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记忆作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作文 春节 记忆

管理员

摘要:

【精华】春节的记忆作文合集1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记忆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

【精华】春节的记忆作文合集1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记忆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用诗歌描写了新春热闹、喜庆的成面。我记忆中的春节也不例外,同样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信阳市,春节和别的地方一样,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带有浓浓的年味。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家乡的春节也有独特之处。在小年这天,鞭炮开始噼噼啪啪的响个不停。晚饭过后,爷爷开始祭灶。首先在灶王爷前摆上贡品,恭恭敬敬地作揖、磕头,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天保平安。按照习俗,过了小年,就要洗澡,祛除旧年的病灾,希望来年健康。有句歌唱道,“二十七洗精细,二十八洗傻瓜”。到了二十九,就是大年了,春节最隆重的时刻开始了。

  在除夕这天,我们早上吃过饭后,便开始贴对联。爸爸踩着椅子贴对联,孩子们一刻也不闲着,帮忙拿剪刀,扶椅子。按照传统,下一个环节是是我们最盼望的年夜饭。我们要很晚才能吃,因为“早过十五晚过年”,晚过年寓意着对流年的不舍。当夜幕降临时,大家放完鞭炮,围做在桌前,边吃边聊天,孩子们则兴致勃勃地讲着“年”的传说。吃过年夜饭,晚辈要给长辈辞岁,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向往已久的压岁钱了。除夕夜里,大家要看春节联欢晚会,老人还要守岁。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千家万户同放鞭炮,喜迎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饭吃的是面条和丸子。面条代表钱串子,丸子代表元宝,寓意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收入,能够发财致富。吃完早饭,就开始拜年。大家穿着新衣服,组亲访友,相互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重要时刻。这天,太阳还很高,人们就开始吃晚饭了。寓意是大家早早吃完晚饭,赶快抢收庄稼,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晚饭过后,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打着灯笼到街上玩,边走边哼着儿歌。孩子们还要提着灯笼到鸡窝里照一照,提醒母鸡多下单,早孵小鸡。

  “吃了十五饭,就把庄家干”,意味着过了十五,人们又该各自工作了,年味也渐渐褪去了。

  记忆中的春节,热闹无比,很快乐也很开心。虽然有些累,但记忆中的春节都是热闹、喜庆。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2

  春节带给我的记忆是火红色的,是喜庆的,是热闹的。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大红色的春联,单位大门前都挂起了红红的灯笼,人们到商场里喜气洋洋地采购品种繁多的年货。年货里还有最重要的一件物品,那就是炮。说起炮的.种类那就数不胜数:有绚丽多彩的大礼花,有震耳欲聋的二踢脚,有长长的鞭炮,有小孩爱玩的摔炮等等。

  在过去的春节里,炮带给我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礼花燃放前,包裹着红色外皮,显得分外艳丽;二踢脚燃放时,响声刺耳,格外热闹;鞭炮燃放后,满地残渣碎屑,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和浓浓的火药味。

  羊年春节的记忆与以往有所不同,今年春节来得略晚一些,时已初春。除了大年三十晚上,鞭炮放得热闹一些,其它时间偶尔会听到一阵鞭炮的喧嚣。夜晚的天空也恢复了宁静,月亮和星星显得格外璀璨。空气质量变得更好了,闲暇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着节日中的蓝天白云,春和日丽。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时我在想,鞭炮会不会成为我曾经的春节记忆呢?穹顶之下,给我们一片没有雾霾的净土。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3

  新的一年到了,这个春意盎然的二月里,我们迎来了日思夜想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走亲戚、放鞭炮。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每到春节我都急匆匆的让爸爸带我去买鞭炮。鞭炮的种类可真多,有爆竹、有摔炮、有烟花、有天地两响、还有钻天猴等等。我东挑挑西选选,最后买了一大堆的鞭炮和烟花。大年三十的晚上,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都跑出来放鞭炮,小区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回荡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也拿上了最长的一挂爆竹下楼去了,当我点燃引信后,震耳欲聋的“噼里啪啦”声响了起来,我捂着耳朵蹦啊、跳啊……

  在这隆隆的鞭炮声中,我们不知不觉的迈进了鼠年,这时候,四面八方的烟花都窜入半空中,那一道道美丽的光芒在天空划过,在即将到达天空尽头之时美丽的绽放,像一朵朵盛开的“天花”。我被这幕美丽的画面所陶醉。当这烟花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就突然变的如此清静,这让我回味起那绽放的“天花”,她是多么的美丽啊!

