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1 我省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形势喜人。同时,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茶叶产销形势越来越引起产区政府、企业和茶农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茶叶产销形势……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1
我省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形势喜人。同时,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茶叶产销形势越来越引起产区政府、企业和茶农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茶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__茶产业状况对__茶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供产区政府和企业决策时参考。
一、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一)产销形势
总的来说,目前我省茶叶产销形势较好,内外销市场同步发展,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加,开拓浙茶市场任重而道远。
1.生产方面。全国茶园面积继续增加,20__年达到2400万亩,产量11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省茶叶生产也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__年茶园面积245万亩,比上年增加2.9%,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加5.3%,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球茶叶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需求量保持在300万吨左右。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开始显现。
2.市场销售方面。20__年国内茶叶销售形势较好,茶叶价格总体上涨,年销售额320亿元,比06年增长28%。销售量超过80万吨,比06年增长11.1%。我省内销以名优茶为主,市场遍布全国,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华北地区。省内产地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全省现有工商登记的产地交易市场179个,20__年交易量6.2万吨,交易额42亿元,茶叶批发市场已成为茶叶流通的重要渠道,约有60%的茶叶经过批发市场交易。零售方面,品牌专卖和连锁经营格局也初步形成,促进了品牌建设。销区市场开拓,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地,销区市场开拓取得较大成绩,但与__、广东、安徽等省的茶商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外销市场遍布全球,以西北非、中东、中亚、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茶类以珠茶、蒸青茶、眉茶等大宗茶为主。20__我国茶叶出口至11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量28.95万吨,比06年略增,出口金额6.08亿美元,比06年增长11.2%,创历史新高。20__年我省茶叶出口额为3.1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2.4%,其中绿茶出口16.05万吨,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70%以上,占世界绿茶出口量的60%以上,继续保持绿茶出口的龙头地位。因此有了“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数__”的美誉。
(二)市场前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总量平衡,结构矛盾突出,涨跌变化敏感的新阶段。这个结论也基本上适用于茶产业。
1.国内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十五”期间,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内销数量从20__年的45.34万吨,增加到20__年的61万吨,增长34.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将继续快速发展。同时,茶叶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礼品化趋势也将日益明显。产区企业需加强市场调查,及时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抓住商机,抢占市场。
2.国外市场的基本格局不变,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风险增大。出口茶叶继续维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随着日本、欧盟实现更加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带有贸易保护性质的措施,出口茶叶不确定因素增多。以蒸青茶为例,由于日本实行产地标识、肯定列表制度等措施。蒸青茶出口已连续三年低迷,出口量从最高年份1.6万吨锐减至8000吨,库存增加,企业或大幅减产,或停产转产,对蒸青茶行业造成很大伤害,且前景难以预料。
(三)面临的挑战
__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1.新绿茶产区兴起,绿茶大省__面临挑战。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__、__、__、__、__、__安徽等产绿茶省份,近几年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建成一批基地茶园和现代化加工企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加上自然条件和社会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使__绿茶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__乌龙茶和__普洱茶异军突起,是__绿茶拓展市场的强劲对手。“十五”期间,乌龙茶从传统销区华南迅速扩大到华东、华北乃至全国,抢占了很大一块绿茶市场。前年开始,普洱茶又成为一匹“黑马”杀入茶市,一度到了疯狂的地步,目前虽已退烧,但已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茶市已基本形成绿茶、乌龙、普洱“三足鼎立”的格局。
3.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强,一方面,饮茶尤其是饮绿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部门和舆论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一旦被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生产企业可能遭“灭顶之灾”,同类产品的市场信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20__年9月16日,浙报、杭报以及其它多家报纸,报导了国家质检总局二季度对我省产品质量的抽检结果。此次抽检中有8家茶叶企业的产品被检,结果3家合格,5家不合格(其中3家被公开曝光),抽检产品合格率37.5%,不合格原因包括农残超标,铅超标和感官质量等级达不到包装上表明等级。由于集中报导,一些报纸用了“每天喝的可能是‘毒茶’”、“茶叶要小心喝”、“茶叶合格率仅为37.5%”等标题,在业内和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其影响不容低估。
4.茶类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__绿茶实施名优茶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尤其对茶农增收贡献突出。但发展名优茶多数走的是高端路线,茶越采越早,芽越采越小,价格越卖越高,长此以往,有背茶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本性,也不利于“茶为国饮”的推广。高档茶只能满足少数消费者和礼品茶的需求,但从消费多元化的特点考虑,开发象松阳香茶、泰顺三杯香这样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茶类,可以满足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承受力,市场前景广阔。有条件的地区,如丽水、温州也可以开发一些乌龙茶;绍兴地区,如市场有销路,恢复红茶也未尝不可。龙泉开发金观音茶(乌龙茶)初获得成功就是例子。
