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精)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欢迎阅读与收藏。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1 鲁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作家。他以笔为武器,……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1
鲁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作家。他以笔为武器,在时代腐败的战场下,战斗一生,搏击了无数反革命的愚者。
生于封建社会的鲁迅,下最大决心剪下自己的辫子。他在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也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石。他的作品语言犀利,如投枪,如匕首,被誉为”民族魂”。
这样的.一个鲁迅,本该离我遥不可及。但从我学习他的第一篇文章《少年闰土》开始,再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是哪一篇,都是语言朴素,文字简练、凝重。于是,这便拉近了我与鲁迅之间的距离,我开始阅读他的散文——《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朝晨的花朵到了傍晚去拾取。再深一点的含义便是:儿时的事到了老年去回忆。不错,《朝花夕拾》一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往事。书中的故事,是鲁迅的,也是我们的。
长妈妈,这个角色在我心中烙下了很深的印记。她是鲁迅家里的女工。鲁迅对她的感情,从”不大佩服”到”不耐烦”,最终再到敬佩、怀念,过程中的种种事迹体现了她的精神人格。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处处替人着想,行事朴素,展现了底层人民最真实的写照。也因此,她成为了鲁迅生活中重要的一个人。
《朝花夕拾》全书看起来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但细细品读,却是在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的反革命者,能击败他们的,不止刀枪。
《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幸福的童年生活,也诉说了那个时代的悲哀。朝花夕拾,看着这本书的名字,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稚嫩而美好。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2
鲁迅先生所写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语言幽默风趣,简洁明了,既不遮遮掩掩,又不失好词佳句的华丽。近期,我读了一本鲁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幽默,就好似在给读者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这本书原本叫作“旧事重提”,这里面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及青年时期的生活趣事,共有十篇文章。初读这本书,你不会认为这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一位和你一起聊家常、聊趣事的好朋友,这就是这本书中语言的魅力。
在这有趣的十篇文章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在这篇文章里,藤野先生并没有像那些日本学生一样歧视中国留学生,反而非常关心鲁迅的学习,一直坚持为他修正笔记,他的正直与热情非常值得我们尊敬。这使我想起来以前在幼儿园里教我的那些老师,不管我们怎么淘气,他们总是不会生气,还继续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一定会把老师们的教导放在心上,努力做一个好学上进、乖巧听话、明理懂事的'好学生。
这整本书都在回忆过去的时光,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写出了社会上的琐事和人物美丑的价值观念。故乡的自然风物,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都给作者留下了许多回忆,有美好的、有痛苦的、有高兴的、也有气愤的……
一个个故事,一张张书页组成了一个书籍;一片片花瓣,一缕缕清香组成了一座花园。阅读着作者的童年,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童年的天真浪漫,令人向往。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回忆,珍惜自己的童年,相信在以后的某一天,我们将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3
今年暑假,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书从书名看就很有特点。“朝“是早晨,”夕”指晚上,比喻童年的事不能立即记下,而到长大后来回忆,所以《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翻开这本书,透过鲁迅先生生动的文字、炽热的`感情,仿佛能够看到他创作时的神态;时而沉静,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忧伤,叙述了鲁迅先生从天真的孩童成长为热血青年的一个个生活片段,绘制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时代长卷,让我们领略了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模样。
在这些短篇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小事》。文章开篇就称“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就引起了我的关注,是什么事情可以让见多识广的鲁迅先生如此耿耿于怀。再往下读,还真是一件“小事”,讲述的是鲁迅先生的车夫在拉车时偶然撞上了一位老妇人,鲁迅先生想着这不是车夫的错,且无人看见,担心老妇人“碰瓷”,想让车夫先走,但车夫却没有考虑这么多,而是扶着老妇人进了巡警分驻所承担责任。相比车夫的行为,鲁迅先生自觉惭愧,为了这件“小事”时时熬了苦痛,反省自己的言行。
文章让我们看到了车夫的纯朴善良,在这样艰难的岁月里可以不计个人得失的去承担责任,帮助弱者。也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可贵,作为当时社会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能关注到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可贵本质,并坦陈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不当之处,让他对改变当时社会现状又生了勇气和希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鲁迅先生做到了,我也要做到。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4