  鼠年的春节给我留下了很多美丽的回忆,放鞭炮成为我心中永远忘不了的美丽画面。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4

  残雪留寒,羊羊得意。不闻爆竹噼啪响;不见亲朋酬酢时;不尝酒肉桌桌满;不觉年味岁岁淡。年逝年来,春去春归,此刻此景,异乡异客。爆竹梦中扰,吊钱上窗,饺子出锅,红包占手,桃符压邪。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紫气东来,春光伊始,愿得来年“喜羊羊”。20xx年2月,我与加拿大寒冬的初次见面,多伦多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春节前夕,难得清闲,伴着窗外雪纷纷,静静地浏览着网上的文章,几分惬意。无意中,“春节”两个字印入眼帘,内心一颤,《北京的春节》-老舍。六年级时学过此文,语言朴素却不乏生动,我至今印象深刻。今日再次拜读,一见如故,备感亲切。虽与今日相隔百年,却毫无隔世之感,望着桌前日历,百感交集,勾起我些许的春节记忆。按照传统天津的春节差不多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最热闹也就是三十儿到初五几天而已。腊八节意味着春节的开始。虽说是传统,但家里一般不怎么熬腊八粥。腊八醋一定要泡的,奶奶家总会提前泡上一大桶,过年时那醋色味双全,一直可以吃到出正月。年前少不备吃的,现今大都是冷冻的食材,加热即食挺方便。奶奶一般会做好素什锦,顿好牛肉、猪肉,炸好丸子,买些酱货置于冰箱,预备着过年。二十四,扫房子。现今大都是钟点工的活,拿一扫帚裹上布,房顶,柜顶无一死角,有扫除一年晦气之意。二十六顿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道酉。老讲究儿,搁在今日定有些许不合适,或许我家唯一按照这个讲究的就是二十九那天,贴道酉。道酉即为如今的“福”字,“吊钱儿”。“吊钱儿”天津的特殊称谓,在市区很常见。象征红红火火,幸福吉祥。若家家户户贴上几张“吊钱儿”,“福”字,总能热热闹闹地映衬出几分年味儿。每年年前,我和爸妈都会去天津古文化街。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配上灯笼及富有春节特色的霓虹灯,像是办喜事,人来人往些许嘈杂,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儿。有的摊位一年就出来这么几天。我总能在戏楼前面空地上,黑压压一片众多卖“吊钱儿”的小棚子找到那个摊,买几年与老板熟。“福”字、“吊钱儿”买几张,大小,贴在哪,我门儿清。有时还会画上一张家里的平面图,都是我一手设计的。再配上一副对联,几盏灯笼,好似家庭庙会一般。小时候爸妈还喜欢给我买华服(汉族传统服饰),一般三十儿穿上,戴上阿哥帽,再配上一双老美华的布鞋,乍一看,大户人家的少爷,甚是讲究。当然到古文化街一定要来上一碗一碗热腾腾的茶汤(天津小吃),端着热腾腾着茶汤,嘴里冒着热气,看着来来往往穿梭于戏楼前的人们,手里拎着刚买的年货,每每此刻此景,说不出的欣喜。二十九的晚上,贴上买回来的“福”字,“吊钱儿”。我享受此过程,搬着梯子满屋跑,能折腾一晚上。爬上梯子,熟练地接过爸爸在下面递给我的擦好牙膏的“吊钱儿”(为揭下来时方便,所以“掉钱儿”都用牙膏沾)。贴时要注意要正面朝外,而且讲究必须是双数。大概摆好位置等待爸爸一声令下“贴吧!”这才贴好一个。立体的“福”字比较棘手,由于胶带固定不住,所以有的时候会拿钉子楔在墙上。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三十总是被楼下的放炮声吵醒,虽说已经是中午,但总是困意十足。懒散地起床,换好新衣服。傍晚原本水泄不通的道路上仅有屈指可数几辆车,整座城市如空城一般。年夜饭在外边吃,我们一大家子,几家亲家也总会聚在一起,管他味道好与坏,一年一次,热热闹闹。小时候吃完年夜饭总闹着要去姥姥家,后来懂事知道初二才是“回娘家”的日子。前几年吃完年夜饭会在小区前面放上几个烟花,阵势不次于焰火表演,那时候总会引来周围居民的驻足观望。近几年,雾霾严重,我也长大,少童年对烟花的神秘感,就不买花。回到家,大人们包饺子,我挑三拣四地看春晚,看看微博,微信,熬到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楼下的鞭炮声络绎不绝,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素馅饺子,象征来年平平安安。压岁钱来喽!“爷爷奶奶过年好!”“大大娘娘过年好!”红包就拿到手。吃完饺子,炮声也渐渐平息,我们就准备回家。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没有一宿不睡的守岁。爸爸一般会去大悲院祈福纳祥,基本年年如此。正月初一的中午去奶奶家吃饺子。下午到舅爷家拜年,这或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正月初一的晚饭是比较丰盛的,奶奶年前精心准备的素什锦、炸丸子、炖牛肉、扣肉到这一天晚上才会出场。晚饭过后,沏好茶水,切好青萝卜,备好水果,支好牌桌,掏出那一年不见光的麻将牌。大人们开始打牌,年年都是爷爷奶奶输的最多,却乐在其中,过年图个热闹儿。我喜欢坐在边上“观战学习”,甚至有时候还是“替补”,一般打到十一、二点就结束。正月初二,天津的“姑爷节”,回娘家的日子。