二、关于__茶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__是__的传统茶叶产区,产茶历史悠久,茶类品种丰富,茶叶内外贸并举,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__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茶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优越。
近几年,在政府重视和支持下,经过茶叶科技人员、企业和广大茶农的`努力,__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名优茶开发形势喜人。茶园面积达到21.7万亩,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抛荒现象已不复存在,20__年产量达到1.97万吨,与上年持平,产值4亿元,比
上年增长22.3%。其中名优茶产量1556吨,产值2.75亿元,产值比上年增长32.2%。
二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20__年起,全市全面展开qs认证工作,进展良好,到20__年已有81家企业通过认证,占全省认证企业491家的16.5%。初制厂改造也取得较好效果,相当一部分茶厂脏、乱、差的状况开始改观。所有这些都为__茶叶质量提升打下了基础。
三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继20__年望海茶被评为“__十大名茶”后,20__年又评选出望海茶、印雪牌__白茶、奉化曲毫、三山玉叶、瀑布仙茗、望府茶、四明龙尖、天池翠为首届“__八大名茶”,进一步提升了__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品牌效应显著。
四是茶叶深加工开始起步。如鄞州、宁海开发出茶酒,有的开始出口美国;余姚研制出灵茶素保健品;__五州星集团为娃哈哈、康师傅等企业贴牌生产茶饮料等,上述产品均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__茶产业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如市场较小,基本上以产地集团购买为主,很少进入流通领域,极大地限制了甬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茶类单一,以名优礼品茶为主,历史形成的珠茶、烘青、红茶等逐步萎缩乃至消失,与茶叶作为大众消费品和消费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不相适应;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主要靠政府推动,缺少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自主创牌;茶叶深加工和夏秋茶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__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品牌建设,提高甬茶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成熟,茶叶消费开始由产品认知阶段向品牌认知阶段发展。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建议,__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需把品牌建设的主体转向企业,增强企业创品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包括积极参与各种创牌和认证活动,如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有关博览会、展销会和评比的奖项及有关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申报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等措施,保护品牌不受侵害;建立专卖店、发展连锁经营,构建品牌产品销售网络,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保护品牌。
二是丰富茶类,拓展市场。名优茶由于经济效益好,有市场需求(礼品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应做好品牌建设和质量保障,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时,根据茶叶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丰富茶类品种,利用好夏秋茶资源,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甬茶市场,扩大甬茶的影响。
三是利用__区位优势,把__建成我国茶叶深加工基地。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__区位优势明显,茶叶深加工已有良好开端,今后应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参与茶产业,依靠__茶叶科技教育优势,积极发展茶叶深加工项目,实现茶叶“可喝、可吃、可用”,把__建成我国茶叶深加工基地。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及产销形势的调研对策2
我省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茶园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形势喜人。同时,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茶叶产销形势越来越引起产区政府、企业和茶农的关注。本文主要对茶叶产销形势进行分析,并结合xx茶产业状况对xx茶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供产区政府和企业决策时参考。
一、茶叶产销形势分析
(一)产销形势
总的来说,目前我省茶叶产销形势较好,内外销市场同步发展,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加,开拓浙茶市场任重而道远。
1.生产方面。全国茶园面积继续增加,20xx年达到2400万亩,产量11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省茶叶生产也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xx年茶园面积245万亩,比上年增加2.9%,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加5.3%,产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球茶叶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需求量保持在300万吨左右。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开始显现。
2.市场销售方面。20xx年国内茶叶销售形势较好,茶叶价格总体上涨,年销售额320亿元,比06年增长28%。销售量超过80万吨,比06年增长11.1%。我省内销以名优茶为主,市场遍布全国,主要市场在长三角和华北地区。省内产地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全省现有工商登记的产地交易市场179个,20xx年交易量6.2万吨,交易额42亿元,茶叶批发市场已成为茶叶流通的重要渠道,约有60%的茶叶经过批发市场交易。零售方面,品牌专卖和连锁经营格局也初步形成,促进了品牌建设。销区市场开拓,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地,销区市场开拓取得较大成绩,但与xx、广东、安徽等省的茶商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外销市场遍布全球,以西北非、中东、中亚、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主,茶类以珠茶、蒸青茶、眉茶等大宗茶为主。20xx我国茶叶出口至11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量28.95万吨,比06年略增,出口金额6.08亿美元,比06年增长11.2%,创历史新高。20xx年我省茶叶出口额为3.1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2.4%,其中绿茶出口16.05万吨,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70%以上,占世界绿茶出口量的60%以上,继续保持绿茶出口的龙头地位。因此有了“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数xx”的美誉。
(二)市场前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总量平衡,结构矛盾突出,涨跌变化敏感的新阶段。这个结论也基本上适用于茶产业。
1.国内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十五”期间,我国茶叶内销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内销数量从20xx年的45.34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61万吨,增长34.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将继续快速发展。同时,茶叶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礼品化趋势也将日益明显。产区企业需加强市场调查,及时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抓住商机,抢占市场。
