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诚信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诚信教育论文1 摘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
诚信教育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诚信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诚信教育论文1
摘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探究实践,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品德与社会课要注重学生课内课外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课堂上激趣引思,让学生热情洋溢、充满灵气地走进文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质疑学习,达到知情、明理、导行的教学效果;课外能学以致用,通过小组观察、调查、分享评价来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激活学生灵性,使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整合,让品德课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绽放着生命的色彩和活力,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知行合一;实践探究;生为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0条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引领之下,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再是老师对学生“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而是更加强调学生用合作讨论、探究实践等多种不同方式主动学习。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紧扣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以此激活学生灵性,使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整合,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一、知为先导,激活灵性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兴趣是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学习的前提,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它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新鲜”“刺激”的导入,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下学习。如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鲜活灵动的道具感知,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在教学《世界风情》一课时,教师带着“南瓜灯”“女巫的扫帚”等道具进入课堂,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老师再生动地讲述万圣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如临其境,充满好奇,这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想搜集更多的不同节日信息。学生通过查阅对比“圣诞节”“妇女节”“啤酒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由来,体会独特的庆祝活动和大型的场面;通过欣赏悉尼歌剧院、威尼斯的水城、布拉格——跳舞的房子、倫敦——小黃瓜形大楼等奇特的建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整个课堂化情为境,让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教学氛围中,深刻感受世界各国节日的丰富内涵,领略到各国名胜的风光绮丽及建筑的雄伟壮观。
教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根据个人兴趣自选学习任务,进行探究交流,分别从世界各地的节日盛会、饮食文化、风俗民情、名胜古迹、建筑文明等方面进行查找,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接着,学生进行汇报展示,呈现学习成果。不少学生还把搜集到的材料做成PPT、手抄报、视频呈现给大家欣赏,小组互评,最后教师再点评。在同伴和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同时,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更深更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梦想”去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这样的课堂备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依据教材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外,还要通过具体的课例,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就教学中的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探究,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析疑明理。
又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要相互尊重,老师请学生代表穿着不同民族的服饰上台朗诵诗歌,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是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从不同的民族服饰,判断属于哪个民族的人。再分小组讨论:各个民族的分布状况怎样?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否一样?并举例说明。这样的教学风趣艺术,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明白如何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使明理得到强化。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明理是重要环节,只有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教学过程才富有情趣和感染力,学生才会真正接受所讲的道德观点,提高道德认识,并逐步内化。
二、生为主体,行为根本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提到:“品德与社会在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复杂性的同时,面对少年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积极引导他们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实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应巧妙地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方法来深化教材、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学校等方面的资源,善于把社会中的新信息、新的科技成果、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吸收到教学中去,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更要鼓励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如教四年级下册第7课《谁知盘中餐》这课,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农田中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看着一颗颗稻谷翻晒、去壳、经过一系列工序才成为我们碗中吃着的大米,甚至可以让学生戴上手套,拿起镰刀,跨进稻田里割一割稻草……这样的实践活动肯定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什么叫“粒粒皆辛苦”。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护地球家园》,我们可结合读本《玩转垃圾分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把家里的垃圾分类并拍照,遇到困惑的物品不知道如何归类时,还可以在班里向其他同学提出,一起讨论解决。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去进行垃圾分类,并向身边的人进行教育、宣传,由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由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再如,教四年级上册第3、4课《逛商场》和《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时,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也可与家长一起到超市看看,尝试购物,观察商品的不同特征,如“包装设计”“出产日期”“制造标签”“成分标签”“价格”等等,通过小组成员的观察、比较、讨论和资料搜集、整理,学生对商品的了解更加清晰,知道商品是如何分类陈列,如何识别防伪标志,辨别食品的保质期,购物的多种付款方式,以及作为消费者应如何维权等。
实践与行动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我们带学生走出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也是需要引导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取小组合作、家长带领、学校集体组织、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但这也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提供感知不同材料、用不同视觉看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学习资料的情境,如思考、作计划、分享、操作和评价等,帮助学生把在品德与社会课的研究中获取的事实资料运用到具体情境中。
三、知行结合,评价导航
品德与社会课的难处在于如何理解“引导”和“提升”。教師如果只满足课堂教学活动显然是不够的,课堂上的启发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实践探究,实现“从生活中来”,又要把实际生活中对品德与社会的体会和认知带回课堂进一步深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所感所想得到提升,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又“回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产生知与行统一的教学效果。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如上述的教学案例,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以小组形式完成自己选定的任务之后,又将自己的成果带回课堂,与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展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和他人提出的观点和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尊重并积极回应他人的质疑,并帮助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因此,从课堂中走出去,在实践中获得的认知又将回归到课堂,互相促进,加深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抓准课程与生活的结合点,尊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对事物的态度和体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其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每一个小组的成果展示结束之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反馈,表达不同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小组与小组间互相促进学习的目的;而教师更要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现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心理倾向,给出真实、可信、公正、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上要做到多元化,既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又包括老师对小组、个人的评价,更可以让学生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成果。通过公开公平、和谐的评价与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比如,每个单元教学均可结合《禅城区小学品德与社会自主“认知·讨论·体验”评价表》进行评价。根据学生所做的项目,或搜查资料、或模拟表演、或辩论会、或实地小调查、或小记者采访等,进行自评、师评、互评、家评。在每一个项目的评定中,充分体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性,逐渐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融入社会、学习做人。因此,强调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教学活动再现生活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感悟到怎样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道德问题,逐渐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为他们今后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基础。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离不开实践活动,在课堂中获得启发,走出课堂进行社会调查、互相合作、探究实践,又回归课堂加深认识,最终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入社会,开创自己的人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师也要审时度势,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的灵性,使品德课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绽放着生命的色彩和活力,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合理的道德认知结构,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张茂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诚信教育论文2
学生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这一使命,身为班级的管理者,将诚信教育融入其中,正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诚心干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重要手段,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对中职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职校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部分人突出强调的是个体利益的完全实现,而对于社会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乃至国家利益则少予关注,这些因素也导致了学生对诚信概念的模糊,不讲诚信也可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不断蔓延,对学生心灵的侵蚀不可小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人格缺陷越发明显。
(二)家庭对诚信教育意识的淡薄
每一个家庭都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对于学生思想意识,道德修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校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受家长自身文化程度的局限,对其不诚实行为的引导方式不科学,不到位,对其不规范的行为不重视,家长对孩子某些不诚实的言行容忍度不断放宽,也容易导致其诚信的缺陷。
(三)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教育既包含学历教育也包含职业培训,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学校。在现实社会中,学校由于面临着留住生源和学生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困扰,往往偏重于认知教育,德育教育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德育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存在着教条化、空洞化的倾向,缺少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2.德育教育常与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弱化了道德的控制功能。3.对新形势下德育教育与行业结合不够,缺乏时代感和创新性。
(四)学生自身对诚信认识不够
中职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受自身阅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对社会现象认识和价值取向理解不够全面与完善,容易受到社会一些消极现象的负面影响,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要求相背离的行为,以致出现诚信缺失问题。
二、将提升学生诚信教育视为班级管理之灵魂
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一切道德赖以维护的前提。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唤起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品德和行为。我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以“诚信为本”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形成常态化,组织班团干部详细制定开展“诚信为本”主题教育活动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动,在班级中有了良好的收获,班里充满正能量的事情多了,受学校及上级部门表彰的优秀学生多了,晚自习时间教室里看书的学生多了,班里的环境变美了,学生脸上自信的笑容更灿烂了。以“诚信为本”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是人安身立命之本
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对诚信的内涵和功能有了更深度的理解,懂得诚信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及能否在社会上立足、行事通达的凭证,更是道德人格的必备条件,是做人最起码的品质,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用鲜活的事例启发学生懂得,事业能否得到成功根基是建立在人的道德诚信之上。
(二)加强学生个体诚信修养与实践
号召全体同学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需要你帮助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真正体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和满足感。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自己的言行中要做到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被别人信任的感觉是幸福的、美好的、快乐的。
(三)帮助学生懂得诚信修养的方法
诚信是由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点滴慢慢积累而成,诚信不应是虚无的,它是我们每天行为琐事串起来的珍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生活细节中践行诚信,将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融入到每天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诚信教育要涧物细无声,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重实情,说实话,用真理和事实说服学生,开导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启迪自我觉悟,升华思想境界的效果。情感上要对学生真诚相待,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通过师生间情感交流来完成,有无实效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的融洽,方法上的灵活性和科学性。通过主题班会、学生演讲、征文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用心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诚信教育过程中来,在班级里形成良好学风,将诚信之德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使命!