  这一天是姑爷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姑爷手里肯定要拎着富有特色的“京八件”,马路上人来人往,大都拎着点心盒子。我们一般都是中午去姥姥家吃饭,姥姥也会在年前准备素什锦、炖牛肉之类富有春节特色的饭。“姥姥姥爷过年好”,姥姥姥爷就会把压岁钱拿出来,而且不止一份,因为初一好多亲戚拜年来就把钱给,所以我喜欢初二,收到的压岁钱多。正月初三、初四多以家庭聚会为主。一天“娘家人”,一天”婆家人”。我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听相声。天津人民体育馆,郭德纲每年初三、初四都有天津的省亲专场,其中一天我和爸爸一定会去的,而且票必须是内场的,年年都座无虚席,听相声也成天津人民过年的'一种活动。正月初五这天“剁小人”,俗称“破五”。这天不能串门,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初五回到奶奶家吃饺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菜板剁得叮咚响,向邻居以示“剁小人”。这天过完,春节的高潮部分也就结束。正月初五以后,大都是朋友聚会。我们家一般这个时候都会出去旅行,一般会去南方暖和的地方或者出国。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三、十四这一段时间基本都外地旅游。这一段时间也是春节的“低谷”期。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春节最后的小高潮,这一天都会回到奶奶家,晚饭依旧很丰盛,有鱼有肉。晚上还会把没放完的鞭炮解决掉,这天晚上的炮声会多一些。晚饭过后,大家一起吃元宵。相比年三十,这天总有些许低落,圆月悬空,伴着渐渐消失的爆竹声,这年就算过完。正月十六“遛百病儿”。这一天大伙都会出来溜达溜达,祈求把身上不舒服的地方全部“遛”掉,象征来年健健康康。对于学生来说,那时候应该已经开学。二月二,龙抬头。放学剪个头发,回家吃两口焖子,不知不觉的来到新的一年,春天来。停笔向窗外一看,阳光明媚,光线透过窗户打在屏幕上,有些刺眼。洋洋洒洒两千多字,一篇以时间为顺序流水账,却是对春节满满的回忆,回忆甚多,感触颇多。临近春节,与家人电话闲谈,均抱怨年味儿不足,毫无心气儿。我笑道:年味儿看不见,摸不着,那是种心态,一种感觉。过去年前街上车水马龙,一派国泰民安之氛围,如今年前的马路上总会交通瘫痪,尤其周末,灯红酒路的城市中总洋溢人们年前的那种浮躁,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胡同家家张灯结彩,弄的灯火通明,如今各大商场也是通红一片,年货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总循环着那首《恭喜发财》,再看看拿着广告单精挑细选的人们,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一大家子在年三十聚在一起,吃到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如今各大饭店爆满,除夕晚上的城市如同空城,街上走过弥漫着刺鼻的爆竹味,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当除夕晚上新年的钟声响起,那一声声的拜年短信,那一阵阵的爆竹声,那一锅锅的素馅饺子,也许是年年一成不变,让人们厌倦,觉得年味儿淡。全家团圆的那种气氛;朋友圈晒的各种美食;微博发的旅游照片;除夕晚上那熟悉的春晚;广播里那激昂的拜年声。这不正是年味儿吗?有多少人一边浸在现代的“年味儿”中,一边抱怨“年味儿”没有。“年味儿”其实没淡,只不过是换种形式,就让有的人牢骚不断。现在人们所吐槽的“年味儿”淡其实是对过去简单、幸福生活的一种怀念罢??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年复一年。春节过后也就意味着春天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紧张忙碌的一年又在这个崭新的春季开始。愿诸位在羊年里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5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6

