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间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民间故事 春节

管理员

摘要:

春节民间故事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

春节民间故事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贴春联和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争花治天下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关于春节的童话故事:老鼠过年

  每到过年,老鼠贝贝就感到特别孤单,因为它平时总是偷偷摸摸。没有愿意和它做朋友。

  松树家要开个新年舞会,贝贝用毛衣袖子为自己安了一个大大的尾巴,装成一只小松鼠去参加。舞会上,贝贝疯狂地跳着舞,却不小心把自己的大尾巴甩掉了。“你不是松树!”在周围人尖叫声中,贝贝逃出了门。

  它又来到兔子家,这次他用巧克力给自己捏了两只长耳朵。可是就在它围着火炉听故事时,巧克力耳朵融化了!贝贝只好狼狈地跑回了家。

  刚到家不久,松树和兔子就找上了门:“贝贝,到我家过年吧。”

  贝贝红着脸把以前偷的松子和胡萝卜还给它们:“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偷东西了。”

  “我们相信你。”松树和兔子异口同声地说。贝贝笑了,这种感觉真的很温暖。

  关于春节的童话故事:福气糕

  有一只福气猫,过年的时候,他会出去送红包。红包里面有一句祝福的话:“恭喜恭喜,新年福气!”收到红包,新的一年里,会有很多很多的福气。福气猫知道大家都在等他,走了一家又一家。他把红包悄悄放在孩子的床头,把福气带给每一个孩子。

  走了一家,又一家,红包送了一个又一个。天快亮了,福气猫走到了年糕师傅家里。年糕师傅还在不停地做年糕,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辛苦的年糕师傅应该有最多的福气,可是,红包已经送完了。福气猫不停地给年糕师傅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儿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

  年糕师傅笑嘻嘻地端来年糕,送给福气猫。福气猫还在一个劲地鞠躬:“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一不小心,福气猫的脸贴在了年糕上。“哈哈……我的年糕成了福气糕啦!”年糕师傅喜欢得满脸都是笑。

  年糕师傅那么开心,那么喜欢。福气猫给每一块年糕都印上自己的笑脸。他一边印,一边对着年糕说:“恭喜恭喜!”每一块年糕都成了福气糕。

  “劈劈啪、劈劈啪……”天亮了,家家户户都起来放鞭炮。年糕师傅给大家送去福气糕。

  福气猫的笑脸印在年糕上,好像在对大家说:“恭喜恭喜,新年福气!”买了福气糕的人,都把钱放在红纸包里给年糕师傅。年糕师傅收到了很多很多红包,大家都说,最辛苦的人,应该是最有福气的人。

  从那以后,大家都把年糕叫作福气糕,把年糕师傅叫作福气师傅。

  福气猫喜欢说:“恭喜恭喜”,我们小朋友还会唱“恭喜恭喜”呢!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驱赶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民间故事:春节守岁

  春节守岁,春节为什么要守岁呢?查字典故事打大全为读者解答:

  守岁:除夕之夜,合家点灯熬夜,辞旧岁,迎新年,俗称守岁。守岁有许多活动,如吃饭、做游戏等。图为古代女性玩牌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