明年,我家的饺子里,或许会把一枚硬币换成一粒葡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