  春节,让我对“家”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时候,我对春节没有什么印象,只知道那几天很热闹,要放很漂亮的烟花,还要穿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放烟花的时候,我胆子最小。妈妈和爸爸会在旁边微笑地看着我小心翼翼而又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烟花。偶尔,他们也会玩兴大发,和我一起拿着手中的烟花疯跑几圈。然后,我们一块儿回家,到客厅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是爸爸妈妈看。那时,好动的我常常在捣乱。我们在大年三十总是玩到很晚,第二天早上,我就能穿上新衣服了。

  在我四岁过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拉着我的`小手,带我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第一次踏上了去老家的路。我对老家十分期待,在火车上我兴奋地叽叽喳喳、问这问那。能把我带回老家,爸爸似乎比我还兴奋,指着窗外的景色让我看,并回答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妈妈只是在一旁笑着,时不时地让我喝点水,或从行李箱翻出小点心让我吃。我的老家在江西一个小村子里。经过十几小时火车和一个多小时汽车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那个散发着古朴气味的小村子。我不认识的或认识的亲戚似乎都来了,和蔼地上来嘘寒问暖。虽然从没来过老家,我却还是感到了一种家的温暖。

  20xx年春节,我们又回了一次老家。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回家的方式是自驾游。旅游刚开始的几天,我们都是早上八点坐上汽车赶路,下午五点左右下高速,进城,找到宾馆住宿,再休息到晚七点,然后一起去看看当地的夜市,逛逛步行街,买点好玩的东西,顺便尝尝当地特色小吃。回到宾馆,先洗漱,可以看会儿电视,之后睡觉。这样悠闲、快乐的生活就像一个流动的家

  到了老家,我们在那停留了三天。三天之中,我和好久不见的朋友互相问候,一起玩耍,一起追鸡玩---谁让我看它不顺眼呢!吃晚饭的时候,我和亲人们聊着各种有趣的话题,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亲情。一切都那么美好。

  说实话,我突然感到我很幸福。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7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七个,小妹也吃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大人就认为说“油”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我就可以写春联。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有时都过完年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馓子不炸、春联不写??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人懒。年初一,也不起早,拜年也不磕头,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春节味淡,人情味也渐渐淡。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8

  有人总喜欢回忆曾经的点滴,有人却想尽量擦除走过的痕迹,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没有对错之分。

  而我显然是前者,明知道过去的已成烟云,还是喜欢回忆,喜欢用笨拙的文字记下一些心情,一些经历,想给自己留下更多记忆。

  春节在家住了二十来天,时常下雨,除了走几家亲戚,几乎都宅在家里,却不会觉得厌倦或者无聊,毕竟家里可以体会到温馨的感觉。

  住在家里重新看了《十八岁的天空》,这是一部我看过很多遍的连续剧,里面的故事虽然与自己的高中生活有差距,但剧中体现的学生气息,总能联想起当时的'成长岁月,追忆远去的青春,想起至今还没有实现的梦想。

  许多剧中的演员那时候刚出道,演技不是很好,因为剧中主题好,学生的懵懂爱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高考的无奈,看得时候可以看到当时自己的影子,从而很受观众的喜爱。

  许多80后看了《十八岁的天空》,看到古越涛和裴佩老师的爱情而选择当老师,这部电视剧还是对人们有些影响力。里面的许多台词,也让我深有感触,比如说“人生是一定要选择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抓在手上,如果这样,你什么都会失去”,人其实很怕面对选择,有选择则一定会失去一些,错过一些,同时又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如果一直在犹豫,不去选择,又会蹉跎岁月,错过机会。

  人有时强迫自己记忆,是怕有一天发现自己很重视的却突然间忘记了,也是怕发现自己不放弃地去珍惜的是那段曾有过的感觉,而不是那个人。我很习惯地去想起一个人,每逢过年整理书籍时,都会安静地阅读那堆她曾经写给我的信件,然后陷入回忆,年少的纯真再也回不去了,只能从当初的文字中寻找那种感觉。