朝花夕拾这本书想必不少人读过,但是“每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人的读后体会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想把我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也想借某篇来表达作者情感。
翻开这本多元的散文集,有童年的趣味,有求学的不易,也有外国朋友的友好……然而最本质的却是反应了作者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进行毫无掩饰的揭露与批判。
当看到我们家的猫,我就会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狗猫鼠》当然,不是说我们家的猫不好,而是由此联想到了鲁迅生活中那些“正人君子”的所做所为。鲁迅也由隐鼠被吃这件事,将他对生活中“猫”的.批判体现得淋漓尽致。
阿长这个人物,鲁迅先生刻画得可算是惟妙惟肖。她既是一个保姆,又是一个迷信之人。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最大缺陷,迷信。
不过,这也不算稀奇,现在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当一些人们处于下层,生活压力大时,他们不得不需要一种信仰或迷信来支撑他们,其中也暗含着对社会的不满……
“父亲的病”鲁迅从对社会上一些名医的崇拜,到对他们的不肖,这些医生表面上是治病,而实际上是骗钱,药效甚微,价格却昂贵。表面上是名医,实际上是骗子!这也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风气不正,也是人们不信西医只信中医的一些事实与现象。
总之,在“朝花夕拾”这本书里,既能找到童年的无限趣味,又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我们要学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敢对错误的东西说“不”甘愿为人民服务。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5
儿时趣事就像一阵风飘过,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小引
鲁迅先生的童年既是欢乐的,又是悲哀的。我猜,鲁迅先生在写《朝花夕拾》的时候,干过有趣的事一定s是在那儿哈哈大笑。毕竟,童年是快乐的,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珍贵的。《朝花夕拾》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等到必要的时候,就竞相开放,鲁迅先生回忆着儿时的点点滴滴,让人想马上去到鲁迅小的时候,看看是否与鲁迅书中所写的一样。
在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时,我想去挖一挖土地上有没有那个长得像人形状的何首乌根,因为鲁迅先生说有人说吃了它就可以成仙,但鲁迅先生却从未见过那个人形的何首乌根。去百草园,是我很向往的,因为那被鲁迅先生写的无与伦比,他在那儿抓鸡鸭,还可以与小草、小花做伴,这是我所做不到的。记得有一次,我去百草园,想一探究竟的时候,发现百草园一点儿也不像鲁迅所说的百草园了,也没有一片生机勃勃的草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发黄变枯了的旧草了,那里也没有一丛丛的、五彩缤纷的'花儿,更别说那一只只漂亮动人的蝴蝶了。
童年是容易失去的,同时也是最珍贵的。它不是用钱财能买到的,它是用自己的一生来换的。童年也是美好的,它有着别人找不到的记忆。我的童年时间不多了,所以我将更加宝贵的守护着它,我的童年很完美,就像一篇作文,只是,我还没打好一个完整的句号,因为,我不想让它悄无声息地溜走。
我的童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趣事,但现在,它就像一阵风飘过,就像一场马上做完的美梦一样。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6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文学书籍,《朝花夕拾》就是其中一本,以前它静静地躺在一角,只在课本里读过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里面的十篇文章,感觉到,鲁迅是将自己化作一支笔,通过描写童年温馨的回忆,严厉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希望唤起人们觉醒,创造新天地。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为《五猖会》,我对它的印象最深刻。如果鲁迅想要去看五猖会,必须将父亲临时要求背诵的文章全部背会才能前往。这篇文章虽然命名为《五猖会》,但是却将背书这件事浓墨重彩地表达出来,“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字面上是对父亲的不理解,其实是通过亲身的经历控诉了封建家长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本来应该是高高兴兴去看会,却因背书而弄得兴致全无,发出对封建社会的指责。
我们与当时的鲁迅相比,幸福很多,家长们不会在我们兴致勃勃出去玩儿时突然下达背诵的任务,我们应该感谢现在文明的社会。我认为,没有一个同学会再有鲁迅这样的悲惨经历了,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同情鲁迅的遭遇,也庆幸自己的童年是极其快乐的。在每次与同学出去玩儿的时候,父母关心的永远是我的安全,叮嘱的总是怎样照顾好自己,受过教育的父母懂得尊重我们的`想法了。
我们得到了父母应有的尊重,是否也应该给予他们同样的回报呢?我想,多一些对父母的理解,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努力学习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将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应该是对他们尊重的最好表达方式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7
一个黑暗的时代,在文中透出,一个时代的飞跃,对比十分明显,令我惊叹又感慨万千。——题记
阅读《朝花夕拾》,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情景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其中《父亲的病》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令我印象深刻。
《父亲的病》中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父亲重病时,鲁迅先生先后请了两位“名医”,可这两位“名医”并没有真才实学,只看重钱财,根本没有医者应有的仁心。并且为遮掩事实,故意开一些难找的药,是不折不扣的庸医。
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教书先生,有问不答,只会上学生背不理解文章,并不会就体罚的教育制度令我十分讨厌。体现出的是儿童人性的压抑,好奇心的打击和,知识的陈旧腐朽。孩子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被摧263残,这是什么社会?