2.国外市场的基本格局不变,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风险增大。出口茶叶继续维持量大利微的局面,但随着日本、欧盟实现更加严格的卫生标准和一些带有贸易保护性质的措施,出口茶叶不确定因素增多。以蒸青茶为例,由于日本实行产地标识、肯定列表制度等措施。蒸青茶出口已连续三年低迷,出口量从最高年份1.6万吨锐减至8000吨,库存增加,企业或大幅减产,或停产转产,对蒸青茶行业造成很大伤害,且前景难以预料。
(三)面临的挑战
xx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1.新绿茶产区兴起,绿茶大省xx面临挑战。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xx、xx、xx、xx、xx、xx安徽等产绿茶省份,近几年在国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建成一批基地茶园和现代化加工企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加上自然条件和社会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使xx绿茶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xx乌龙茶和xx普洱茶异军突起,是xx绿茶拓展市场的强劲对手。“十五”期间,乌龙茶从传统销区华南迅速扩大到华东、华北乃至全国,抢占了很大一块绿茶市场。前年开始,普洱茶又成为一匹“黑马”杀入茶市,一度到了疯狂的地步,目前虽已退烧,但已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茶市已基本形成绿茶、乌龙、普洱“三足鼎立”的格局。
3.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保健意思增强,一方面,饮茶尤其是饮绿茶有利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特别是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部门和舆论的监管也越来越严。一旦被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生产企业可能遭“灭顶之灾”,同类产品的市场信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20xx年9月16日,浙报、杭报以及其它多家报纸,报导了国家质检总局二季度对我省产品质量的抽检结果。此次抽检中有8家茶叶企业的产品被检,结果3家合格,5家不合格(其中3家被公开曝光),抽检产品合格率37.5%,不合格原因包括农残超标,铅超标和感官质量等级达不到包装上表明等级。由于集中报导,一些报纸用了“每天喝的可能是‘毒茶’”、“茶叶要小心喝”、“茶叶合格率仅为37.5%”等标题,在业内和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其影响不容低估。
4.茶类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xx绿茶实施名优茶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尤其对茶农增收贡献突出。但发展名优茶多数走的是高端路线,茶越采越早,芽越采越小,价格越卖越高,长此以往,有背茶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本性,也不利于“茶为国饮”的推广。高档茶只能满足少数消费者和礼品茶的需求,但从消费多元化的特点考虑,开发象松阳香茶、泰顺三杯香这样品质优良、价格适中的茶类,可以满足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承受力,市场前景广阔。有条件的地区,如丽水、温州也可以开发一些乌龙茶;绍兴地区,如市场有销路,恢复红茶也未尝不可。龙泉开发金观音茶(乌龙茶)初获得成功就是例子。
二、关于xx茶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xx是xx的传统茶叶产区,产茶历史悠久,茶类品种丰富,茶叶内外贸并举,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上xx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茶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优越。
近几年,在政府重视和支持下,经过茶叶科技人员、企业和广大茶农的努力,xx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名优茶开发形势喜人。茶园面积达到21.7万亩,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抛荒现象已不复存在,20xx年产量达到1.97万吨,与上年持平,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名优茶产量1556吨,产值2.75亿元,产值比上年增长32.2%。
二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20xx年起,全市全面展开qs认证工作,进展良好,到20xx年已有81家企业通过认证,占全省认证企业491家的16.5%。初制厂改造也取得较好效果,相当一部分茶厂脏、乱、差的状况开始改观。所有这些都为xx茶叶质量提升打下了基础。
三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继20xx年望海茶被评为“xx十大名茶”后,20xx年又评选出望海茶、印雪牌xx白茶、奉化曲毫、三山玉叶、瀑布仙茗、望府茶、四明龙尖、天池翠为首届“xx八大名茶”,进一步提升了xx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品牌效应显著。
四是茶叶深加工开始起步。如鄞州、宁海开发出茶酒,有的开始出口美国;余姚研制出灵茶素保健品;xx五州星集团为娃哈哈、康师傅等企业贴牌生产茶饮料等,上述产品均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xx茶产业发展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如市场较小,基本上以产地集团购买为主,很少进入流通领域,极大地限制了甬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茶类单一,以名优礼品茶为主,历史形成的珠茶、烘青、红茶等逐步萎缩乃至消失,与茶叶作为大众消费品和消费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不相适应;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主要靠政府推动,缺少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自主创牌;茶叶深加工和夏秋茶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xx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快品牌建设,提高甬茶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成熟,茶叶消费开始由产品认知阶段向品牌认知阶段发展。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建议,xx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需把品牌建设的主体转向企业,增强企业创品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做法包括积极参与各种创牌和认证活动,如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产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有关博览会、展销会和评比的奖项及有关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申报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等措施,保护品牌不受侵害;建立专卖店、发展连锁经营,构建品牌产品销售网络,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保护品牌。
二是丰富茶类,拓展市场。名优茶由于经济效益好,有市场需求(礼品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应做好品牌建设和质量保障,巩固市场占有率。同时,根据茶叶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丰富茶类品种,利用好夏秋茶资源,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甬茶市场,扩大甬茶的影响。
三是利用xx区位优势,把xx建成我国茶叶深加工基地。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xx区位优势明显,茶叶深加工已有良好开端,今后应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参与茶产业,依靠xx茶叶科技教育优势,积极发展茶叶深加工项目,实现茶叶“可喝、可吃、可用”,把xx建成我国茶叶深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