  《十八岁的天空》也有关于安全感的解读,“所谓爱的安全感是来自于怎么去爱别人,而不是等着被人爱。”安全感是恋爱力经常提到的词汇,女生都需要安全感,所以更愿意选择比自己大,足够成熟的男生。我也曾经被人说没有安全感,至今估计自己也没多少安全感,我想安全感也包含物质生活的充裕,可以给对方想要的生活。如果自己足够坚强,而不是脆弱,大概也会对安全感的渴望会少些。

  昨天是元宵节,元宵节过后,新年20xx的喜庆散去,工作进入新的轨道,不管有没许下新年要去实现的愿望,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付出,付出才有收获,才能生存。

  4号是立春,春天也已经悄悄来了,我对季节的变化也是很有感触,春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可是我不知道该期待什么,该来的没有期待也会来,比如春天的花开,燕子的归来。对于生活或者人生理想,不敢去期待,害怕美好结局美好到来而失望。

  我很少说豪言壮语,也不习惯去空谈未来,规划的太完美,如果没有付出实践,想要的美好终是泡影。只有当自己实现了,然后再说自己的当初的梦想,才不是大言不惭。

  季节的变化中,生活尽管平凡,还是选择去记录。希望每次回首的时候,年轮留下斑驳的印记,可以读出曾经的感动和欣喜,就算曾经的苦涩,经过时间的酿造也会变得甜蜜。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9

  春节,对于我来说,就是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还能得到不少的压岁钱。

  眼看春节就要来临,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三十的年夜饭,门上的春联也都换上了新装,大街上张灯结彩,一副喜气洋洋的场面。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子人,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的笑声从塞满饺子的'嘴里发出。这次春晚最具特色的,就是抢红包了。我们每人拿着一台手机,对这电视拼命的摇,可结果却不怎么好,可是,却很开心。

  不一会儿,零点得钟声敲响了,我和爸爸下楼去放炮,楼下已成了炮的世界。鞭炮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耀眼的烟花打到空中,空中展现出了一朵绚丽的花朵……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我又长了一岁,新的一年里,我要学的懂事,不用妈妈再帮忙了。20xx,加油!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10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窗外一声声炮竹声,是那么热闹,夜空下的星星闪闪发亮,为冬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街上到处挂满灯笼,人人穿着新衣,是那么漂亮,孩子们穿着大红新衣,手拿冰糖葫芦追逐着,大街小巷到处充满新年的味道。

  “叮咚!”是12点的钟声敲响了,又一年过去了,我们怀着兴高采烈的心情跨进寺庙。一座座金碧辉煌的雕像耸立在眼前,我拜了拜菩萨,他们把花生、水果、甜品摆在桌子上,供菩萨享用。这时一缕烟花升上了天空,“嘭”的爆炸开了,刹那间,五彩缤纷的烟花像一束彩虹悬挂在星空。随后我拿了一只蜡烛点燃了火源,来到一座房内,屋内灯光通明,一只只蜡烛整齐的摆着,星光灿烂,仿佛置身在热气腾腾的包子店。瞧!这正是为我们的美好新生活而庆祝呢!父母在烧香、拜佛,他们在为我的学业、成长、健康而祈福。

  拜完以后,我们开始吃起了香喷喷的年夜饭,一个香蕉炒肉、鱼头炒葱,“哇”真想咬上一大口。我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夹起肉往嘴里塞,辣辣的,直沁心腑,一鼓牛肉汁袭卷全身。爸爸说:“慢点,别吃太快。”我边咬牛肉边说:“好吃。”这时又上了一个菜——“鸡翅。”哇,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大菜,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吃着。不久,桌上的菜一扫而空,我满足地打了一个饱嗝。

  吃完饭,我躺在床上,而妈妈还在洗衣服,我顿时感到身为父母的劳累。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在这个五彩的、充满快乐吉祥的烟花夜晚,跨过了旧岁,迈进新的`一年,这夜晚是多么美好。而我在心里则许下的愿望:那就是快快长大帮助爸妈,使他们不再劳累。他们总是把最好的心愿寄望于我,把最好的东西给予我们,让我们的童年的每一天,都像过春节。

  “噼哩啪啦……”炮竹声声,我的感念也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