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实践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赤壁 实践 教学

管理员

摘要:

《赤壁赋》教学实践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一定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教学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学实践,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课文特点  1、本文是苏……

《赤壁赋》教学实践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在过去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们一定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教学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学实践,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课文特点

  1、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融合了作者的佛道思想,表达作者要超越世俗名利,尽情享受自然,与自然同在的心情。

  2、文章语句优美,以骈为主,骈散结合,在整齐中富于变化,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3、这篇课文,文章注释比较详细,且要求课后全文背诵。显然文言文惯用的串讲法在这里显然是不太适用的。

  二、处理方法

  1、第一课时:系统的介绍苏轼:

  要点:

  ⑴ 科举入朝动天下,反击变法,外调杭州、知密、徐、湖州,乌台诗案遭受牢狱之灾。

  ⑵ 侥幸保命被贬黄州个性趋于内敛成熟,调往汝州。

  ⑶ 哲宗时高太后执政被招回朝,不满保守派作为自调杭州,被贬惠州(当时朝廷重要政治犯的流放地),继又贬至海南琼州(俗称天涯海角)。

  苏轼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以其达观和智慧、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始终保持了天真自己的本性。希望同学们能像苏轼一样,能有笑对困难的勇气。

  2、第二课时:

  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⑴ 师示范读(有待加强)。

  ⑵ 生散读两遍:

  (我一直觉得课堂上散读比集体朗读更利于生思考感知)

  解决问题:作者按照乐──悲──乐的线索结构全文,请说出谁乐,谁悲。

  参考:苏子乐,客悲,苏子(与客)乐。

  ⑶ 分组合作解决乐甚?悲甚?乐甚?

  (第二个“乐”是全文的高潮,以议论为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宜分配较多较充足的人力)

  参考:一乐──景美、事雅(饮酒诵诗)、神怡

  二悲──世界永恒而人生短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曹操)

  三乐──“我”与自然同在(物与吾皆无尽也)

  超越世俗的`名利权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尽情享受自然(吾与子之所共适)

  ⑷ 生集体朗读全文。

  ⑸ 超越世俗的清风明月:

  欧阳修做《沧浪亭》诗:清明月本无价,可惜只需四万钱。

  同理,退思园的游廊的镂窗上用石鼓文刻:清风明月不需一钱买。

  3、第三课时:

  学习一种背诵方法(分段进行):

  ⑴ 方法介绍:情境联想法。

  开始背诵时先不忙逐字逐句的记忆,而是将作者描绘的景物一样一样的在脑中再现,再利用本文多用对偶句的特点加以辅助背诵。

  ⑵ 备注:这种方法是需要学习的,生需要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这项转化要由师帮助生完成且过程要加以强调。

  ⑶ 第一段:

  先明确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之下。

  人物:苏子与客。

  事件:泛舟游。

  场面:清风、酒、诵诗、(少焉)月、露。

  心中景:驾船飘飘而去。

  第二段:

  先背四句歌词。

  (我划着桨在月光下逆流而上,心中想的却是远在天边的美人。)

  再背几句箫声。

  第三段:

  写曹操的三句话,第一句生已有积累一带而过;第二句想象“郁乎苍苍”的山川,想到赤壁之战;第三句想象曹操攻下两座城池(荆州、江陵),气势不凡的向东而行船多(舳舻千里),人多(旌旗蔽空),曹操站在船头酾酒赋诗。

  第四段:分层,骈句。

  ⑷ 第二种背诵方法推荐:

  词语连缀法──每句记一个重点词语,3~4个词为一组,然后连缀成句。

  ⑸ 完成情况:一课时不能背完全篇,可完成至写曹操的第三句话。

  三、教学后记

  1、这篇课文花的课时较多,但我觉得花一课时来系统的介绍苏轼是极有必要的。它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笑对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苏轼的经历和性格对理解文章的主题是大有帮助的,再有了解苏轼是一个高中生的必修课。实际教学中我大约花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

  参考文章: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文人”

  2、二、三两个课时设计思路清晰,目标集中,完成情况也较好,特别是以背带讲是一次较好的尝试。只是背诵课堂上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太热心,有一两个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这还需课后进行一定的了解,要和生个别交流这种背诵方法的利弊。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体悟和鉴赏文章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3、理清本文结构和感情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

  1、学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理清本文结构和感情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1、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理清本文结构和感情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上节课自学情况导入本节课教学。

  二、讨论解决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1、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2、老师点拨讲解语言难点。

  三、展示学习讨论结果,了解学习情况:

  1、老师对重点问题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互相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3、教师点评、补充、总结讨论的结果(也可让学生总结)

  附:本文重点文言语法举例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

  东望武昌——名作状

  特殊句式: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何为其然也——倒装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被动句

  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一词多义:

  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向远处看)

  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月缺)

  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

  四、研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

  1、总结本文各段的内容。

  2、文中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附:参考答案要点

  1、总结本文各段的内容。

  答: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第四段,写作者针对客之感慨陈述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见解。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2、文中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第一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第二段由“喜”转“悲”。第二段“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但喜极生悲,从客人悲凉的萧中透出了极“悲”之情。第三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第四段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第五段感情转悲为喜。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阶段2—知识梳理”练习2翻译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