诚信教育论文3
论文关键词:医学生;廉洁教育;诚信教育;诚信缺失
论文摘要:诚信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夯实廉洁教育的道德基础,才能使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继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列举了当前医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并结合笔者所在医学院校开展诚信教育情况,对如何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了论述。
1.加强诚信教育对于推进医学生廉洁教育之重要意义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诚信教育是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这说明培养大学生的诚信人格,在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廉洁教育目标的根基。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以医学专业知识区别于普通大学生,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对疾病束手无策的患者,如果他们诚信缺失、不负责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医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诚信品格显得尤为必要。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举政之要"、"进德之首",而廉洁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人生大纲"等。从道德教育和道德生长的规律来看,诚信是进德修业之本,廉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正如《大学》所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诚信向来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正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因此,开展医学生廉洁教育,必须要立足于诚信教育。
2.医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医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虽说绝大多数医学生诚实守信,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原因,医学生的诚信危机日益突现,其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中有些学生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伪造数据、论文剽窃;在实习中有些学生并没有仔细询问采集病史,也没有具体实施体检,书写病史时纯粹瞎编乱造,敷衍了事,还有个别学生在实习时就收取红包,拿药品回扣,帮药商宣传;在求职中简历掺假、伪造证书、伪造学习成绩、夸大自我介绍;在经济上恶意拖欠学费、不择手段争取助学金、恶意拖欠助学贷款。
3.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探讨
针对目前这些医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加强诚信教育刻不容缓。作为一所中医院校,我校主要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将廉洁诚信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在第一课堂,通过"两课"和专业教育,将廉洁诚信教育"入耳"、"入心"、"入脑",还充分利用自身中医传统文化优势,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等特色课程,将"大医精诚"思想贯穿于中医教学的始末;在第二课堂借助党团主题活动开展了诚信考试、诚信还贷等签名活动及一系列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所进行的各项诚信教育活动,组织部门分散,没有形成体制,距离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还需进一步探讨廉洁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加强纪委协调作用,建立诚信教育体制。高校纪委应当充分利用自身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廉洁诚信教育的组织协调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医学生廉洁诚信教育任务分解机制,明确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团委、学工部、研修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各二级学院以及学生会、各学生社团的职责任务,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大各部门合力,共同推进廉洁诚信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2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增强学生诚信意识。诚信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始终。首先要从加强医学生入学教育入手,使其端正学习动机,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其次在校学习期间,要以"两课"为依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并大力开展医学人文课程,在专业课上也应利用古今中外名医案例及一些反面典型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再次应注重临床实习阶段的诚信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救死扶伤、拒绝收受红包等医德医风教育,让医学生为以后走向医疗岗位奠定良好的廉洁诚信基础。
3.3 营造校园诚信氛围,树立学生诚信观念。诚信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单靠灌输式的教育很难取得良好效果,高校应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以讲座、辩论等形式为载体,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理解和感悟诚信;也可以通过医疗扶贫、社区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医学生在为社会服务中,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通过一系列诚信考试、诚信还贷、诚信科研、诚信就业等诚信签名承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激发和引导他们对诚信品德的追求,培养医学生诚信的自觉行为。
3.4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评价奖惩机制。高校要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从入校开始全程记录学生的个人资料、品行纪律、学习考试、贷款信用、临床实践等信息,并对学生的各方面诚信状况进行评估,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并要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同时还要依据评估结果,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学生的诚信情况与奖学金评定、评优、入党、毕业推荐等挂钩,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毕业时,建议诚信档案装入档案袋,跟随人事档案一并转交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促使学生把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夏云强.儒家诚信伦理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船山学刊,20xx,(1):210-213.
[2] 祝娇娇,卢建华.从近期频发的医疗卫生事件看医学生的诚信教育.医学与哲学,20xx,30(7):80.
[3] 池美珠,钱燕,胡冠琼.医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医学与社会,20xx,22(5):69-70.
诚信教育论文4
摘 要:诚信是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品德素质,也是当前社会和用人单位较为重视的个人品行之一,但在我国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对诚信问题大多未涉及,使得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不能通过学生档案进行较为全面、可靠的反映。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
关键词: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
摘要:诚信是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品德素质,也是当前社会和用人单位较为重视的个人品行之一,但在我国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中,对诚信问题大多未涉及,使得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不能通过学生档案进行较为全面、可靠的反映。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管理工作。本文简单分析和总结当前高校学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并探讨和研究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诚信教育,以期更好的促进和推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xx(2016)02-0232-01
大学生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大众热点话题,而作为学生在校情况凭证的学生档案,也存在诸多不全面、不准确、不真实等诚信问题,给学校及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麻烦。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高校学生档案的诚信管理。下面,文章就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诚信方面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就其如何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渗透和加强诚信教育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诚信水平。
1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诚信问题,具体表现在:
1.1内容单一导致学生档案缺乏参考价值
我国大部分高校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学生档案的归档内容较为单一,往往只涉及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入学登记表、招生报名表、学籍入册表、成绩记载表等),对学生的家庭历史、社会关系、政治思想以及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记录不全,对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也往往是一些教条式、模式化的良好评价,不能真实、完全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情况,也大大降低了学生档案的参考价值和可信度。
1.2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不足
由于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疏于重视,导致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充分的诚信意识,在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时,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不高,不能严格、有效的遵循学校的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学生档案的归档记录时常出现更新不及时、记录错误、漏记等问题,有些管理人员甚至为了个人私利打开“方便之门”,为部分学生篡改档案内容,从而造成学生档案管理的不科学、不可靠。
1.3缺乏健全有效的学生档案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只是对科研、教学、人事等方面的档案管理进行监督审查,而忽视了对学生档案管理的监管,导致学生档案的归档资料存在许多诸如材料不全、内容失真、记录错误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档案的可信度和真实性,不仅导致学生档案丧失了最基本的.意义和价值,也使得许多用人单位对应招学生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诚信教育的措施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将诚信教育引入学生档案管理,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诚信水平,从而更好的确保学生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2.1树立诚信档案观念
各地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档案诚信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充分了解和认识诚信档案的重要性,积极提高管理人员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诚信意识,牢固树立诚信档案观念,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政治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诚信原则真正贯彻落实到整个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诚信水平。
2.2改革大学生档案内容
各级高校在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大力加强对学生档案归档材料的改革和优化,积极改变和摒弃传统教条化、模式化的归档模式,提高学生档案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原有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诚信、思想、道德、个性、素质、特长、技能、潜质、心理以及综合能力等内容纳入到归档材料中来,扩大学生档案的材料内容。同时,还要严把材料审核关,坚决贯彻事实就是的管理原则,严明材料真伪,坚决杜绝虚假文件,从而真正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可信度。
2.3加强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
各地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机制的建设工作,让大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对其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品行表现以及经济状况等进行追踪记录,并在学生档案中将其结果材料进行定时更新。同时,还要积极提高诚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并将其同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并联,实现两者之间高度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更加全面、及时、真实的反映大学生的诚信情况。
2.4加强对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的应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是目前我国各类大学通用的学生档案查询管理系统,而其中的“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档案”也是我国目前最权威的惟一全国性人才数据库。因此,各地高校应该积极加强对中国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的应用,将学生诚信档案并入该数据库中,从而有效丰富了大学生的电子档案信息,也使得高等院校及社会用人单位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查询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真实的情况。
结语
总之,高校应该顺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积极加强学生档案管理中的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机制,提高学生档案诚信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使之能够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高校教育办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小华.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渗透诚信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04):53-54.
