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练习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习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2
课题: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1和例2,第22、23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迁移。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出示例1的插图,自学:(1)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有几种求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2)乘法算式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3)相同的加数是谁?
(4)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是谁?
(5)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6)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5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自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自学一个数和1相乘。
完成下面的算式:1×3=、3×1=、1×1=。
6×1=1×8=1×10=123×1=
做完后让几个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自学一个数和0相乘。
自学后,完成下面的算式:0×3=3×0=
提问:“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3=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
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学习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1)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
(6×5=30(个))。
(2)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讨论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乖,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
实践:下面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小组间进行实践。
教师:“通拉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自学例2。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2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设想:本课大胆地进行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并自己进行验证,教师只是参与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课后附记: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其应用--教材第74页5题及练习十七7-11题与12*-13*。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步式题和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做练习十七的第7题。
(2分钟口算竞赛,直接在教材上写出得数)
二、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第74页第5题相关内容)
1.加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让学生说,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的形式: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师:“除了加法有运算定律外,还有什么运算有运算定律?有哪些运算定律?”让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再说出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它们的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的方法不同。
3.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巩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看谁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填写适当的数或符号。
4.加法和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先做完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不用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全班有多少学生没用简便算法计算。然后让没有用简便算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算得快的学生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如果还有一些学生说不清楚,教师要结合运算定律进行讲解,使他们学会用简便算法。
三、作业
1.做练习十七的第10-11题。
2.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十七中的第12*题和第13*题。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1分钟)
同学们,在家里爸爸和妈妈都很爱你们,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爸爸和妈妈都很爱我。”这句话分开还可以怎么说(引出: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把数学知识依附于常见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结合鲜活的数学材料,触动学生的道德碰撞,给原本单一冷漠的内容注入人文的血液,促进学生感悟、内化。)
二、开放探究发现规律:(19分钟)
1、教学例7
(课件出示植树情境图,)同学们的植树干劲真大呀,为绿化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呢,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条件,)你能在图中寻找到哪些数学信息?(1分钟)(全班读题并解题)
提问:(每组中有8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25组)
课件问题出现: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启发思考:如何解答这个问题?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来独立完成这道题的列式计算。(2分钟)
(3)请两名学生板演不同的列式方法,并讲解题思路。(3分钟)
预设学生汇报两种解法:(板演)
方法一:先计算每组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再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列式为:(8+2)×25
方法二:先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和负责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人,再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参加植树活动。
列式为:8×25+2×25
(4)分析比较。(5分钟)
师:你发现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什么相同的地方,又什么不同的地方?发现了跟你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学生讨论)
①结果相同,所以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电脑演示:(8+2)×25 = 8×25+2×25
②运算顺序不同,(8+2)×25是8和2的和乘25,而8×25+2×25是8和2分别同25相乘,再把积相加。
③什么是“分别去乘”?(就是括号里面的两个加数一个一个地跟外面的数相乘,然后相加。)
④小结:像这样的规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课件出示乘法分配律概念)
(5)交流概括。(1分钟)
师:全班同学读一遍等式,谁能再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8+2)的和乘25,等于把8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通过合作发现知识规律,并进行归纳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
2、类比归纳总结规律(3分钟)
请在○里填上“>”,“﹤”或“﹦”。
(课件)(7+3)×5 ○ 7×5+3×5
4×7+6×7 ○(4+6)×7
40×(3+6)○ 40×3+40×6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通过学生独自思考组织语言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揭示本课难点)
3.应用规律归纳定律(5分钟)。
①谁能举出符合以上特征的等式?(学生分小组交流,投影展示台)
②像这样的等式例子还有很多,你能用一道式子来概括它们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提示:用图形、用文字、用字母……)分小组探讨。
③展示成果。将你的发现介绍给同学。
(□+○)×☆=□×☆+○×☆
(甲+乙)×丙=甲×丙+乙×丙
④归纳:为了统一,我们就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可以写成:(a+b)×c=a×c+b×c。
⑤小结: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你觉怎样?(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中的简洁美。与以往学过的运算定律相比,乘法分配律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两级运算,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就是把相同的因数c公平地分配给两个加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可以让a表示爸爸,b表示妈妈,×表示爱,c表示我。即:
(a+b)× c=a×c+b×c
爸爸妈妈爱我,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设计意图]针对众多的数学事实,不急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是让学生运用朴素的语言概括出这些等式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既是“乘法分配律”知识的雏形,更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渐进台阶。在此基础上引出规律,水到渠成。尤其是,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示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是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规律意义的个性化感悟。)
三、梳理知识、激活联系(8分钟)
①填一填:(42+35)×2 =42○□+□○□ 16×(40+5)=□○□○□○□(1分钟)
②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要说明运用运算定律计算简便)(3分钟)
(80+4)×25(80+4)×25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要求学生口述乘法分配律概念)
(设计意图:不能让总结性提问只是走了过场,通过这个环节切实起到梳理知识,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五、课后作业(1分钟)课本练习七第6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8+2)×25 8×25+2×25
=10 ×25 =200+50
=250(人)=250(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六的第6-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a+ba×(b×c)
(a+b+c)b+a
(a×b)×ca+(b+c)
a×ba×cc+b×c
(a+b)×cb×a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黑板上连线,并说明符合哪个运算定律。
教师: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做练习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1、核对第6题时,学生说出一种算法后,再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请几个学生发言。
3、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六的第11题和第13题。
(1)第11题,做题时要让学生特别明确口里填的是同一个数后,提问:
“等号左面的式子还能等于什么?根据是什么?”教师板书:3×口十2×口=(3+2)×口。
想一想,5乘以什么数的积仍是这个数呢?“
(2)第13题,是两个数的差同乘以一个数的规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依照乘法分配律类推,再提问:
“等号左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
“等号右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
教师: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起来,就表示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结果不变。
“你能不能再用两个其它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规律?”
