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乐理基础知识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乐理 基础知识 传统

管理员

摘要:

传统的乐理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小编介绍了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

传统的乐理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小编介绍了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一、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概况

  对于每一名新入门的传统音乐学者而言,首先要学习和了解的知识莫过于“基本乐理”。所谓基本乐理,是指有关音乐的基本理论或基础知识。从国家这个角度出发,传统音乐可以分文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传统音乐。所谓中国传统音乐特指在二十世纪以前,于中国境内形成和发展的音乐形式,其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种类型。中国的传统音乐与西方的传统音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种联系与区别与我国采用的三分损益律和西方采用的五度相生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分损益律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律制,是中国律学史的“律制鼻祖”,而五度相生律是西方律学史的“乐制鼻祖”,这两种律制的联系,成为传统音乐的教学以西方传统乐理知识为主要范围的主要因素,但二者的区别又在提醒着当代的传统音乐学者,尤其是传统音乐的教育教学者,必须充分认识两种律制的不同,从而摒弃“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谬误,以促进本民族律制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吸收与借鉴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成果,进而促进本国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

  二、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的研究现状

  普遍选用的教材如李重光主编的《音乐理论基础》,其编著出版的时间是1962年,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还有董忠良编著的《基本乐理教程》,虽有“音乐理论”的美称,但其中也不乏暴露出大面积的欧洲传统音乐的乐理色彩,且内容比较混乱,结构不够完整,语言不够简明。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讲述国内传统音乐的始祖教材――杜亚雄编著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本应该在国内得到推崇,但是后期的实践证明,由于书中存在很多错误性认识(最典型的莫过于“无处不活”和“无处不死”的论点,由于从根本上有违唯物辩证法的“适度”原则,割裂了中西音乐的相同之处,夸大了音乐的个性,而受到以周勤如为代表的大多数学者的驳斥),再加上受西洋乐理藩篱的桎挎,和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导致其在国内得到推广和使用的议程也就不了了之。之后,杜先生又苦心励志8年时光,推出了他的新作《中国传统乐理教程》,不能否定,该书与其他的诸如董忠良、崔宪等人编写的《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和施咏编著的《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发行)都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指导,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乐理教学做出的突出的贡献。但是,《中国传统乐理教程》的内容实则仍拘泥于西方乐理的条条框框,并没有站在东方人的角度,采用综合性的思维方法,走宏观审视之路去描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乐理。而且,在实践的运用和操作上,也不尽如人意。许多的基层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职业音乐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教材,基本乐理的思考理念和研究的方向仍是围绕十八-、十九世纪德奥古典音乐,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音乐的乐理体系并没有形成。

  三、区别东西方传统音乐的乐理结构

  东西方不同的律制导致了不同的音乐形态,而由于我国采用的三分损益律和西方采用的五度相生律之间的联系(例如二者都对十二平均律的发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中西方音乐文化变得更加容易渗透和融合,相反的二者之间的不同让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不同地区或国家间由于律制选择的不同而产生的精彩纷呈的音乐艺术形态。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乐理知识时,也要秉承合理借鉴的态度,防止照搬照抄,全盘西化,也要杜绝固步自封,刻意贬低西方和高估自己的不良文风。构建我国传统音乐的乐理框架,应该更加注重我国传统音乐的特殊规律,以区别于西方人分析式思维模式的综合性思维模式,取代从音的性质、音高、节奏、节拍等音乐技术细节出发而从宏观角度着手,在明晰“宫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与音乐相关的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等多种形式,渐渐步入到技术细节层面,进而增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

  第一讲 音的概念

  第一节 音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

  第二节 音的分类

  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

  “音”大体又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

  1、乐音(musical tone)

  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并有准确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乐音”。

  2、噪音(noice)

  没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动即无规律又杂乱无章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 您明白了吗?

  第三节 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可以分为:高与低、强与弱、长与短,还有音色等几种。

  由于音的性质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会产生出不同的乐音来。使我们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旋律。也通过不一样的音色,让我们辨别出哪一种声音是由钢琴弹出来的,哪一种声音是小号吹出来的。二胡和小提琴同样都是弦乐器,可是它们的声音又各自有所不同。也可以区分人声,哪些是女高音,那些又是男低音等等这些不同的发声体,你会发现: 音的性质在音乐领域里的意义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第二讲 乐谱的知识

  乐谱的知识——什么是乐谱

  第一节 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

  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比如我国优秀的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他从小爱好音乐,勤于学习,既能唱又能演奏,当时当地的乐器样样精通。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演奏和演唱。他能奏“十番鼓”,“十番锣鼓”,又掌握许多民间唱腔,还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和一些优秀的民间唱腔,他所创作演奏的作品,个个是精品,但由于生活所迫,流落街头,成了一个街头流浪艺人,受尽欺凌与压迫,受尽了折磨,刚刚解放就病故了,仅留下了有限的曲目,带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人世,再没人记得这些。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失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遗憾。

  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乐谱的分类

  我国早在古代就发明了乐谱。记谱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公元九世纪我国唐五代世俗歌舞音乐的琵琶伴奏谱手抄本《敦煌曲谱》、《敦煌卷子谱》,曾经广为流传的《工尺谱》,古琴演奏用的《古琴谱》,锣鼓用的《锣鼓谱》等等,这些古老的乐谱有的还延用至今。现在我们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还在研究它们。此外还有现在仍广为应用的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熟悉的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简谱》。以及国际上流行通用的《五线谱》等等。

  五线谱的优点

  《简谱》的优点:它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如果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简谱就不那么方便易读了。

  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如谱例1)很容易识别。视觉非常清楚。其次在表示旋律方面尤其是高高低低的众多音的形态更是一目了然(如谱例2),就好象站在我们面前的一排排的人,哪个人高,哪个人低,而哪些人胖,哪些人瘦,都是很明显的,一眼望去很容易辨认。因此在国际上广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