[2]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01):25-30.
[3]赵华龙.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xx(07):78-79.
[4]尹恒宁.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与诚信教育[J].兰台世界,20xx(08):66-67.
[5]刘芸,岳泳.论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J].档案学研究,20xx(03):37-40.
诚信教育论文5
论文关键词: 会计专业教育 会计诚信教育 价值取向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 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诚信教育是会计教育之本。本文针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现状,阐述了会计诚信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增强会计诚信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对策。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高级人才的专业机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种诚信专业,这种职业诚信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和鉴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诚信缺失尤其是会计诚信的缺失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完善职业诚信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
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有属性,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体现上述功能,而且蕴涵着更深层次的职业要求。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就是将诚信教育、专业教育与专业素质目标要求融合到人的全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服务之中,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
1.会计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是:“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说明美国的会计专业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也强调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素质包括具备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前者是指学生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后者则指学生将来成为会计类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专业人才的全面素质。大学会计教育应围绕这一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人文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确立一种“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学思想,同时应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对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结合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的品格。可见,会计诚信教育不仅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会计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之父潘序伦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为校训,将会计诚信教育融入立信会计教育始终,开创了中国会计诚信教育之先河。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军,多角度地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对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3.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会计队伍健康发展。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多方利益,加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工作者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要受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约束,而且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亦越高。高校会计教学应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畴,使学生将来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以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其一,高校会计教育重技能轻诚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需要,高校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政治课、思想道德课的种类和课时也明显增加,但高校“德育低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不在于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数目和比重,而在于没有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目标要求和人文、社会及会计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其二,我国高校评估侧重于考察或考核学校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指标,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及优秀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忽视学校道德教育及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其三,会计诚信要求未纳入会计职(执)业考试和会计后续教育的体系之中。我国会计职(执)业考试大纲和会计后续教育注重会计实务操作及相关技能考核,而缺乏会计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内容。
三、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将教书与育人结合。
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让学生确立“坚持诚信为本,推崇操守为重”的职业思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其在高校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以及他们在校期间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敬业精神,让学生感受敬业、勤勉认真的师风,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改革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教学之中。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期,接受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搜集大量资料,改革教学内容,找准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挖掘每一个知识点中蕴涵的职业道德因素。会计诚信教育的整体性要求教师从会计诚信认识、会计诚信信念、会计诚信意志和会计诚信习惯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培养,使学生提高会计诚信认识、树立会计诚信信念、坚定会计诚信意志、形成会计诚信习惯;会计诚信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能半途而废;会计诚信教育的渐进性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予以穿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中加深对会计诚信的认识。
3.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
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是指大学生毕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阶段和后续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以及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成效的反馈。为培养一个诚信会计人,只进行某一阶段的教育是不够的。会计岗位的变更、职位的升迁,需要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诚信教育,这样才能有助于在不同的岗位实现自律。为充实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可邀请从事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本校毕业生重返校园,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真人真事宣扬会计诚信理念。高校也可对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行信息跟踪,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应、历届毕业生职业状况,客观评估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质量,以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4.会计诚信教育应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全校师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以环境渲染的形式更好地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诚信环境的营造关系到高校的校风问题。诚信一旦在整个学校建立起来,新生入学后就可迅速接受诚信理念,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会更有效、更持久。应积极探索和开展更多的诚信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补充,以拓展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可尝试建立一套《大学生诚信档案》用以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为了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它可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毕业求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诚信兴企,失信败企。无论是会计行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塑造“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幸.刍议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经济论坛,20xx,(1).
[2]谢爱萍.高校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xx,(3).
[3]章雁.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思考.事业财会,20xx,(4).
[4]朱云.试论多角度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
诚信教育论文6
摘要: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当前加强诚信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诚信就需要从小抓起,学校更是教育学生诚信的主要场所。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当前农村中学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对此,农村中学教师应积极探究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诚信教育,以使农村初中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诚信教育
一、开展诚信教育的意义所在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构成我们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对于个人而言,诚信是属于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哲学上来看也是属于世界观,因此无论是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从国家角度来看
当今世界,诚信乃立国之本,不仅在国际交往中同时对于教育人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诚信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民诚信度、树立我国在国际信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从个人角度来看
诚信不仅仅是美德同时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工作和学习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关于诚信的名人名事数不胜数,这就反映出自古以来我们就极其重视诚信,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开展诚信教育不仅可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能够促进广大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二、探究当前农村初中生诚信问题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这些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无法面对面对其管教。而监护他们成长的祖辈亲也很少能有这种意识,再加上自身文化素养不高,也不能够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这是导致当前农村初中生缺乏诚信意识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些农村初中在评判学生学习能力高低时还是以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这也在无形之中导致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而且,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工作,无法对其进行学业辅导,且家中祖辈亲人溺爱过多,导致他们自觉性较差,因此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大多数都是以逃避来应对,对于学习完全不上心。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做到及时关注,对于教学任务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教学大纲,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主客观因素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且也对周围的事物建立了较为初步的认识,但无法辨别对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此外,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学生还无法甄别其中的糟粕与精华,因此在无形之中就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诚信培养。
(四)学校因素
当前农村学校环境封闭,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中学教师关于诚信教育的理论学习,最终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
三、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影响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就必须要成为榜样,要做到以诚待人,以诚服人。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中学生自身所存在的特点以及生活上的缺失,在学校中不仅要成为教授知识的教师,还需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引导者,纠正他们生活中和学习上所出现的过失,保护学生的天性。此外,教师要成为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在要求学生做到之前,教师也必须要先做到。同时在与家长进行沟通过程中,教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自我约束,真正成为学生诚信的榜样。
(二)以课程为本打造诚信
农村学校由于基础设施和城市学校相比还较为薄弱,因此就需要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将诚信教育纳入教学活动当中。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单独设置诚信教育课程,安排专业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大纲和教材,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挖掘农村所见所闻中包含的诚信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平时学习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诚信事迹加以肯定,给予表扬或者是奖励,而对于所出现的问题则需要耐心去倾听,以便于加以指导和纠正,杜绝应用惩罚等手段。
(三)营造氛围,优化环境
学校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并不是在于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对于学生的生活到底带来了多么大的变化,然而由于当前农村中学所面临的现状,急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推进诚信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就需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以此履行对诚信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在具体的方法上要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名言名句以及各种典故,同时在班级上也需要计划和组织诚信教育的讲座以及班级活动。在校园生活当中还应当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比如橱窗、班级板报等做好宣传,以便于诚信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使校园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及校风,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
(四)树立榜样
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学生要讲诚信,此外也需要在班级上注意观察学生的诚信行为,树立关于诚信的典型人物,使其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榜样。比如拾金不昧在生活中时常发生,虽然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但是通过对这种行为的奖励或者是赞许,不仅可以让亲身体验者获得自信和鼓励,同时也会深深影响其他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过大力宣传之下,相信班级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诚信。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但是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却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五)面向社会,重视实践
除了在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对此教师就需要以农村自然资源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比如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以及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个人情操得到升华,同时也能培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因此,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应维持诚信,将来进入社会以后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六)做好个别学生诚信教育工作
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也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仔细考虑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比如是否有父母外出打工,以及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表现。总的来说,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教学和课余时间仔细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行为习惯,对于他们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上所表现的诚信事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通过表扬和鼓励,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所出现的问题,也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此外也需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观点和立场去看待整件事情。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也不要一味进行批评或者是惩罚。处于青春期初中学生,在这个阶段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去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于犯下的错误,教师必须要及时予以纠正,但是要坚决杜绝惩罚式教育或者是盲目的批评,而是应当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哪些事可以去做,哪些不可以去做,什么事情应当积极提倡,有哪些事情必须要坚决反对。通过教师的耐心教导,也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让诚信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部分农村初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单独开展诚信教育。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就需要利用各学科的内容,深入挖掘诚信教育资源。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尽量发掘其中的诚信“基因”,然后再集合生活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进而引发共鸣,但是要避免使用超凡脱俗式的空洞题材,因为这很容易产生无形的距离感。此外,也需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关于诚信方面的知识,比如通过网络搜索到相关的事例,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于所掌握的事例进行讨论,在无形之中也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八)配合校方的政策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学生家庭存在很大的特殊性,一些学生父母很少在家,对于学生的管教也存在很大的缺失。因此坚持定期家访是必不可少,不仅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有利于接下来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诚信活动,或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诚信元素。此外,当课文中出现关于诚信教育的话题时,教师就需要积极进行引导。对于学生主动坦承的诚信行为,如抄别人的作业应当及时予以回应,但是不可嘲笑和惩罚,而是应当在私下里和学生谈话。总的来说,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以及平时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积极落实诚信教育。
四、结语
总之,加强农村初中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诚信意识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因此这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也关乎整个社会。对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耐心,要帮助他们正确树立诚信意识,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一个好孩子,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中都萌发出诚信之花,从而为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志伦.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构建[J].信息周刊,20xx(12).
