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檄而定成语解释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檄而定成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 传檄而定 拼音: chun x r dng 简……
传檄而定成语解释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檄而定成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
传檄而定
拼音:
chuán xí ér dìng
简拼:
cxed
解释: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示例:
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近义词:
传檄可定
语法:
作谓语,指不战而胜
成语接龙:
顺接:定乱扶衰、定于一尊、定倾扶危、定光佛杖、定向培养、定国安邦、定时炸弹、定武兰亭
顺接:把持不定、仓皇不定、持疑不定、迟疑不定、踌躇不定、出神入定、传檄可定、传檄而定
逆接:不可言传、不见经传、大肆宣传、代代相传、非人不传、话不虚传、火尽薪传、捷报频传
逆接:传三过四、传世之作、传为佳话、传为笑柄、传为笑谈、传为美谈、传之不朽、传之其人
成语故事: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刘晔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主角有两个,分别为曹操和刘晔。原文如下:
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这段话的大意是:刘晔对曹操说:“当年明公您带领五千步兵,诛杀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全国的九个部州一百多个郡,您统一了十分之八,已经威震天下,连海外诸国都感到非常惧怕。如今攻破汉中,蜀人望风心惊,城池要塞连连失守,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刘备是人中的豪杰,有计谋但行动迟缓,得到蜀地的时间不长,并未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如今您攻破汉中,蜀人都非常惊恐,形势的发展会自动倾覆。以您的聪慧明智,趁着有利时机大兵压境,没有不能攻克的。
如果行动迟缓,那么善于治国的诸葛亮担任丞相,勇冠三军的关羽和张飞成为大将,蜀地民众就能得到安定,他们再凭借地形优势坚守,再想进攻就难以取胜了。现在不向他们发动进攻,以后必成后患。”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刘晔的这番话中,叫做“传檄而定”,意为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曹操攻破汉中之际,刘备占领益州仅有一年时间,刘晔所说的“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是实情。此时曹操如果按照刘晔的建议出兵益州,刘备集团必将面临严峻挑战。只可惜曹操没有采纳刘晔的建议,不仅撤回中原,同时还派不善于防守的将军夏侯渊镇守汉中。
数年之后,刘备兵发汉中,斩杀夏侯渊,逼得曹操不得不再度率部返回汉中与刘备决战,只可惜为时已晚,最终曹操不得不将汉中拱手相让。至此,刘备集团也迈向了鼎盛时期。从“传檄而定”这个成语故事及后来历史进程来看,刘晔这位谋士的预见性可谓相当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