以上二篇文章都可以体现出旧社会各个角度都十分不合理,都运用的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与做法,使更多家庭受到重创。使像鲁迅儿时一样的儿童受苦受难。
而时光飞快,中国也在日新月异的飞快发展,与旧社会相比,医与养育已经截然不同,医生中不会再有庸医,学习中也不会有旧社会时期,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不禁让我感到幸福,在这背后也不可缺少像鲁迅先生一样的'文学革命者。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发出了很多情感中,令我感受最深就是对封建教育与医的批判,时代的飞跃后,这已经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这是鲁迅先生想看到的。
一个时间的飞跃,两个时代的对比,令我颇感幸福,与对旧社会人们的同情。
——后记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8
我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体会了书中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令我有感而发。
鲁迅举了许多例子,比如长妈妈的名字不是因为姓长,也不是因为外表很高,仅仅因为上一个女工身材真的很高大,后来女工回去了,长妈妈才来顶那个缺,然而大家叫习惯了,于是她从此成为长妈妈的。鲁迅曾说,旧社会的妇女数千年来没有真的做人的地位,她们“连羊都不如”,连姓名都被人遗忘的长妈妈,不正是千千万万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吗?
鲁迅在文中更是旁敲侧击阻止女性穿旗袍的人,女子之前整只准露脸和手,其他一律不准露,所以很多“文人墨客”认为这行为是不守妇道,真是令人嗤之以鼻。
鲁迅也批判了一些古怪的规矩:比如大年初一第一句话一定要说“恭喜恭喜”;人死了不能说“死掉”,必须说“老掉”;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翻落在地上米饭必须捡起来,最好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万不可钻过去的……总之,这些古怪的规矩繁琐得很。倘使这些规矩真有用,那又何来这么多痛苦和疾病呢?与其相信这些,不如踏踏实实自己制造福气。
鲁迅还用长毛的故事控诉了封建思想,人们相信城外有兵攻的时候,长毛就叫他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的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会炸了。看啊这个想法多么愚不可及,让人感到十分可笑,可这也恰恰表示那时的中国是多么落后,这种无稽之谈也信以为真。旧时的思想,在鲁迅笔下恰成为反讽的文字,《朝花夕拾》将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毒害反映得淋漓尽致。
朝花夕拾读后感初中生9
夜已深,大街小巷已沉睡,不识字的清风进入了我的房间,翻开了书桌上的那本《朝花夕拾》在翻到《父亲的病》那一篇时,风,止了。
《父亲的病》一文主要讲了父亲得了水肿,家人请来了两位城中的“名医”,吃下的药都不管用,最后,父亲活活病死了。
看完这片文章,我不禁怒火中烧;这是名医吗?开出的药是药吗?这两个家伙,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庸医吧!这两个人,无真才实学,开的这些东西是能治病的`吗?去尖竹叶、生姜、芦根。这些说是药我还可以勉强相信。可是那些所谓的“败鼓皮丸”,点在舌上之丹,有这种药吗?而且于用“败鼓皮丸”还说得很道理“,说什么水肿也是鼓胀,用打破的鼓皮就可以克服,什么破道理!这么说,只是为了多赚点钱罢了!
这篇文章,让我看见了一个骗子横行的旧社会,庸医自称是“神医“,用巫术给人治病,到最后,庸医拿着一大袋开偏方赚来的钱走了,而患者的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甚至丢了性命。为了掩盖庸医的身份,他们开一些要许多时间找或根本找不到的药材。而有真才实学者却没有机会在社会上立稳脚跟,大家只相信巫术,而不相信真正的科学。
好在现在没有这样的庸医了。时代变迁,当医生的都要读专门的大学,才可以成医,药用的也更科学了,很多都会让病情出现明显的变化,人们的认知观也变得科学,不再相信什么歪门邪道。还有一点,就是有中西医结合,利用科学仪器来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科学用药,不再会出现什么庸医了。
希望让这些损人利己的庸医彻底从世界上消失吧。