[2]吴军容.浅谈树立农村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J].中外交流,20xx(30).
[3]梁磊.学生道德生活视角下农村初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xx.
[4]张所秋,贾爱春.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实践初探[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xx(6).
诚信教育论文7
摘要: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开展读者诚信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图书馆在读者诚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分析当前图书馆读者中存在的诚信缺失以及缺失原因,解析图书馆加强读者诚信教育管理的方法策略。
关键字:图书馆;读者;诚信教育;管理策略
一、图书馆开展读者诚信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图书馆正常运行
图书馆读者诚信缺失的原因来源于很多方面,虽然读者诚信缺失属于极个别现象,但是却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不仅使大量的文献储存资源遭到流失,还给图书馆资源建设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妨碍了其他读者查阅文献。通过运用图书馆对读者展开诚信教育,不仅能够深入贯彻国家诚信教育方针,还能切实保护图书馆知识资源,促进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行。
(二)帮助培养读者诚信理念
培养诚信理念并非短时间内就能成功,还需要对学生读者进行长期诚信教育,才能实现提高诚信意识的目的。图书馆的工作目的是收集、整理和收藏图书资源,服务对象是高校全体师生,与其他诚信教育部门相比,图书馆具有资源广泛性特点,所以成为宣传读者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运用图书馆对读者开展诚信教育,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精神食粮,提高读者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能对读者进行教育合理引导,帮助读者树立健康的诚信理念。
二、分析图书馆在读者诚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有利于树立诚信建设文化形象: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表现形式是文化形象,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有利于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图书馆管理员在工作中如认真遵守和履行服务公约,真诚友好的对待所有读者,尊重每一位读者的文献阅读权利,将“读者至上”作为工作理念,用宁静、整洁的阅读环境来熏陶读者,同时将诚信理念融入到这些服务中,就能使读者更加相信和热爱图书馆,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图书馆诚信教育中,从而使图书馆在读者诚信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有利于发挥诚信模范作用:图书馆是具有广泛信息资源的地方,是读者学习知识、升华自我的渠道,图书馆的地位在读者心中具有道德与知识双向权威,如果图书馆中出现欺诈性行为,那么读者就有可能会认为图书馆的欺骗行为是可取的、是正确的,在将来社会生活后,也会以同等的欺骗行为来对待他人和社会。而图书馆中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行为习惯,以馆内诚信行为作为准则,为读者提供诚信化服务,就能感染图书馆读者的心理,使其以图书馆行为作为诚信模范,从而发挥出模范典型的作用。
三、当前图书馆读者存在的诚信缺失以及缺失原因
诚信缺失:图书馆读者诚信缺失问题一直困扰了整个图书馆管理机构,为了使读者借阅图书更加方面,图书馆开始采用一种“开放式”的`借书模式,建立了集检索、阅览、与休闲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读者只需凭借图书馆借阅证就可以在图书馆中自由查找资料。但是,在增大读者自由借阅权利后,没有加强图书借阅管理与监督,使各种失信行为开始出现,加大了图书馆工作难度。具体的诚信缺失如下:借阅图书中的诚信缺失:图书馆中有些读者在阅读完图书之后将图书随意放置,造成图书位置乱架、错架;有些读者为了躲避图书馆借书限制,方便自己借阅图书,而把图书藏在某个隐蔽书架,导致图书顺序排列出现嫌隙;有些读者在观看到图书中对自己有价值的地方时,直接将书中内容或者图片撕下来拿走,使图书馆的图书日益残破,缺页、短页和开窗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图书收藏;甚至有些读者不顾图书馆管理制度,逾越道德限制,从图书馆中偷窃图书,使图书馆中书籍资源遭到流失。馆内行为中的诚信缺失:图书馆属于公共场所,是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地方,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最基本的行为道德,然而,有些读者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随意接打电话,吸烟,吃零食,乱扔垃圾,不注意公共场所秩序,使图书馆环境变得嘈杂不堪,影响其他读者学习阅读;有些读者在图书馆自习区域内占座,给其他读者选座造成极大不便;还有一些读者在图书馆场所内不注意个人形象,身穿背心、拖鞋等进入图书馆,并且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制止表示不屑,仍然肆意妄为;甚至有些读者在图书馆内的墙壁上、桌椅上乱涂乱画,随意带走免费纸笔,破坏图书馆检索设备等,这些诚信行为上的缺失使图书馆工作面临巨大困难。电子阅读中的诚信缺失:当前,很多图书馆都已经开始了电子阅览室,帮助读者通过网络来查询电子资源。随着电子资源逐渐普及和完善,各种外文网上数据资源也相继开放,然而,有些读者却只顾自己利益,在数据库试用期间内将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下载下来,然后恶意下载大量数据,使网络出现严重堵塞,最终致使数据库无法继续运行服务,给其他读者查阅下载造成阻碍。另外,由于现在图书馆还没有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制度,所以在电子网络资源管理中,管理人员无法对读者的违法行为进行控制和制止,由此,出现图书馆数据库时常被破坏和攻击,检索系统被篡改等诚信缺失现象。缺失原因:图书馆中出现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例如诚信教育缺失,管理人员意识薄弱,管理制度有漏洞,监管力度不足等,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对图书馆公共财物缺乏爱护意识所造成的。具体的诚信缺失原因如下:缺乏诚信教育:造成读者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家庭诚信教育、社会诚信环境以及学校诚信教育等,很多读者在学习阶段,往往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在读者诚信教育中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对诚实守信的读者没有进行道德鼓励,对不讲诚信,撒谎的学生也没有进行处罚,从而使读者的诚信意识出现偏差。缺乏合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图书馆引导和约束读者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很多图书馆领导的思想意识有偏差,将管理员视为服务员,不要求管理人员对读者进行适当的诚信教育,在出现诚信冲突时,没有进行诚信管理。同时,图书馆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严格规定不诚信读者的违规处置措施,当读者出现不诚信行为时,管理人员在心理上就开始纵容违规行为,使不诚信读者开始变本加厉。读者自身修养缺失:现在大部分读者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多缺陷,例如不尊重和倾听他人观点,心思敏感又脆弱,自控力差,容易被社会不良现象所诱导,由于自身修养不足,所以在图书馆借阅中容易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出不诚信行为,甚至做出与道德法律相违背的行为。
四、解析图书馆加强诚信教育管理的方法策略
开展图书馆入馆教育:图书馆应当在读者第一次进入馆内时对其开展入馆教育,向读者介绍图书馆内的楼层结构,图书排架方法、图书检索流程、借阅流程以及图书馆所提供的一些其他服务,使学生在借阅图书之前全面了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同时,还应当在读者入馆教育中详细介绍图书馆借阅规章制度,强调遵守图书馆准则的必要性,使读者树立诚信借阅的思想意识,从而使读者在之后的图书借阅中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图书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言行举止会对读者的诚信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图书馆应当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管理人员具备爱岗敬业、规范服务、公平守信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管理人员的行为示范,充分发挥出模范影响的作用,为读者营造一个诚实守信、遵守制度的借阅环境,从而使读者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到诚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学会做人、做事。加强网络数据监测管理:对于图书馆中存在的图书破坏、网络攻击等诚信缺失,图书馆应当对这些有问题的图书进行及时补救和处理,将有遗失、破损的图书信息及时录入到网络数据库管理中。同时还要加强网络数据监测,开设安全放心的电子网络资源平台,安排专门的电子技术人员对网络不安全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卡机、死机等情况后就能进行及时处理,使读者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网站中查找电子资源,通过网络监测,可以在根本上杜绝网络不诚信行为。
五、结语
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知识,获取资源的地方,也是培养读者诚信教育等思想品德的第二课堂,但是,由于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些读者缺乏诚信教育以及自身修养缺失等原因,使图书馆中出现大量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工作顺利运行,因此,图书馆应当对这些诚信缺失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读者开展图书馆入馆教育,加强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加强网络数据监测管理等方法策略,对读者进行诚信教育,从而使读者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蒋德凤.泛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诚信激励机制.《图书馆学刊》.20xx.4.
[2]吴颖珍.高校图书馆与读者诚信教育.《网络财富》.20xx.17.
[3]汪强.试析基于诚信与积分的弹性借阅制度.《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xx.8.
[4]闫巧琴.公共图书馆读者诚信档案建设与诚信教育.《档案管理》.20xx.2.
[5]邹齐.浅析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机制的建设.《统计与管理》.20xx.4.
[6]刘思琼.利用诚信积分进行读者管理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河北科技图苑》.20xx.3.
诚信教育论文8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是否得到正确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品格。诚信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品质,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小学生只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教育才能健康的成长,只有做到诚信,长大后行事才会光明磊落,帮助整个社会向上发展。“玉不琢,不成器”,在小学阶段孩子不能非常明确的分析出是非黑白、判断对与错,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强,会按照教育方式与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培养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可见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诚信教育
(一)诚信的含义
中华传统美德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并纷纷效仿。在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里,诚信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所需要遵守的重要道德准则。古代先辈们非常重视诚信,也对诚信有许多叙述。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与定义。我国历史上,诚与信是两个词。两者之间在中华传统美德中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但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诚信二字已经被人们用作一个词。“诚”主要是指人们本身的道德修养,以人本身为中心;“信”则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承诺,是一种实际行动。在现代社会,我们常用诚信来表达一种做人处事的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的状态。从古至今,人们都以诚信来判定这个人的好与坏,是否值得真心交往,是人们待人处事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体现,也是人与人交往必备的基本准则。