四、作业
练习六的第9、10题。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教材P12例7及练习三第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观察猜想、合作交流,验证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⒈、直接写得数。
(1)0.5×0.2=(2)50×0.2=(3)500×0.2=
(4)2.5×4=(5)2.5×0.4=(6)0.25×40=
(7)0.125×8=(8)12.5×8=(9)1.25×80=
2.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3. 2.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定律的内容分别是
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观察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我发现: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
2.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1)学习例7:0.25×4.78×4
在0.25×4.78×4中,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先计算()×(),原算式改写成:(),其计算结果是();
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律和()律。
(2)例7:0.65×202
在0.65×202中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把()变成()+(),原算式改写成:_____________,其计算结果是(),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律。
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时,先观察题目的特点,如果可以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一定要简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每一道题分别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重点说一说在计算类似101×0. 45与2.73×99题时的关键是什么。
3.计算下面各题(出示如下题目):
50×0.13×0.2 1.25×0.7×0.8 0.3×2.5×0.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说说你们的收获。(我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c+bX c
O.25×4.78×4 0.65×202
=0.25×4×4.78(交换律) =0.65×(200+2)
=1×4.78 =0.65×200+0.65×2(分配律)
=4.78 =131.3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提高学生类推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学习热情
1.计算:50×13×2 125×7×80 3×25×4你能快速的计算出结果吗?(ppt)
2.计算12×5×60 30×7+85 250×4-320 (ppt)
如果第一题没能难住你们,那么这一些题呢?
在这些题中,你应用了哪些我们已学过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
二、探索新知
1.把上面复习题稍作变动(加上小数点),让学生说一说改动后的运算顺序是什么?(ppt)
变1.2×0.5×60 30×0.7+8.5 2.5×4-3.2
教师板书: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
2.引导性谈话:整数运算与小数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和连乘、乘加、乘减完全相同,整数乘法中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
3.举例说明: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 .4○0.8×(0 .5×0.4)
(2.4+3.6)×0.5○2.4×0.5+3. 6×0.5
4.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三、巩固知识
教学例7
计算:
(1)0.25×4.78×4
(2)0.65×201
1.第一道题你打算怎么计算?应用了什么定律?
2.第二道题你打算怎么计算?应用了什么定律?
师板书:
0.25×4.78×4 0.65×201
=0.2 5×4×4.78=0.65×(200+1)
=1×4.78=0.65×200+0.65×1
=4.78=130+0.65
=130.65
做一做(课本),生黑板演示
四、总结
(一)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想向大家说吗?
(三)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
板书: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0.25×4.78×4 0.65×201
=0.25×4×4.78=0.65×(200+1)
=1×4.78=0.65×200+0.65×1
=4.78=130+0.65
=130.65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法学法: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游戏、探索、练习过程中学会小数的'简便计算。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做题的技巧。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旧知巩固
师:上新课之前先来考考大家。看谁算得快。(学生完成练习卡上的第1.2题)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师:同学们算得真快,那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算得巧。(学生完成练习卡上的第3题)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
三、游戏探知
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完成的三道题分别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来简便计算的呢?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师:同学们,你们会唱“找朋友”这首歌吗?
师:下面我们就来边唱这首歌边做“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同桌讨论,协作完成。计算下面各题,找出计算结果相同的式子用等号连接。
1.2 × 0.7 0.8×(0.5×0.4)2.4×0.5+3.6×0.5
(0.8×0.5)×0.4(2.4+3.6)×0.5 0.7×1.2
师:同学们,他们的好朋友都找对了吗?
师:(手指算式)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后,纷纷举手)
师:说得太好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什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你们真聪明,又肯动脑子。刚才通过我们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几道题。
四、例题讲述
师:(板书)(1)0.25×4.78×4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并思考你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
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为什么?
师:(板书)(2)0.65×201
(学生再次观察,思考,并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对小数乘法进行了简便计算,大家都掌握得很不错,那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去“过关斩将”,解决更多的难题。
五、课堂练习
(1)0.31×2.5 - 0.24先算()
A.加法B.减法C.乘法
(2)3.6×4.5+3.6×5.5可以运用()进行简算。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0.4×1.9-1.8
=50.4×0.1
=5.04
(4)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算的用简便方法算。
1.5×102 1.25+4.6+0.75 4.8×0.25 2.33×0.5×4 2.5×0.5×0.4×2 0.8×7.5×1.25
(5)丽丽送给希望小学99名同学每人一套12.8元的文具。丽丽一共花了多少钱?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已经明白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 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
(700十1)68=70068十68
153(220十57)=153220十57
638十378;(63十37)(8十8)
还可以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
(a10)b=a10b=ab10=(ab)10
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
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谁能举个例子?
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特别是下面二道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567十98 1 21 7
教师要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 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使计算又对又快。
三、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顺序。
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第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中间的算式.让学生标明运算顺序。
教师: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
出示教科书第94页的例2。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运算顺序。然而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
做练习二十的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