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音汉互写。(4分) 蟠龙()嶙峋()憧憬()雾凇() 嫉d()zhn()酌素tun()飞sh()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差使(chi)狼藉(j)簌簌(s) B.擦拭(sh)颓唐(tu)蹒跚(pnshn) C.琐屑(xi)晶莹(yng)举箸(zh……
初二语文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音汉互写。(4分)
蟠龙()嶙峋()憧憬()雾凇()
嫉dù()zhēn()酌素tuān()飞shù()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差使(chāi)狼藉(jí)簌簌(sù)
B.擦拭(shì)颓唐(tuī)蹒跚(pónshōn)
C.琐屑(xiè)晶莹(yíng)举箸(zhù)
D.迂腐(yū)赋闲(fù)踌躇(chóuchú)
3.下列句子中没有反义词的一组是()(3分)
A.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都收在了眼底。
B.生活教会了我们宽容,困难教会了我们坚强,时间教会了我们珍惜。
C.又一道坎横在了他的面前,是前进,还是后退?他想了很久。
D.当我登上泰山之巅时,我才发现了自然的伟大,个人的渺小,其实人类一直都在自然的主宰之中。
4.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4分)()
人物略不相睹皆披发文身
而旗尾略不沾湿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仅如银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5.下列句子中属于感叹句的一项是(4分)()
A.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B.接着开始造台阶。
C.我们家的台阶低!D.这人怎么了?
6.下列画线词语上的引号的用法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4分)()
例句: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A.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占领”了。
B.那些人侵的生物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C.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D.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7.结合具体语境,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4分)()
A.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取得了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培育的科研成果。
B.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C.为了揭开固氮酶结构的奥秘,人们继续进行了大量的考查和研究工作。
D.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8.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4分)()
①还有摇荡的水草
②游人从桥上望去
③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②③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
我们家的台阶低!
【摘要】“初二语文基础知识期末模拟考试题”本文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期末试题,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19分,其中1、4、11题为2分)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淳(chún)朴招徕(lái)馈(kuì)赠炽(zhì)热藏污纳垢(gòu)
B.蜿(wān)蜒禁锢(gù)吞噬(shì)稽(jī)首众目睽睽(kúi)
C.缄(jiān)默狩(shǒu)猎发怵(chù)黝(yóu)黑龙吟凤哕(hùi)
D.媲(pǐ)美笃(dú)信干涸(gù)执拗(niù)相形见绌(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矫健葱笼园满成功难以置信B.憔悴藉贯重峦叠嶂谈笑风声
C.晒笑殉职杳无消息莫忠一是D.门楣执拗痛心疾首顾名思义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B.“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C.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都是俄国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纪伯伦、星新一、利奥波德分别是奥地利、美国、日本、黎巴嫩作家。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B“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
D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6、下面古诗句描写的景色不同的一项是()(1分)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语意最连贯的是():(1分)
①、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9.阅读第一~三段,回答问题。(4分)
把“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改为“这句话他说了好多遍”好不好?为什么?
(2)这两个段落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0、选段中加点的“专注的目光”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11、说说画线的句子里“垒”字的含义?(4分)
12、父亲为盖新房准备了大半辈子,这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B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C不足为外人道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复前行渔人甚异之
不复出焉初极狭,才通人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欲穷其林
咸来问讯欲与天公试比高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文中ABC三处依次补出的省略内容,最合乎文意的一项是(4分)()
A.渔人村人你(指渔人)B.村人村人这儿的.情况
C.村人渔人这儿的情况D.渔人渔人你(指渔人)
16.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渔人)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一(有的人)就要回家摆酒杀鸡做饭。
C.遂与外人间隔。-一于是同非亲非故的人隔离开。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三)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二十里啊!
三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成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三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三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三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
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十五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7.第一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18.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4分)
19.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似的皱纹”“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不超过12个字)(4分)
20.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5分)
三、作文(40分)
21.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期末检测(二)
1.略2.B3.B4.C5.C6.A7.C8.D9.(1)不好。原句更能突出父亲重复这句话的次数多,更能表明这是父亲的一块心病。(2)好强,有自尊心。10.非常羡慕高台阶的人家,向往着自己也能盖起这样的房子。11.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穿坏的草鞋之多,他为了建房付出了艰苦的劳动。12.农村的生产力还很落后。表现出对艰苦生活的农民的同情。13.A14.A15.B16.D17.不能。。。好像”一词是“我”的自我感觉,其实父亲还是很爱“我”的,只是“我,,年少无知,并未察觉、体会到。若删去则表达不出此效果。18.为后文表现深沉的父爱作铺垫。19.父亲辛勤劳动,历尽艰辛20.说明对父亲的行为的理解和感动。21.略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初中>初二>语文>初二语文试题
【摘要】“初二语文期末综合能力检测题”本文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期末试题,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A级题
1、说出下列雅号是哪位诗人的?((A李白B杜甫C王维))A、诗仙B、诗圣C、诗佛
3、填空:(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主要通过()()()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一句千古名句,你知道他的出处吗?(唐朝诗人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5、下列名言是谁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6、写出下列诗句的上下句:(A正是江南好风景B春蚕到死丝方尽C人生自古谁无死)A、(),落花时节又逢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留取丹心照汗青。
7、猜谜语:(梅花)墙角一支花,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猜一花名)
8、脑筋急转弯:(A人山人海B可能地图上C电脑)A、什么样的山和海可以移动?B、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了东京,这可能吗?为什么?C、谁的脑子里记的东西最多?
9、猜成语:(缺衣少食)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10、“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一句是什么?(西湖歌舞几时休)
11、在文学史上有“二安”并称,请问“二安”指的是哪两位文学家?(李清照,易安居士,婉约词代表人物;辛弃疾,字幼安,豪放派代表人物)
12、“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谁之口?(英国诗人雪莱)
13、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chúbǐngshē)A、雏()形B、禀()告C、奢()望
14、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濯姊躏)洗zhuó()zǐ()妹蹂lìn()
15、下列作家、作品、年代、体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D)A.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古诗B.王湾——《次北固山》——唐朝——五律C.辛弃疾——《西江月》——宋朝——词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代——词(应是散曲不是词)
16、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A.间隔挑拨离间B.陵墓三棱镜C.恶心憎恶
17、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直——执踏——沓事——是振——震)仗义直言纷至踏来各行其是震耳欲聋
18、下面的诗句,没有使用对偶手法的一组是:(C)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C.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9、填空:(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野草》)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 )、( )、( )。。《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 )。
20、填空:(印度《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 )。
21、填空:(谢婉莹《繁星》)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 ),福建长乐人。《纸船》选自( )。22、填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 )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