(二)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小学生的年龄多在6~13岁,这个时间的孩子,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在快速地成长,这个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对他们来说非常的关键。小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完成,单方面努力是不能全面教育孩子诚信发展的。小学诚信教育就是要小学生理解诚信是什么,诚信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包括很多方面:诚实待人、不欺骗、考试不作弊;有责任心、守时、对于承诺的事要说到做到;勇于承担责任,犯错之后不推卸责任,积极改正等等。
二、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诚信教育书籍也样式繁多,《训蒙文》《千字文》《白鹿洞洞规》等都是我国古代教育人们诚信做人的书籍。近代的陶行知前辈也对诚信有独到的见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可见从古至今,诚信教育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这也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学校是直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主要环境,班级里的氛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为了获得可持续化发展,诚信教育要摆在所有道德教育的首位。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过于书本化、管理过于单一等。
(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诚信教育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诚信教育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体现出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人可靠程度的重要准则。诚信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已经极大的引起了国人的注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都以诚信为基本原则,只有诚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跟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诚信教育是塑造学生优良品质的前提,在当今社会,外表上的美已经不再真实,只有心灵上的美才是不可更改,不能表演出来的。只有正确健康的心理素质,把小学生培养的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优良品格才能更好地帮助我国社会的发展,让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高。诚信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诚信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主义稳固、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诚信问题是我国当今社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看当前,更要有长远的规划,不能仅通过知识灌输教育孩子,要从细微处下手。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完成,不能一蹴而就。在班级,老师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家里,家长也要时常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跟学校配合,达到培养孩子有诚信品德优良品质的共同目标。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诚信的环境里,这样孩子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自然而然就会把诚信放在首要位置。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要以诚信为本,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诚信教育论文9
【摘要】诚信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因此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中学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但是当前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诚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若不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就会导致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表现和培养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的做好中学生们诚信方面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教育;培养方式
引言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是一个民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遭受到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部分人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诚信逐渐消退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诚信。并且随着这种不良现象的发展,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及教育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不利于中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1.中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表现
虽然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较快的发展,并且在道德认识上也有着很大的提高,但是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学生们在学校、社会以及家庭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不诚信的表现。比如他们被问到做诚实的人吃亏吗,弄虚作假赚钱是不是脑袋聪明的表现等方面的问题时,部分学生都是以较为肯定的语气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诚信道德意识过于薄弱的问题造成的。因此为了促进中学生们的发展,中学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做好诚信道德的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们进行诚信教育,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对于促进我国诚信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2.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方式
2.1做好中学生诚信教育制度的建立工作。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要想遏制不诚信的风气,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做好诚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方面的工作。通过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有利于使得部分缺乏诚信的人员在进行缺乏诚信的事物时因惧怕法律的制裁而放弃投机取巧的不诚信行为,有利于及时遏制市场经济中的不诚信的行为。同时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还可以通过建立诚信记录库的方式帮助中学生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工作,这样只要该人员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诚信的记录,就能够帮助人们充分了解该人员个人的诚信度。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做好中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工作。
2.2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因此通过对中学生们进行教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学生们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自身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德才兼备”的人。而具有足够的诚信意识是人们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工作时,一定要以诚信教育为基础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对学生们做好诚信教育,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诚信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们最终做好诚信教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中学生们的发展。
2.3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家庭教育作为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们诚信教育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父母作为中学生们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在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其十分重要的角色。而这种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者理论的灌输,更多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为了做好中学生们的诚信教育的工作,就需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家长在对中学生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对中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担当其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指导教师的责任,从而做好诚信教育的工作,有利于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诚信道德水平的提升。
2.4做好中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还需要根据学生们自身的心态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由于中学生们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在心理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为了避免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违背自己的诚信原则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就需要在对学生们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问题,帮助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逃避学习上的困难。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敢于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自身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诚信道德的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就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做好诚信的培养工作。而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中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以及做好中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的推动中学生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娜.中学生诚信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2):20+35.
[2]蓝超.中学生诚信问题与教育对策[J].价值工程,20xx,30(05):304-305.
[3]赵凤玲,邢秀琪.浅谈中学生的诚信及诚信教育[J].今日南国(中旬刊),20xx(06):67-68.
[4]杨大兴.中学生诚信道德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xx(02):18-20.
诚信教育论文10
编者按:“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让图画书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阅读经典图画书《西雅图酋长的宣言》”、“图画故事书作为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教学尝试──走进《西雅图酋长的宣言》世界”,这三篇文章都提出利用文学、故事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打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让学生感悟道德美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可以说,为我们多角度地研究本学科,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 俞晓婷
在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我们通常习惯于用讲诚信故事、说理等方式,来阐明诚信是一种有利于人际和谐与社会稳定的优良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出诚信行为的崇高性,或指出不诚信将会有哪些后果。笔者认为,这种诚信教育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极易拔高诚信品质,而丧失其生活基础,使诚信成为一种被仰视的美德,而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二是教育方式往往不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厌烦,自然也不乐意接受。总之,远离生活的诚信教育,其效果必然不尽人意。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既是对他人承诺的践行,也是对自我要求的体现。对他人的承诺包括遵守纪律、规则,信守承诺,强化时间观念,养成尊重、真诚的人际交往品质等;对自我的要求包括勇敢坦率、承担责任、认真与单纯等品质。“童谣”是为儿童喜爱并相互传唱的所有的有音律节奏的歌谣,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无乐自诵的童谣,也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几乎每个人都在咿咿呀呀的童谣中度过了童年。[1]“基于童谣的诚信教育”指用童谣的形式表现、描述诚信行为和诚信教育内容,让儿童在传唱这类童谣中体悟诚信内涵,实践诚信行为。本文将童谣引入诚信教育,探讨基于童谣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旨在使诚信教育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所喜爱的教育方式。
一、童谣的特性及其在诚信教育中的价值
1.童谣的快乐性:使诚信教育乐趣无穷
童谣是能让小学生体验快乐的文学样式,主要基于它的生活性、音乐性与儿童性。生活性指童谣的创作是基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解释,朴素而真实,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也无深刻的哲理,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温情,贴近真实生活中的儿童。音乐性即童谣具有均匀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顺口悦耳,琅琅上口,不仅表现在节奏的运用上以及合辙押韵上,也表现在重章、叠句、叠词的运用上,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便于儿童记忆。儿童性即童谣以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语言和情感描述儿童天真稚气的生活状态,使得儿童对童谣有天生的亲近感。
将一些枯燥的说教式的行为规范用童谣来表述,能使小学生乐于接受。如黑柳彻子所著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讲到,校长先生为了让学生慢慢吃饭,多咀嚼,编了一首简单的饭前儿歌:“好──好──嚼啊/把吃的'东西/嚼啊,嚼啊,嚼啊,嚼啊/把吃的东西……”[2]孩子们觉得很有趣,并把吃饭当作一种好玩的咀嚼游戏,这比起不停地唠叨“要细嚼慢咽”、“吃饭不要说话”等命令式的规矩,更能让孩子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因此,将诚信内容和诚信行为规范编成童谣教给小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在享受优美的韵律过程中懂得哪些是诚信行为,哪些是不诚信行为,而且还能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所学内容的暗示,而感受不到过多的说教、命令的痕迹。
2.童谣的行动性:为诚信教育导行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不够成熟,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与他们的道德认知不一致。对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从道德认知角度进行教育,这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3]因此,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对诚信涵义的深刻辨析和理解,而在于行动上体现诚信,在于其日常行为之中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童谣具有行动性的特征,童谣中的语言多是具体的、富有动感的句式,问题的脉动流畅、运动,没有大段心理方面的细腻描写,在词汇的使用上也是以名词和动词为中心,集中表现事物在如何变化、人物在如何行动,因此能对小学生的行动起到引导作用。如童谣《小闹钟》。[4]
小闹钟,跑得急,滴滴答答不停息。
小闹钟,真诚实,从来不会把人骗。
小闹钟,最守信,每天叫我早早起。
小朋友,应学它,诚实守信人人夸。
以小闹钟的每天辛勤工作,为人们准确报时、每天准点叫醒小朋友的行为来告诉小朋友,诚实守信就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从不偷懒,也从不欺骗。被拟人化了的小闹钟成为小学生的一个榜样。
3.童谣的闲暇性:使诚信渗入闲暇生活之中
闲暇生活由于具有自由与自为的特性而更能体现人的德性及其对德性精神的理解。[5]诚信教育若不能走进学生的闲暇生活之中,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诚信行为仅表现在课堂,做给教师看,课上一套,课后另一套,学校一套,家里另一套。
童谣是儿童闲暇生活的重要部分。由于童谣的节奏感很强,总能看到小学生在课间念着童谣玩拍手、丢手绢、跳绳、跳皮筋等游戏的时候,不仅享受童谣的韵味,也使游戏活动更加具有音乐性和热闹感。孩子们还会在课间自己创造童谣,如将流行歌曲改编,将语文课本上的诗词改编,加入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因此,童谣本身就是小学生的一种游戏和娱乐。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创编幽默有趣而又健康向上的诚信童谣,则能使诚信渗入小学生的闲暇生活中去,让他们享受高雅、愉快的休闲娱乐,逐渐认可诚信的生活方式。
诚信教育论文11
教育部日前将“诚实守信”写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部负责人强调,诚信教育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三大重点。
在失信已经成为顽疾的今天,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意义深远。现在的孩子,若干年后将走上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因此,诚信从孩子抓起,犹如筑大厦之前夯实地基。诚信教育怎么抓?学校责无旁贷。但“真理无腿,不能自行”,要让诚信走进孩子的心灵,还须给它装上“双腿”。这两条腿,就是学校和教师的以身作则。
毋庸讳言,今天在一些学校,弄虚作假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比如巧立名目乱收费,虽三令五申地严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风头一过仍然我行我素。又比如公开课,为了那公开的一课,早有教师带着学生在不公开的课上千锤百炼了无数次,甚至连哪一个问题由哪一个学生回答都已作了分工,演习得炉火纯青了。再比如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就动员所谓的“差生”放弃考试……诸如此类令人汗颜的怪事在校园中早已见怪不怪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的是弄虚,目染的是作假,天长日久,又会向哪里潜移,向何处默化呢?
由此可见,诚信从孩子抓起,同样又意味着从学校和教师抓起。倘若没有后一个“抓起”,那么前一个“抓起”恐怕就是镜花水月了。
诚信教育论文12
探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是必要的。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二者之一。运用概念分析法,通过将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比对得出结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
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对科研者进行科研诚信教育。研究生是未来的科研者。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效预防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因此,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已经比较普遍地在研究生中间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我国有部分高校也已经对研究生开展科研诚信教育,但总的说来,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教育在我国开展得还不够普遍,成效也不够显著。究其原因,从认识根源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还没有真正弄清楚。
一、问题提出:为什么要探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
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简单地讲就是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根本属性。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我们知道,理论指导实践,只有深刻地认识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根本性质,我们才能有效地开展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实践。一项教育实践的根本性质决定着该项教育实践的目的和手段以及运行机制等,属于教育实践中最深层次的必然性。离开了对这种必然性的认识,我们的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根本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所以,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实践,我们首先要认识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根本性质。这是从理论上得到的一个合理的推论。
当然,探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根本性质的必要性还在于解决这个问题有比较急迫的现实需求。在我国,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进行不同定位在实践中会直接产生很不相同的效果。比如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则它须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xx〕5号)特别是20xx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等文件的规定。由于这三个文件规定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数量和课程学时都非常有限,因此实践中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要采取课程教育的形式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有很强的对立性,因此如果我们把科研诚信教育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人们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把我们的科研诚信教育和西方的科研诚信教育对立起来,从而直接影响我们借鉴西方科研诚信教育的经验。另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如果把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定位于职业道德教育,那它在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就会和前一种观点产生的效果很不不同。首先,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因此就不需要严格执行前述三个文件的规定,高校要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因此相对自由一些。此外,由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色彩淡了许多,人们在借鉴西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经验的时候拒斥的心理就会小些,迈出的步子因此就会更大些。由此可见,不仅理论上有要求,实践也迫切地需要我们去弄清研究生科研诚信教信教育的根本性质。
二、观点分歧:关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性质的两种常见观点
关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有两种常见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提出这两种观点都比较自然。因为直观地来看,科研诚信的核心是诚信,而诚信乃是一种道德品质。作为一种道德品质,诚信也因此属于人的思想范围。所以把科研诚信教育归为思想政治教育至少从表面看来是有道理的。至于把科研诚信当作一种职业道德,进而提出科研诚信教育乃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这当然也是一种合理的逻辑。所以对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人们提出上述两种观点这都不足为奇。
在学术界,持有上述两种观点的学者也确实都存在。比如有的学者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内容之一,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1]也有的学者提出“研究生政治理论课主要应根据研究生实际存在的道德素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道德)教育。”[2]这类观点显然是把科研诚信或者说科研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研究生阶段的素质教育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科研道德素质教育、诚信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贯彻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切实强化科研道德意识、诚信意识;”[3]还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中“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展学术道德教育,也没有建立学术道德相关的行为规范,或是虽有这些规范但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或威慑作用。”[4]可见,这类观点则明确地或暗含地把科研诚信教育看作是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
当然,关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性质,除了上述两种常见观点之外,其它观点也并不缺乏。只是别的这些观点都很容易反驳,并不值得后面我们进行深入地分析。比如有观点认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乃是一回事。这种观点完全站不住脚。因为前面我们指出过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践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两者是一回事,又怎么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呢?还有的观点把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混同起来,这就更不值一驳了。排除了其它观点,所以我们认为关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性质的正确观点就存在于上述两种常见观点之中,因此后面我们也主要针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批判分析。
三、批判分析:到底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
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到底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概念分析法。如果科研诚信教育概念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符合,那它就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科研诚信教育概念的内涵和科技职业道德教育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符合,那它就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因此,这部分我们主要采用概念分析法来批判地分析科研诚信教育的根本性质问题。
首先要分析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根据权威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应该说,这个定义反映了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趋势,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中增加了社会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增加了道德规范。但就是从这样一个相对泛化的定义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从这个定义指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乃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所以有学者明确指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实质性追求。”[6]还有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和特定内涵的词汇,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中的思想,并不是思想工作的全部,而是无产阶级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政治也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而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部分……”[7]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中,教育内容是具有政治性的思想,是典型的意识形态;教育主体则是政府或政党等政治性组织;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或阶级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这些内涵可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它应当指称的是政府或政党开展的那些为提高公民或阶级成员思想政治素质的以传授政治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所有教育实践活动。至于不是政府或政党等政治性组织进行的,或者不是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个目的的,或者不以传授政治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则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
接下来要分析的是科技职业道德教育这个概念。科技职业道德教育这个概念如果成立的话,那很明显它是职业道德教育这个属概念的种概念,因此可以先分析职业道德教育这个概念。职业道德教育简单地讲就是职业道德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内容即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8]。可见,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这两个概念本身还是简洁明了的。不过,我们前面提到过,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比较容易混淆,不少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就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是这样的话,论文这部分进行分析的前提,即科研诚信教育要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要么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就不成立了。所以我们在这里要进一步澄清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职业道德和道德的关系。主张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推理的逻辑通常是:职业道德属于道德的一种,而道德又是一种意识形态,道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推理逻辑存在两个错误:其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即具有政治性的思想扩大为全部意识形态,而实际上只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才具有政治性,因而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二是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必须是政府或政党等政治性组织。道德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一类,但道德本身也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种。三种道德中只有社会公德属于典型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反,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属于典型的意识形态,基本没有政治色彩,因此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一般由包括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在内的职业共同体组织开展。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等职业共同体都不是政治性组织,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也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由政府或政党等政治性组织开展的条件。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并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它们是两个平行的概念。
明确了属概念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乃是包括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在内的职业共同体开展的职业道德培训,那么种概念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如果成立的话,就可以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来确定它的内涵。那么科技职业道德教育这个概念是否成立呢?关键就看科技职业和科技职业道德是否存在,如果科技职业和科技职业道德存在,那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就成立。然而科技职业和科技职业道德这两者的存在也可以说是一回事,因为存在职业就存在职业道德,存在职业道德就存在职业。西方有学者指出,职业存在的条件有五个:第一,职业必须提供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第二,职业必须包含建立在理论或实践基础上的技能;第三,职业必须具有独特的需要逐步成文化的道德规范;第四,职业为了招新和训练需要组织和规则;第五,职业成员为了有效实践需要高度自治[9]。一个职业如果存在需要具备上述五个条件的全部或至少大部,特别是第三个条件必须具备。科技职业除了第三个条件之外,具备其它四个条件是显而易见的',不必多说。所以现在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科技职业道德是否存在?1942年,美国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发表《论科学与民主》一文,提出“四种制度上必需的规范——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态度,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10]一般认为,默顿在这里第一次明确地概括了科学的职业道德。当然并不是说科学职业道德1942年才出现。默顿的概括只是进一步证明科学职业道德确实存在。至于工程和技术的职业道德的存在则是一个更加明显的事实。在西方,甚至像软件这样的行业,人们都已经在探讨要将该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化的问题了[11]。科技职业道德确实存在,世界性的或各个国家的科技协会、科学院和工程院等科技共同体组织一般都有章程,这些章程其实就是成文化的科技职业道德。所以,可以断定,科技职业道德教育这个概念是成立的。因此,运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乃是包括各类科技协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在内的科技共同体所开展的科技职业道德培训。根据这个定义所表达的内涵,科技协会、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各类科技共同体组织开展的所有科技职业道德培训都包括在科技职业道德教育的外延之内。
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最后我们来分析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本身的内涵并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科技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比对,从而判断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到底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
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是高校对在校研究生开展的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研诚信教育的一种,因此明确了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就会很容易明确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而要明确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关键又在于明确科研诚信的内涵。根据中国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编写的《科研诚信知识读本》,“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还要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12]由这个定义可见,科研诚信并不是诚信这种社会公德笼统地运用到科研之中,而是要求科技工作者在掌握并认同的基础上恪守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技工作者在科研中真正做到诚信。而这里讲的科学价值准则、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这些其实就是科技职业道德,它有丰富的内容,需要学习和培训才能掌握。所以说,科研诚信教育实际上培训的是整个科技职业道德体系,而不是简单地空谈在科研中要讲诚信。由此我们可以给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定义: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是由高校开展的对在校研究生进行的科技职业道德培训。
由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科技职业道德而不是社会公德,因此它几乎没有什么政治性,也不属于一种意识形态教育,特别是实施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高校在这里代表的主要是科技共同体而不是政府或政党这些政治性组织,所以很明显科研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符合。因此,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排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我们已经可以断言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了,不过我们还需要将两者进行内涵和外延的对比来加以检验。前面已经论述了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乃是各类科技共同体开展的科技职业道德培训。而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正是高校代表科技共同体对研究生进行的一种科技职业道德培训。由此可见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和科技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相符合。从外延来看,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各类科技共同体开展的所有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当然也包括高校开展的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内涵和外延都符合,所以现在可以下结论说,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而这也就是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根本性质。
四、本文结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一开始我们提出探讨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性质的必要性,接下来从分析常见观点入手,指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要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要么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最后运用概念分析法,通过分析和比对思想政治教育、科技职业道德教育和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三个概念得出结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根本性质就是——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这个结论至少从两个方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
一方面的启示来自于我们澄清了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弄清了,和很多人所误解的相反,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并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首先意味着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把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的任务完全交给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极不妥当的,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课目还是课时都极其有限,更主要是因为教育性质不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代替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教育。另外,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意味着它并不直接受20xx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等文件规定的约束。因此,那些准备大力开展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大胆作为。
另一方面的启示来自于我们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的肯定。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属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而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没有阶级性,而且科技职业道德也世界通用,因此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借鉴科技发达国家的科研诚信教育经验来促进我国的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在借鉴他国经验方面,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自不必说,比如美国20xx年在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由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启动一项旨在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研究与示范项目[13],这样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但除此之外,其他相对没有这么发达的国家也有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西班牙的马德里理工大学把职业道德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14],这样的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总而言之,当我们把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定位于科技职业道德教育之后,我们就在国内和国外的科研诚信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此可以自由地借鉴国外科研诚信教育的先进经验,大力促进我国的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实践。
诚信教育论文13
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错误认识和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做错事情的时候,自己能够主动承认就是诚实的表现,帮别人隐瞒错误则是讲义气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时要深挖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通过学文明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讲义气,而他们所认识到的义气,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是包庇,是最不讲义气。其次,针对现在学生比较流行的享乐主义思想、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现,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结合课文教学、典型事例,辨析讨论,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一是起点要低。
小学生涉世不深,心底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一些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晦涩难懂。因此,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比如,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二是内容要实。
诚信教育要从小事抓起,抓点滴,才能知微见著。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当教师根据教材举征引申、补充事例时,也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特别是用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来进行教育,以产生“亲近感”,尽量少用陈年旧事,避免“间距感”,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更应当废弃。
三是针对性要强。
四是要循序渐进。
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根据班级情况、学生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教育目标的递进性,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通过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等,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才能让人更美丽。
诚信教育是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每个人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身边的点滴事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尽一份力。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论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指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以《新课程标准》、《德育大纲》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学、扎实、有效地进行,下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一些点滴体会。
诚信教育论文14
“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 “狼来了”的故事家喻户晓,说谎终将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谈谈小学生的诚信教育 。
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经常性的迟到、旷课、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雇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等“伪学”现象也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 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
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不足,难断是非;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是家中的“小皇帝”,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然父母品行、家庭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社会的诚信危机,也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第三、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教师也存在不诚信现象:上课迟到、下课拖堂、上课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同时学校走应试教育的老路,重智育、轻德育,也是当今学生诚信缺失一大原因。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当今小学生诚信缺失普遍存在,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怎么来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呢?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家庭对培养小学生的诚信至关重要.。因此我通过办家长培训班、开家长会、开校讯通等多种方式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以诚待人,以信办事”,就是说为人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如今很多家长认为“老实人吃亏”而教唆孩子耍圆滑,终究造成孩子的诚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诚信教育,对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同时作为家长要具有诚信的品德,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对孩子说谎话,做到言而有信,欺骗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的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 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2)建立良好学风。把日常小事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在学习生活中,教育同学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做错事要勇于改正;对好人好事的情况,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学生给学生提供和树立榜样,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整体的诚信品质。
(3)教师以身示范,小学生最崇拜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潜
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保持一致,切实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不失信于小学生. 在要求学生怎么做时也想想自己该怎么做。同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渗透诚信教育,帮助学生走出诚信认知的误区,让他们懂得怎样制止、抨击不讲文明诚信的行为。多给学生提供与现实生活接触的环境,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有关诚信的具体实例,这样,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也更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认知。
(4)采取灵活的形式,寓教于无形中,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开展主题班会,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开展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教育的重要性。发动班上学生收集《诚信摆渡人》等寓言小故事。使学生们在故事中感悟到“诚信”的重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强化诚信意识和道德情感。组织诚信活动,使学生身体力行,在体验中成为诚信小公民。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要让学生养成信守承诺的好品质,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长期不懈的努力。让小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社会、校园环境中通过感悟——体验——再感悟——再体验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提升诚信品质”。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好学生。
诚信教育论文15
摘要:诚信教育是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整个会计行业规范和市场经济发展秩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积极实现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未来进步和社会行业规范的成熟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会计诚信问题,积极地在学校会计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提升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教学;诚信教育;职业道德;企业发展
实现有效的会计诚信教学十分重要,面对目前行业发展失范、诚信不足、利益冲突、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加强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充分地对会计教学进行有效的诚信监督,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来对学生的诚信素质进行有效督导,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操守,不断地为他们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会计教学中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会计诚信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对于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来说,坚持诚信、遵守职业道德能够在根本上塑造有效的企业品牌形象,让企业在经济竞争和市场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越来越多的诚信丧失、行业示范现象,不少的会计工作人员都过多地为了私利来违法乱纪,私自制造虚假信息、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诚信教育决定了企业资本扩张
诚信教育决定了企业的资本扩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只有讲究诚信意识,在合作中平等互利互惠,能够带给合作者更多的信任感,从而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良性互动。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核心支撑力量,只有从根本上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个人生命价值,不断地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如何在会计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1.案例教学,增设会计诚信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增设会计诚信教学内容。在会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诚信教育的渗透和强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从而来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以此来培育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观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书籍、杂志、报刊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案例选择,通过实际真实发生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解和教育,从而让他们理解诚信教育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强化诚信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履行诚信观念,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2.积极开展以会计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积极开展以会计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感受到诚信品质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我。专门以“诚信”为主题来举行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列举相关的真实案例、搜集相关的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和辩论活动等方式来对诚信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和解读,从而能够更加严格地实现自我约束,不断地提升个人的诚信问题,为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进步创造坚实的条件。
3.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讲座
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诚信道德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意义,从而来从根本上促进个人诚信意识的养成和诚信品质的塑造。比如可以请法院和审计局的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关于诚信问题的讲座,借助于实际案例来理性地分析诚信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企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来不断地引导他们培育诚信观念,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能够自觉地履行诚信,不断地强化自我诚信责任意识,在责任和利益面前能够合理有效地把持自己,从而实现个人的有效成长。
4.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去,从而来加强诚信品质的塑造。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平时的各个学习环节中,学生考试、作业、实习、学业成绩等多个方面都应该积极地落实诚信观念,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以职业化发展的心态来严格地要求自我,不断地帮助他们将诚信作为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核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来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个人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会计教学中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在会计工作中讲究诚信、遵守职业道德,成为所有会计工作者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在会计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增设案例教学、开展以会计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到学校讲解会计诚信教育讲座、将诚信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坚持诚信、遵守职业道德,维护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
参考文献:
[1]段悦兰.浅谈会计教学中的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4:35-36.
[2]李玉清.浅谈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成功(教育),20xx,04:221.
[3]潘敏.浅谈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08:118.
[4]张秀亚.浅谈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职业,20xx,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